Workflow
名创优品(09896)
icon
搜索文档
“有点钱,但不多,不急花”:2025上半年消费者现状
虎嗅· 2025-09-05 06:26
消费市场宏观表现 - 2025年6月CPI同比上涨0.1% 结束连续负增长 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去年以来新高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连续三个月扩大 [1]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较去年全年增速提升1.5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1] - 7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7% 较上半年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品类增速放缓 [22] 情绪消费崛起 - 情绪消费产业2013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2%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4]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 毛利率由64%提升至70.3% [7] - LABUBU单IP创造48.1亿元收入 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均超10亿元收入 [7] - 卡游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8% 借《哪吒2》爆火导演签名卡牌炒至9.5万元 [8] - 名创优品潮玩子品牌TOP TOY上半年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73% 估值达100亿港元 [8] - 小米汽车二季度收入突破200亿元 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 预计下半年盈利 [9] 传统消费退潮 - 白酒行业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 21家上市公司中仅6家保持正增长 [10] - 片仔癀2025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 为近11年来首次 市值从2900亿元跌至1200亿元 [10] - 天福茗茶上半年收入6.73亿元同比下滑17.1% 净利率从8.5%降至7.2% [10] 性价比消费主导 - 民航上半年旅客运输3.7亿人次同比增长5.9% 但国内经济舱含税平均票价740元同比下降6.9% [15] - 南方航空客运量8328万人次但亏损同比增加 华住集团一季度RevPAR同比下降4%至208元/晚 [16] - 上海千元餐厅数量较2022年缩减40% 北京减47% 深圳减57% 杭州减35% 内地整体缩减50% [17] - 呷哺呷哺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全聚德收入6.3亿元同比下降8.34% 九毛九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7] - 海底捞营业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18] - 外卖业务逆势增长 海底捞外卖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59.6% 百胜中国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7% [19] - 蜜雪冰城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 古茗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增长42.4% [20] 政策拉动效应 - 家电以旧换新超1.09亿台 美的营收同比增长超10%净利润增30% 海尔净利润增15.6% 格力营收同比下降2.46% [21] - 手机国补实施一周销量同比增长65%超950万部 小米一季度手机份额提升至18.8% ASP达1211元 [21] - 国补结束后7月家电零售额增速较6月回落3.7个百分点 文化办公用品回落10.6个百分点 [22] 投资行为变化 - 7月居民新增贷款-4893亿元创历史新低 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 [24][25] - 贝壳上半年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至76% 一线城市豪宅热销与三四线滞销并存 [27] - A股新上市51家企业募资373亿元 香港新上市44家企业募资1070.61亿港元 [27] - 老铺黄金上半年营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27]
名创优品偷师泡泡玛特,谁更懂年轻人的钱包?
虎嗅· 2025-09-05 03:05
公司战略转型 - 名创优品从十元店转型为IP衍生品集合店 主动向泡泡玛特学习运营模式 [1] - 公司目标是从十元店逆袭为年轻人追捧的IP乐园 [1] 行业发展趋势 - 潮玩IP正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新载体 形成国人集体自豪感 [1] - 行业呈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文化输出转变的发展趋势 [1] 市场竞争格局 - 名创优品与泡泡玛特在IP衍生品赛道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1] - 公司面临能否赶上泡泡玛特市场地位的战略挑战 [1]
名创优品(09896)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08:31
股本与股份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万美元,股份数目为100亿股,面值0.00001美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2.42636849亿股,库存股份0,总数12.42636849亿股[2] 股份激励计划 - 上月底股份期权结存364.6456万股,本月减少14.8452万股,月底结存349.8004万股[3] - 本月行使2020年股份激励计划期权所得资金0美元[3] - 2020年股份激励计划最多可发行1.47301128亿股,9258.6048万股已发行,618.7636万股已回购,146.5524万股限制性股票单位已归属,或发1663.418万股新股[4] - 本月股份激励计划受限制股份单位可能发行1663.418万股[5] 股份购回 - 2024年6月20日购回待注销140.7856万股,2025年6月12日购回待注销368.0816万股[6] - 2025年5 - 6月从港交所购回72.58万股、纽交所购回17.0514万股,8月31日待注销[7] - 2025年6 - 8月从港交所购回191万股、纽交所购回44.2704万股,8月31日待注销[7] 股份变动 - 本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总额变动均为0[7]
一边关店,一边押注“25元店”,无印良品被名创优品拖下水?
36氪· 2025-09-02 10:42
门店调整策略 - 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进入闭店潮 2025财年关闭17家门店创历史新高 涉及北京、济南、长沙、上海、苏州、烟台等多地核心商圈门店[1] - 公司回应称闭店是基于经营效率的正常调整 对经营效益不佳门店进行取舍 同时坚持每年新开40家左右门店 2025年3月至今已新开15家店铺[1] - 关闭门店多位于核心商圈 租金高昂但客流受新兴购物中心分流影响 例如北京世茂工三店距新开太古里店仅十分钟步行距离 老店店员透露近年盈利状况不佳[2] 新店型商业模式 - 推出低价店型MUJI 500 名称对应500日元(约23-25元人民币) 70%商品定价围绕25元展开[4] - 品类做减法 砍掉家具和服饰线 聚焦文具、零食、日用品等小而轻品类 SKU从2000+大幅精简[4] - 选址避高就低 门店面积控制在200平米 避开核心商圈高端购物中心 转向地铁站、大学城、社区等通勤枢纽地段[5] - 供应链本土化 近一半商品采用中国制造模式 省去日本仓储环节 物流成本大幅降低[6] - 产品去创新 复用现有低价基础款 不进行新品研发 节省设计成本和试错成本[6] 市场竞争格局 - 名创优品国内门店数达4305家 为无印良品414家门店的10倍密度[7] - 名创优品主打极致性价比 大部分商品定价10-39元 同规格香薰机售价59元(无印良品258元) 纯棉四件套售价79元(无印良品349元)[8] - 名创优品2025Q2财报显示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营收达4亿元 同比增长87% 门店总数达293家[11] - 泡泡玛特2025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市值突破4500亿港元[12] 价格策略演变 - 无印良品早年在中国采取中高端定位 同一商品售价比日本高出50%-100%[7] - 2014年起实施降价策略 9年内进行11次连续降价 部分商品降幅达50%[10] - 2025年8月后计划对260多个品类商品平均降价20% 其中8月下调118个品类 12月下调145个品类[10] - 2024年秋季曾对107个品类商品平均降价17.5%[10] 品牌定位变迁 - 无印良品1980年诞生于日本经济低迷期 本意为"没有品牌标志的好物品" 经营口号为"有理由的便宜"[6] - 2005年进入中国时利用认知差成为中高端品牌 日式设计和高品质产品俘获中产消费者[6] - 名创优品早期通过日系设计风格建立品牌认知 2022年8月决定"去日化"彻底撕掉日系标签[11]
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单月销售额1600万元,创名创优品全球单月单店历史新高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2 07:37
公司业绩表现 - 名创优品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49.7亿元 同比增长23.1% [1] - 上海南京东路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单月销售额1600万元 刷新全球单店单月业绩纪录 [1] - 该店开业9个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 平均月店效达数百万元 [1] 战略实施成效 - 采用"大店战略+全球IP"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业绩增长 [1] - 全国MINISO LAND已拓展至11家 覆盖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核心城市 [1] - IP产品作为核心驱动力 销售占比高达83% [1] 行业发展趋势 - 暑期消费热潮持续涌动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1]
名创优品旗下TOP TOY获淡马锡投资估值百亿 自有IP“糯米儿”海外爆火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05:57
公司战略与资本动态 - 公司旗下TOP TOY日本首店开业首日销售额突破1100万日元(约53万元人民币)[1][6] - 公司完成淡马锡领投的战略融资后估值达100亿港元[1][6] - 公司通过合资企业"果然有趣"完成对Nommi糯米儿与MayMei霉霉等IP的战略收购[1][2] IP生态建设与运营成效 - 公司通过孵化原创IP建立覆盖设计、供应链、全渠道销售与内容营销的一体化能力[1] - Nommi糯米儿自去年9月上市以来实现营收过亿元[1] - Nommi糯米儿与MayMei霉霉累计产品销售超500万只[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全球潮玩新品首发活动超过170场[4] 产品市场表现与全球化进展 - Nommi糯米儿联名产品"一口甜心"在中马同步首发引发消费者排队抢购[3] - 原创IP卷卷羊在国内搪胶毛绒品类销量稳居前10并成功进入日本市场[3] - 日本快闪店期间Nommi糯米儿与卷卷羊吸引大量消费者排队关注[5] - 日本门店试营业期间超200人排队购买Nommi糯米儿产品[6] 目标受众与市场定位 - Nommi糯米儿与MayMei霉霉精准吸引18-25岁女性受众[2] - 治愈系IP在中国本土及南亚市场表现突出[2] - 日本门店汇集三丽鸥、迪士尼等国际头部IP及中国原创IP[5]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潮玩盲盒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9-02 03:39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潮玩盲盒以设计师原创卡通形象或艺术玩偶为主体 涵盖可爱 酷炫 复古 艺术等多种风格 兼具收藏性和装饰性 [2] - 产品通常具有独特故事背景或设计理念 形成独立IP 如泡泡玛特的Molly和52TOYS的胖哒幼 部分与影视 动漫 游戏等热门IP合作推出联名款 [2] - 潮玩盲盒按产品特性分为普通款和隐藏款 [3]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涵盖上游玩具原材料(塑料 橡胶 毛绒 金属) 生产设备(注塑机 3D打印机 搪胶设备) 包装(纸质 塑料材料及印刷涂料)及IP(创作 运营 授权) [5] - 中游聚焦潮玩盲盒设计与制造 包括普通款 隐藏款 毛绒公仔 潮流玩具 文化/国风等类型盲盒 [5] - 下游销售渠道包括文创店铺 大型超市 品牌直营店 线上销售平台及二手流通平台 [5] - 上游供应商包括金发科技(原材料) 力劲塑机(设备) 万华化学(包装) 广州漫先生(IP孵化) 中游企业包括泡泡玛特 52TOYS 下游渠道包括杂物社 酷乐潮玩 POPMART直营店 天猫 闲鱼 [7] 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萌芽阶段(1912-2009年) 起源于日本福袋促销和扭蛋形式 90年代以"集卡"形式传入中国 [12] - 缓慢发展阶段(2010-2014年) 泡泡玛特2010年成立 代售Sonny Angel占销售额三分之一 Bearbrick以盲盒销售方式打开市场 [12] - 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泡泡玛特转向IP打造和盲盒生产 推出Moly Pucky等系列 ACTOYS 奥飞娱乐等企业进入市场 [12] 政策环境 - 2023年《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构建全产业链监管框架 禁止销售违禁品 强制公示信息 强化未成年人保护 [12] - 政策鼓励"潮玩+非遗""潮玩+文旅"融合 如东莞推出"千角灯""醒狮"主题潮玩 [12] - 设立10亿元IP出海基金 支持泡泡玛特LABUBU等通过本土化改造进入法国 泰国市场 目标2030年海外收入占比超30% [12] - 各省市多维度推动行业发展 北京推进电竞潮玩主题片区 黑龙江吉林规范经营保护未成年人 陕西贵州挖掘本土文化 广东东莞全方位推动产业 [12] 市场现状 - 主要供应品牌包括泡泡玛特(专注自主IP如THE MONSTERS) 52TOYS(自有IP与授权IP如蜡笔小新) TOP TOY(自主IP Twinkle及授权IP) 奥飞娱乐(自有经典IP如喜洋洋与灰太狼及授权IP如阴阳师) [16][18] - IP供应来源分为经典动画角色(如迪士尼 日本动漫) 当前爆款影视动画作品角色(如鬼灭之刃) 艺术家原创角色(如泡泡玛特Molly) [19][20] - 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 18-24岁占比40% 25-34岁占比35% 女性占比75% [22] - 2021年市场规模97亿元 2024年预计达280亿元 [25] 竞争格局 - 企业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泡泡玛特(知名IP如THE MONSTERS MOLLY SKULLPANDA) 第二梯队名创优品(TOP TOY) 第三梯队奥飞股份 高乐股份 元隆雅图 乐自天成文化 [26][28] - 注册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省 海南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也有较多布局 [29] 发展趋势与前景 - 呈现三大趋势:市场渗透纵深推进(下沉市场多元渠道拓展) 运营模式生态化(跨界联名 IP生态重构 全球化布局) 技术驱动创新(AI推荐 AR体验 NFT应用) [31] - Z世代对治愈 颜值 IP和社交属性的追求持续拉动需求 潮玩从小众迈向大众 [36] - 企业积极布局IP资源挖掘 开拓海外市场 through本土化运营 [36]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576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12.5% [36]
外资机构密集“扫货”优质潜力港股,港股消费ETF(159735)涨0.23%,美的集团涨超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02:10
港股消费ETF市场表现 - 9月2日港股主要指数开盘走低但港股消费ETF(159735)逆势上涨0.23% 成交额超1500万元人民币 盘中频现溢价交易且溢折率达0.07% [1] - 近10日内该ETF有8日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额超1.1亿元人民币 [1] - 成分股中中升控股与美的集团涨幅超4% 银河娱乐、比亚迪股份、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多股涨幅超1% [1] 港股市场资金动向 - 截至9月1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7.70% 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29.79% [1] - 5月至7月末长线稳定型外资机构累计流入港股约677亿港元 短线灵活型外资机构资金流入约162亿港元 [1] 消费行业结构性机遇 - 需求端加速向情感化、个性化升级 潮玩、美妆等高情绪价值品类增长显著 [2] - 服务与产品融合推动"人货场"关系重构 国货品牌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渠道效率构建用户生态 [2] - 建议关注兼具渗透率提升潜力、供给端能力跃迁及政策支持的细分品类 重点关注具备体验价值与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 [2]
IP出海的大航海时代,首站还是东南亚
新浪财经· 2025-09-01 09:13
中国ACG内容产业全球化进展 - 中国游戏产业从十年前进入海外市场到如今全球移动游戏收入榜呈现"固化"态势 国产游戏如《王者荣耀》在长线运营第十年重回全球收入榜首 [1] - 国产游戏进入全球收入榜单已成为常态 中国公司在全球动画和潮玩领域的影响力成为新焦点 [2] - 中国ACG内容产业在全球"开花" 内容出海进入IP出海新阶段 [4] 中国IP海外联名与快闪活动 - 2025年上半年22个国创ACG内容IP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共进行39起联名和联动活动 [5] - 联名形式包括与海外消费品牌双向联动 如《王者荣耀》国际服与海底捞合作提供69折优惠 《黑神话:悟空》与周大福推出联名金饰产品 [5] - 快闪活动覆盖核心商圈 如"豚豚崽"在泰国曼谷三大核心商圈举办快闪 日均客流超1万人次 累计销售额突破4000万泰铢(约885万人民币) [8][9] - 游戏IP"原神"在日本福冈县、神奈川县、宫城县、静冈县开展线下快闪活动 [11] - 头部ACG内容IP成为海外文旅关注焦点 如《全职高手》与瑞士国家旅游局合作 线下活动吸引数千名粉丝 相关话题笔记新增近万篇 [11] 海外市场收入与渠道分析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总收入55.93亿元 其中线上销售收入25.61亿元 线下零售店收入25亿元 [13][14] - 泡泡玛特海外收入贡献最大渠道为线上 官网覆盖37个国家 其中34个国家上线自营APP [15] - 泡泡玛特在东南亚通过Shopee和Lazada触达用户 在欧美通过Amazon和TikTok扩大影响力 [15] - 名创优品2025年第二季度海外收入19.4亿元 同比增长28.6% 占总收入39% 亚洲(除中国)、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市场分别收入12.28亿元、12.95亿元、5.90亿元和2.74亿元 [17] - 布鲁可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业收入1.1亿元 同比增长9倍 占总营收8.3% 北美市场营收0.43亿元(同比增长超20倍) 亚洲(除中国)市场营收0.57亿元(同比增长6.5倍) [17] 非游戏IP出海与展会参与 - 中国非游戏企业通过BtB展会加速IP出海 如参加印尼IBTE玩具婴童展和美国AnimeNYC2025展会 [18] - 布鲁可携10余个全球知名IP的50余款产品亮相IBTE展会 包括"奥特曼"、"漫威"、"火影忍者"等IP [18] - 潮玩卡牌品牌集卡社展出"星际宝贝"、"玩具总动员"等IP卡牌 TNT SPACE主推原创IP如DORA和BabyZoraa(年零售额超3亿) [20] - Letsvan(奇梦岛)拥有15个原创IP 其中"WAKUKU"成为旗舰级潮玩热销品牌 [22] - 东南亚市场成为中国二次元IP出海首选 名创优品在印尼开设全球最大MINISO LAND店铺 [24]
名创优品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月销1600万,IP产品贡献超8成业绩
新浪财经· 2025-09-01 05:49
公司业绩表现 - 名创优品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49.7亿元 同比增长23.1% [1] - 上海南京东路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单月销售额1600万元 刷新全球单店单月业绩纪录 [1] - 该店开业9个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 [1] 战略实施成效 - 大店战略+全球IP双轮驱动模式推动业绩增长 [1] - 全国MINISO LAND已拓展至11家 覆盖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核心城市 [1] - 平均月店效达数百万元 [1] 产品结构特征 - IP产品销售占比高达83% 成为业绩核心驱动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