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06178)

搜索文档
光大证券:维持中国海外发展“买入”评级 商业运营稳步发展

智通财经· 2025-09-09 07:59
核心观点 - 光大证券下调中国海外发展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38.6/139.5/140.4亿元(原预测168.7/187.2/207.9亿元),主要因销售双位数下滑、短期毛利率承压及商业运营扩张需时 [1] -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公司品牌优势、龙头地位、核心土储充裕及显著信用优势 [1] 销售表现与策略 - 2025年8月合约销售金额183.3亿元(同比-0.7%),销售面积88.9万平方米(同比+27.7%) [1] - 2025年1-8月合约销售金额1503.3亿元(同比-16.5%),销售面积666.9万平方米(同比-0.2%) [1] - 销售均价2.25万元/平方米(同比-16.3%),体现以价换量加速去化策略 [2]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板块结算收入779.6亿元(同比-4.97%) [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2.2亿元(同比-4.27%),归母净利润86.0亿元(同比-16.6%) [2] - 综合毛利率17.4%(2024年同期22.1%),销售费用率2.5%(同期2.4%),管理费用率1.3%(同期1.5%) [2] - 光大证券预测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0.1/10.0/9.9倍 [1] 商业运营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商业物业收入35.4亿元(写字楼17.0亿元、购物中心11.7亿元、长租公寓1.6亿元、酒店及其他5.1亿元) [3] - 写字楼续租率76.9%,购物中心成熟项目出租率96.2%,客流量同比+11.0% [3] - 首个商业资产封闭式基础设施REITs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3] 财务状况与信用优势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借贷2274.5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141.2亿元),现金1089.6亿元,保持经营性现金净流入 [4] - 资产负债率53.7%,净借贷比率28.4% [4] - 2025年上半年总利息支出减少12.1亿元,平均融资成本2.9%维持行业最低区间 [4] 品牌与行业地位 - 开发品牌优势显著,率先发布"中海好房子LivingOS系统"引领行业标准 [2] - 销售金额1503亿元稳居行业前列,龙头地位稳固 [1][2]
光大证券:维持中国海外发展(00688)“买入”评级 商业运营稳步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9-09 07:54
核心观点 - 光大证券下调中国海外发展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38.6/139.5/140.4亿元(原预测168.7/187.2/207.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主要因销售下滑、毛利率承压及商业扩张需时间[1] - 公司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加速去化,2025年1-8月销售均价同比下降16.3%至2.25万元/平方米,但销售金额1503亿元仍稳居行业前列[2] - 财务稳健性突出,2025年上半年平均融资成本2.9%为行业最低,净借贷比例28.4%,持有现金1089.6亿元[4] 销售表现 - 2025年8月合约销售金额183.3亿元(同比-0.7%),销售面积88.9万平方米(同比+27.7%)[1] - 2025年1-8月合约销售金额1503.3亿元(同比-16.5%),销售面积666.9万平方米(同比-0.2%)[1] - 销售均价2.25万元/平方米(2024年同期下降16.3%),反映以价换量策略[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2.2亿元(同比-4.27%),房地产开发结算779.6亿元(同比-4.97%)[2] - 归母净利润86.0亿元(同比-16.6%),综合毛利率17.4%(2024年同期22.1%)[2] - 销售费用率2.5%(2024年同期2.4%),管理费用率1.3%(2024年同期1.5%)[2] 商业运营 - 2025年上半年商业物业收入35.4亿元,其中写字楼17.0亿元、购物中心11.7亿元、长租公寓1.6亿元、酒店及其他5.1亿元[3] - 写字楼续租率76.9%,购物中心成熟项目(开业3年以上)出租率96.2%,客流量同比提升11.0%[3] - 首单商业REITs已获深交所受理,推动全周期资产管理平台建设[3]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借贷2274.5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141.2亿元),现金1089.6亿元[4] - 资产负债率53.7%,净借贷比率28.4%,2025年上半年利息支出减少12.1亿元[4] - 平均融资成本2.9%维持行业最低区间,经营性现金流保持净流入[4] 战略优势 - 开发品牌优势显著,率先推出"中海好房子LivingOS系统"引领行业标准[2] - 核心土储充裕,信用优势明显,龙头地位稳固[1][4]
光大证券:维持中集安瑞科“买入”评级 25H1业绩符合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9-09 07:07
核心观点 - 光大证券维持中集安瑞科买入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 维持20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9/15.1/17.5亿元人民币 对应EPS为0.63/0.74/0.86元人民币 [1] - 焦炉气综合利用业务持续突破 造船业务订单饱满 支撑公司未来成长 [1]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26.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9%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5.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6% [1] - 毛利率14.4% 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4.6% 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1] - 2025H1新签订单107.4亿元人民币 [1] 业务板块表现 - 清洁能源板块收入96.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2% [1] - 化工环境板块收入11.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4.3% [1] - 液态食品板块收入18.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8.6% [1] 焦炉气综合利用业务 - 凌钢中集焦炉气综合利用项目完成交付 年产14.7万吨LNG及2万吨氢气 [2] - 首钢水钢项目建设中 预计2026年投产 年产13万吨LNG及1.5万吨氢气 [2] 造船业务 - LNG加注船份额持续保持全球领先 [2] - 2025H1新签造船订单23.4亿元人民币 [2] - 获欧洲船东2+1艘2万立方米LNG运输加注船订单 累计6艘同型船订单 [2] - 成功交付9艘船 包括中国首艘LNG换罐1.4万吨级清洁能源江海直达干散货船 [2]
破发扣非连亏股聚石化学2董高拟减持 IPO光大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09 06:35
核心事件 - 公司董事周侃及财务总监伍洋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周侃拟减持不超过147,000股(占总股本0.1212%) 伍洋拟减持不超过19,000股(占总股本0.0157%)[1] - 两位高管所持股份来源于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已于2022年7月25日起解除限售上市流通[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0.80亿元 同比增长10.72%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36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926.31%[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连续两年半为负:2023年亏损0.25亿元 2024年亏损2.06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0.16亿元[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77亿元 同比下降10.05%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287万元 同比增长82.48%[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4年达4.04亿元 同比增长64.08%[2] 股价与发行 - 公司于2021年1月25日科创板挂牌 发行价36.65元/股 上市首日最高价59.50元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2]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7.76亿元 较原计划4.90亿元超额募集2.85亿元[3] - 发行费用7943.70万元 其中保荐机构光大证券获承销保荐费5832.10万元[3] 资本运作 - 2023年6月实施分红方案:每10股转增3股并派息1元(税前)[4] - 2024年12月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预案 拟募集资金不超过4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发行价11.82元/股[4] - 2025年4月董事会通过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议案 融资额不超过3亿元且不超过净资产的20% 5月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5]
调研速递|广电运通接受光大证券等36家机构调研 业绩与创新业务亮点多

新浪财经· 2025-09-08 12:49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63亿元 归母净利润4.66亿元 [1] - 旗下广电五舟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中标多个重要项目 [3] 业务布局与战略方向 - 保持智能终端 技术服务等存量市场领先地位 拓展金融信创 数字财政等金融科技增量业务 [1] - 加快智能金融设备及创新业务出海 聚焦政企数字化等核心领域数字化转型 [1] - 深化与华为合作 拓宽合作版图 实现产品业务结构多元化发展 [3] 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 - 研发悟道知识中台打通AI Agent构建全流程 在多个政府部门及企业项目中落地应用 [2] - 在机器人领域与国有大行合作推进金融机器人试点 巡检机器人和智能警用机器人已在相关场景应用 [2] - 区块链领域研发多个平台并有落地案例 数字人民币方面可提供全栈技术服务 [2] - 广电五舟联合发布国内首款泵驱两相冷板式液冷产品 具有高性能 高效散热优势 [2] - 广电五舟发布五大创新产品矩阵 大模型一体机产品在政务 金融等领域落地 [2] 市场拓展与行业地位 - 广电五舟巩固在网安 气象服务等领域市场地位 [3] - 液冷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学及科研机构领域 未来推动液冷技术规模化商用 [2]
光大证券:维持协鑫科技“买入”评级 颗粒硅产品竞争优势逐步显现

智通财经· 2025-09-08 09:25
核心观点 - 随着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和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 公司在硅料企业中率先实现扭亏为盈并获得超额收益 光大证券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26-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01/20.13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 颗粒硅产品竞争优势逐步显现 布局的硅烷气 钙钛矿 电子级多晶硅等技术有望贡献新成长空间 [1] 生产成本与价格优势 - 2025H1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为26.22元/kg 其中Q2为25.31元/kg 环比Q1减少1.76元/kg 从2024Q1起已连续五个季度下降 位于行业最领先水平 [1] - 颗粒硅与N型致密料价差逐步收窄 2025年7月份颗粒硅成交价格首次超越传统N型致密料 [1] 市场份额与客户结构 - 2025H1颗粒硅销售前五大客户出货量占比分别为23% 21% 11% 8% 7% 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2] - 颗粒硅市占率稳步提升 2025H1达到24.3% 相较2024H2环比提升7.2个百分点 [2] 产品质量与技术进展 - 颗粒硅5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0.5ppbw产品稳定在约95%水平 已基本全面实现浊度低于100NTU 整体断线率综合水平与同期棒状硅量产水平相当 [3] - 钙钛矿商业化进程加速 2025年6月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正式投产 大尺寸叠层钙钛矿组件获T V莱茵IEC61730认证并通过3倍IEC稳定测试 [3]
光大证券:维持协鑫科技(03800)“买入”评级 颗粒硅产品竞争优势逐步显现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7:50
核心观点 - 光大证券看好协鑫科技在硅料企业中率先实现扭亏为盈并获得超额收益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1亿元和20.13亿元 [1] 生产成本与成本优势 - 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持续下降 2025年上半年为26.22元/kg 其中第二季度为25.31元/kg 环比第一季度减少1.76元/kg 从2024年第一季度起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下降 位于行业最领先水平 [2] - 颗粒硅与N型致密料的价差逐步收窄 2025年7月份颗粒硅成交价格首次超越传统N型致密料 [2] 市场份额与客户结构 - 颗粒硅市占率稳步提升 2025年上半年达到24.3% 相较2024年下半年环比提升7.2个百分点 [3] - 颗粒硅销售前五大客户出货量占比分别为23%、21%、11%、8%和7% 客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3] 产品质量与技术进展 - 颗粒硅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2025年上半年5元素总金属杂质含量≤0.5ppbw产品稳定在约95%水平 已基本全面实现浊度低于100NTU 整体断线率综合水平与同期棒状硅量产水平相当 [4] - 钙钛矿商业化进程加速 2025年6月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正式投产 大尺寸叠层钙钛矿组件获TÜV莱茵IEC61730认证并通过3倍IEC稳定测试 [4] 成长空间与业务布局 - 颗粒硅产品竞争优势逐步显现 布局的硅烷气、钙钛矿、电子级多晶硅等技术有望贡献新成长空间 [1]
光大证券:美8月非农降温明显 市场押注三次降息
新浪财经· 2025-09-08 00:08
就业市场数据 - 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近乎停滞 远低于市场预期[1] - 失业率上升至四年高位 显示就业市场显著降温[1] 市场反应与预期变化 - 美元和美债收益率下行[1] - 利率期货隐含的9月降息概率维持100%[1] - 年内降息次数从2.4次升至2.8次 即至少降息2次[1] - 降息3次的概率从40%升至80%[1] 经济前景 - 数据加剧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1]
券商资管规模增长,收入却下降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13:48
行业规模与收入表现 - 2025年二季度末券商私募资管规模达6.14万亿元 较一季度增长0.21万亿元 [1][4] - 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合计212亿元 同比下降3% [1][4] - 规模与收入呈现反向走势 主因通道业务收缩及公募费率下降 [2][4] 头部机构业绩分化 - 中信证券资管净收入54.44亿元居首 同比增长10.77% [5] - 广发证券与国泰海通净收入分别为36.69亿元和25.78亿元 增幅达8.44%和34.20% [5] - 华泰证券资管收入同比骤降59.8%至8.93亿元 主因出售AssetMark导致并表变化 [5] 公募化转型进展 - 全市场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共108只 债券型占50只/混合型28只/货币型27只 [7] - 牌照缺失制约转型进度 部分机构规模增长但盈利未同步提升 [7] - 头部券商推进公募牌照申请与产品创新 中信证券完善分层服务 光大证券丰富多策略产品谱系 [7][8] 行业竞争与发展路径 - 竞争维度从规模扩张转向投研实力、科技赋能与产品生态综合较量 [9][10] - 头部机构布局全品类产品 中小券商聚焦REITs、碳中和债券等细分赛道 [10] - 未来需通过做专投研、做深产品、科技赋能及机构协同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