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04337)

搜索文档
瑞幸美国首店在纽约开业,美媒惊呼“反攻星巴克”
华尔街见闻· 2025-07-28 03:45
瑞幸咖啡进军美国市场 - 中国咖啡连锁巨头瑞幸咖啡正式登陆美国市场 在曼哈顿开设两家首店 其中一家门店距离星巴克不到200英尺 [1] - 瑞幸在中国市场已超越星巴克成为最大咖啡连锁品牌 正将其移动应用驱动 价格低廉的商业模式带入美国市场 [1] - 瑞幸目前在中国大陆 香港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拥有超过24000家门店 是星巴克中国门店数的三倍多 [4] 瑞幸的商业模式 - 瑞幸强制顾客通过App下单 并在App内发放大量优惠券 纽约新用户仅需支付1.99美元就能买到特惠饮品 [2] - 应用程序内置游戏化元素 提供取餐时间通知 最近的订单等待时间仅为3-5分钟 [2] - 冰拿铁价格仅售2美元 相比其他品牌约6美元的价格具有明显优势 [2] - 店铺规模比星巴克小 但提供更大幅度的折扣 [4] - 菜单包括冰生椰拿铁 菠萝冷萃等特色饮品 允许顾客定制饮品但选项相对较少 [5] 星巴克的现状与应对 - 星巴克陷入连续五个季度同店销售下滑的困境 [1] - 仅有超过30%的取餐订单通过数字渠道完成 约一半店内订单等待时间超过四分钟 [3] - 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2017年的超40%下滑至2024年的14% [5] - 在中国市场下调20多类饮料价格 平均每杯大杯饮品降价0.70美元 [6] - 推出新饮品款式如无糖选项 扩大客户群并增加销售额 [6] - 2024财年录得362亿美元收入 公司市值约为1060亿美元 [7] 瑞幸的发展历程 - 2017年由神州租车创始人陆正耀等人创立 成为中国科技融资热潮中的一员 [4] - 2020年因会计丑闻从纳斯达克退市 支付1.8亿美元和解金 [4] - 在郭谨一接任CEO后重整旗鼓 在大钲资本支持下修复声誉 [4] - 2023年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 [4] - 目前公司市值约为100亿美元 2024年收入47亿美元 [7] 市场前景分析 - 分析师认为如果销售量增加且折扣逐渐减少 瑞幸将能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实现美国店铺层面的盈利能力 [5] - 第二家美国门店编号为00002 被视为瑞幸在美国有更大野心的暗示 [5]
星巴克中国联合远景科技集团开创“全链协同减碳”新模式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4 09:21
战略合作与减碳计划 - 公司与远景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未来3年将覆盖100%直采供应商和重要间接采购供应商 通过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精准测算数千个品项的全链碳足迹并定制减碳路径 [1] - 合作将基于现有绿色门店和咖啡创新产业园的基础 开创"全链协同减碳"新模式 [1] 绿色供应链实践 - 从云南原产地绿色种植到江苏昆山咖啡创新产业园的绿色生产物流中心 公司构建全链条绿色体系 [1] - 昆山产业园采用全球最绿色节能的生产物流技术 持续优化绿色烘焙与供应保障 [1] - 全国超过7500家门店核心运营设施接入远景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 实现数据实时追踪与节能降碳 [2] 门店可持续措施 - 推出行业首个绿色门店认证体系 推动门店电力采购达到绿色认证标准 [1] - 展台咖啡吧台采用环保材质与模块化设计 可拆卸循环使用 [2] - 门店使用可降解吸管和直饮杯盖 推行自带杯优惠制度 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 [1] 技术应用与行业影响 - 昆山产业园运用远景"零碳综合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整合太阳能光伏 智慧储能 数字化能碳管理系统等措施实现节能降碳 [2] - 公司提出将供应链减碳经验推广至餐饮零售行业 促进行业绿色转型 [2]
星巴克开起自习室,面馆快餐店却都卖上了咖啡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08:16
行业跨界趋势 - 餐饮企业跨界经营已成为常态,济南老字号超意兴、亮亮面馆试水咖啡业务,咖啡巨头星巴克则跨界布局自习室,体现不同体量企业在消费变革中的战略博弈[1] - 跨界探索背后是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捕捉,旨在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1] 超意兴咖啡业务 - 超意兴王府庄店推出"兴咖啡",目前仅提供美式、拿铁、生椰拿铁3种产品,价格分别为7.9元、8.9元、9.9元[3] - 咖啡业务最初定位为员工福利,但因顾客需求旺盛而开放销售,单店日销量超过210杯[2][3] - 包装较为简陋,使用透明塑料杯,无加糖选项,未来计划保持咖啡原味[10] 亮亮面馆咖啡业务 - 亮亮面馆千佛山店推出咖啡服务,仅提供美式(8.8元)和拿铁(9.9元)两种热饮[4] - 咖啡机设置在前台,由前台工作人员兼职制作,无专门咖啡吧台[4] - 杯身设计较精致,印有品牌标识和"1987"字样,上线初期两天内通过积分兑换消费二三十杯[5] 跨界效果与策略 - 两家老字号咖啡业务吸引跨区消费者和社交平台打卡流量,初步验证跨界可行性[5] - 10元以内价格带符合亲民定位,避开与专业咖啡品牌直接竞争,以"非主业"身份打开增量空间[5] - 通过低成本试错将咖啡变为连接传统餐饮与新消费场景的纽带[5] 咖啡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咖饮市场规模达1177亿元,同比增长15.4%,预计2025年增速12.1%,市场规模将达1290亿元[6] - 老乡鸡曾尝试咖啡业务,推出7元生椰拿铁和10-18元茶咖,但多数门店已下架相关产品[6] 星巴克跨界自习室 - 星巴克在广东、广西、海南推出"星子自习室",免费提供学习空间,不强制消费[7] - 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客单价同比下降8%,订单量下滑6%,营收下降1.4%,2025财年Q1同店销售额下降6%[7] - 自习室策略旨在吸引高频停留群体,预计单店日均新增40人次客流,10%转化率可带动4单消费[8] 跨界本质与挑战 - 跨界是企业寻求增长点的积极探索,需找到"自身能力"与"用户新需求"的交叉点[10][11] - 老字号过度投入咖啡可能稀释核心定位,星巴克需平衡自习客群与消费客群的体验[10] - 超意兴面临包装简陋、无加糖选项、空间限制等问题,亮亮面馆仅提供热饮限制客群[10]
向“省钱党”妥协,星巴克开放免费自习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0:53
星巴克推出自习室服务 - 公司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部分门店推出"星子自习室"服务,提供免费入座、电源插座、温水和纸笔等设施,无需预约[1] - 该服务采用"长桌共享"模式,不强制消费且不限时长,旨在强化"第三空间"体验[1] - 目前自习室尚未带来人流量显著增长,座位空余较多[1] - 公司计划在更多门店探索"兴趣向"场景[1] 星巴克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对非咖啡产品进行价格下调,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品类平均降价5元左右,多款产品从30-40元降至20元区间[2] - 新开门店加速下沉,截至2025年3月中国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新增门店40%位于乡镇[2] - 2024年至今关闭近20家标志性门店,半数集中在江浙沪和广东地区[2] 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变动 - 公司中国业务收到数份收购提议,竞购者包括高瓴资本、凯雷、KKR及大钲资本等30多名投资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