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银行(03968)
icon
搜索文档
实探银行消费贷业务 财政贴息操作细则尚未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8-18 00:14
政策执行现状 - 银行层面尚未接到具体操作办法通知 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等网点表示需等待参数调整和系统测试等后续安排[1][2] - 招商银行部分客户经理甚至尚未知晓该政策 显示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2] - 农业银行已发布公告称将自9月1日起按市场化原则实施贴息 但具体流程仍需通过官方渠道发布[5] 贴息机制设计 - 财政贴息采用预拨资金方式 由贷款经办机构在30天内向财政部报送资金需求申请[3] - 贴息通过结息扣减方式执行 银行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承担的1%贴息部分[2][3] - 贴息设置双重上限:年贴息比例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且单人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3] - 单笔5万元以下贷款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5万元以上消费按5万元为贴息上限[3][7] 参与机构范围 - 政策覆盖6家国有大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行[4] - 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4] 现行市场利率 - 监管引导下各银行消费贷利率维持在3%以上 建行利率区间为3%-3.6%[6][7] - 招行最低利率为3.05% 浦发银行对15万元以上贷款最低利率3.1% 白名单用户可获3%优惠利率[7] - 贷款额度差异显著:建行最高20万元 招行线上最高30万元/线下50万元 体现风险定价差异[7] 资金用途监管 - 政策要求贷款必须实际用于消费 且银行需通过发放账户识别消费交易信息[7] - 贴息范围限定于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汽车/养老/教育/旅游等)[7] - 银行需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 防止资金挪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套取贴息行为[8][9] - 违规套取贴息资金将被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银行违规将追回资金并追究责任[9] 操作细节待明确 - 贴息起始时间计算标准未确定(从申请还是发放日起算)[2] - 用途监测要求是否区别于普通消费贷尚未明确 国有大行近年已加强审核力度[8] - 部分银行允许资金提现的特性与用途监管存在潜在矛盾 实际执行面临考验[8]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7 23:33
南向资金净流入 - 信达生物(01801)以8.35亿港元净流入金额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比达33.64%,收盘价上涨8.82%至95.000港元 [1][2] - 中国人寿(02628)和友邦保险(01299)分别以4.03亿港元和3.73亿港元净流入金额位列第二、第三,净流入比为21.25%和13.36% [1][2] - 理想汽车-W(02015)和石药集团(01093)分别以3.65亿港元和2.57亿港元净流入金额位列第四、第五,净流入比为13.55%和14.56% [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盈富基金(02800)以-66.79亿港元净流出金额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比达-43.81%,收盘价上涨2.35%至26.080港元 [1][2]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和安踏体育(02020)分别以-25.84亿港元和-7.82亿港元净流出金额位列第二、第三,净流出比为-36.95%和-50.20% [1][2] - 阿里巴巴-W(09988)和腾讯控股(00700)分别以-2.67亿港元和-2.51亿港元净流出金额位列第四、第五,净流出比为-1.46%和-1.16% [2] 净流入比排名 - 沧港铁路(02169)以66.05%净流入比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入金额为234.77万港元 [1][2] - 波司登(03998)和郑州银行(06196)分别以49.50%和48.61%净流入比位列第二、第三,净流入金额为8068.48万港元和6180.19万港元 [1][2] - 平安好医生(01833)和中国太平(00966)分别以38.74%和35.78%净流入比位列第八、第九,净流入金额为1.46亿港元和6906.35万港元 [3] 净流出比排名 - 创维集团(00751)以-52.19%净流出比位列市场第一,净流出金额为-1066.71万港元 [1][3] - 安踏体育(02020)和瑞浦兰钧(00666)分别以-50.20%和-44.79%净流出比位列第二、第三,净流出金额为-7.82亿港元和-3034.20万港元 [1][3] - 盈富基金(02800)和锦欣生殖(01951)分别以-43.81%净流出比位列第六、第七,净流出金额为-66.79亿港元和-1.46亿港元 [3]
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关于旗下基金参加招商银行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
费率优惠活动 - 自2025年8月18日起投资者通过招商银行手机银行、网银和网点柜台申购或定期定额投资适用基金享有基金申购费率1折优惠即实收申购费率=原申购费率×0.1 原申购费率为固定费用的则按原申购费率执行 [1] - 费率优惠期限以招商银行官方网站所示公告为准 优惠活动期间业务办理规则及流程以销售机构安排为准 [1] - 适用基金的原申购费率参见各基金相关法律文件及公司最新相关公告 [1] 基金产品变更 - 国元元赢30天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于2025年8月18日正式变更为长盛元赢30天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管理人由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6] - 产品代码变更:A类份额由970140变更为024155 C类份额由970141变更为024156 [7] - 基金经理由国元证券投资经理李雅婷、柯贤发变更为长盛基金基金经理李琪、王文豪 [8] 投资条款调整 - 业绩比较基准由中债-综合全价(1-3年)指数收益率*8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5%调整为中债综合指数(全价)收益率 [12] - 信用债投资标准调整为主动投资信用债的债项信用评级范围为AA+及以上 [12] -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相关规定调整估值方法 [9] 持有期安排 - 基金设置30天最短持有期 从基金合同生效日、申购确认日或转换转入确认日起计算 持有期内不能赎回 [14] - 原集合计划份额持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日起重新计算 最早可于2025年9月17日提出赎回或转换申请 [11][14] - 每个开放日开放申购但赎回需满足最短持有期要求 [14] 客户服务渠道 - 投资者可通过招商银行客服热线95555或网站www.cmbchina.com咨询业务 [1] - 长盛基金提供客服热线400-888-2666及公司网站www.csfunds.com.cn供投资者查询详细信息 [1][15]
银行业周报(20250811-20250817):结构比总量更重要,银行信贷结构有望调优-20250817
华创证券· 2025-08-17 13:46
核心观点 - 报告强调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比总量增长更重要,指出当前信贷结构已从房地产、基建主导转向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2] - 企业部门面临产能过剩行业调整与新兴科技领域发展的双重趋势,科技贷款余额达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高于全部贷款5.8个百分点[2] - 居民部门信贷需求不足,政策通过消费贷贴息(年化1%)和经营贷贴息(单户最高1万元)刺激需求,预计额外提振消费贷680亿元[7] - 银行板块配置价值凸显,整体仓位提升但仍欠配,推荐国有大行、优质股份行及区域中小行组合[3][8] 信贷结构调整 企业部门 - 过剩产能行业(汽车/光伏/锂电池/钢铁/水泥)进行减产限产,影响中长期资本开支和贷款需求[2] - 科技创新领域获政策支持:二季度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保持20%以上增速,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从2016年60%提升至当前70%[2] 居民部门 - 消费刺激政策:消费贷贴息利率1%(相当于市场利率1/3),单笔上限5万元,有效期2025年9月-2026年8月[7] - 房市维稳措施:7月商品房待售面积7.65亿平方米,环比下降462万平方米,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7] 市场表现与配置建议 板块数据 - 银行板块总市值114,991.99亿元,占A股13.04%;流通市值78,973.67亿元,占11.41%[4] - 申万银行指数周跌3.19%,跑输沪深300指数5.57个百分点,近12个月绝对回报17.7%[5][7] - 个股表现分化:农业银行周涨2.09%领涨,江苏银行周跌5.75%垫底[13] 投资组合 - 红利策略:推荐国有大行(A+H)及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高股息标的[8] - 区域银行:优选拨备覆盖率高的江苏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8] - 转型机遇:关注客群扎实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等[8] 重点公司估值 - 宁波银行2025年预测PE6.6倍,PB0.86倍;招商银行PE7.39倍,PB0.98倍[9] - 区域银行估值优势明显:常熟银行PE5.86倍,瑞丰银行PE5.24倍,均低于行业平均[9]
招商银行襄阳分行违规被罚 贷后管理不到位
中国经济网· 2025-08-17 08:49
招商银行襄阳分行行政处罚事件 - 招商银行襄阳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贷款资金回流至借款人账户被认定为违法违规行为 [1] - 襄阳金融监管分局对招商银行襄阳分行处以25万元罚款 [1] - 相关责任人覃茜茜、黄海被警告并合计罚款5万元 [1]
招商银行三亚分行被罚 允许非银人员营业场所销售保险
中国经济网· 2025-08-17 08:49
行政处罚事件 - 招商银行三亚分行因允许非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在营业场所从事保险销售活动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亚监管分局罚款25万元 [1][2] - 该违规行为涉及两名责任人:时任私钻团队客户经理李明月和时任私钻团队主管周俞柳,二人均被予以警告处罚 [1][2] 违规行为细节 - 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允许非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在商业银行营业场所从事保险销售相关活动" [2] - 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分别为亚金罚决字〔2025〕5号(对分行)、6号(对李明月)、7号(对周俞柳) [2] 监管机构行动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亚监管分局作为监管主体作出处罚决定 [1][2] - 处罚内容包括对机构的经济处罚(25万元)和对个人的纪律处分(警告) [1][2]
股份制行的来时路
36氪· 2025-08-17 04:04
股份行面临的挑战 - 股份行受到国有大行和城商行的两头挤压,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截至2024年4月末股份行总资产占银行业比重为16.3%,较2020年末下降近2个百分点,较2016年峰值下降2.7个百分点 [1][3][4] - 2024年上市股份行整体涨幅落后于国有大行和城商行、农商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4] - 股份行既缺乏国有大行的政治地位与规模优势,也缺少城商行的属地优势与灵活性 [4] 股份行经营业绩 - 2024年招商银行总资产1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9%,营业收入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 [3] - 兴业银行总资产10.51万亿元,同比增长3.44%,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 [3] - 中信银行营业收入2136.46亿元,同比增长3.76%,超越兴业银行成为股份行第二 [3][19] - 平安银行营业收入1466.95亿元,同比下降10.93%,降幅最大 [3] - 华夏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24.7%,渤海银行同比增长28.07%,增速领先 [3] 贷款业务情况 - 招商银行个人贷款余额36446.25亿元,同比增长6.01%,企业贷款余额28637.4亿元 [11] - 中信银行企业贷款余额29081.17亿元,高于个人贷款的23621.1亿元 [11] - 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7671.68亿元,同比下降10.64%,降幅最大 [11] 股份行发展历史 - 股份行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为满足非国有企业金融需求而设立,第一家股份行是交通银行 [10] - 2007年交通银行被划入大行,渤海银行加入,股份行数量保持12家至今 [14] - 早期股份行如深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在2003年前上市,当时四大行还在技术性破产边缘挣扎 [12] 竞争格局与战略 - 部分股份行如华夏银行、浙商银行等选择深耕本地战略,可能成为"升级版城商行" [7] - 中信银行凭借对公业务韧性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暂时领先,但零售业务是短板 [19][21] - 兴业银行探索轻资本转型,浦发银行净利润增速达23.31%但整体表现向第二梯队滑落 [19] - 股份行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消费贷款领域价格战激烈 [14] 未来展望 - 股份行需要通过差异化定位、生态化合作和技术创新在竞争中寻找生存空间 [22] - 银行需在战略定力与灵活性间找到平衡,如中信深耕对公与零售协同,招行构筑非息收入护城河 [21]
破局养老金融:招商银行的全景式探索
经济观察网· 2025-08-17 04:00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22.0%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15.6% 老年人口抚养比达22.8% [2] - 中国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7%) 2021年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占比14.2%) 历时仅22年远短于法国126年、英国46年等发达国家 [3] - 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显著低于国际水平 2000年约959美元(日本1970年1700美元) 2021年1.3万美元(美国5.5万/日本4万/韩国3.3万) [3] 养老保障体系结构 - 世界银行三支柱模型: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社会公平) 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员工激励)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扩容潜力大) [4] - 中国养老三大支柱包含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 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第二支柱) 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 [5] - 社科院预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027年达峰值6.99万亿元 2035年将耗尽 [6] 养老金融政策与行业动态 - 2024年12月央行等九部门发布《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指导意见》 2025年3月国办强调健全养老金融体系 [7] - 养老产业处于初创期向成熟期过渡 面临融资渠道单一、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等问题 需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 [7] - 企业年金目前仅覆盖不足10%职工 第二支柱潜力未充分释放 [10] 招商银行养老金融实践 - 布局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板块 提供全方位养老解决方案 [7] - 企业年金业务:9900家企业客户 受托资产规模近300亿元(近五年年增速超30%) 账管服务职工230万人 养老金托管规模1.3万亿元 [8] - 养老服务创新:蛇口支行设老年专窗/长辈版APP 颐年卡覆盖深圳6000名老年人(办卡时间从5天压缩至10分钟) [9] - 养老产业金融案例:持续30年守护蛇口工业区两万余名建设者养老金 采用"专岗+专训+专档"服务模式 [10]
每周股票复盘:招商银行(600036)发生1笔大宗交易成交1650.22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6 19:17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收盘,招商银行报收于43.3元,较上周的44.53元下跌2.76% [1] - 8月11日盘中最高价报44.63元,8月15日盘中最低价报43.3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10920.19亿元 [1] 市场地位 - 在股份制银行板块市值排名1/9 [1] - 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11/5152 [1] 大宗交易 - 8月11日发生1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1650.22万元 [1]
彻底“沸了”!招行竟也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5 14:11
招商银行举办ETF大赛 - 招商银行在其App上线"金葵花杯"ETF模拟投资大赛,首次由商业银行举办此类赛事,比赛时间为8月18日至10月17日,主办方为招商银行,协办方为招商证券[2][4] - 大赛面向招商银行App实名用户,提供100万元虚拟资金,支持沪深交易所已上市的大部分ETF品种,包括股票ETF、债券ETF、跨境ETF等,并设置多项奖励如总榜第一名可获得华为MateBook GT14等实物礼品[7] - 行业认为银行通过ETF大赛可维护客户并培养指数基金投资习惯,带动场外ETF联接基金销售,同时可能与集团旗下证券公司形成协同效应[9] ETF市场发展趋势 - ETF市场近年快速增长,成为券商必争之地,券商通过ETF大赛吸引投资者开户交易并提升市场渗透率,银行巨头如招商银行也开始试水此类活动[4][8] - 蚂蚁基金推出"指数+"专区,联合多家机构提供宽基指数增强产品,银行端如招商银行外,其他银行也对ETF联接基金提供低至1折的费率优惠[12][13] - 指数基金同质化背景下,费率成为投资者选择关键因素,银行渠道通过降低费率与第三方平台竞争,吸引客户直接在银行App完成投资操作[13] 行业动态与未来展望 - 银行涉足ETF大赛引发行业热议,可能与基金通2.0未来规划相关,目前基金通2.0已上线公募REITs品种,未来或探讨纳入ETF品种[10] - 权益市场走好背景下,银行发力销售ETF联接基金等场外指数产品,ETF作为被动投资风口,银行希望借此分羹并布局相关业务[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