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生堂(02273)

搜索文档
固生堂:2024半年报点评:内生增长强劲,门店扩张加速,业绩持续高增可期
东吴证券· 2024-08-21 17: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高增长,业绩超预期 [4] 2) 收入增长主要源于客流高增、内生增长强劲,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5] 3) 上半年门店扩张加速,开启国际化布局,业务版图加速扩张,规模效应持续增强 [6] 4) 考虑到公司2024年上半年新增门店数量超预期,我们上调了2024-2026年公司盈利预测 [7] 财务数据总结 1)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30.72亿元,同比增长32.05% [3] 2)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31亿元,同比增长31.21% [3] 3) 2024年Non-GAAP净利润为4.15亿元,同比增长36.20% [3] 4) 2024年EPS为1.35元,PE为26.32倍 [3] 5)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2.01%,保持在合理水平 [16]
固生堂:业绩表现亮眼,自建+并购加速扩张
国投证券· 2024-08-21 14: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投资评级为买入-A,维持评级 [7] - 6个月目标价为61.30港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主营业务收入高速增长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延续高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65亿元,同比增长38.4% [3][4] - 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13.45亿元,同比增长39.3%;线下医疗机构实现营业收入12.31亿元,同比增长43.7% [4]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高增长主要来自线下医疗机构就诊人次的提升,具备可持续增长潜力 [4] 经调整净利润表现亮眼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到29.4%,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成本良好控制 [5]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45.3% [5] 自建+并购双轮驱动,医疗机构快速扩张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增16家门店,保持快速扩张的发展趋势 [6][15] - 公司掌握自建+并购双轮驱动的成熟扩张模式,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医疗服务网络,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具备长期成长性 [15] 财务预测和估值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65亿元、39.77亿元、51.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4亿元、4.70亿元、6.24亿元 [16][18] - 给予公司2024年40倍PE估值,对应6个月目标价61.30港元 [16]
固生堂:行业需求高景气,门店扩张节奏加快
国金证券· 2024-08-21 02: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是中医医疗服务龙头,规模效应逐步释放,盈利能力向好发展,长期发展前景可期 [3]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4.60/6.03亿元,同比增长36%、34%、31% [3] - 公司EPS分别为1.35/1.80/2.28元,现价对应PE为26/19/15倍 [3] 公司经营分析 - 线下就诊人数高速增长,就诊次均消费保持稳定 [2] - 收入按业务拆分,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3.44亿元,同比增39.3% [2] - 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收入2041万元,同比下降2% [2] - 门店扩张节奏加快,新增15家医疗机构,其中收购11家,自建4家 [2] - 毛利率稳中有升,1H24毛利率为29.4%,同比增0.7个百分点 [2] - 费用控制良好,销售费用率为11.7%,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 [2]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0.90/40.48/52.30亿元,同比增长33%、31%、29.2% [8] -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4.60/6.03亿元,同比增长36%、34%、31% [8] - 2024-2026年公司EPS分别为1.35/1.80/2.28元,现价对应PE为26/19/15倍 [8] - 公司ROE分别为12.97%、14.83%、16.27% [8]
固生堂(0227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0 13:5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3.65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9.861亿元增加38.4%[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4.01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829亿元增加41.8%[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溢利净额为1.073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9320万元增加15.1%[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溢利净额为1.479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018亿元增加[2]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0.44元,2023年同期为0.39元[4]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为1364979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986126千元人民币[12]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0287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5485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上半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净额为1444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4019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贴为4388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0135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总计1781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3788千元人民币[17]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686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92749千元人民币[21] - 2024年8月董事会宣派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13港元,合共约28892000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无[18] - 公司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9.86126亿元增加38.4%至2024年上半年的13.64979亿元,主要因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增加[43] - 销售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7.032亿元增加37.1%至2024年上半年的9.638亿元,主要因医师成本及材料成本增加[47] - 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2.829亿元增加41.8%至2024年上半年的4.012亿元[49]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3690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1780万元,降幅51.9%[5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1202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16010万元,增幅33.2%,主要因地区经营开支增加3980万元[53][54] - 第三方获客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28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290万元,增幅3.9%,94%新客户来自专属渠道,6%来自第三方平台[55] - 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698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11040万元,增幅58.2%[56] - 其他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71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1540万元,因2024年上半年有外汇净亏损[57] - 融资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1590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860万元,降幅46.1%,因偿还银行贷款利息减少850万元,部分被租赁负债利息增加120万元抵销[58]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138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1780万元,增幅29.2%[59] - 期内溢利从2023年上半年932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10730万元,增幅15.1%[60] - 经调整溢利净额从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1.8百万元增加45.3%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47.9百万元[61]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07,275千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93,202千元;2024年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人民币40,613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8,557千元[62] - 报告期内,集团资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37.8百万元(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人民币29.9百万元)[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2880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6690万元增加[80] 公司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6.72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417亿元[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7.22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376亿元[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6.44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082亿元[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4.19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50亿元[7]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3.31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061亿元[7] - 2024年6月30日商誉账面价值为1096265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984688千元人民币[22]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70675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301300千元人民币[24] - 2024年6月30日人民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1009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29333千元;美元2024年为224372千元,2023年为106526千元;港元2024年为48037千元,2023年为78132千元;新加坡元2024年为867千元,2023年无[24]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为216528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286619千元人民币[26]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三个月内为16672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5281千元;三个月至一年2024年为32579千元,2023年为31628千元;一年以上2024年为17225千元,2023年为19710千元[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170.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301.3百万元),计息银行贷款总额为人民币7.8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6.4百万元),年利率介乎2.8%至4.15%[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0.3%[65] 公司业务模式及运营策略 - 公司自2018年在微信官方账号推出线上预约等服务,结合线下医疗机构与线上医疗健康平台提供服务[28] - 公司发展出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诊疗法,通过线下和线上结合的医疗服务网络提供解决方案[29] - 公司建立线下医疗机构端数字化店员系统、医务端CRM系统、智能审方合规平台和业务全流程闭环的ERP系统加强运营标准化和数字化[30]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生产更多院内制剂,还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42] - 公司为雇员提供内部和外部培训,以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81] 行业政策环境 - 2021年2月中国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连锁经营的名医堂[31] - 2021年12月国家医保局等联合发布意见,在医保端加大对中医药服务支持,如允许饮片不超25%加价销售等[31] - 规划提出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人数由2020年的0.49人增长至2025年的0.62人[31] - 县级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预计从2020年的85.86%增长至2025年的100.0%[32] -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推进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公司门诊服务预期将蓬勃发展[32] - 2022年6月多部门联合发布意见解决中医药人才匮乏问题,将解决公司基层医师供给不足问题[32] - 2022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规划支持中医药人才发展,有助于公司获取更多医师资源[32] - 2022年11月多部门联合发布规划推进“互联网 + 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公司运营提供长期政策支持[33] - 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方案加大支持中医药发展力度,公司将壮大医疗人才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33] - 2024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政策支持中医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发展,涵盖医保、医联体、人才培训等方面[3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和销售医疗健康产品[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收入受线下和线上医疗服务网络规模、客户数量及支出影响[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医疗健康产品的收入受销售的贵细药材和营养品类型、数量及单价影响[34] - 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9.65311亿元增加39.3%至2024年上半年的13.44574亿元,源于线下机构就诊人次增加和服务网络扩张[43][44] - 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收入在2023和2024年上半年相对稳定,2024年上半年为2040.5万元,同比下降2.0%[43] - 线下医疗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8.56393亿元增加43.7%至2024年上半年的12.30565亿元,源于新收购及现有机构业务增长[45][46] - 线上医疗平台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的1.29733亿元增加3.6%至2024年上半年的1.34414亿元,因就诊人次增加[45][46] - 提供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2777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9550万元,增幅42.4%,毛利率从28.8%升至29.4%[50] - 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52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570万元,毛利率从25.2%增至27.8%[51] 公司医疗机构规模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19个城市拥有及经营71家医疗机构,在新加坡拥有及经营1家医疗机构[35] - 2024年3 - 6月,公司战略收购8家线下医疗机构,均收购100%权益或股权[35][36] -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4家线下医疗机构,截至2024年6月30日均已投入运营[36] 公司客户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新客户419,963人,2023年同期为346,679人[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各期间末累计客户3,956,760人,2023年同期为3,079,503人[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客户就诊人次2,383千,2023年同期为1,806千[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各期间末累计客户就诊人次19,554千,2023年同期为14,681千[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客户回头率69.5%,2023年同期为67.3%[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曾消费会员人数260,910人,2023年同期为174,734人[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会员就诊人次938千,2023年同期为621千[39] 公司人员规模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2895名雇员,较2023年6月30日的2155名增加[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医师及其他医疗专业人员1548名,占比53% [80] 公司资金募集及使用情况 - 公司以29.00港元发行27,878,000股普通股于2021年12月10日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75.9百万港元[7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77590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74280万港元,余下3310万港元[73] - 先旧后新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53960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370万港元,余下53590万港元[76][77] - 截至公告日期,全球发售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76560万港元,先旧后新配售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约1590万港元[74][78] - 2023年3月先旧后新配售,配售及认购1040万股股份,每股价格52.67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53960万港元[75][76]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中,拓展线上线下业务拟占比69.9%,金额54130万港元[73] - 先旧后新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中,拓展线下医疗机构拟占比60%,金额32370万港元[77]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总数为244,834,092股,公司持有库存股份数目为210,600股[63] - 2023年股东授予董事可购回最多24,079,645股股份的授权,占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10%;2024年授予可购回最多24,504,469股股份的授权,占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10%[8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购回2,801,200股股份,总代价约1.1
固生堂20240710
2024-07-11 05:49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和利润的30%左右增长,符合预期 [1] - 公司上半年新开门店数量较前两年有所加快,主要集中在现有城市加密和新城市开拓 [1] - 公司全年新开门店计划10-15家 [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人提问** 询问公司在湖南新进入区域的情况,以及后续在新进入区域的规划 [2][3] **公司回答** - 在湖南收购了两家门诊部和一家药店,原有收入规模较小 [2] - 公司将通过提升供应链优势和引进优质医生来快速提升门店业绩,预计3-6个月可实现盈亏平衡 [3] - 公司在新进入区域的策略是先建立当地医生团队,并与当地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2][3] 问题2 **投资人提问** 询问行业内其他公司的上市动态,以及对公司的影响 [4][5] **公司回答** - 公司认为行业内上市不会对自身产生太大影响,因为行业整体复制和扩张难度较大 [4][5] - 公司的收入增长主要依靠自身的内生增长,而非依赖并购 [5] 问题3 **投资人提问** 询问公司是否有其他业务布局,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6][7] **公司回答** - 目前公司主要以线下诊疗服务为核心,同时在推进线上诊疗业务 [6][7] - 公司未来还会考虑向上游影片生产、大型中医院等领域进行布局 [7]
固生堂交流240719
医药魔方· 2024-07-10 03:29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公司上半年业务发展情况,收入和利润增长30%左右,新店开设速度加快,全年预计新开10-15家门店 [1] - 公司收购湖南地区两家门诊部和一家药店,通过优化供应链、引进医生等方式提升门店业绩 [2][3] - 公司对行业内其他公司的上市动作不太关注,认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运营管理能力和医生资源 [4][5] - 公司未来会继续通过自建和并购的方式扩张,在选址时会根据当地政策和竞争格局选择合适的方式 [6][9][10] - 公司产业并购基金主要用于医疗机构收购,暂无大规模并购计划,更多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并购 [8]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全国化并购和自建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 [6] **王总回答** 公司目前在并购和自建方面没有遇到太大困难,大部分门店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盈亏平衡,并且可供并购的标的较多 [6]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公司除了门诊业务,是否有在其他业务上的布局 [7] **王总回答** 公司目前以门诊服务为核心,同时也在推进线上业务和产品化发展,未来可能会考虑向上游影片生产等领域进行布局 [7]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公司是否有关闭或经营不善的门店,主要原因是什么 [22][23][24] **王总回答** 公司之前在成都和昆山有关闭门店的情况,主要是当时公司团队和资金实力不足,无法支撑在这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昆山门店已经重新开业 [22][23][24]
固生堂:重大事项点评:首次进军湖南市场,加速扩张
华创证券· 2024-06-06 00: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推荐"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门店扩张和内生增长稳步推进 - 截至2024年6月2日,公司2024年以来自建、并购完成和新签并购11家分院,分院数量将增加至69家 [1] - 医联体合作稳步推进,医生队伍持续壮大。今年以来新增6家医联体合作单位,累计医联体合作单位达26家 [1] 业绩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6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18、5.58和7.65亿元,同比增加37%、34%和37% [2] - 以经调整净利润为基础,给予公司2024年30倍目标PE,对应目标市值140亿港元 [2] 财务指标总结 营业收入 - 2023-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27、3,135、4,194和5,571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0%、34.7%、33.8%和32.8% [2] 净利润 - 2023-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388、528和765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6%、53.7%、36.3%和44.8% [2] 估值 - 以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为基础,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倍 [2] - 参考医疗服务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4年30倍目标PE [2]
固生堂交流纪要
2024-06-03 14:26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关于业绩预期 - 公司2024年Q1同比增长40%以上,4月同比增长30%以上,5月增长趋势不错,全年增长目标为30%以上的收入增速,35%以上的利润增速[1] - 公司今年新店推进顺利,全年计划新增10-15家门店,截至目前已新开9家门店,上半年可以完成全年目标[1] - 公司未来3年增长目标是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速,利润增速预计超过收入增速[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今年的业绩增长主要由内生增长和并购增长贡献,其中内生增长超过20%,并购增长贡献不到10%[2] - 新店增长对业绩的贡献不到10%,内生增长主要源于现有门店的持续增长,很多门店还处于高速成长期,市场占有率较低[2] 各城市增长情况 - 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城市2024年预计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深圳增速相对较慢[3] - 北京和上海今年有新店增加,收入增长趋势更好,江苏几个城市合计已成为收入贡献第一大来源[3] 利润率情况 - 公司能够将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通过加成的方式转移到下游,利润率正在上升,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4] - 目前超过50%的门店利润率超过30%,平均门店利润率24-25%左右[4] 并购整合 - 公司新增门店以并购为主,主要考虑牌照、床位、医生等因素,以获取牌照为核心目的的并购项目占比较高[5] - 公司不看重并购标的原有业务体量,业绩主要来自于并购后的增长,并购价格相对便宜,并购估值平均0.6-1.5倍PS[5][6] - 公司在租金方面有较强的议价权,可以要求房东降低10%的租金,并且可以迁址而不需要重新申请牌照[7][8] - 公司并购的项目基本都有医保资质,新签的北京亚运村医院计划2024年申请医保资格[9] - 北京望京门店并购后2年内收入可达1亿,利润率达40%,杭州大同门店并购后也能快速收回投资成本[6] - 固元堂的整合预计半年左右时间可以完成[11] 医生团队 - 公司的获医小组约400人,主要来自医药代表,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管理,重点考核医生开发团队的数量和质量[12] - 公司认为医生工时数的拓展空间较大,目前医生平均每年业绩贡献40-50万,未来提升空间较大[13] - 公司通过细致的运营服务工作,帮助新来医生将门诊量从3-5个提升到10-15个,并建立会员体系增强患者粘性[15] - 公司通过患者管理、发布挂号链接等方式来增加医生的客流量[16] - 公司的医生资源稳定性强,每年增长约15%,医生更看重平台的可靠性、品牌等[18][19] - 自有医生的创收能力更强,目前占比10%但可贡献34-35%收入,公司目标是将自有医生的收入贡献提高至50%以上[20] 其他 - 医保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约40%,其中医保统筹占比20%以上,医保个账占比10%以上[23] - 目前60%的患者是自然到店,30%通过微信小程序等预约挂号[24] - 公司的平均客单价为500多元,药费占比60%,治疗费用占比20%[25] - 公司有一套评价体系,目前好评率达到97%,差评主要是因为就诊环境[26] - 院内制剂目前销售体量较小,预计为百万级收入[27] - 公司近期有1笔大宗交易,是公司员工持股平台的减持行为[28] - 股权激励费用主要集中2023年和2024年,之后会逐渐降低,公司未来可能还会考虑进行股权激励[29] - 公司计划每年将利润的30-50%用于股票回购或分红[30][3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答1 Q: 公司如何与医院和医生建立合作关系?[21][22] A: 公司在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时,首先需要签署医联体,再吸引医生来坐诊。公司核心优势在于基层布局,医联体只是辅助性工具,真正重要的是能够吸引医生资源。公司与三甲医院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的合作伙伴。公司不提供住院、手术等服务,专注于基层医疗,三甲医院更倾向于处理疑难杂症,公司将这部分患者推荐给三甲医院。 问答2 Q: 公司如何跟踪患者体验?[26] A: 公司有一套评价体系,患者就诊完毕后会收到点评提醒,可以对就诊环境、服务、医生等进行评价。目前好评率达到97%,并且相对稳定。差评大部分是因为对环境的不满,如等待时间长、环境拥挤等。公司的老店正在通过扩大面积或搬迁来优化就诊环境。
固生堂近况交流建投
2024-05-22 03:16
业务规模 - 公司新增了9个门店,包括自建店和并购店,业务规模有望增长[3] - 公司计划在5月底前开设超过10家新门店,超出之前预期的10到15家[5] 股权及利润分配 - 公司持股权约为30%,计划用30%到50%的利润进行分红或回购股票[7] - 公司没有减持计划,反而会通过回购注销的方式增加控股比例[17] 医保政策影响 - 昨天医保局发布了24年医药集中采购通知,山东省牵头的集采方案中并未提及价格下调等影响公司的具体内容[9] - 山东联采旨在提升中药材质量,促进中医门诊市场,对公司影响较小[10] - 公司采用自有供应链模式,从上游采购到医疗机构形成垂直整合供应体系,未受到联采影响[11] 市场扩张及交易 - 公司预计医保占比将保持在30%到60%之间,未来计划在海外市场占比达到15%到20%[14] - 公司与全球长线基金进行交易,公司将积极保持持股权[16] - 交易折价约为4%,承接者主要是长线基金和对冲基金[20] 未来展望 - 公司在未来会更加积极地增强收入和盈利能力[23]
固生堂(02273.HK)投资者推介会
2024-05-22 02:22
业绩总结 - 公司一季度的经营数据显示,人次增长42%,客单价提升2-3个百分点[1] - 公司今年新增门店已完成9家,超过原计划的5家,展现了发展提速的态势[1] - 公司通过并购获取医生资源,提升医保额度,实现更好的经营效果[2] - 公司医生数量增长可观,全口径医生数量已增长400人左右[6] - 公司自有医生成本占比约为23%,自由医生成本占比约为28%[7] - 公司股权激励费用今年较去年增加,但未来将大幅下降[8] - 公司会员体系仍在优化完善中,进展需要时间[8] - 公司会员占比较低,购买会员对患者影响不大[9] - 公司在会员卡获得感方面需要做大的优化[1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在选址策略上考虑城市经济发展、中医认同度和医保环境[12] - 公司在城市扩张方面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DP等因素[2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目前未制定明确的并购基金规划,但保持稳健保守[25] 负面信息 - 公司影片集采执行端遇到困难,影响效果不佳[14] - 影片价格波动对经济账和毛利率有影响[16]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全国共有120名国艺大师,其中约一半多仍健在[18] - 新进城市需要8到10个月平衡期,但发达地区可能时间更短[19] - 公司目前利润不高,可能会在未来有变化[26] - 公司资金充沛,有资金支持扩张和回报[27] - 公司负债率较低,现金储备较多[27] - 公司医保个账和统筹拆分比例稳定,未来预计保持平稳[28] - 公司在中医市场需求稳定,力争实现高增长驱动力[29] -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医生数量、合作深度和流量资源[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