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服务集团(02215)

搜索文档
德信服务集团(02215)7800万收购莫干山开元名庭酒店 实现全资控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4:57
交易概述 - 德信服务集团通过盛全物业及上海栩全收购德清莫干山瑞璟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总代价为人民币7800万元(7410万元+390万元) [1] - 目标公司主要资产为莫干山云谷德信开元名庭酒店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1] - 交易完成后目标公司将成为德信服务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 财务业绩将并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 [1] 战略意义 - 收购为集团提供以优惠价格获取高品质资产的机会 符合生态旅游及国内旅游发展趋势 [2] - 物业包含100多间客房及会议设施/餐厅/酒吧等配套 有助于商业地产管理及会议服务业务多元化 [2] - 董事会认为交易将长期优化收入结构 并积累酒店管理领域经验以扩大业务范围 [2]
德信服务集团7800万收购莫干山开元名庭酒店 实现全资控股
智通财经· 2025-07-31 14:54
收购交易概况 - 德信服务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盛全物业及上海栩全与德清常卓订立2025年股权转让协议 总代价分别为人民币7410万元及390万元收购目标公司德清莫干山瑞璟置业有限公司95%及5%股权 [1] - 目标公司主要资产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的莫干山云谷德信开元名庭酒店 [1] - 收购完成后目标公司将成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 财务业绩将并入公司综合财务报表 [1] 战略发展意义 - 收购为集团提供以优惠价格投资高品质资产的机会 通过拥有100多间客房及会议设施、餐厅、酒吧的物业实现商业地产管理及会议服务多元化 [1] - 收购顺应生态旅游及国内旅游日益受关注趋势 长远有利于集团收入来源拓展 [1] - 交易使集团在酒店管理领域获得宝贵经验并扩大业务范围 [1]
德信服务集团(02215.HK)拟收购德清莫干山瑞璟置业100%股权
格隆汇· 2025-07-31 14:46
交易概述 - 德信服务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盛全物业和上海栩全与德清常卓订立2025年股权转让协议 分别收购目标公司德清莫干山瑞璟置业95%和5%股权 总代价分别为人民币7410万元和人民币390万元 合计7800万元 [1] - 目标公司主要资产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的酒店物业 收购完成后将成为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 财务业绩并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 [1] 资产详情 - 目标物业地盘面积17819.66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1955.09平方米 为4层楼宇(含1层地下室) 提供190间客房及3家餐厅、酒吧、无柱舞厅、会议室、室内游泳池、健身房等配套设施 酒店于2021年8月开业 [1] - 根据2025年5月31日评估 该物业价值为人民币236,204,000元(约2.36亿元) [2] 战略动机 - 董事看好国内旅游业全面反弹机遇 认为收购有助于集团以优惠价格获取高品质资产 契合生态旅游和国内旅游关注度提升趋势 [2] - 通过投资配备100多间客房及会议设施的物业 集团可实现商业地产管理、会议服务等业务多元化发展 [2] - 收购将拓宽集团收入来源 并在酒店管理领域积累经验及扩大业务范围 [2]
德信服务集团(02215.HK)7月14日收盘上涨15.94%,成交800港元
金融界· 2025-07-14 08:30
市场表现 - 7月14日恒生指数上涨0.26%至24203.32点,德信服务集团股价上涨15.94%至0.8港元/股,成交量1000股,成交额800港元 [1] - 最近一个月公司股价累计下跌13.75%,今年以来累计下跌38.39%,跑输恒生指数20.34%的涨幅 [1] - 公司市盈率15.24倍,高于地产行业平均值10.09倍,行业排名第62位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33亿元,同比减少2.32% [1] - 归母净利润3847.3万元,同比减少37.71% [1] - 毛利率20.1%,资产负债率48.53% [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4年,业务涵盖基础物业服务、现代城市服务等五大板块 [2] - 具有国家物业服务一级资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理事单位等多项资质荣誉 [2] - 截至2023年底在40个城市管理近15万户家庭,管理面积3924万平方米,长三角区域占比超90% [2] - 连续11年入选中国物业服务企业百强,2024年排名第20位 [2] 行业对比 - 同行业公司市盈率:百仕达控股0.72倍、恒达集团控股1.71倍、中国新城市2.4倍、瑞森生活服务2.82倍、鑫苑服务3.09倍 [1]
物业“主动退出”加剧,物企与业主都想“炒”对方
36氪· 2025-07-09 02:11
物业企业主动退出项目现象加剧 - 中海物业因鄂州双创之星小区入住率低、欠费户数比例高(截至2025年1月欠费59.59万元)宣布2025年8月退出 [1] - 金科服务因物业费下调及开发商遗留问题亏损,退出重庆恒春凤凰城小区 [1] - 龙湖物业因历史遗留问题退出上海苏堤春晓小区 [1] - 2021-2024年住宅物业换手率从1.7%升至3.3%,年均约2万个小区更换物业公司 [2][7] - 2025年滨江服务、保利物业等品牌物企因物业费下调或收缴率低退出杭州、徐州等地项目 [4] 物业企业战略调整与项目优化 - 万物云2024年退出53个住宅项目,涉及饱和收入2.86亿元 [5] - 世茂服务退出在管面积6090万平方米,同比上升7.2% [6] - 中海物业核心都市圈新签合约额占比提升17个百分点至66% [5] - 招商积余聚焦医院、交通等业态,新签合同额同比提升95%、46% [5] - 融创服务核心城市签约额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98% [5] 业主与业委会推动物业更换 - 北京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从12%升至97%,南宁从16%升至76% [11] - 浙江桐乡提出2025年底业委会组建率80%以上,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95% [11] - 上海中远两湾城更换万科物业后环境改善,2024年二手房成交进入上海前十 [12][13] - 上海康城通过多次更换物业(如招商积余)提升居住满意度 [1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物业费下调与收缴率低导致企业退出(如重庆龙兴未来城市小区物业费从3.2元/㎡降至1.9元/㎡) [4] - 开发商遗留问题(如空置房物业费未支付)加剧经营风险 [4] - 行业转向"质价适配"原则,强调服务成本与品质平衡 [15] - 政策推动行业标准化(如《济宁市物业管理条例》设立物管会制度) [11]
28家港股公司回购 腾讯控股回购5.00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01:48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6月25日共有28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3101.78万股,金额达7.08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以5.00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居当日榜首,友邦保险以1.77亿港元次之,安德利果汁以872.86万港元位列第三 [1][2] - 从回购数量看,有赞以1300.00万股居首,嬴集团和中电光谷分别以500.00万股和380.00万股紧随其后 [1]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腾讯控股当日回购97.90万股,金额5.00亿港元,价格区间508.500-514.50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350.39亿港元 [1][2] - 友邦保险当日回购250.00万股,金额1.77亿港元,价格区间70.050-71.70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45.43亿港元 [1][2] - 安德利果汁当日回购50.00万股,金额872.86万港元,价格区间17.220-17.500港元,年内累计回购7497.59万港元 [1][2] 其他公司回购情况 - 蒙牛乳业当日回购35.00万股,金额575.3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84亿港元 [2] - 周黑鸭当日回购109.25万股,金额263.26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83亿港元 [2] - 德信服务集团和金涌投资为年内首次进行回购,分别回购27.00万股和0.20万股 [2][3]
格隆汇公告精选(港股)︱中国中铁近期中标912亿元重大工程;中国交通建设控股股东累计增持约2.64亿股H股股份





格隆汇· 2025-06-09 01:47
中国中铁(00390.HK)重大工程中标 - 公司近期中标多项重大工程,合计金额约人民币912亿元,占2021年营业收入的8.52% [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HK)保费收入 - 2022年1-8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人民币4524.61亿元,同比增长9.89% [2] - 子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及人保健康分别实现保费收入人民币3402.47亿元、782.83亿元及339.31亿元 [2] 中煤能源(01898.HK)生产经营数据 - 8月商品煤产量1092万吨,同比增长22.3% [3] - 商品煤销量2596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自产商品煤销量1067万吨,同比增长17.6% [3] 渤海银行(09668.HK)员工持股计划 - 员工计划自2022年9月15日起九个月内以自有资金买入不少于2500万股H股 [4] - 买入股份两年内不对外转让 [4] 中国交通建设(01800.HK)控股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中交集团累计增持2.64亿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1.64% [5] - 截至2022年9月14日,中交集团持股比例达59.63% [5] 首程控股(00697.HK)股权变动 - 主要股东首钢集团间接附属公司拟出售7.2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0%)给北京国管控股 [6] - 北京国管为北京市政府设立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6] 建业地产(00832.HK)股份回购 - 公司拟根据回购授权在公开市场回购股份 [7] 威铖国际(01002.HK)业绩预告 - 预期年度净亏损约4600万元 [8] 中国太保(02601.HK)保险业务 - 1-8月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2909亿元 [8] 中国财险(02328.HK)保费收入 - 1-8月保费收入3402.47亿元,同比增长9.8% [9] 航空业运营数据 - 中国国航8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56.4%,环比下降4.9% [9] - 中国东方航空8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62.14% [9] 中国中冶(01618.HK)新签合同 - 1-8月新签合同额8320亿元,同比增长5.9% [9] 丘钛科技(01478.HK)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兼董事会主席增持10万股 [9] 宝新金融(01282.HK)股本重组 - 拟"20合1"进行股份合并 [9] 大山教育(09986.HK)收购 - 拟580万英镑收购KSI Education约45.75%股权 [9] 中国投资开发(00204.HK)配股 - 拟折让约19.79%配售4.92亿股,筹资3740万港元 [9] 名创优品(09896.HK)回应做空 - 独立调查完成,称做空报告关键指控无事实依据 [9] 歌礼制药-B(01672.HK)临床研究 - 完成PD-L1抗体ASC22联合西达本胺用于HIV感染功能性治愈临床研究患者入组 [9] 千盛集团控股(08475.HK)合作 - 与广州迈唯科技订立谅解备忘录 [9] TRUE PARTNER(08657.HK)投资 - 斥资1000万元认购基金 [9] ISP GLOBAL(08487.HK)合作 - 与年年卡集团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9] 中环控股(01735.HK)合作 - 与中国电信及中国电信(扬州)订立策略合作协议 [9]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HK)采购 - 斥资474万元向光大环保常州采购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 [9]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 - 腾讯控股耗资3.51亿港元回购117万股 [10] - 创维集团耗资2862.16万港元回购800万股 [10] - 中芯国际耗资5321.95万港元回购330.15万股 [10] - 小米集团耗资2402.56万港元回购230万股 [10] - 友邦保险耗资1.78亿港元回购248.5万股 [10] - 中国软件国际耗资574.69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10] - 太古股份公司A耗资1445.4万港元回购26.2万股 [10] - 渣打集团耗资947.01万英镑回购155.04万股 [11] - 潍柴动力耗资3341.3万元回购300万股A股 [11] - 长城汽车耗资4193.88万元回购135.8万股A股 [11] - 长实集团耗资3314.18万港元回购63.05万股 [11] - 中国飞鹤耗资605.96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11] - 复星国际耗资2926万港元回购600万股 [11] - 德信服务集团耗资789万港元回购263万股 [11] - ASMPT耗资940.5万港元回购15万股 [11] - 绿城服务耗资399.68万港元回购70.2万股 [11] - 易大宗耗资615.7万港元回购400万股 [11] 阿里健康(00241.HK)股权激励 - 授出582.33万个受限制股份单位 [11]
德信服务集团(0221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08:3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2月收入为933,423千元,较2023年12月的955,580千元下降2.3%[15] - 2024年12月毛利为187,601千元,较2023年12月的226,039千元下降17.0%[15] - 2024年12月期间利润为37,674千元,较2023年12月的62,497千元下降39.7%[15] - 2024年12月资产总额为1,341,107千元,较2023年12月的1,424,649千元有所减少[15] - 2024年12月负债总额为650,874千元,较2023年12月的665,616千元略有下降[15] - 2024年12月毛利率为20.1%,较2023年12月的23.7%下降[15] - 2024年12月净利率为4.0%,较2023年12月的6.5%下降[15]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42元,较2023年的0.065元下降[15] - 2024年公司收入9.33423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9.5558亿人民币下降2.3%,主要因非业主增值服务及社区增值服务下降[68][69][71] - 2024年销售成本7.458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1628万人民币,因提高市场份额、服务质量和物业管理服务增长[72][74] - 2024年毛利1.876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2.26亿人民币下降3840万人民币,毛利率从23.7%降至20.1%[76]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1070万人民币,较2023年的1380万人民币下降22.3%[82][88] - 2024年行政开支7790万人民币,较2023年的1.305亿人民币减少5260万人民币,因调整组织框架和优化人员配置[83][89]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3620万人民币,较2023年的3050万人民币增加,因地产行业下行计提更多减值拨备[84][90] - 2024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2140万人民币,2023年为0,因借款人未按时还款[85][91] - 2024年其他收入340万人民币,较2023年的1500万人民币下降,因政府补助收入减少[86] - 其他收入由2023年的1500万元降至报告期的34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收入下降[93] - 其他收益净额由2023年的5万元增至报告期的100万元,主要受报告期汇兑差额影响[94] - 融资收入净额由2023年的2180万元降至报告期的850万元,下降1330万元,主要因向第三方提供应收借款利息免除[95][100] - 所得税开支由2023年的2470万元下降33.5%至报告期的1640万元[96][101] - 报告期净利润为3770万元,较2023年的6250万元下降39.7%,净利率为4.0%,较2023年下降2.5%,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42元[97][102][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和预付款为10.774亿元,较2023年末的11.503亿元下降7280万元[98][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和其他应付款为4.092亿元,较2023年末的4.307亿元下降5.0%,主要因报告期物业管理面积减少致运营规模收窄[105][1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22亿元,较2023年末的2.297亿元下降12.0%,流动比率为2.0倍(2023年末为2.1倍)[107][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借款为1700万元(2023年末为2700万元),资本负债比率为0.02(2023年末为0.04)[108][111] 业务规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末物业管理总合约建筑面积为42,153千平方米,较2023年末的44,702千平方米减少[1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在管建筑面积约3910万平方米,较2023年约3920万平方米下降约10万平方米[39][40] - 2024年签约项目303个,合约建筑面积4215.3万平方米;在管项目283个,在管建筑面积3908.9万平方米[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地理分布已扩展至中国39座城市[47][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建筑面积39,089千平方米,收入832,370千元;2023年总建筑面积39,243千平方米,收入740,845千元[50][54] - 2024年浙江省建筑面积25,969千平方米,收入613,462千元,占比73.7%;2023年建筑面积25,183千平方米,收入541,394千元,占比73.1%[50] - 2024年住宅物业建筑面积31,302千平方米,收入577,455千元,占比69.4%;2023年建筑面积29,752千平方米,收入483,625千元,占比65.3%[54] - 2024年非住宅物业建筑面积7,787千平方米,收入254,915千元,占比30.6%;2023年建筑面积9,491千平方米,收入257,220千元,占比34.7%[54]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物业管理服务总收入83237万元,较2023年的74084.5万元有所增长[46] - 2024年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38.7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63.5%[55][56] - 2024年社区增值服务收入62.4百万元,较2023年的108.6百万元下降42.6%[58][59] - 2024年智能社区解决方案收入11.4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0.3百万元[60][61] - 2024年物业销售及协销服务收入1.0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8.7百万元[62] - 2024年社区资源增值服务收入26.5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5.1百万元[63] - 2024年美居服务收入1.9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92.3%[64] - 2024年物业管理服务收入8.324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9150万人民币,得益于聚焦浙江省发展战略[71][73] 各业务线毛利率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18.2%,较2023年下降5.2%;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率23.5%,较2023年上涨6.9%;社区增值服务毛利率43.9%,较2023年增加11.6%[78] 公司荣誉与业务创新 - 公司连续11年获“中国物业管理百强企业”称号,升至第20位[19] - 公司连续第11年被评为「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并跃升至第20位[21] - 2024年公司为文化艺术企业打造数字文创园区服务新模式,提供定制服务[26][28] - 公司管理的良渚门户公园项目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针对6万平方米桥下空间创新运营模式[26][28] - 公司以22万平方米TOD项目杭州德信中心综合体为标杆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改造[27][29] - 2025年「杭州科技六小龍」出圈,公司将探索智能机器人应用,孵化新产品[30][31] - 公司将利用AI大模型打造决策辅助工具,推动管理流程自动化[30][31] - 公司积极响应住建部号召,荣获杭州市五星级物业服务企业认证[23][25] - 公司开展「知己送春風」品质提升行动,多个项目获相关荣誉[23][25] - 公司高端商写服务品牌打造IFM领域服务特色,延伸低碳服务生态[27][29] - 公司在生活服务板块推出定制服务产品,实现服务闭环[27][29] 公司股权交易与投资 - 报告期内,公司签订协议收购杭州祥宇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24.0%和8.0%股权,代价分别为737万元和246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交易未完成[115] - 公司收购杭州祥寓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24.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737万元;收购8.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246万元,交易未全部完成[120]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转让杭州萧山七彩盛全物业服务有限公司49%股权,代价为人民币120万元,交易已完成[120] - 2023年8月24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收购地下车位使用权,与杭州德昇置业有限公司交易代价为人民币5282.5万元,与杭州德银置业有限公司交易代价为人民币2145万元,与杭州凯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交易代价为人民币1716万元,与杭州空港置业有限公司交易代价为人民币1.2亿元[121] - 2023年8月24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收购德清莫干山瑞璟10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9000万元,交易已获批准但未完成[122][125] - 2025年3月28日,公司与杭州瑞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订立补充协议,收购额外停车位使用权以抵销未偿还贷款[128][133] - 公司拟用部分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收购或投资其他物业管理公司,截至报告日期无其他重大投资或收购资本资产计划[127][132] 员工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为2465名,较2023年的2942名减少,男女员工分别为1262名和1203名,占比分别为51.2%和48.8%[130][135] - 2024年公司为员工支付的总成本为人民币2.84亿元[130][135] - 2024年公司进行组织变革,实施扁平化和项目群管理模式,推动数字化管理工具升级[131][135] - 公司董事会定期对薪酬政策进行系统复盘,实施定期绩效评估体系,评估结果关联员工薪资调整、职位晋升和年度评优[137][139] - 公司秉持“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理念,建立晋升机制、职级管理体系和Y型职业发展通道,提供多元化职业发展平台[138][140] - 公司建立新员工入职、岗位在职提升、储备人才梯队培养、职业技能等培训体系,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和活动[138][140] 公司管理层信息 - 胡一平58岁,2020年10月22日任董事,12月31日调任执行董事并任主席,负责集团业务整体运营管理和战略规划[142][146] - 胡一平在中国房地产和物业管理领域有超25年经验,1995年9月成立德信地产集团并任董事及董事长[143][146] - 胡一平2018年8月起任德信中国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该公司2024年6月11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143][145][146][148] - 胡一平毕业于多所院校,获多个学历学位,2007年12月获高级经济师资格,1996年9月获工程师资格[144][147] - 唐俊杰50岁,2020年10月22日任董事,12月31日调任执行董事并任总裁,负责集团业务战略、运营和财务规划制定与实施[149] - 唐俊杰2018年11月加入公司,任德信盛全物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此前在多个单位任职[149][150] - 唐俊杰2018 - 2020年在德信控股集团任董事长助理,负责物业管理战略投资和运营[150] - 唐俊杰先生50岁,2020年10月22日获委任为董事,12月3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并任总裁,2018年11月加入集团[151] - 唐先生1996年7月获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建筑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11月获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53][155] - 唐先生2019年获“2019中国物业经理人100强”,2020年12月获“2020(第四届)中国物业经理人评选长三角50强”,2021年12月获“中国物业年度CEO 30强”[153][155] - 郑鹏女士44岁,2023年4月14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2022年7月21日任首席财务官,2024年11月1日任副总裁[154][156] - 郑女士2004年获东北财经大学学士学位,在会计及财务管理行业有逾17年经验[154][156] - 王永权博士73岁,2023年4月14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29年会计经验[157][159] - 王博士自2018年1月起任冠泓会计师行有限公司首席顾问[157][159] - 王博士担任亚太资源等六家联交所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57][159] - 德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11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157][159] - 中国宏泰产业市镇发展有限公司自2022年12月起私有化及自联交所除牌[157][159] - 王博士于2019年1月11日起担任德信中国独立非执行董事,2024年6月11日起不再担任,该公司于同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167][169] - 芮萌先生57岁,于2021年6月21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68][170] - 芮萌自2012年1月起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自2019年3月起担任鹏瑞金融學教席教授[168][170] - 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芮萌于中欧国际
德信服务集团(0221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4:3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年收入为人民币9.334亿元,较2023年下降2.3%[2] - 2024年全年毛利润为人民币1.876亿元,较2023年下降17.0%[2] - 2024年全年毛利率为20.1%,较2023年下降3.6%[2] - 2024年全年利润为人民币3770万元,较2023年下降39.7%[2]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每股人民币0.042元,较2023年下降35.4%[2] - 2024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7.4582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7.29541亿元[4] - 2024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7786.6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30479亿元[4] - 2024年资产净值为人民币6.9023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7.59033亿元[6]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933,42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55,580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其他收入为3,37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917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为95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千元人民币[19] - 2024年融资收入净额为8,53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1,803千元人民币[20] - 2024年所得税拨备为16,44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4,713千元人民币[22] - 2024年年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经扣除各项后列账,其中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之减值亏损2024年为57,64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534千元人民币[2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以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约38,473,000元及年内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920,092,615股计算,2023年分别为61,767,000元及950,837,808股[26]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总计1,077,44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50,259千元人民币[27]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506,276千元,2023年为417,110千元[28]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409,237千元,2023年为430,744千元[29]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93340万元,较2023年下降2.3% [63] - 2024年销售成本74580万元,较2023年增加1628万元 [65] - 2024年毛利18760万元,较2023年下降3840万元,毛利率由23.7%降至20.1% [66]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1070万元,较2023年下降22.3% [69] - 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由0变为报告期的2140万元人民币[72] - 其他收入由2023年的1500万元人民币降至报告期的340万元人民币[73] - 其他收益净额由2023年的5万元人民币增至报告期的100万元人民币[74] - 融资收入净额由2023年的2180万元人民币降至报告期的850万元人民币[75] - 所得税开支由2023年的2470万元人民币下降33.5%至报告期的1640万元人民币[76] - 年内净利润由2023年的6250万元人民币下降39.7%至报告期的3770万元人民币,净利率下降2.5%至4.0%[77]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5.0%至2024年12月31日的4.092亿元人民币[8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12.0%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2亿元人民币[82] - 集团借款由2023年12月31日的2700万元人民币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1700万元人民币,资本负债比率由0.04降至0.02[82] 建筑面积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管建筑面积为3910万平方米,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0.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合约建筑面积为42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2] - 2024年末公司总在管建筑面积约39.1百万平方米,较2023年约39.2百万平方米下降约0.1百万平方米[48] - 2024年签约项目年末建筑总面积42,153千平方米,在管项目年末建筑总面积39,089千平方米;2023年签约项目年末建筑总面积44,702千平方米,在管项目年末建筑总面积39,243千平方米[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167项在管物业由独立第三方物业开发商开发,在管总建筑面积约为20.6百万平方米[49] 业务线收入及毛利率变化 - 2024年物业管理服务收入83240万元,占比89.2%,较2023年增加9150万元[64] - 2024年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3868.8万元,较2023年下降63.5%,占比4.1% [56][64] - 2024年社区增值服务收入6236.5万元,较2023年下降42.6%,占比6.7% [58][64] - 2024年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18.2%,较2023年下降5.2% [67] - 2024年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率23.5%,较2023年上涨6.9% [67] - 2024年社区增值服务毛利率43.9%,较2023年增加11.6% [67] 股东相关事项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最终控股股东控制的实体以及最终控股股东的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收益分别占集团收益的5%及12%[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派发现金股息或建议派发现金股息,2023年同样无[25] - 法定普通股数目截至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12月31日均为50亿股,面值5000万元,等同金额43,947千元[30] - 2023年注销股份810万股,回购及注销股份3345.3万股;2024年注销回购股份1942.7万股[30] - 2022 - 2024年回购普通股支付总金额分别约为1.19908亿元、0.83545亿元、0.908亿元[30]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无)[101] - 2024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5月29日举行,通告及相关文件将于2025年4月发布并寄发股东[102]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6日至2025年5月2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须于2025年5月23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地点[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按总代价98,800,500港元购回合共54,745,000股股份,其中19,427,000股已被注销[104] - 2024年3 - 12月各月具体回购股份数量及代价:3月回购3,781,000股,代价7,562,000港元;4月回购5,940,000股,代价11,878,970港元;5月回购9,706,000股,代价19,069,110港元;10月回购5,634,000股,代价10,141,980港元;11月回购19,204,000股,代价33,309,130港元;12月回购10,480,000股,代价16,839,310港元[105] 公司业务发展及合作 - 2024年公司被评为“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跃升至第20位,连续11年获此荣誉[39] - 报告期内公司接管杭州群贤府等优质二手住宅项目[39] - 公司与衢江交投合作,在浙江衢州CBD科教产业园打造城市窗口服务标准[39] - 公司全年例行开展审计内控巡查专项工作,以防范风险和监督合规管理为重点[40] - 公司推进项目组团化管理,实现邻近项目人财物及专业资源共享[40] - 公司自主研发信息化管理工具,实现三级穿透式管控[41] - 公司荣膺杭州市五星级物业服务企业认证,多个项目获省市相关荣誉[42] - 公司为文化艺术企业打造数字文创园区服务新模式,提供专业定制服务[42] - 公司以22万方TOD项目杭州德信中心综合体为标杆实践,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改造[43] - 报告期内,集团拟收购杭州祥寓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32.0%股权,代价为983万元人民币;同时转让杭州萧山七彩盛全物业服务有限公司49%股权,代价为120万元人民币[86] 资金贷款及抵押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借予第三方无抵押贷款本金约872.8万元,年利率10%;2023年为2545.9万元[28] - 2024年12月31日借予第三方有抵押未偿还贷款本金约25951.2万元,年利率5%;2023年为31500万元[28]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已付德信中国按金2.5亿元[28][33] - 2025年3月28日公司与杭州瑞扬订立贷款协议补充协议,收购停车位抵偿到期未偿还贷款[31] - 2022年12月16日,公司附属公司向杭州瑞扬提供最高为人民币315百万元的贷款,按年利率8%计息,以估值约为人民币630百万元的押记资产作抵押[95] - 公司已付德信中国按金为人民币250,000,000元,因清盘进行、还款无进展及咨询法律顾问,未对保证金作特定减值[36]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股份2021年7月15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为763.5百万港元,原计划约65.0%(约496.0百万港元)用于扩大业务规模及增加市场份额[94] - 扩大业务规模及增加市场份额方面,招股章程计划用途为496.0百万港元,2022年12月16日经修订分配为83.7百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为82.4百万港元,预期2026年6月之前动用[97] - 多元化及扩展服务产品方面,招股章程计划用途为76.4百万港元,2022年12月16日经修订分配为7.1百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为0.0百万港元[97] - 投资信息技术和内部管理系统方面,招股章程计划用途为76.4百万港元,2022年12月16日经修订分配为70.2百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为55.6百万港元,预期2026年6月之前动用[97] -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并提升企业文化方面,招股章程计划用途为38.3百万港元,2022年12月16日经修订分配为12.7百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为0.0百万港元[97] - 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目的方面,招股章程计划用途为76.4百万港元,2022年12月16日经修订分配为7.5百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未动用为0.0百万港元[97] - 2024年12月31日尚未动用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约138.0百万港元,董事会决定将动用期限由2024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6年6月30日[98] 公司治理及审核相关 - 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32]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账面值约为人民币14,465,000元,该年度已确认减值亏损约人民币72,000元;2024年已确认额外减值亏损约人民币14,393,000元[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中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及相关雇员已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07] - 审核委员会由芮萌先生、王永权博士及杨熙先生组成,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政策等财务报告事项[108] - 核数师中汇安达对初步公告财务数字与年度综合财务报表金额进行比较,但未作保证[109] - 本年度业绩公告刊于港交所及公司网站,年度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刊于上述网站[110] 员工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职员工总数为2465名,较2023年的2942名有所减少,男女雇员人数分别为1262及1203,分别占51.2%及48.8%[91] - 2024年度,集团为员工支付的总成本为人民币284.0百万元[91] 不同物业及地区业务数据 - 2024年德信中国所开发物业在管建筑面积13,916千平方米,收入300,481千元,占比36.1%;联合开发物业在管建筑面积4,562千平方米,收入124,732千元,占比15.0%;独立第三方物业在管建筑面积20,611千平方米,收入407,157千元,占比48.9%[50] - 2023年德信中国所开发物业在管建筑面积13,163千平方米,收入259,028千元,占比35.0%
德信服务集团(0221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1-14 12:24
现金及等价物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82660万元[4][5] 贷款相关 - 贷款以估值约人民币6.3亿元的抵押资产作担保[5][6] - 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本金不多于人民币3.15亿元的贷款[12] - 集团认为授出贷款可带来额外利息收入并加强业务关系[6] - 2023年12月31日并无就贷款计提应收贷款重大减值或撇销[8] 应收款项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德信中国未偿还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分别约为人民币7968.7万元及136.2万元[9] - 公司可能就可收回性极低部分贸易应收款项作出减值,视审核委员会意见及2024年12月31日未偿还贸易应收款项可收回性状态而定[9] 采购协议 - 借款人与杭州骏德于2022年5月10日订立采购协议,将在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提供美居产品[8] 全球发售款项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合计为7.635亿港元[12] 董事会成员构成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