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景新能(01783)

搜索文档
两年总收入翻倍凸显转型成效,三大催化有望助力晋景新能(01783)成长再度提速
智通财经网· 2025-07-04 00:45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收入达8.7亿港元,同比增长92.3%,股东应占亏损缩窄80%至1574万港元 [1] - 经调整EBITDA实现盈利4476.4万港元,较2024财年亏损4005.6万港元显著改善 [1][5] - 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相关服务收入两年增长2366.36%,2025财年达6.96亿港元,占总收入比例升至80% [3][4] - 毛利率从2023财年5.3%提升至2025财年11.8%,现金储备增长236.61%至1.68亿港元 [4][6] 业务转型与增长动力 - 公司从传统建筑业务转型绿色能源领域,2023年更名"晋景新能"明确战略方向 [3] - 逆向供应链管理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2024-2025财年收入分别增长710.41%和204.21% [3][4] - 香港首间动力电池处理设施预计2026年投产,设计产能满足香港2035年需求,已与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合作 [9][10] - 全球电芯循环服务体系覆盖28国70+网点,客户包括国轩高科、晶科能源等,锁定超300亿元处置价值 [11]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全球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将至:中国2025-2027年迎首波退役潮,2030年国内退役量达300GWh(CAGR 45%),欧美高峰在2027-2030年 [8] - 政策密集出台: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法》立法推进,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31年再生钴/锂比例达16%/6% [7][8] - 行业竞争模式升级:欧盟"电池护照"要求全链条数据贯通,公司参与"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及"国家队+龙头"三方合作 [12][13] 战略布局与市场认可 - 公司定位全球化服务商,通过香港基地辐射粤港澳及东南亚,形成区域协同优势 [10][11] - 纳入MSCI指数并获机构增持,市值110亿港元但市场认为仍低估未来成长潜力 [14] - 三大催化剂(香港设施投产、签约项目落地、系统化合作)将加速业绩释放 [9][11][13]
晋景新能(1783.HK)逆势突围:营收激增92.3%,动力电池回收赛道跑出“加速度”
格隆汇· 2025-06-30 01:05
核心观点 - 晋景新能2025财年业绩表现亮眼 营业收入达8 7亿港元 同比增长92 3% 毛利1 03亿港元 同比增266 8% 净亏损大幅收窄至1570万港元 经调整EBITDA实现扭亏为盈至4480万港元 [1] - 公司成功从建筑承包商转型为新能源循环经济龙头 绿色能源业务占总收益80% 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贡献6 96亿港元增量 同比增204% [1][2] - 资本市场高度认可公司转型成果 2024年股价累计涨幅265 85% 2025年6月27日市值达109 6亿港元 [10] 业务重构与增长动能 - 公司通过三年战略转型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全产业链资质壁垒 逆向供应链业务贡献超一半营收增量 毛利率跃升显示技术壁垒转化为定价能力 [3] - 纵向整合方面 收购本地再生资源企业延伸至电池回收全生命周期 形成闭环处理能力 [4] - 横向合作方面 与国轩高科升级战略合作 覆盖全球电池材料贸易和电池护照系统建设 国轩高科2025年海外100GWh产能对应228亿元退役电池处置市场空间 还与宁德时代邦普循环 亿纬锂能等共建全球回收网络 [4] - 运营模式创新 与菜鸟供应链合作利用其物流网络提升收集运输效率 实现轻资产国际化布局 [5] 政策风口与战略纵深 - 国务院《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与公司布局高度契合 公司合规资质和全球回收循环产业链成为政策转向下的稀缺资源 [6] - 2025年国内退役电池量预计82万吨 2028年将突破400万吨 但当前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行业加速出清小散企业 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7] - 公司全球化布局取得重大突破 在28个国家建立回收点位网络 覆盖欧洲 东南亚等关键市场 [7] - 4月收购新加坡Green Jade公司 接入欧盟环保标准体系 5月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邦普循环三方合作探索海外网点建设 与亿纬锂能等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8] - 技术路线领先 开发多种梯次利用技术 政策协同方面逆向物流体系与国家"换新+回收"政策方向共振 [8] 资本溢价与价值裂变 - 赛道稀缺性 港股唯一海外电芯循环标的 覆盖28国物流节点网络和70个服务网点 成为头部电池企业海外产能优先处置通道 [11] - 香港首间动力电池处理设施将投产 与2026年香港电动车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形成精准匹配 香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8年1%增至2024年70% 2035年前将停售燃油车 [12] - 商业模式可复制 与国轩高科共建100个全球服务网点计划 承接其海外电池产能需求 共享资源池降低边际成本 [13] - 市值109 6亿港元远超港股通50亿港元门槛 纳入预期强烈 若入通有望获得南向资金关注和流动性溢价 [13] - 相较美国电池回收企业Redwood Materials的50亿美元估值 公司存在显著估值折价 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后估值体系有望向全球龙头靠拢 [14]
晋景新能(0178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5 13: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约8.697亿港元,较2024年同比增加约4.175亿港元或92.3%[3] - 2025年毛利约为1.027亿港元,较2024年增加约7470万港元或266.8%,毛利率约为11.8%[3]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570万港元,2024年约为7890万港元[3] - 集团经调整EBITDA扭亏为盈,由2024年亏损约4010万港元增加约8490万港元,转为2025年溢利约4480万港元[3] - 2025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1.22港仙,2024年约为6.61港仙[3] - 2025年外部客户收益为869,730千港元,较2024年的452,192千港元增长约92.33%[19] - 2025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总计9,924千港元,较2024年的5,373千港元增长约84.69%,主要因提供予独立第三方的贷款之利息收入和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增加[22] - 2025年利息开支为3,928千港元,较2024年的757千港元增长约418.89%,主要是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增加[23] - 2025年除所得税前亏损相关的雇员福利开支为60,083千港元,较2024年的45,646千港元增长约31.63%,确认存货成本为622,930千港元,较2024年的175,065千港元增长约255.83%[24]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2,004千港元,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53千港元[25]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基于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5,741,000港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290,820,856股计算,2024年分别约为78,875,000港元和1,193,012,048股[27][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8.697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4.175亿港元或92.3%[50] - 2025年收益约8.697亿港元,较2024年增加约4.175亿港元或92.3%[54] - 2025年毛利约1.027亿港元,较2024年增加约7470万港元或266.8%,毛利率增至11.8%[55] - 2025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的溢利约990万港元,较2024年增加约450万港元或83.3%[56] - 2025年营运总开支约1.212亿港元,较2024年增加约1120万港元或10.2%[57]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约6320万港元至约1570万港元[58] - 2025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已抵押银行存款约1.86亿港元,2024年约6760万港元[62] - 流动比率由2024年的约1.1增至2025年的约1.7,资产负债率降至1.7%[62] - 2025年资本开支约4550万港元,2024年约640万港元[65] - 2025年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金额为1.727亿港元,2024年无[6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54名,2024年3月31日为45名;2025年总薪金及相关成本约6010万港元,2024年约4560万港元[7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营运分为上层结构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相关服务两个可呈报分部[1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上层结构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外部客户分部收益为174,011千港元,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相关服务为695,719千港元,分部总计869,730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上层结构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外部客户分部收益为223,495千港元,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相关服务为228,697千港元,总计452,192千港元[16] - 上層結構建築及修葺等工程收益从2024年约2.235亿港元降至2025年约1.74亿港元[50][51] - 逆向供應鏈管理及環保相關服務收益从2024年约2.287亿港元增至2025年约6.957亿港元[50][52] - 公司预计逆向供應鏈管理及環保相關服務業務規模將持續擴張[52]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外部客户收益为869,730千港元,其中香港地区收益659,167千港元,中国内地收益210,563千港元[19] - 2025年非流动资为232,281千港元,其中香港地区非流动资产223,524千港元,中国内地8,757千港元[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逆向供應鏈管理及環保相關服務業務規模將持續擴張[5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4年4月1日开始的年度期间强制生效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10]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的2020年修订和2022年修订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1] - 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准则编制,按历史成本基准,部分金融工具按公平值计量[12] - 负债应基于报告期末存在的权利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不受管理层意向或预期影响[13] - 因分部资产或负债非定期提供给主要营运决策者,未呈列相关分析[17] - 2025年未向公司普通股股东派付及建议派付股息,2024年亦无[26] - 2025年和2024年商誉均为74,691千港元,其中分部A为53,197千港元,分部B为21,494千港元[29][30] - 按公平值計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2025年为23,623千港元,2024年为25,411千港元,其中香港上市股份2025年为2,222千港元,2024年为2,684千港元;香港非上市投资基金2025年为21,401千港元,2024年为22,727千港元[34] - 贸易应收款项-客户合约2025年为14,365千港元,2024年为61,161千港元,减亏损拨备后2025年为14,252千港元,2024年为60,777千港元[35] - 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2025年总计87,558千港元,2024年为27,553千港元,其中非流动部分2025年为9,961千港元,2024年为10,445千港元;流动部分2025年为77,597千港元,2024年为17,108千港元[38] - 2025年3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包括应收一名股份认购人结馀9,360,000港元,2024年无;2025年其他应收款项中无应收关联方款项,2024年为237,000港元[3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向一名独立第三方提供贷款约22,386,000港元,2024年为14,088,000港元,年利率10%;向另一名独立第三方提供贷款约68,402,000港元,2024年无,年利率5%[41] - 贸易按金中支付予供应商采购工业材料2025年约为196,848,000港元,2024年为258,714,000港元;采购回收电池的黑粉2025年约为6,940,000港元,2024年为132,836,000港元[41] - 贸易应付款项2025年为68,286千港元,2024年为124,684千港元;应付工程累积保证金2025年为23,146千港元,2024年为27,979千港元[42] - 2025年3月31日合约负债中工业材料销售贸易按金约为183,913,000港元,2024年为260,642,000港元;回收电池的黑粉销售贸易按金约为574,000港元,2024年为132,831,000港元[44] - 2024年处置上市股本投资,公平值为9,037,000港元,出售累计收益1,169,000港元转拨至保留盈利,2025年无出售[34] - 2025年3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中应收一名股份认购人款项于4月1日悉数收取[39] - 公司法定股本由2023年4月1日的1500万港元(15亿股)增加至2024年3月31日及之后的3000万港元(30亿股)[46][47] - 已发行及缴足股份从2023年4月1日的9.595千万港元(9.594875亿股)增至2025年3月31日的1.3625亿港元(13.624885亿股)[46] - 2023年4月11日和8月1日两次配售股份所得款项总额分别约为1800万港元和3598.8万港元[47] - 2023年债务资本化发行股份1.0365亿股,清偿债务4146万港元[47] - 2024年9月30日和12月24日配售股份所得款项总额分别约为8260.6万港元和1.29318亿港元[47] - 2023年10月12日授出8694万股奖励股份,占当时已发行股本6.93%,假设全配售后占扩大后股本6.48%[48] - 2024年5月13日签订环保园T2及T3地段20年租赁协议,面积约9420平方米[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确认与租赁有关的使用权资产约7910万港元[75] - 2024年9月20日第一次认股,认购1966.8万股,认购价每股4.20港元,较收市价折让约18.92%,所得款项净额约8248万港元[77] - 第一次认股所得款项净额8248万港元,50%用于环保园项目,50%用作一般营运资金,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全部动用[78][80] - 2024年12月16日第二次认股,认购2155.3万股,认购价每股6.00港元,较收市价折让约14.53%,所得款项净额约1.292亿港元[80] - 第二次认股所得款项净额,50%用于环保园项目,30%用于修葺等业务,2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8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第二次认股所得款项净额中一般营运资金已全部动用,环保园项目和修葺等业务未动用,预计2025年9月动用[83] - 2025年6月18日及20日,公司与CMBI及VSC订立第三次认股协议,将配发及发行12,263,000股新股份,认购价每股8.10港元,较6月18日收市价折让1.22%,较6月20日收市价溢价2.66%,认购股份总面值112,630.00港元[84] - 第三次认股事项所得款项总额约99,330,300.0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99,230,300.00港元,公司拟将60%用于环保园项目,30%用于修葺等业务,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85] - 2025年4月10日,公司订立买卖协议,以35,000,000.00港元收购目标公司全部股本,通过发行4,545,455股新股份缴付,5月13日完成收购[86] - 公司股份奖励计划于2023年9月28日采纳,2033年9月27日届满[8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授出的奖励股份年初总数86,940,000股,年内归属70,380,000股,年末剩余16,560,000股[9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9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公告日期,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充足公众持股量[9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公告日期,公司控股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无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中拥有权益[9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及公告日期,公司采纳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适用守则条文[95] - 2023年10月12日,12,420,000股奖励股份授予郭可儿女士,12,420,000股授予郭进宝先生[96]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所有董事遵守规定标准[97] - 公司于2018年7月25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现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年度业绩[98] - 集团核数师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确认初步公告所载数字与本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相符[99] - 本年度业绩公告刊载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刊于相关网站[100] - 截至公告日期2025年6月25日,董事会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3]
晋景新能(01783) - 根据一般授权认购新股份
2025-06-20 11:4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 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ENVISION GREENWISE HOLDINGS LIMITED 晉景新能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783) 根據一般授權認購新股份 董事會欣然宣佈,於2025年6月18及20日(聯交所交易時段後),本公司與認購人分別訂 立認購協議,據此,本公司已有條件同意按認購價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而認購人已有 條件同意按認購價認購認購股份。 認購股份相當於(i)於本公告日期已發行股份總數約0.897%;及(ii)經配發及發行認購股 份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約0.889%(假設於本公告日期至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期間已發 行股份總數並無變動)。 認購協議須待(其中包括)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批准認購股份上市及買賣後,方告完成。 認購股份將根據一般授權發行,毋須經股東批准。 預期認購事項之所得款項總額將約為99,330,300.00港元,而認購事項之所得款項淨額總 額(經扣除所有專業費用及 ...
晋景新能:与亿纬锂能正式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快讯· 2025-06-19 10:48
公司合作 - 晋景新能与亿纬锂能正式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1] - 合作基于双方此前签署的备忘录,共同推动电池回收网络等项目 [1] - 合作领域包括全球化布局和数字化溯源 [1] 合作目标 - 致力于在国际层面实现对退役电池材料的有效回收及再利用 [1] - 平台将于2025年6月18日正式启动 [1]
晋景新能(01783.HK)与亿纬锂能正式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在全球化布局、数字化溯源等领域开展合作
格隆汇· 2025-06-19 08:37
合作框架 - 公司与亿纬锂能签署谅解备忘录 将在回收网络共建共享 资源池共建共享 二次料数字化溯源 回收技术合作 香港电动化项目五个领域展开紧密合作 [1] - 合作模式采用共建共享机制 旨在整合行业优质资源 构建低成本高效的回收服务网点 [1] - 双方将利用现有存量资源及合作企业资源扩充二次料资源池 响应全球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 [1] 技术合作 - 计划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二次料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溯源 [1] - 将在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共享或共同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回收技术 推动废旧电池材料有效回收再利用 [1] - 针对香港市场 将共同开展梯次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 探索梯次利用场景 助力电动化转型 [1] 战略布局 - 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将于2025年6月18日启动 作为合作项目的重要载体 [2] - 合作重点包括全球化布局和数字化溯源 目标是在国际层面实现退役电池材料的有效回收 [2] - 董事会认为该合作将优化电池回收业务 开发创新合作模式 打造全球高效回收及绿色物流解决方案 [2] 战略意义 - 合作若落实将巩固公司在全球新能源业务市场的先导者地位 [2] - 合作方向完全契合公司发展战略 [2]
晋景新能(01783)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6-13 14:00
业绩相关 - 董事会2025年6月25日会议将批准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公告刊发[3] 股息相关 - 会议将考虑建议派发末期股息(如有)[3]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四名执行董事[4] - 公告日期董事会有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晋景新能(01783)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5-13 14:05
股份数据 - 2025年4月30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362,488,500[3] - 2025年代价比发行新股4,545,455,占比0.33%[3] - 每股发行价7.7港元[3] - 2025年5月13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367,033,955[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和5月13日库存股份均为0[3] 合规情况 - 股份发行获董事会授权批准并依规进行[4] 报告情况 - 购回报告不适用[12] - 场内出售库存股份报告不适用[13]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现里程碑式合作,晋景新能携两大巨头构建动力电池回收铁三角
格隆汇APP· 2025-05-09 14:39
战略合作核心 - 晋景新能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旗下中资环国际、宁德时代控股的邦普循环达成三方战略合作,聚焦政策研判、技术协同及海外网点建设[1][2] - 合作标志着中国电池回收产业首次形成"国家队+产业龙头+全球化服务商"的三角资源闭环,推动行业从零散竞争转向体系化作战[1][3] - 三方整合"资源协调-技术研发-全球网络"全链条能力,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2][3] 资源与技术协同 - 中资环国际背靠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提供政策解读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能力,强化晋景新能全球合规响应[2] - 邦普循环拥有全球首创"DRT定向循环"技术,正极材料碳减排近50%,其闭环技术体系可提升晋景新能回收效率与处理规模[2][5] - 晋景新能现有逆向供应链业务覆盖28国,合作后其回收网络将作为终端节点,形成"回收-处理-再利用"一体化模式[3][5]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潜力 - 动力电池需求预计以22.3%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30年退役电池量突破800GWh,回收市场空间显著[3] - 欧盟《新电池法》与中国新回收政策要求提高回收率,邦普循环的369项行业标准与4527项专利可快速适应各国合规[4][5] - 晋景新能逆向供应链业务2024年中期营收同比增长1.4倍至1.57亿港元,占比总营收63.4%,合作有望通过规模效应改善盈利[5] 资本与产业联动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将强化海外研发与香港研究院协同,吸引全球电池人才,推动技术输出与知识产权合作[5][6] - 晋景新能可借助宁德时代品牌声势与资本关注,通过其海外工厂实现电池回收属地化闭环[6] - 邦普循环示范项目显示每回收10万吨电池减少150万吨原矿开采,环保效益或转化为碳关税豁免与绿色融资优势[5] 竞争壁垒与行业影响 - 合作使晋景新能构建"政策-技术-网络"三维护城河,覆盖28国的服务节点可承接合作伙伴海外产能需求[7] - 公司通过电池材料交易中心掌握定价话语权,率先从规模竞争转向体系化输出阶段[7] - 行业千亿级市场爆发前夜,晋景新能已锚定穿越周期的增长确定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