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景新能(01783)

搜索文档
晋景新能(01783) - 有关根据一般授权发行代价股份所涉及订立销售合作协议之须予披露交易
2025-07-28 14:53
合作协议 - 2025年7月28日公司与FMG订立销售合作协议,支付2000万美元总代价,以发行代价股份结算[2][5][12] - 代价股份占本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43%,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41%[2][17] - 合作期限自生效日期起无期限持续,除非协议终止[9] - 代价股份配售后有一年禁售期[12] - 发行价7.98港元,按协议日期前十日平均收市价厘定[18][19] - 销售合作协议构成公司须予披露交易,因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5%少于25%[4] 合作保障 - 独立估值师对独家交易权估值约为2200万美元[13] - FMG保证公司自合作生效日期起五年累计毛利至少2000万美元[15] - 若保证期最后十二个月开始时,累计毛利少于1500万美元,公司有权修订折现率[15] - 采购价格=产品市价×(1-折现率%),折让率至少为1.5%[14] 合作方情况 - FMG拥有1300名员工,每年加工能力为160000公吨[25] 财务数据 - 合作首年上半年归属独家交易权的收益为1.30928617亿美元[39] - 独家交易权应占毛利为FMG收益的1.5%[39] - 企业利得税税率为除税前溢利的21%[39] - 营运资金所需回报率为3.01%[38][39] - 固定资产所需回报率为5.83%[38][40] - 组装工人所需回报率为10.00%[38][40] 股份情况 - 根据一般授权可发行最高股份数为251005500股,占2024年9月27日已发行股份总数20%,已发行38361455股,配发所有代价股份后将动用23.12%[21] - 代价股份较2025年7月28日收市价7.45港元有7.11%溢价,较最后交易日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7.394港元有7.93%溢价[22] - 本公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379296955股,紧随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后为1398971140股[59] - 公司将配发给FMG的代价股份总数为19674185股[64] - 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为7.89港元,是公司于销售合作协议日期前连续六十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65] 股东情况 - 本公告日期郭晋昇持股650869000股,占比47.19%;紧随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后占比46.52%[59] - 本公告日期邓志坚持股48600000股,占比3.52%;紧随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后占比3.47%[59] - 本公告日期詹志豪持股19370000股,占比1.40%;紧随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后占比1.38%[59] - 本公告日期郭可儿持股12420000股,占比0.90%;紧随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后占比0.89%[59] - 本公告日期其他公众股东持股648037955股,占比46.98%;紧随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后占比46.32%[59] 其他 - 同行业公司选择标准中市值介于1000万美元至60亿美元[46] - 兴合控股有限公司经营约三个废料场,总面积达6.1万平方米[47] - 贡献资产费用等于贡献资产价值乘以所需回报率[38] - 独家交易权折现率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4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风险利率4.23%,市场回报7.37%,股权成本12.44%,债务成本5.9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约10.00%[50] - 为反映无形资产风险,独家交易权折现率为12.00%[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独家交易权公平值合理列为2200万美元[54] - 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25日,最后截止日期为2025年8月27日[65][66] - 公司董事会包括四名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66] - 美元兑换港元汇率按1美元兑7.85港元计算[67] - 公司于2025年7月28日发布有关订立销售合作协议及独立估值师编制估值报告的公告[75] - 独立估值师AP Appraisal Limited于2025年7月21日采用收益法对独家交易权进行估值[75] - 天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28日就估值所依据的折现未来估计现金流量发表意见[76] - 建泉融资有限公司认为预测溢利经董事作出适当及审慎查询后编制[77] - 建泉融资有限公司工作目的为根据上市规则第14.60A(3)条向董事汇报[77] - 函件日期为2025年7月28日[78]
晋景新能(01783) - 致本公司非登记股东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
2025-07-22 14:11
年报信息 - 2025年年报中、英文版本已分别上载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2][7] 非登记股东服务 - 非登记股东填妥签署申请表格可免费获纸质版年报[3][7] - 非登记股东想电子收取公司通讯需联络中介提供邮箱[4][8][12] 咨询方式 - 对通知或申请表格有疑问可工作日9:00 - 18:00致电热线(852) 2980 1333[5][7][9] 公司通讯定义 - 公司通讯包括董事报告、年度账目等多种文件[2][6][9] 申请表格规则 - 寄回申请表格香港投寄无需邮费[15] - 公司不接受非登记股东申请表格其他特别指示[4]
晋景新能(01783) - 致本公司登记股东通知信函及回条
2025-07-22 14:07
公司信息 - 公司名称为晉景新能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为1783[11] - 公司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香港股份過戶登記分處為卓佳證券登記有限公司[11] 财报资料 - 2025年年报中、英文版本已分别上载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2][7] 通知事项 - 通知日期为2025年7月22日[9][10] 股东通讯 - 股东可选择收取英文、中文或中英文印刷本公司通讯[11] - 股东可提供邮箱以电子方式收取公司通讯登载通知及可供采取行动的通讯[11] - 未提供或需更新邮箱地址可填回条寄回或电邮至指定地址[4][8] - 若公司无有效邮箱地址,只能以印刷本形式发送登载通知和可供采取行动的通讯[4][8] 咨询方式 - 对通知有查询可在工作日9:00 a.m.至6:00 p.m.致电热线(852) 2980 1333[5][9]
晋景新能(0178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2 14:0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收益869,730千港元,较2024年的452,192千港元增加92.3%[6][7] - 2025年除所得税前亏损13,739千港元,2024年为78,915千港元[6]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5,741千港元,2024年为78,875千港元[6] - 2025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1.22港仙,2024年为6.61港仙[6] - 2025年毛利102.7百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266.8%[7] - 2025年经调整EBITDA年度溢利44.8百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约为8697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41750万港元或92.3%[13][1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约为1027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7470万港元或约266.8%,毛利率增至约11.8%,上一年度为约6.2%[1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其他收入、收益及虧損的溢利约为99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450万港元或83.3%[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營運總開支约为1212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120万港元或10.2%[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減少约6320万港元至约1570万港元[22] - 经调整EBITDA由2024年亏损约4010万港元转为2025年溢利约4480万港元,改善约8490万港元[15][25][27] - 2025年除税前虧損为1373.9万港元,2024年为7891.5万港元[25] - 2025年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費用为3891.4万港元,2024年为2066.5万港元[25] - 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已抵押银行存款约为186.0百万港元,2024年约为67.6百万港元[28] - 流动比率由2024年3月31日的约1.1增加至2025年3月31日的约1.7,2025年3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1.7%,2024年为3.9%[28]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本架构包括权益约467.1百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234.0百万港元;债务约7.9百万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为9.1百万港元[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之总资本开支约为45.5百万港元,2024年约为6.4百万港元[3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就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添置在建工程的已订约惟未拨备的资本承担金额为172.7百万港元,2024年无[3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共54名,2024年3月31日共45名;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总薪金及相关成本约为60.1百万港元,2024年约为45.6百万港元[39] - 2025年无向公司普通股股东派付或建议派付股息,2024年也无[4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向借款人授出贷款约6840.2万港元,全部贷款本金因未到期仍未偿还[5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分别占集团总收益约1.56751亿港元及4.40769亿港元,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分别占集团总销售成本约2.47966亿港元及5.26315亿港元[10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慈善及其他捐赠,2024年为14,000港元[11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上層結構建築及修葺等工程2025年有2个上層結構建築工程和1个修葺等工程贡献收益约17400万港元,2024年分别为6个和3个,收益约22350万港元[14] - 逆向供應鏈管理及環保相關服務2025年收益约69570万港元,2024年约22870万港元[1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疏忽未遵守上市规则规定,董事会将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措施[60] - 公司将适时刊发融资协议及补救措施的公告[61] - 集团薪酬政策基于表现、资历及能力,由薪酬委员会定期审阅,董事薪酬由董事会参考薪酬委员会推荐意见后厘定[106] - 董事会负责评估和厘定集团风险,监督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至少每年检讨其有效性[194] - 公司目前无内部审核职能,认为委任外部独立专业人士执行更具成本效益,董事将至少每年检讨一次风险管理和内部审核职能需求度[195] - 董事会制定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的内部控制程序政策,高级管理层需采取措施防范违规,严重违反时董事会决定纠正行动[19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旗下子公司2024年6月获批建设“香港首间动力电池处理设施”,目前工程正稳步推进[8] - 公司于欧、美、亚三大洲设立逾70个服务据点,构建辐射国际的再生网络[10] - 公司与多家海内外行业领先企业深化战略合作,伙伴网络涵盖汽车制造商、电池供应商及储能服务运营商等[10] - 公司股票代码为1783[1][5] - 2024年9月20日,公司与第一次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认购合共19,668,000股新股份,认购价每股4.20港元,较2024年9月20日收市价折让约18.92%[45] - 第一次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净额约为82.48百万港元,公司拟将41.24百万港元(占50%)用于环保园项目,41.24百万港元(占50%)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46] - 第一次认购事项截至2025年3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82482千港元已全部动用,其中环保园项目和一般营运资金各41241千港元[48] - 第二次认购事项于2024年12月24日完成,公司向CMBI及VSC发行21553000股新股,认购价每股6港元,较2024年12月16日收市价折让约14.53%,所得款项总净额约129.2百万港元[48] - 第二次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中,约64.6百万港元(50%)用于环保园项目,约38.8百万港元(30%)用于修葺等业务,约25.8百万港元(2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第二次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129194千港元,已动用25839千港元,未动用103355千港元,环保园项目和修葺等业务预计2025年9月动用完毕[52] - 第三次认购事项公司拟向CMBI及VSC发行12263000股新股,认购价每股8.10港元,较2025年6月18日收市价折让1.22%,较20日收市价溢价2.66%,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99230300港元[52] - 第三次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中,约59538180港元(60%)用于环保园项目,约29769090港元(30%)用于修葺等业务,约9923030港元(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截至报告日未完成[53] - 2025年5月13日公司完成收购目标公司全部股本,代价35000000港元,以发行4545455股新股份支付,按收市价计算约39318000港元[55] - 2025年1月6日,公司向借款人提供本金700万美元(约5441.1万港元)的垫款,年利率5%,贷款无抵押,三年后到期[59] - 2025年1月23日,公司与借款人将融资协议本金增加300万美元(约2331.9万港元),其他条件不变[59] - 郭晋昇51岁,2023年1月11日任董事会主席,有超25年环保科技及新能源行业经验[63] - 詹志豪35岁,2023年1月11日任首席执行官,有超10年绿色科技行业运营及投研经验[63][64] - 邓志坚62岁,2022年1月24日任执行董事,有逾30年建筑领域工作经验[65] - 郭可儿47岁,2023年12月12日任执行董事,有逾15年绿色科技及环保行业经验[65][66] - 侯颖承52岁,2018年7月24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是执业事务律师[67] - 藍章華於2023年6月2日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有銀行、物業發展及投資行業經驗[69] - 薛永恒於2023年10月20日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有逾40年公共行政經驗[71] - 余仲良於2023年12月12日獲委任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有逾29年審計及會計經驗[72] - 何志禮於2006年3月加入公司,有逾36年建築及樓宇工程業經驗[75] - 朱沛褀自2022年1月12日起任公司秘書,有逾10年會計及審計相關經驗[76]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在港提供上層結構建築等工程服務及逆向供應鏈管理等服務[79] - 公司呈交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經審核財務報表[78]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業績在本年報第97至187頁財務報表[8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任何上市证券[9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无订立或存续涉及集团全部或任何重大业务之管理及行政合约[108] - 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章程细则或开曼群岛法律项下无优先购买权条文[94]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已维持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规定之充足公众持股量[95] - 年内,集团无严重违反或不遵守适用法律法规而对业务及经营造成重大影响[84] - 集团部分供应商及分判承建商已与集团合作10年[90] - 本集团竭力减轻其营运对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影响,执行一系列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措施[82] - 公司董事包括郭晋昇、詹志豪、邓志坚、郭可儿等执行董事,以及侯颖承、蓝章华、薛永恒、余仲良等独立非执行董事[101][10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慈善及其他捐赠,2024年为14,000港元[114] - 股份奖励计划于2023年9月28日获采纳,目的是表彰合资格参与者对集团的贡献[116][117] - 计划授权限额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服务供应商分限额为4%[120] - 截至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根据计划授权限额可供授出的奖励数目均为38,562,750份[120] - 于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根据服务供应商分限额可供授出的奖励数目均为25,361,100份[120] - 股份奖励计划对12个月内可向每位合资格参与者发行的股份总数设上限,不得超当时已发行股份的1%[121] - 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授出的奖励须持有不少于12个月,方可归属合资格参与者[123] - 合资格参与者接受或归属股份奖励时无需支付购买价[123] - 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授予的奖励可能需达绩效目标,目标视参与者表现等因素而定[124] - 董事会或委员会有权在特定事件发生时,没收未归属奖励[125] - 股份奖励计划剩余期限约为8.27年[13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授予的股份奖励变动:年初86940000股,年内归属70380000股,年末16560000股[133] - 2023年10月12日公司股份收市价为每股0.72港元[137] - 可供未来分配及发行的股份数量分别为38562750股及25361100股,分别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82%及1.86%[13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郭先生受控制法团权益548449000股,占40.25%;实益拥有90000000股,占6.61%;全权信托委托人12420000股,占0.91%[13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邓先生实益拥有40320000股,占2.96%;全权信托委托人8280000股,占0.61%;实益拥有4140000股,占0.30%[13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詹先生实益拥有6950000股,占0.51%;全权信托委托人12420000股,占0.91%[13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郭女士全权信托委托人12420000股,占0.91%[13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1362488500股股份[140] - 股份奖励计划自采纳日期起10年内有效,除非董事会提前终止[129]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1,362,488,500股股份[142] - 晋业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548,449,000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约40.
晋景新能(01783)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7-08 14:05
业绩数据 - 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367,033,955,总数1,367,033,955[3] - 2025年7月8日配售新股12,263,000,占比0.897%,每股8.1港元[3] - 2025年7月8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379,296,955,总数1,379,296,955[3] 其他信息 - 公司为晋景新能控股有限公司,代号01783[2][3] - 呈交日期2025年7月8日,呈交者朱沛祺,职衔公司秘书[2][13] - 股份发行获董事会授权,合规进行[4]
晋景新能(01783) - 完成根据一般授权认购新股份
2025-07-08 14:01
股份发行 - 2025年7月8日发行及配发12,263,000股认购股份,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0.889%,认购价每股8.10港元[5] 资金用途 - 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约99,230,300.00港元,60%用于环保园项目,30%用于修葺业务,10%作一般营运资金[6] 股权结构 - 完成前已发行股份1,367,033,955股,郭晋昇等多人持股占比明确[7] - 完成后已发行股份1,379,296,955股,郭晋昇等多人持股占比下降[7]
参会调研 | 晋景新能(01783.HK):掘金千亿电池回收蓝海,龙头合作生态成型
格隆汇· 2025-07-07 10:24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首批动力电池逐步到达8年质保期 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集中退役高峰期[1] - 电池回收产业吸引众多企业目光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行业新战场 规范化回收率不足与千亿级市场潜力形成巨大张力[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2018年登陆香港主板上市 前身主要从事传统建筑施工业务 2022年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 通过获取香港首块动力电池处置牌照构建涵盖运输 出口及拆解的全套资质[3] - 正在建设香港环保园电池回收工厂 是香港首条也是唯一完整牌照的锂电池回收处理产线 占地9420平方米 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运营 初期年处理量10000吨[3] - 通过全球化战略实施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持有各地区政府牌照及多项国际电子废弃物回收行业标准认证 回收网络延伸至28个国家 在关键市场建立77个服务节点[4] - 2025年4月收购新加坡Green Jade公司全部股权 通过全资子公司Supportive Recycling接入欧盟环保标准与循环经济政策体系[4] - 持续拓展合作生态 与国轩高科 亿纬锂能 晶科储能 中天科技 中资环 邦普循环及华友钴业等企业在海外电池回收服务和网络构建方面达成深入合作[4]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营收同比激增92.3%至8.7亿港元 其中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业务贡献80%营收[5] - 归属股东净亏损从去年同期7890万港元大幅收窄至1570万港元[5] - 经调整EBITDA实现扭亏为盈 从去年同期-4010万港元增加至4480万港元[5] 市场竞争优势 - 在香港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业务量占比超过90%[7] - 竞争优势体现在早期介入领域 配合香港政府构建完整回收体系 为法规制定及流程设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7] - 欧美市场战略优势体现在传统回收网络布局效率 海外网络体系相对完善且具备竞争力[8] - 在海外市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中获得广泛认可 报价策略和服务质量奠定良好市场口碑[8] - 成本结构具备竞争力 源于现有网络优化利用和全球范围内锁定核心电池客户 汽车制造商和储能用户等关键客户群体[9] 中国市场展望 - 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 但竞争格局复杂且规范化进程仍在推进[10] - 目前实行白名单机制 工信部认定156家具备资质的正规企业负责电池拆解及金属冶炼[10] - 白名单体系外存在约18万家非正规回收企业 通过规避环保成本降低运营开支 以高价抢夺废旧电池货源[10]
晋景新能(1783.HK):打造ESG价值创新典范,荣获“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奖
格隆汇· 2025-07-04 06:09
ESG投资趋势 - ESG已成为长线投资者的必要考量因素,全球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机构已近5100家,管理资产总额突破100万亿美元 [1] - 早期投资者主要关注财务指标,但成熟投资者逐渐增加ESG因素的决策权重 [1] - ESG是识别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的有效核心标准 [2] 晋景新能ESG表现 - 公司荣获"金格奖·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因其在动力电池回收平台的突出表现 [2] - 作为港股唯一的海外电芯循环标的,业务具备环境友好特征,构建了覆盖28国的回收网络和香港首张动力电池处置全牌照 [4] - 从建筑主业转型为动力电池回收标杆,仅用三年时间 [4] 财务与业务增长 - 2025财年营收同比激增92.3%至8.7亿港元,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业务贡献80%营收,增长率达204% [4] - 经调整EBITDA从-4010万港元跃升至4480万港元,显示绿色转型是价值创造引擎 [4] - 运营模式轻资产化,与菜鸟供应链等合作降低运输环节碳排放 [6]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布局 - 构建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全球化网络,与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企业战略合作 [5] - 回收网络延伸至28个国家,建立70余个服务节点,形成"政策研判-技术协同-网点建设"路径 [5] - 通过合作将全球回收体系转化为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战略储备池 [5] 市场潜力与政策红利 - 香港处理设施将投产,承接内地政策红利与海外高端市场,欧盟标准认证撬动海外溢价 [7] - 2026年香港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市场规模达百亿港元 [7] - 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普及加快,为公司盈利改善提供良好环境 [7] 行业前景 - 全球动力电池退役量将在2028年突破400万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9] - 公司实践印证ESG是企业增长加速器,而非额外成本项 [9] - 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提供ESG解决方案,将环境责任内化为商业价值 [9]
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2025之“格隆汇金格奖”——“ESG可持续发展卓越企业”奖项揭晓:第四范式(06682.HK)、晋景新能(01783.HK)、康桥悦生活(02205.HK)等12家企业上榜
格隆汇· 2025-07-04 05:22
核心观点 - "格隆汇·金格奖"ESG卓越公司评选表彰了12家在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全面布局的标杆企业,包括第四范式、晋景新能、康桥悦生活等 [1] - 评选旨在推动绿色转型、社会责任和透明治理,为中国"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树立资本市场长期价值典范 [1] - 评选覆盖全球主要交易所上市公司,包括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纽交所等 [2] 获奖企业名单 - 12家获奖企业按首字母排序:第四范式(06682 HK)、晋景新能(01783 HK)、康桥悦生活(02205 HK)、平安好医生(01833 HK)、瑞声科技(02018 HK)、首程控股(00697 HK)、通威股份(600438 SH)、药师帮(09885 HK)、招金矿业(01818 HK)、中国春来(01969 HK)、中国再保险(01508 HK)、中核国际(02302 HK) [1] 评选标准与范围 - 评选基于定量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团综合评定 [1] - 覆盖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纽交所、美国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及优质项目 [2] - 聚焦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的实践与成效 [1]
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2025之“格隆汇金格奖”——ESG卓越公司榜单全部揭晓





格隆汇· 2025-07-04 05:08
全球经济与地缘格局 - 全球经济进入结构性复苏新纪元,产业链在东西半球重构价值坐标 [1] - 技术革命加速推进,算法重新定义金融疆界,资本流动重塑全球版图 [1] -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成为文明迭代的关键变量 [1] 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2025 - 峰会于2025年7月4日-5日在深圳举办,涵盖策略会、思享会、ESG榜单发布及上市公司路演 [4] - 汇聚顶级经济学家、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聚焦中国资本市场变革与发展 [4] - 发布"格隆汇金格奖"ESG卓越榜单,覆盖港股、美股、A股上市公司及优质项目 [4] ESG卓越企业榜单 - **可持续发展类**:第四范式、晋景新能、通威股份等12家企业入选 [4] - **环境友好类**:TCL电子、贝壳-W、蓝月亮集团等12家企业获奖 [5] - **社会责任类**:联想集团、中国平安、中国飞鹤等12家企业上榜 [6] - **公司治理类**:龙湖集团、招商局商业房托、卓越商企服务等12家企业入选 [7] - **创新实践类**:波司登、携程集团-S、信达生物等12家企业获奖 [8] - **信息披露类**:TCL科技、伊利股份、众安在线等12家企业上榜 [9] ESG卓越项目与团队 - **卓越项目**:比亚迪超级e平台、宁德时代骐骥换电解决方案等5个项目入选 [10] - **卓越IR团队**:百奥家庭互动、国泰君安国际、首程控股等10家团队获奖 [10] - **卓越PR团队**:比亚迪、理想汽车-W、优必选等10家团队上榜 [11] - **卓越领袖**:大众公用杨国平、招金矿业李艳等4位高管获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