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处理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施政报告明确推动全港首间电池回收设施,晋景新能发展有望再度提速
智通财经· 2025-09-22 08:29
香港新能源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强调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香港致力于2050年前达致碳中和 新能源产业将发挥关键作用[1] - 政府正推动全港首间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 预计2026年上半年在环保园启用 届时本地退役电池将转化为再生黑粉供应内地和周边地区[1] - 该设施是晋景新能正在建设的动力电池处理工厂 位于香港屯门环保园 于2024年6月正式动工 目前基建工程已基本完成[1] 晋景新能电池处理工厂项目 - 动力电池处理工厂是集智能处理、梯次利用、资源再生于一体的高智能锂电池产品处理基地 设计产能可满足香港2035年规划的电动车电池处理需求[2] - 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试运营 2026年正式投产[2] - 公司已与"T"字开头的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及其他头部新能源汽车厂商在香港市场确定战略合作 通过锁定领先车企方式获取退役电池来源[2] 香港电动车市场发展 - 香港交通领域碳排放占比约20% 为实现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香港于2021年3月公布《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 计划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记燃油私家车[2] - 截至2025年7月底 香港电动车总数约12.86万辆 占车辆总数约14.3% 目前每10辆新登记的私家车中就有7辆是电动车[2] - 若按照路线图目标 2035年之前私家车将全部转为电动车 私家电动车保有量有望达60万辆 加上乘用车总电动车保有量有望达约80万辆[3] 市场规模与战略意义 - 香港电动车市场将创造超百亿规模的电池回收处置市场[3] - 晋景新能业务布局对于以香港市场为"桥头堡"组建战略性再生资源全球供应链具有特殊战略意义 香港是串联大湾区与国外资源、国内制造通路的关键载体[3] - 该项目将成为香港政府组建战略性再生资源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抓手" 是政企协同推动绿色转型的经典案例[5] 公司全球化布局 - 晋景新能致力于搭建横跨亚、美、欧三大洲的全球电芯循环服务体系 在全球28个国家拥有超过70个服务网点及本地业务[4] - 欧洲总部已在德国波鸿正式成立 美国首条电池处置产线于8月在罗得岛州正式启动[4] - 香港动力电池处置设施成为公司区域协同与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枢纽[5] 战略合作与客户资源 - 公司全资子公司晋扬国际与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绿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中资环国际开发晋景有限公司 明确了"国家队"身份[5] - 包括国轩高科、晶科能源、华友循环、中天储能等一系列头部企业已成为公司客户 仅国轩高科和晶科能源两家带来的退役电池处置价值或已超300亿元[6] - 2024年5月与中资环国际、宁德时代控股的邦普循环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形成"国家队+产业龙头+全球化服务商"的强强组合[7]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市场将在2025-2027年迎来动力电池的自然退役时间窗口 是首个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8] - 至2030年时 仅国内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300GWh 5年的年复合增速高达45%[8] - 国外欧美储能和早期电动车电池将在2027至2030年迎来退役 2030年将成为全球锂电池集中退役的爆发性高峰期[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财年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相关服务的收入暴增710.41%至2.29亿元[8] - 2025财年该业务收入达6.96亿元 同比暴增204.21% 占公司总收入比例从2023财年的7.03%提升至2024财年的50.58% 并在2025财年达到约80%[8]
香港施政报告明确推动全港首间电池回收设施,晋景新能(01783)发展有望再度提速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2:37
香港新能源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中强调新能源产业对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作用 并支持全港首间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建设 预计2026年上半年启用[1] - 香港政府推动电动车普及化 计划2035年前停止新登记燃油私家车 电动车保有量快速提升 截至2025年7月底达12.86万辆 占车辆总数14.3% 且新登记私家车中电动车占比70%[2] - 根据《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 2035年私家电动车保有量有望达60万辆 总电动车保有量约80万辆 形成超百亿规模的电池回收处置市场[3] 晋景新能电池回收项目 - 公司正在香港屯门环保园建设动力电池处理工厂 于2024年6月动工 基建工程已基本完成 预计2025年底试运营 2026年正式投产[1][2] - 该项目设计产能可满足香港2035年规划的电动车电池处理需求 是集智能处理、梯次利用、资源再生于一体的高智能锂电池处理基地[2][3] - 公司已与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T"字开头)及其他头部厂商在香港市场达成战略合作 锁定退役电池来源 形成卡位优势[2]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公司在全球28个国家拥有超过70个服务网点及本地业务 欧洲总部在德国波鸿成立 美国首条电池处置产线于8月在罗得岛州启动[4] - 香港设施成为公司区域协同与全球化战略核心枢纽 并作为香港组建战略性再生资源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抓手[4][5] - 公司与中资环绿色投资联合成立的中资环国际开发晋景有限公司完成更名 标志"国家队"身份确认 加速全球市场网络与政策资源平台整合[5][6] 合作伙伴与客户基础 - 客户包括国轩高科、晶科能源、华友循环、中天储能等头部企业 其中国轩高科和晶科能源带来的退役电池处置价值或超300亿元[6] - 2024年5月与中资环国际、宁德时代控股的邦普循环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覆盖政策研判、技术协同及海外网点建设领域[7] - 2024年6月联合亿纬锂能、格林美、华友钴业等启动"全球锂电回收网络平台" 计划2030年实现12万吨/年回收产能[7] 财务表现与行业前景 - 2024财年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服务收入暴增710.41%至2.29亿元 2025财年该业务收入达6.96亿元 同比增长204.21%[8] - 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3财年7.03%提升至2024财年50.58% 2025财年达约80%[8] - 全球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来临 国内2025-2027年迎首个退役高峰期 2030年国内退役动力电池达300GWh 5年复合增速45% 欧美市场2027-2030年迎退役高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