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动力(00819)

搜索文档
天能动力(0081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4:1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收益约为人民币766.69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8.61%[2]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约为人民币11.42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37.29%[2]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约为人民币1.01元,2023年为1.62元[2][5] - 2024年毛利为人民币49.12亿元,2023年为59.65亿元[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8.92亿元,2023年为25.63亿元[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20.63亿元,2023年为174.11亿元[7] - 2024年流动资产为人民币332.18亿元,2023年为293.40亿元[7] - 2024年流动负债为人民币292.72亿元,2023年为232.86亿元[8] - 2024年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89.09亿元,2023年为184.45亿元[8] - 2024年集团收益为7.67亿元,较2023年的8.39亿元下降8.61%[18]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298万元,较2023年的1836万元下降29.25%[18]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077万元,较2023年的822万元增长31.03%[19] - 2024年利息收入为485万元,较2023年的568万元下降14.6%[19]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594万元,较2023年的728万元下降18.38%[19]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与销售物业相关的剩余履约义务交易价格分别为250,393千元和287,917千元[26]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61,989千元,2023年为亏损50,677千元[27] - 2024年融资成本为546,530千元,2023年为482,780千元[28]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594,106千元,2023年为727,780千元[28]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892,013千元,2023年为2,563,485千元[30] - 2024年总员工成本为2,910,993千元,2023年为3,283,960千元[31]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为68,845,473千元,2023年为74,642,355千元[31] - 2024年已宣派二零二三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39.15分,2023年为35.52分[33]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1,142,405千元,2023年为1,821,836千元[35] - 2024年应收票据、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4,581,076千元,2023年为5,031,601千元[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总计1535922千元,较2023年的1810526千元有所下降[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付票据、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13292894千元,较2023年的12997639千元有所上升[40]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0至90天为1970491千元,较2023年的2043673千元有所下降[42] - 2024年应付票据0至180天为6808120千元,较2023年的6152115千元有所上升[42] - 集团毛利从2023年约59.65亿元下降17.64%至2024年约49.12亿元,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约7.11%下降0.70个百分点至2024年约6.41%[75] - 其他收入从2023年度约18.97亿元增加10.73%至2024年度约21.01亿元,政府补贴从2023年度约12.19亿元增加至2024年度约14.76亿元,利息收入从2023年度约5.68亿元减少至2024年度约4.85亿元[76] - 分销及销售开支从2023年度约14.24亿元下降9.19%至2024年度约12.93亿元[77] - 行政开支从2023年度约13.57亿元下降6.33%至2024年度约12.71亿元[78] - 融资成本从2023年度约4.83亿元增加13.20%至2024年度约5.47亿元[79] - 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度约7.28亿元减少18.37%至2024年度约5.94亿元[80]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约为5.49亿元(2023年约23.30亿元),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等约为214.10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154.35亿元),未使用银行融资约为196.45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217.56亿元)[81]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约为39.45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60.54亿元),一年到期付息贷款约为127.26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62.48亿元),一年后到期付息贷款约为58.23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28.33亿元),付息贷款年利率为2.22% - 5.5%(2023年为2.5% - 5.85%)[82]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约为552.8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约467.51亿元增加18.24%,非流动资产增长26.72%至约220.63亿元,流动资产增加13.22%至约332.18亿元[83] - 2024年12月31日总负债约为363.7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约283.06亿元增加28.49%,非流动负债增长41.41%至约70.99亿元,流动负债增长25.71%至约292.72亿元[84]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增加6天至3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1天至8天,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1天至19天,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增加4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2023年持平[89] - 2024年净债务比率为 -22.46%,利息保障比率为6.50倍,付息债务约为185.49亿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214.10亿元,净债务约为 -28.61亿元[91] - 2024年每股盈利(基本)为1.01元,每股派息为17港仙/股,2023年分别为1.62元、43港仙/股[93] - 2024年度资本开支约为25.03亿元,2023年约为37.22亿元[94] - 2024年12月31日,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入账款项约为15.92亿元,2023年约为27.53亿元[95]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约为33.55%,2023年约为19.42%[96] - 2024年12月31日,抵押资产账面净值总额约为140.39亿元,2023年约为79.32亿元[9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雇用20,676名员工,2023年为25,776名,员工成本约为29.06亿元,2023年约为32.80亿元[100]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7港仙,2023年为每股43港仙[10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制造业业务外部销售为4.36亿元,较2023年的4.74亿元下降8.29%[18] - 2024年贸易外部销售为3.31亿元,较2023年的3.65亿元下降9.27%[18] - 2024年制造业业务业绩为1359万元,较2023年的1901万元下降28.44%[18] - 2024年贸易业绩为 - 64.62万元,较2023年的 - 7.37万元亏损扩大[18] - 2024年铅蓄电池年处置产能提升至约120万吨,锂离子电池年处置产能超7万吨[46] - 2024年集团实现制造业营业额约人民币435.59亿元[48] - 2024年集团高端环保电池业务取得营业收入约人民币398.54亿元[48] - 2024年集团铅蓄动力电池产品取得营业收入约人民币371.81亿元[49] - 公司铅炭储能电池业务报告期内取得营业收入约人民币2.18亿元[54] - 其他高端环保电池业务报告期内取得营业收入约24.55亿元[56] - 报告期内汽车电池二级市场新增经销商超100家[56] - 锂离子电池业务报告期内取得营业收入约4.78亿元[59] - 报告期内,公司铅蓄电池回收业务对外营收约21.48亿元[67] - 报告期内,公司锂离子电池循环产业营业收入约5.73亿元[70] 业务发展与战略布局 - 2024年集团在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市场业务拓展取得突破,加大在东南亚市场深耕力度[47] - 公司线下销售网络依托3000多家经销商覆盖中国40多万家终端门店[52] - 公司在越南的自建生产基地项目年产能为2.5GWh,已顺利进入土建阶段[53] - 公司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建设,自主研发的“铅产业智能制造计划管理系统”获国家专利局认可[51] - 公司濮阳工厂作为首个5G工厂,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绿色标准化建设,提升生产效率、产能和质量[51] - 公司新发布“天冠”系列、真黑金系列等新产品实现销量新突破,“云动力”系列电池开启大规模交付[52] - 公司推进国际化战略,在越南实现本土化生产与销售,在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新增多国办事处[53] - 公司推出OPzV - 1000阀控胶体固态铅炭电池,可满足多场景直流电源需求,解决多项痛点[55] - 报告期内安徽省和县37.5MW/100.5MWh锂离子电储能电站项目启动[60] -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设计并制备两款固态电芯产品通过安全性能测试[61] - 公司全年申报氢能源相关专利50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7件[62] - 报告期内公司氢燃料电池获得“国家安全标准化三级认证”和“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63] - 公司氢燃料电系统入选2024年“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名单”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提名[63] - 公司自研两款氢燃料电池系统和一款石墨板电堆已具备装车条件[62] - 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报告期内成功交付浙江长兴、江苏沭阳等地城市公车和装载机客户[62] - 公司在全国15个省取得铅蓄电池回收试点资质,四大产业园废旧铅蓄电池年处置能力达120万吨,各材料回收率超99%[67] - 公司构建的技术体系使钴、镍、锰回收率达98.5%以上[71] - 公司具备年处理超7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能力,江苏滨海县基地6万吨三元锂离子电池年处置产能已投用,另有3000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年处置产能[71] - 公司钠电实验室测评循环寿命超1万次的首代高能量密度聚阴离子钠电储能电芯推出[64] - “高安全、低成本钠离子储能电池研发”项目入选浙江省2025年度“尖兵”科技攻关计划[65] - 公司地处浙江湖州长兴县的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处理项目获浙江省内首个“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项目”荣誉[69] - 公司子公司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牵头的动力电源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共同体入选浙江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名单[69] - 公司与多家新能源整车企业签退役电池定向回收协议,与数十家汽车拆解厂、4S店集群和保险公司达成战略合作[72] 行业政策相关 - 2024年8月24日,中国5部门发布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方案,对换购铅蓄电池电动车加大补贴[50] - 2025年1月,中国5部门修订电动自行车规范,将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kg放宽至63kg[50]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准则修订本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4] 公司治理与合规相关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报告期内年度业绩[112][113] - 公司采用并履行企业管治守则,惟C.2.1条除外,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114] -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同意集团2024年年审综合财务报表金额,未发表意见或核证结论[115] - 全体董事确认在报告期内遵守上市规则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16] 公司重大事项与安排 - 2024年12月26日,天能控股收购投资者于天能新材料全部股权,占注册资本约28.57%,总收购价为10.72302亿元[104] - 若消费者市场下行,集团电动自行车电池销售等传统业务或受影响,集团将设置自动化生产系统并采用雇员激励计划应对[105][106] - 公司将在2025年5月13日至5月1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股东周年大会记录日期为5月16日[110] - 公司将在2025年5月23日至5月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记录日期为5月26日[111]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16日下午2时在浙江长兴举行股东周年大会[117] - 本公布及年报
核心子公司营收净利双降,天能动力拉响盈利警报,锂电业务至今难挑大梁
证券之星· 2025-03-26 07:51
文章核心观点 - 天能动力核心子公司天能股份2024年营收、利润双降,给天能动力业绩蒙上阴影,公司盈利承压且锂电业务转型困境待解 [1]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天能动力营收499.15亿元,同比增长约20.36%,归母净利润9.28亿元,同比增长1.09% [2] - 2019 - 2023年天能动力营收从406.1亿元翻倍至838.9亿元,2023年归母净利润18.22亿元,较2019年仅增长8.32%,2021年以来归母净利润波动大且增长趋缓 [2] - 天能股份2024年营收451.84亿元,同比下降5.37%,归母净利润15.65亿元,同比下降32.09%,扣非后净利润10.89亿元,同比下降42.2% [4] 业绩下滑原因 - 天能股份业绩下滑受行业政策影响,铅蓄电池销量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致毛利率低于上年同期 [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沪铅主连年线上涨5.71%,SMM1铅锭现货均价涨幅达7.04% [5] - 2024年上半年天能动力毛利同比下滑16.08%至25.46亿元,产品毛利率同比下滑2.21个百分点至5.1%,一是铅价大涨产品提价滞后,二是贸易业务占比提升拉低整体毛利率 [5] 细分业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天能动力制造业务收入212.11亿元,同比下降约1.99%,贸易收入287.04亿元,同比增长44.75%,收入增长主要靠贸易拉动 [5] - 2024年上半年制造业毛利率约12.12%,同比下降约2.01个百分点,2020 - 2023年贸易业务毛利率分别为0.19%、0.11%、0.14%、 - 0.21% [6] - 2024年上半年天能动力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从2023年上半年的15.31亿元骤降至 - 1.62亿元,因存货规模增加 [6] 锂电池业务情况 - 天能动力铅酸电池产品2024年上半年营收192.52亿元,同比微降0.28%,占制造业务收入的90%,占总收入的39% [7] - 天能动力2007年左右开始布局锂电池产业,发展缓慢,目前锂电池业务在主流企业排名之外 [7] - 2020 - 2023年锂电池业务营收分别为10.59亿元、9.87亿元、16.02亿元、8.77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2%、1%、2%、1%,2023年拖累整体毛利率 [8] - 2024年上半年锂电池产品营收1.83亿元,同比下滑50.52%,收入占比仅0.37%,因原料降价致产品售价下降 [8] - 天能动力在锂电池项目投入超百亿元,天能股份调整锂电池战略方向,终止高能动力锂电池电芯及PACK项目,湖州南太湖基地项目投入进度74.96%且延期 [9] - 天能股份现锂电池产能约14GWh,暂无增加锂电产能计划,将集中资源提升现有资产效能和价值 [10]
天能动力:格局优、估值低的两轮车铅酸电池龙头
天风证券· 2025-01-17 07:35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天能动力(00819)"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0.02港元,当前价格为7.46港元 [5][6] 行业分析 - 2025年两轮车行业预计重回双位数增长,铅酸电池受益于电动两轮车整体复苏 [1] - 2023年锂电在新增电动轻型车中的渗透率不足10%,铅酸电池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2] - 2030年中国铅酸电池需求预计达323Gwh,行业空间1131亿元 [2][3]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放宽车重,铅酸电池带电量有望提升 [26]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天能动力在国内电动轻型车动力铅酸电池领域市占率超过40% [3] - 公司铅酸动力电池一级整车市场与售后替换市场销售比例维持在1:3,约75%产品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 [4] - 公司与3000多家经销商合作,终端门店超过40万家,建立了广泛的分销和售后服务网络 [4] - 2023年铅酸电池销量124.9Gwh,同比增长25% [5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886.3、944.5、1011.6亿元,同比增长-12%、14%、12% [5]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3.9、20、23.8亿元,同比增长-24%、44%、19% [5] - 2024年Q1-3天能股份资本开支14.8亿元,同比下降48% [59] 公司优势 - 铅酸电池业务具有消费品属性,高ROE,2019、2020年ROE分别为25%、28% [4] - 公司铅酸电池业务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2023年分别为23.3%、17.7%、20.3%、18.8% [53] - 公司铅酸电池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注重生产效率提升 [54] 未来展望 - 公司计划在越南建立年产能1000万只的自建工厂,预计2025年完成落地 [60] - 铅酸电池下游应用有望延展至汽车启停电池、工业备用电池、储能等领域 [61] - 公司锂电产能14Gwh,后续主要提高运营效率,暂时没有计划新增锂电产能 [58]
天能动力20241226
2024-12-26 16:42
一、行业与公司概况 1. **行业概述**: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市场以天能电池为主导,行业格局基本确定。新国标政策发布对行业有利,尤其是对头部企业。 2. **公司概述**:天能股份在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电池领域是龙头企业,产品包括天翻和旅店电池。公司库存压力较大,但销售正常。 3. **未来展望**:公司制定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天能电池、铅回收、理电回收和锂电储能产业,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二、新国标政策影响 1. **政策内容**:新国标将整车重量限制从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仅针对天能电池),取消脚踏功能。 2. **政策影响**:新国标对行业有利,尤其是对头部企业。政策制定过程对行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预计新国标发布后影响将减轻。 3. **市场反应**:新国标发布后,市场观望情绪对公司销售造成一定影响,预计未来影响将消失或减轻。 三、公司业务与战略 1. **销售情况**:公司针对整车和细分市场的销售正常,但库存压力较大。 2. **库存管理**:公司希望原材料价格稳定,以降低库存波动带来的影响。 3. **海外市场**:公司计划分三步拓展海外市场,包括产品走向海外、市场服务走向海外,最终实现产能输出。 4. **五年计划**:公司制定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天能电池、铅回收、理电回收和锂电储能产业,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四、其他重要内容 1. **铅回收产业**:铅回收产业受宏观经济影响,但整体趋势逐步走稳。 2. **理电回收产业**:理电回收产业需求确定性较高,价格已基本稳定。 3. **锂电储能产业**:锂电储能产业产能已建好,未来重点消化产能,并逐步推进共享储能电站项目。 4. **回收产业**:公司回收渠道建设有效,对废旧电池价格波动有较好的控制能力,并看好回收产业未来发展。
天能动力:铅蓄业务强者恒强,资本开支有望收敛
兴证国际证券· 2024-09-14 03: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天能动力铅蓄电池业务优势持续 - 天能动力稳居国内铅蓄电池龙头,在全国有40多万家终端门店网络布局 [1] - 公司生产工艺智能化、自动化、效率高,不同规格产品的个性化定制能力满足多元需求 [1] - 公司产品质量、产能布局占优,相较于龙头友商具有优势 [1] - 公司将铅、硫酸、塑壳等纳入铅蓄电池定价机制,顺畅传导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1] - 公司推动生产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并加强成本管控,在铅价上涨背景下逐步落地产品提价 [1] - 政策层面肯定了铅蓄电池技术路线,铅酸电池得益于卓越的安全性能将持续占据二轮车市场的主要份额 [1] 资本开支有望收敛,现金流充足,股息率有吸引力 - 公司暂缓锂电产能扩建、回收业务布局趋于完善,后续资本开支有望回落 [1] - 在基石业务强劲现金流带动下,公司整体现金流有望进一步改善,为公司回馈投资者腾挪空间 [1] - 2023年公司每股股息为43港仙,分红率约22%,对应2024年9月12日收盘价的股息率为6.5% [1]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1、22.30、23.85亿元,分别同比+8.7%、+12.5%、+7.0% [1] - 截至2024年9月12日收盘,公司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各为3.5x、3.1x、2.9x,对应PB各为0.4x、0.4x、0.3x [1] - 2024H1公司营收同比+20.4%至499.1亿元,其中制造业务、贸易业务收入各为212.1、287.0亿元,分别同比-2.0%、+44.8% [1] - 2024H1公司毛利同比-16.1%至25.5亿元,毛利率同比-2.2pcts至5.1% [1] - 2024H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1.1%至9.3亿元,系因政府补贴同比增加4.1亿元、商品衍生合约收益同比增加1.5亿元,部分被锂电资产减值抵消 [1]
天能动力(0081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8 13:43
集团发展战略 - 本集團著力構建新質生產力,以「實業、科技、資本」三輪驅動和「數智化、平台化、國際化」三化聯動[13] - 本集團正積極加速步伐,堅持創新理念,因地制宜,將電池產品和能源解決方案快速推向全球市場[17] - 集團將利用技術優勢,為「雙碳」戰略貢獻更多清潔能源系統解決方案[54] - 集團將繼續開拓海外市場,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以東南亞市場為切入點[55] 產品和技術創新 - 本集團已形成「動力電池、儲能系統」雙核發力格局,在傳統賽道實現「鉛鋰並行」,在新興賽道加速迭代氫燃料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14] - 本集團將綠色智能製造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優化生產流程,提升自動化覆蓋率和生產效率[15] - 公司發佈多款動力電池新品,以分級產品競爭不同細分領域[24] - 發布適用于電動兩輪車的"天鈉T2"動力電池,具有比能量高、倍率性能好等優勢[40] - 發布鐵基磷酸鹽系聚陰離子體系鈉離子電池,為大規模儲能發展提供保障[41] - 以技術創新為推手,重點推進動力電池和儲能系統兩大產業生態圈[53] 綠色循環經濟 - 本集團積極擁抱大數據技術與新興互聯網市場,利用數字化手段賦能市場營銷,助力合作夥伴進行精細化運作和管理[16] - 鉛蓄電池回收業務取得營收約12.86億元人民幣,不斷提升回收端與處置端能力[43][44][45] - 鋰離子電池循環產業取得營業收入約2.68億元人民幣,具備年處理回收1萬噸廢舊三元鋰離子電池的能力[48][49] - 推進城市礦山開發,形成覆蓋全國的立體鋰電回收網絡,建立涵蓋電池生產、銷售、回收、再生的產業模式[50][51] - 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積極擴展鋰電回收業務[52] - 發揮循環經濟的規模優勢,提升效益[53] 業務表現 - 本集團鉛蓄動力電池業務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88.84億元[20] - 本集團高端環保電池業務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92.52億元[19] - 公司鉛炭儲能電池業務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60億元[26] - 公司其他高端環保電池業務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2.08億元[29] - 公司現有10GWh鋰離子電池儲能產能,涵蓋發電側、電網側、工商業、通訊及家儲等儲能應用場景[33] - 公司成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供應商[34] 行業發展趨勢 - 中國電動兩輪車銷量從2018年約3,220萬輛上升至2023年約5,500萬輛,年複合增長率達11.3%[21] - 2023年中國電動兩輪車社會保有量達約4億輛[21] - 每年的新車銷售市場與龐大的存量市場,共同驅動鉛蓄動力電池需求的穩定增長[21] 公司治理 - 公司一直致力於維持高水平的企業管治,但主席兼任行政總裁的情況暫未分開[80] - 公司審核委員會已審閱中期報告並建議董事會採納[81] - 公司全體董事確認已遵守上市規則關於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83] - 公司已委任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其中一名具有財務管理專業知識[84] 財務表現 - 集團營業額約為人民幣499.1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0.36%,其中貿易營業額增加約44.75%[56] - 集團毛利約為人民幣25.4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6.08%,主要是主要產品成本較上年同期上漲[57] - 集團其他收入約為人民幣12.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58.29%,主要是政府補貼、利息收入增加[58] - 集團研發成本從去年同期約人民幣8.29億元增加至約人民幣9.42億元,主要由於增加研發項目數量及優化研發團隊[62] - 集團融資成本從去年同期約人民幣2.38億元增加至約人民幣2.82億元,主要由於貸款規模增加[63] - 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從去年同期約人民幣15.31億元淨現金流入轉變至約人民幣1.62億元淨現金流出,主要由於存貨規模增加[64] - 集團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的資產負債比率約為26.40%[70]
天能动力(0081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3:06
财务数据 - 营业额约为人民币499.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36%[74] - 毛利约为人民币25.4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6.08%[75] - 其他收入约为人民币12.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8.29%[76] - 分銷及銷售費用約為人民幣6.4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7] - 行政開支約為人民幣6.5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8] - 研發成本約為人民幣9.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8] - 融資成本約為人民幣2.8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9] - 經營活動現金流由淨流入轉為淨流出,主要由於存貨規模增加[79] - 總資產約為人民幣542.88億元,較去年增長約16.12%[80] - 負債總額約為人民幣355.44億元,較去年增長約25.57%[81] 业务表现 - 集团收益为499.1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3%[25] - 制造业务收益为212.11亿人民币,贸易业务收益为287.04亿人民币[28] - 期內溢利為10.66億人民幣[29] - 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製造業營業額約人民幣212.11億元[61] - 本集團高端環保電池業務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92.52億元[62] - 鉛蓄動力電池業務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88.84億元[63] - 鉛炭儲能電池業務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60億元[64] - 其他高端環保電池業務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2.08億元[65] - 新能源電池業務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87億元[66] - 鉛蓄電池回收業務取得營收約12.86億元人民幣[72] - 鋰離子電池循環產業取得營業收入約2.68億元人民幣[73] 资产负债情况 - 物業、廠房及設備增加至人民幣133.82億元[13] - 已抵押╱限制銀行存款增加至人民幣96.97億元[13,14] - 應付票據、應付貿易賬款及其他應付款項增加至人民幣148.71億元[16] - 借貸 - 即期部分增加至人民幣93.29億元[16] - 合約負債增加至人民幣30.30億元[16] - 借貸 - 非即期部分增加至人民幣49.93億元[16] - 一間附屬公司普通股之贖回負債增加至人民幣10.43億元[16]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應收票據餘額為人民幣2,000,830千元[41]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應收貿易賬款(扣除信貸虧損撥備)為人民幣2,140,049千元[43]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應付票據餘額為人民幣7,185,917千元[47] 股东权益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增加約1.09%至約人民幣9.28億元[3] - 每股基本盈利增加約1.09%至人民幣82.43分[3]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公司宣派二零二三年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43.00港元[38]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本公司計算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之盈利為人民幣928,222千元[40]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公司法定股本為2,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48]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公司已發行及繳足股本為1,126,124,500股[49] - 本公司設有一項購股權計劃,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尚未行使的購股權數目為零[53] - 本公司購股權計劃的購股權限額為股東週年大會當日已發行股份的10%[50] - 本公司購股權計劃的歸屬期為授出日期起計四年[52] 企业管治 - 本公司一直致力維持高水準的企業管治,已採用及遵守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附錄C1第二部分所載之企業管治守則的守則條文[91] - 本公司審核委員會已聯同本公司之管理層以及本公司之獨立外聘核數師審閱本中期業績公佈[91] - 本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附錄C3所載之上市發行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所有董事確認彼等於整個報告期內已一直遵守[91] 其他 - 政府補助收入為12.42亿人民幣,其中与收入相关的补助为8.51亿人民幣[30] - 按公平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34亿人民幣[32] - 所得税费用为3.01亿人民幣,其中包括本期企业所得税1.76亿人民幣和递延所得税1.25亿人民幣[34]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5.22亿人民幣,存货减值损失为4500万人民幣[36] - 本公司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的總資產中,平值計入損益列賬的金融資產佔比為0.86%[89] - 報告期內,本集團概無重大收購及出售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事項[90]
天能动力(0081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3-28 13:41
公司业绩 - 公司營業額在2023年达到83.8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46%[5]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6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5%[5] - 公司总资产达到46.75亿人民币,净资产为18.44亿人民币[5] - 本集团在报告期内綜合營業額约为人民幣838.91億元,较上年增长约12.46%[15]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约为人民幣18.22億元,较上年增长约1.42%[15] - 基本每股溢利约为人民幣1.62元[15] - 公司高端环保电池业务取得营业收入约424.23亿元,同比增长约18.68%[28] - 公司鉛蓄动力电池业务取得营业收入约391.52亿元,同比增长约19.32%[29] - 天能在报告期内其他高端环保电池业务取得约29.33亿元的营业收入[40] - 天能新能源电池业务在报告期内取得约8.82亿元的营业收入[42] - 天能鉛炭储能电池业务取得营业收入约3.38亿元,同比增长逾1倍[36] - 天能在报告期内其他高端环保电池业务取得约29.33亿元的营业收入[40] - 本集团在可循环产业领域取得了36.00亿元的营业收入,建立了电池全生命周期生态产业链[55] - 天能在鋰離子电池循環產業取得了5.31亿元的营业收入,具备年处理1万吨廢舊鋰離子电池的能力[62] - 天能已具备年处理11万吨高值鋰資源的能力,为迎接退役电池爆发期做好准备[63] - 公司将储能产业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实施差异化竞争路线,力争细分市场的领跑者[69] - 毛利由2022年约人民币63.89亿元下降约6.65%至2023年约人民币59.65亿元,主要原因是锂电电池与锂电回收业务的毛利额下降[71] - 其他收入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11.06亿元增加约71.47%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18.97亿元,上升主要由于政府补贴与利息收入增加所致[72] - 分销及销售成本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12.29亿元上升约15.86%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14.24亿元,主要由于运输费、差旅费等上升所致[73] - 行政开支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13.63亿元下降约0.43%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13.57亿元,下降主要由于招待费、修理费等下降所致[74] - 融资成本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3.41亿元增加约41.69%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4.83亿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借贷规模增加所致[75] - 2023年度所得税费用约人民币7.28亿元,增加约10.41%[76]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之现金净额约为人民币23.30亿元,增加主要由于加强存货与应收款项管理[77] - 公司总资产约为人民币467.51亿元,较2022年增加16.48%[81] - 公司总负债约为人民币283.06亿元,较2022年增加约23.23%[82] - 二零二三年资本开支约为37.22亿人民币,主要用于鋰离子电池板块、铅炭储能建设等[88] - 二零二三年资本承担约为27.53亿人民币,略低于二零二二年[89] - 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9.42%,较二零二二年有所增加[90] - 公司已制定政策以平衡外汇波动风险,不存在重大外汇汇率风险[91] - 二零二三年员工成本约为32.80亿人民币,公司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94] - 公司持有的重大投资中,最大的为上市公司股权,占总资产的0.11%[96] - 公司于二零二三年五月完成了与外部投资者的增资协议,增资金额为1亿人民币[97]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销售额主要来源于贸易和铅蓄电池产品,占比分别为51%和43%[7] - 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投产南太湖高能锂电项目和江西信丰新能源智造基地[10] - 公司全面布局电动车市场和储能市场,不断拓展绿色低碳应用场景[10] - 公司建设全球最大铅炭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海外智造基地有序推进[10] - 公司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圈,提升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10] - 本集团将持续踐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聚力新变革,凝聚共识,形成更有自驱力的新能源科创平台[18] - 本集团将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以科技创新、智慧管理为擎,通过前瞻技术产品和前瞻管理体系,打造「鉛鋰氫鈉」多元化技术路线解决方案[18] - 公司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绿色循环产业布局[26] - 公司在2023年在荷兰、越南、泰国等地设立办事处,与20余家海外经销商签订合作协议[27] - 公司全球首发“天能全擎技术平台”,强化市场竞争力[31] - 公司加快产业数字化变革,建立高性能蓄电池装配数字化车间[32] - 天能加快拓展海内外市场,推出新品汽车电池,与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取得进展[41] - 天能在储能领域提供多种技术路线的系统解决方案,
天能动力(0081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2:12
财务表现 - 收益增加约12.46%至约人民幣838.91億元[1] - 股東應佔溢利增加约1.42%至约人民幣18.22億元[1]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长至约人民幣1.62元[1] - 建议派发每股43港仙末期股息[1] - 收入增长至83,890,973千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2.46%[2] - 每股盈利基本为162分,较上一年度增长2分[3] - 本公司擁有人应佔本年度溢利为1,821,836千元[3] - 非控股權益应佔本年度溢利为13,869千元[3] - 二零二三年度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74.11亿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7.8%[4] - 二零二三年度流动资产总额为293.4亿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0.6%[4] - 二零二三年度流动负债总额为232.86亿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4.1%[5] - 二零二三年度资产净值为184.45亿人民币,较二零二二年增长7.4%[5] 会计准则变更 - 本集团首次应用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修订本,对綜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7][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确定保险合同确认、计量、呈列及披露的原则,取代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保险合同》[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将保险合同定义为,向保单持有人作出赔偿时接受另一方重大保险风险的合同[10] - 香港会计师公会推迟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的首次应用日期至2023年1月1日或之后,解决了实施挑战[11]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对公司财务报表披露产生影响,重大会计政策资料需合理预期影响通用财务报表用户的决策[14][15] 业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製造業務外部銷售收入为47,397,428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2.9%[21] - 二零二三年贸易外部銷售收入为36,493,545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1.9%[21] - 二零二三年製造業務分部業績为1,900,516千元,较二零二二年略有下降[21] - 二零二三年利息收入为551,105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86.6%[22] - 二零二三年所得稅开支为724,939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1.1%[22] - 二零二三年製造業務鉛酸電池產品收入为42,423,301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18.8%[23] - 二零二三年製造業務可再生資源產品收入为3,600,226千元,较二零二二年略有下降[23] - 二零二三年製造業務鋰電池產品收入为876,813千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45.3%[23] - 二零二三年贸易收入中,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83,651,021千元,较其他市场收入占比更高[23] 技术创新 - 天能蓄力鉛蓄电池在报告期内推进自有生产基地的智能工厂建设,实现了鉛蓄电池产业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39] - 天能通过技术创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完成多款冠军级鉛蓄电池产品的全面升级,满足不同场景下多元化的用户需求[40] - 天能在报告期内奋力开拓新型储能建设,持续引领鉛炭电池技术,加速推进鈉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在储能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中的应用[41] 市场表现 - 公司高端环保电池业务營收约424.23亿元,同比增长约18.68%[44] - 公司鉛蓄动力电池业务營收约391.52亿元,同比增长约19.32%[45] - 中国电动两轮车产量达到5904万辆,同比增速约8.5%[46] 环保产业 - 公司鉛炭储能电池业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38亿元,同比增长逾1倍[53] - 公司在储能领域加快市场布局,成功投产南太湖锂电池基地一期项目,储备产能蓄势待发[62] - 公司在鉛回收领域拥有多项先进技术专利,回收率超过99%,降低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75] 财务状况 - 公司毛利由2022年约人民币63.89亿元下降约6.65%至2023年约人民币59.65亿元,毛利率由8.56%下降至7.11%[87] - 公司其他收入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11.06亿元增加约71.47%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18.97亿元,主要原因是政府补贴和利息收入增加[88] - 公司分销及销售成本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12.29亿元上升约15.86%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14.24亿元,主要由运输费用、差旅费用上升所致[89]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13.63亿元下降约0.43%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13.57亿元,主要由招待费、修理费等下降所致[90] - 公司融资成本由2022年度约人民币3.41亿元增加约41.69%至2023年度约人民币4.83亿元,主要由借贷规模增加所致[91]
天能动力(0081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28 22:29
新能源电池业务 - 本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中国轻型电动车电池的龙头企业[5] - 高端环保电池业务取得营业收入约193.0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5.83%[11] - 本集团新能源电池业务在报告期内取得营业收入约人民币3.73亿元[31]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集团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推动技术创新,应用鉛蓄電池連鑄連軋的生产工艺,拥有超过3,000家经销商和覆盖40万家门店的销售网络[16] - 集团启动天能电池制造执行管理系统项目,加速新能源电池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和市场份额[17] - 集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投资建设越南工厂,与柬埔寨和越南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绿色能源合作[18] 储能领域发展 - 集团在鉛炭儲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營業收入约人民幣2.26億元,增长208.50%[22] - 集团与国电投合作建设世界最大鉛炭智慧电厂,装机规模100MW/1.06GWh,是全球首个GWh等级的共享储能系统电站[24] - 针对储能领域的规划布局,本集团已成功推出多款储能电芯和储能插箱,并实现商业化应用[33] 电池产品创新 - 本集团在锂离子电池制造方面注重产品质量,完成ISO9001认证和IATF16949体系认证,同时推出新品锰铁锂电池[38] - 本集团推出新一代鈉離子电池「天鈉T1」,能量密度高于常规锰酸锂电池,循环次数达到3,000次以上[49] - 集团鋰離子電池循環產業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3.09億元,具备1萬噸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年處置能力[61] 循环经济与环保 - 集团鉛蓄電池循環產業取得營業收入約人民幣17.23億元,回收利用率高[53] - 集团在全国建设四大鉛蓄電池循環經濟產業園,年处置廢舊鉛蓄電池產能約為100萬噸[56] - 集团的廢舊動力鋰電池清潔回收綠色循環工藝項目获得科技進步獎,与18家战略投资者签署擬增资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协议[65] 财务数据 - 本集团2023年中期报告显示,營業額約为414.71億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66%[73] - 其他收入约为7.92億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87%,主要是利息收入增加所致[76] - 本集团的經營活動产生的现金流从去年同期约4.68億元净流出转变至约15.31億元净流入,主要由于營业收入增加和銷售回款增加[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