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薇金融(00245)
icon
搜索文档
中薇金融(00245.HK):中期实现纯利7.43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8-27 11:43
财务表现 - 总收益7884.6万港元 同比增长54.4%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7.43亿港元 上年同期亏损2078.1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基本每股盈利39.96港仙 [1]
中薇金融(0024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11: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收益为5105.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7884.6万港元下降35.2%[2] - 总收益同比增长337.2%至9.1737亿港元(2024年同期:2.099亿港元),主要受金融资产/负债收益净额增长427.8%至8.385亿港元驱动[17][19]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收益约为7884.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105.3万港元增长约54%[50] - 公司总收益为7884.6万港元,同比增长54%[51] - 期间溢利为7.42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058.5万港元[3] - 期间溢利为742,331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20,585千港元实现大幅扭亏为盈[5] - 公司录得溢利约7.4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058.5万港元[5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7.42891亿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亏损2078.1万港元大幅改善[30][31] - 每股基本盈利为39.96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1.24港仙[3] - 每股基本盈利为0.399港元(基于7.42891亿港元溢利及18.59098亿股加权平均股数计算)[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员工成本及相关支出为2433.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158亿港元下降79.0%[3] - 员工成本及相关支出同比下降79.0%至2433.7万港元(2024年同期:1.1585亿港元)[17][19] - 员工成本总额约2433.7万港元,同比减少79%[60] - 预期信贷损失为742.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436.8万港元下降86.3%[3] - 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同比下降86.3%至742.4万港元(2024年同期:5436.8万港元)[17][19] - 金融资产减值拨备减少至7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5440万港元[51] - 所得税支出为1.301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049.4万港元[3] - 所得税支出130,14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0,494千港元激增1140.6%[25] - 总成本为4707.1万港元,同比下降69%[57] - 财务成本总额从2024年的62.8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21.7万港元[2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资产管理分部税前溢利457万港元,证券分部税前亏损355.4万港元,投资控股分部税前溢利8.9035亿港元[17] - 投资控股分部收益为9.02亿港元,分部业绩为8.90亿港元[52][56] - 资产管理分部收益为650万港元,溢利为460万港元[53] - 证券分部收益为420万港元,亏损为360万港元[54] - 投资控股分部金融资产收益净额同比增长428.0%至8.385亿港元(2024年同期:1.588亿港元)[17][19] - 证券分部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大幅改善至539.2万港元(2024年同期:4813万港元)[17][19]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益占比达99.9%(9.1779亿港元),中国大陆地区收益占比0.9%(827.8万港元),日本地区亏损868.8万港元[20] - 香港非流动资产从39,914千港元降至35,571千港元,减少10.9%[21] - 中国非流动资产从52,668千港元增至58,846千港元,增长11.7%[21] - 公司已决策退出表现欠佳的加拿大市场,进一步聚焦亚太地区[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出口表现超预期[45] - 香港新股市场融资额达到14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5%[46] - 恒生指数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涨超过20%[46] - 上证指数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涨2.76%[46] - 深证成指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涨0.48%[46] - 创业板指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涨0.53%[46] - 公司通过前瞻性数字经济布局驱动投资收益大幅增长[46] - 公司建立资产动态评估与退出机制,推动资源向高价值环节聚集[46] - 公司显著扩容优质高流动性资产配置规模[46] - 2025年中期无股息派发,与2024年同期一致[29] - 未派发中期股息(去年同期:零港元)[59]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和负债变化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非流动)从2,850,203千港元降至1,804,642千港元,下降36.7%[7]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流动)从664,944千港元增至2,678,501千港元,大幅增长302.8%[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419,733千港元降至388,346千港元,减少7.5%[7] - 资产总值从4,729,696千港元增至5,585,441千港元,增长18.1%[7]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非流动)从254,580千港元降至228,338千港元,下降10.3%[7] - 流动资产总值从1,390,057千港元增至3,332,869千港元,大幅增长139.8%[7] - 非流动资产总值从3,339,639千港元降至2,252,572千港元,下降32.5%[7] - 于联营公司之投资从68,731千港元增至72,619千港元,增长5.7%[7] - 公司权益总额从4,385,038千港元增至5,138,161千港元,增长17.2%[8] - 保留盈利从累计亏损120,995千港元转为盈利138,836千港元,改善259,831千港元[8] - 其他储备从负82,939千港元转为正410,362千港元,改善493,301千港元[8] - 流动负债总额从335,702千港元增至439,439千港元,增长30.9%[8] - 即期税项负债从185,544千港元增至302,575千港元,增长63.1%[8] - 流动资产净值从1,054,355千港元增至2,893,430千港元,增长174.5%[8] - 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从4,393,994千港元增至5,146,002千港元,增长17.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94,417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92,622千港元增长1.9%[21] - 公司总资产约55.85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18%[58]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88亿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7.5%[61] - 流动比率大幅提升至758.4%(2024年末:414.1%)[6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总额从3,515.147百万港元增至4,483.143百万港元,增长27.6%[33] - 非上市股本投资从2,382.416百万港元降至1,435.149百万港元,下降39.8%[33] - 非上市基金投资从450.460百万港元降至358.852百万港元,下降20.3%[33] - 上市股本投资从650.816百万港元大幅增至2,589.473百万港元,增长297.8%[33]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总额从343.454百万港元降至304.887百万港元,下降11.2%[34] - 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从553.764百万港元降至551.676百万港元,减少2.088百万港元[35] - 应收保证金及其他应收账款总额从12.774百万港元降至5.926百万港元,下降53.6%[36] - 应收保证金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100.921百万港元,较2024年底增加3.334百万港元[37] - 其他应收账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保持稳定为2.8百万港元[38] - 其他应收账款总额从13.707百万港元减少至8.726百万港元,降幅36%[39] - 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为384.007百万港元,其中逾期12个月以上占比97%[40] - 应收贷款年利率维持在10%至15%区间[40] - 应收贷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268.617百万港元,较2024年底增加5.073百万港元[41] - 公司维持零计息借款及零抵押资产[61][64][68] - 资本承担总额约1087万港元(2024年末:1229万港元)[72] 其他财务数据:现金流和经营数据 - 换算海外业务之汇兑差额收益19,989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28,037千港元显著改善[5]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约4449.4万港元(去年同期:净流出9778.4万港元)[58]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约97.2万港元,同比增长28%[58] - 雇员人数减少至46名(去年同期:65名),降幅29%[6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金融资产/负债收益净额大幅增至8.38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588亿港元增长427.8%[3] - 投资收入为964.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3944.2万港元下降75.5%[2] - 利息收入为3066.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853.1万港元增长7.5%[2] - 佣金及收费收入为1074.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087.3万港元下降1.2%[2]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7.0%至2853.1万港元(2024年同期:3066.2万港元)[17][19] - 佣金及收费收入同比增长1.2%至1087.3万港元(2024年同期:1074.8万港元)[17][19] - 投资收入同比增长308.7%至3944.2万港元(2024年同期:964.3万港元)[17][19] - 利息收入总额28,53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30,662千港元下降7.0%[22] - 来自借贷业务利息收入3,65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5,595千港元下降34.6%[22] - 分红收入39,44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9,643千港元激增309.0%[22] - 佣金及收费收入10,87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0,748千港元增长1.2%[22] - 香港利得税期内支出116,62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5,642千港元增长645.6%[25] - 实际利率法计算总利息收入12,67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3,758千港元下降7.9%[26] - 预期信贷损失中,按公允价值计入全面收益之债务投资为拨回208.8万港元[27] - 应收及款项利息收入确认的预期信贷损失为拨回507.3万港元[27] - 证金应收保险的预期信贷损失确认为拨回333.4万港元[27] - 按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预期信贷损失确认为39.1万港元[27] - 其他收利息的预期信贷损失为拨回714万港元[27] - 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同,因无潜在摊薄普通股[32] - 集团涉及法律诉讼被索赔约17.09百万美元[43] - 管理层未对诉讼相关申索作出任何拨备[43] - 监管机构尚未采取任何纪律行动[44] - 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投资控股公司,业务含资产管理及证券服务[10] - 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提交公司注册处且核数师出具保留意见报告[11][12]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并于2025年8月27日批准刊发[13] - 公司已采纳并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企业管治守则》的企业管治常规[75][7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资料[77] - 独立核数师富睿玛泽会计师事务所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财务资料[77] - 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78] - 公司员工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须遵守内幕消息交易标准守则[78] - 公司章程细则未规定须向现有股东提供新股份优先购买权[79] - 回顾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0] - 中期业绩公告已刊发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官网www.chinavered.com[8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将适时寄交股东并刊发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81] - 董事会成员包括2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共8人[84]
中薇金融(00245.HK)拟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5 10:07
公司公告 - 中薇金融将于2025年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 [1]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建议及其他事项 [1]
中薇金融(00245)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5 09:53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考虑及通过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3] - 会议将讨论派发中期股息建议(如有)[3] 人员信息 - 执行董事为李峰先生及解放先生[4] - 非执行董事为黄金源先生及孙皓舒女士[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郑大双等四位先生[4] 公告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15日[4]
中薇金融(00245)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6 08:57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上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7,181,959,250股[2] - 2025年7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减少35,322,861,288股[2]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59,097,962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股[2] 股份合併 - 股份合併于2025年7月2日生效,每20股合1股[2] - 股份合併股东大会通过日期为2025年6月27日[4]
中薇金融(00245)拟斥资约5.14亿港元收购Wisdom Moon (BVI) A类股份权益 加码新能源商用车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6-22 11:42
交易概述 - 中薇金融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拟收购Wisdom Moon (BVI) Limited已发行A类股份的23.87%及19.33%,代价分别为2.841亿港元及2.3亿港元,合计5.141亿港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间接拥有目标公司已发行A类股份合共约52.44%权益 [1] - 由于A类股份持有人无投票权,目标公司不会作为附属公司入账,其财务业绩也不会并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 [1] 目标公司情况 - 目标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投资于Wisdom Group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其已发行股本约43.28% [2] - 目标公司股东Templewater Investments为知名另类投资公司Templewater Holdings Limited的全资附属公司 [2] 行业前景 - 商用汽车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蕴藏庞大潜力,特别是在电池驱动电动车辆及燃料电池电动车辆市场 [2] - 氢能对中型及重型商用车日益重要,预计燃料电池电动车辆的普及将大幅加速 [2] - 中国供应链高效且具成本竞争力,目标公司正扩大其在零排放商用车市场的全球占有率 [2] 业务成就 - 目标公司在中国香港引入全球首辆氢能三轴双层巴士 [2] - 向澳洲出口首辆氢燃料重型卡车 [2] - 向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市场交付首辆12米氢能城市巴士 [2]
中薇金融(00245.HK)旗下公司斥资5.14亿港元增持威驰腾集团 强化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
格隆汇· 2025-06-22 11:33
收购交易 - 买方中民战略投资管理控股有限公司(中薇金融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卖方A Integrated Winners Enterprises Limited订立买卖协议A,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A类股份约23.87%,代价为2.841亿港元 [1] - 买方与卖方B Smart Silver Global Limited订立买卖协议B,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A类股份19.33%,代价为2.3亿港元 [1] - 交易总代价为5.141亿港元,完成后公司将间接拥有目标公司已发行A类股份合共约52.44%权益 [1] 目标公司信息 - 目标公司Wisdom Moon (BVI) Limited为英属处女群岛注册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持有威驰腾集团约43.28%有投票权普通股 [2] - 威驰腾集团已发行有投票权普通股及优先股分别占其已发行股本总数约75.38%和24.62% [2] 威驰腾集团业务 - 威驰腾集团主要从事新能源商用车辆设计及制造,产品包括电池驱动电动车辆、燃料电池电动车辆及混合动力车辆 [3] - 产品覆盖城市巴士、豪华旅游巴士、物流车、重型货车等多个商用车领域,并通过欧盟、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地区认证 [3] - 股东包括纳斯达克上市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s Inc,后者专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 [3]
中薇金融(0024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08: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总收益(包括金融资产/负债收益净额)约为5.45873亿港元,2023年为1.96195亿港元[11] - 公司2024年贷款、投资及其他应收账款的减值拨备净额减少至约3917.9万港元,2023年为4938.9万港元[11] - 公司2024年净利润约2.23196亿港元,2023年亏损2356.1万港元[11] - 公司2024年每股净收益为0.64港仙,2023年每股亏损0.08港仙[11] - 2024年综合收入约为1.0939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29] - 2024年利息收入6.24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18%;佣金及收费收入2.1036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21%;投资收入2.5956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28%[30] - 2024年总经营支出约2.17822亿港元,2023年为1.46906亿港元,增幅约48.3%[35] - 2024年公司净利润约达2.23亿港元,成功扭亏为盈[2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22816亿港元,2023年为亏损2483.4万港元[37] - 2024年末应收贷款及利息结余减至约1.18175亿港元,2023年末为2.09886亿港元[37] - 2024年确认预期信贷损失拨备约3917.9万港元,2023年为4938.9万港元;2024年末预期信贷损失拨备比率约为71.4%,2023年末为76.9%[38] - 2024年末资本与负债比率为0%,2023年末为0.7%[38] - 2024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约4.19733亿港元,2023年末为6.89636亿港元;2024年末流动比率约为414.1%,2023年末为489.5%[39] - 2024年末资产总值约47.29696亿港元,2023年末为43.18496亿港元,增幅约为9.5%[41] - 2024年末无息借款,2023年末以回购协议形式为2763.9万港元;2024年末资产与负债比率为0%,2023年末为0.7%[42] - 2024年末有48名雇员,2023年末为64名雇员[47] - 2024年末集团无资产抵押,2023年末集团资产抵押总额为75,233千港元[48] - 2024年末不可撤销资本承担总额约为12,292,000港元,2023年末为260,656,000港元[50] - 2024年末集团重大投资账面总值约为3,884,608,000港元,2023年末为2,839,406,000港元[55] - 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股息,2023年亦为零港元[76]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可供分派储备为零港元,2023年亦为零港元[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慈善或其他捐献,2023年亦为零港元[8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资产管理分部收益约1500万港元,较2023年的1730万港元减少;溢利约370万港元,2023年为亏损440万港元[32] - 2024年证券经纪分部收益增加至约920万港元,亏损增加至约3140万港元,2023年收益及亏损分别为770万港元及400万港元[33] - 2024年投资控股分部收益5.01681亿港元,2023年为1.49016亿港元;业绩4.56378亿港元,2023年为5761.3万港元[31] - 2024年投资控股分部收益约5.017亿港元,2023年为1.49亿港元;2024年溢利约4.564亿港元,2023年为5760万港元[34] 各地区表现 - 集团收入主要源于中国香港、内地、日本及加拿大业务活动[6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根据宏观经济趋势动态调整投资组合,围绕医疗健康、新能源等产业寻找投资与并购机会,推动战略转型[12] - 公司深化治理革新,构建“降本增效 — 风险出清 — 精准投放 — 能力重塑 — 战略卡位”五位一体业务发展路径[20] - 公司在运营端实施全链条降本增效,在资产端优化管理存量项目,建立非核心业务动态退出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21] - 公司秉持多元化投资策略,形成“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区域深耕+另类配置”四位一体投资格局[23] - 公司将延续“高价值资产配置+敏捷型成本治理”双轮驱动策略[24] - 公司将依托“战略韧性+风险管控+区域价值链穿透”三大战略支点,深化全球资产配置能力[26] - 公司将聚焦亚太结构性增长机遇,完成从财务投资向产业价值创造的深度转型[27]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2024年3月22日解放获委任为执行董事[5] - 2024年12月13日曹建梅获委任为执行董事[5] - 2024年4月8日杜立娜辞任主席及执行董事[5] - 2024年3月21日林乐辞任主席及执行董事[5] - 2024年4月8日黄金源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主席[5] - 2024年3月8日郑大双获委任,2025年1月21日被指定为首席独立非执行董事[84] - 2024年12月31日,执行董事李峰持有2.8928亿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78%;执行董事解放持有2.8803亿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77%[88] - 2024年3月22日解放先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78] - 2024年2月22日杜立娜女士成为提名委员会成员,3月22日任主席,4月8日辞任[178] - 2024年3月21日林乐女士辞任公司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及成员职务[178] - 曹女士2025年1月21日任提名委员会成员[193] - 靳明明于2024年3月13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6] - 黄焰于2024年6月28日退任非执行董事[147] 宏观经济环境 - 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低于2000 - 2019年3.7%的历史均值,美国增速约2.8%,欧元区增长0.8%,亚洲经济增速5.2%,印度达6.5%,中国增速放缓至5%[16] - 2024年香港经济预计增长2.5%,恒生指数全年累计上涨17.7%,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升26.4%及18.7%,港股IPO市场集资额回升[17][18] 审计相关 - 核数师对集团2023年和2024年综合财务报表审计均出具保留意见[58] - 因缺乏审计证据,核数师无法确定是否需对基金F于2024年1月1日账面价值及相关投资公平值亏损作出调整[58] - 审核委员会认为2024年保留意见是2023年保留意见对比较数字及期初结余的后续影响[61] - 预期集团2026年综合财务报表将不存在保留意见[61] 公司运营与风险 - 集团承担信贷、利率等多项重大风险,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67] - 集团业务运营须遵守法规,依赖第三方服务供应商[68][69] 员工与福利 - 集团为员工提供福利和培训,回顾年度无罢工和职场伤亡个案[73] - 集团内有18名女性员工,约占集团员工总数的41%[173]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注册办事处自2024年12月9日起迁至香港黄竹坑道8号South Island Place 28楼2803–04室[8] - 公司收购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总代价为23,500,000美元(约183,300,000港元),其中7,050,000美元(约55,000,000港元)现金支付,16,450,000美元(约128,300,000港元)通过发行2,467,500,000股代价股份支付[52]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预期于6月举行[77] - 2025年3月28日董事会建议20股现有股份合并为1股合并股份[124] - 董事会建议股份合并生效后,每手买卖单位由10,000股现有股份改为5,000股合并股份[124] - 公司预期2025年6月召开股东大会供股东考虑及批准股份合并[124] - 行政总裁李峰年薪修订为300万港元,风险总监解放年薪修订为230万港元,均自2024年4月1日起生效,任期三年[126] - 2022年11月8日起,公司核数师由罗兵咸永道改为富睿玛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由其审核,将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提续聘决议[128] - 审核委员会于2025年3月28日开会,成员均出席,审阅2024年综合财务报表[129] - 2024年3月董事成员辞任后,公司多项规定不达标,后委任新董事符合规定,2024年12月委任曹建梅后符合性别多元化规定[131][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33] - 董事会整体责任为制订集团发展策略等,董事须轮值退任及重新委任,最少每三年一次[135] - 报告日期,董事会有8名董事,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名独董有专业会计资格[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举行14次会议,含4次定期会议[137] - 2024年2月22日前主席为林乐女士,2月22日至4月8日为杜立娜女士,4月8日至12月31日为黄金源先生,行政总裁为李峰先生[138] - 2024年董事会举行十四次会议,包括四次定期会议[139] - 公司秘书黄慧儿女士2024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43] - 2024年郑大双等多位董事获委任,且均取得上市规则第3.09D条所指法律意见[146] - 2024年公司设立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全体董事完成个别独立性评估,结果满意[149] - 2024年董事会审视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实施情况及有效性,结果满意[1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年与外聘核数师举行两次会议[153] - 2024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五次会议,与外聘核数师举行其中两次会议[155] - 提名委员会于2012年3月30日成立,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年最少开会一次[158] - 2024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八次会议,涉及董事退任、重选、委任等多项事宜[160] - 公司于2019年1月28日通过提名政策,明确董事提名程序及流程[161] - 提名委员会按具诚信声誉等标准向董事会提名合适候选人[164] - 薪酬委员会已成立,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由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年最少开会一次[166] - 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遵守标准守则规定[152] - 董事确认有责任编制公司各财政期间财务报表,确保真实公平反映集团财务状况等[1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六次会议[167]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有一名女性董事,已达致性别多元化[173] - 2024年董事李峰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14/14)[177] - 2024年董事解放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7/7)[177] - 2024年董事杜立娜女士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9/9),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3/3)[177] - 2024年董事林乐女士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6/6),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3/3)[177] - 2024年董事黄金源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3/3),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之会议出席率为100%(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00%(1/1)[177] - 2024年董事郑大双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9/9),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5/5),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之会议出席率为100%(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00%(1/1)[177] - 2024年董事高明东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7/7),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80%(4/5),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为100%(4/4),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之会议出席率为100%(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00%(1/1)[1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聘核数师法定核数服务已付或应付费用为293.5万港元,非法定核数服务及其他已付或应付费用为70万港元[180] - 董事会于2012年3月30日采纳股东沟通政策,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认为该政策有效落实[181] - 股东特别大会可经持有不少于公司实缴股本二十分之一之股东签署书面要求召开[182] -
002456,重大资产重组,复牌
中国证券报· 2025-04-15 23:05
交易概况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欧菲微电子28.2461%股权,交易完成后欧菲微电子将成为全资子公司 [1][2] - 原计划同时收购江西晶浩光学48.9281%股权但因交易对价未达成一致而终止 [2] - 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2]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定价为10.63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6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2] 交易性质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或关联交易 [1][3] - 交易完成后实际控制人仍为蔡荣军,公司控制权不变 [3] - 截至预案签署日标的资产审计评估未完成,估值及定价尚未确定 [3] 业务协同效应 - 欧菲微电子主营业务为指纹识别模组、光学传感模组及PC触控板研发生产,与公司现有光学光电业务形成协同 [4][5] - 欧菲微电子2023年及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和2.80亿元,盈利能力较强 [4] - 交易前公司已持有欧菲微电子71.75%股权并纳入合并报表 [4]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204.37亿元同比增长21.19%,归母净利润0.58亿元 [4] - 2024年研发投入15.91亿元同比增长10.08%,占营收比重7.79% [4] - 主营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及新领域三大板块,产品包括光学摄像头模组、智能驾驶系统等 [4] 交易影响 - 全资控股欧菲微电子将增强公司对重要业务的控制力,优化战略布局 [1][5] - 通过整合欧菲微电子技术能力强化在指纹识别、光学传感等领域的协同效应 [5]
中薇金融(0024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3: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类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利息收入为62,40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6,241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佣金及收费收入为21,03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760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投资收入为25,95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384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总收益为109,39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4,385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利息收入总计62400千港元,较2023年的76241千港元下降18.15%[16][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佣金及收费收入总计21036千港元,较2023年的26760千港元下降21.39%[16][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投资收入总计25956千港元,较2023年的11384千港元增长127.92%[16][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来自外部客户收益总计109392千港元,较2023年的114385千港元下降4.36%[16][17][18] - 2024年香港地区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92851千港元,较2023年的95418千港元下降2.69%[18] - 2024年借贷业务利息收入为14,013千港元,2023年为7,408千港元[19] - 2024年保证金融资业务利息收入为8,862千港元,2023年为6,112千港元[19] - 2024年咨询费收入为9,120千港元,2023年为13,575千港元[19] - 2024年证券经纪佣金收入为1,534千港元,2023年为1,019千港元[19] - 2024年股息收入为25,956千港元,2023年为11,384千港元[19] - 2024年综合收入约为1.09392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64] - 2024年利息收入624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18%[64] - 2024年佣金及收费收入2103.6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21%[64] - 2024年投资收入2595.6万港元,较2023年增长128%[6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益净额类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金融资产╱负债之收益净额为436,48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1,810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金融资产/负债的收益净额总计436481千港元,较2023年的81810千港元增长433.53%[16][17][18] - 2024年中国地区金融资产/负债的收益净额为5293千港元,较2023年的14747千港元下降64.09%[18] - 2024年日本地区金融资产/负债的收益/(亏损)净额为 - 22409千港元,2023年为0[18] - 2024年投资收益净额约4.36481亿港元,2023年为8181万港元[6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溢利与亏损类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73,6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情况未明确体现盈利或亏损金额[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年度溢利为223,196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23,561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22,816千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24,834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0.64港仙,2023年同期每股亏损0.08港仙[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每股摊薄盈利为0.64港仙,2023年同期每股亏损0.08港仙[3] - 2024年度溢利为223,196千港元,2023年亏损为23,561千港元[4] - 2024年度其他全面亏损为40,055千港元,2023年为142,783千港元[4] - 2024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183,141千港元,2023年亏损总额为166,344千港元[4] - 本公司拥有人2024年应占年度全面收益为183,424千港元,2023年亏损为167,301千港元[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公司除所得税前分部溢利/(亏损)总计273627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15244千港元[16][1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约222,816,000港元,2023年为亏损24,834,000港元[25] - 2024年度集团净利润约达2.23亿港元,扭亏为盈[57] - 2024年集团录得溢利约2.23196亿港元,2023年录得亏损2356.1万港元[6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22816亿港元,2023年为亏损2483.4万港元[7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类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3,339,639千港元,2023年为2,733,834千港元[5]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为2,850,203千港元,2023年为2,096,875千港元[5]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为254,580千港元,2023年为336,434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390,057千港元,2023年为1,584,662千港元[5]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19,733千港元,2023年为689,636千港元[5] - 2024年资产总值为4,729,696千港元,2023年为4,318,496千港元[5] - 2024年非流动总资产(金融工具及递延税项资产除外)为92622千港元,较2023年的86824千港元增长6.68%[18]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3,515,147千港元,2023年为2,484,547千港元[27] - 2024年非上市投资基金投资为450,460,000港元,2023年为582,385,000港元[27][28] - 2024年非上市股本投资为2,382,416千港元,2023年为1,592,505千港元[27] - 2024年上市股本投资为650,816千港元,2023年为194,832千港元[27] - 2024年12月31日,基金F投资账面价值约为6021.9万港元,2023年为6797.6万港元;原投资成本约为7798.1万港元,累计公平值亏损约为1776.2万港元,2023年为1000.5万港元[30]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为3.43454亿港元,2023年为3.52447亿港元;其中非上市投资基金为3876.1万港元,2023年为1.08762亿港元;上市股本投资为6629.4万港元,2023年为2.07174亿港元;上市债务投资为2.38399亿港元,2023年为3651.1万港元[33] - 非综合结构实体规模为4684.1万港元,2023年为1.31434亿港元;承担最大损失为3876.1万港元,2023年为1.08762亿港元[33] - 2024年应收保证金为1.18342亿港元,2023年为9945.4万港元;2024年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9758.7万港元,2023年为6356.6万港元,增加3402.1万港元[37][38] - 2024年资产管理业务及包销业务应收账款为1458.9万港元,2023年为1370.7万港元;2024年和2023年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均为280万港元[37] - 2024年12月31日,保证金客户质押的香港上市证券公平值为464.6万港元,2023年为4.30937亿港元[37] - 2024年其他应收账款账龄0 - 90日为279.8万港元,91日 - 1年为687.7万港元,超过1年为403.2万港元;2023年分别为235.8万港元、819万港元、404.1万港元[4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持有任何抵押品作为担保,2023年为零港元[41] - 2024年应收贷款及利息未逾期或逾期少于1个月为9,986千港元,2023年为97,186千港元;2024年逾期12个月以上为371,733千港元,2023年为374,237千港元[44] - 2024年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为118,175千港元,2023年为209,886千港元[4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约47.29696亿港元,较2023年的43.18496亿港元增加约9.5%[72] - 2024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4.19733亿港元,2023年末为6.89636亿港元;2024年末流动比率约为414.1%,2023年末为489.5%[76] - 2024年末集团无资产抵押,2023年末集团资产抵押总额为75,233千港元[85] - 2024年末不可撤销资本承担总额约为12,366,000港元,2023年末为260,656,000港元[8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权益与负债类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378750千港元,2023年为3982376千港元[6]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6288千港元,2023年为6581千港元[6] - 2024年权益总额为4385038千港元,2023年为3988957千港元[6]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8956千港元,2023年为5805千港元[6]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335702千港元,2023年为323734千港元[6] - 2024年负债总额为344658千港元,2023年为329539千港元[6] - 2024年权益及负债总额为4729696千港元,2023年为4318496千港元[6]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1054355千港元,2023年为1260928千港元[6] - 2024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4393994千港元,2023年为3994762千港元[6]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为9,892千港元,2023年为6,925千港元[28] - 2024年非综合结构实体规模为5,698,158,000港元,2023年为4,956,252,000港元[28] - 2024年末资本与负债比率为0%,2023年末为0.7%[75] - 2024年末集团并无任何计息借款,2023年末以回购协议形式为2763.9万港元;2024年末资产与负债比率为0%,2023年末为0.7%[7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费用与支出类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扣除核数师酬金为3,150千港元,2023年为3,080千港元[20] - 2024年短期租赁费用为5,869千港元,2023年为2,065千港元[20] - 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为 - 277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20]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提拨备,2023年也是16.5%[21] - 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23年也是25%[22] - 2024年公司所得税开支为50,431千港元,2023年为8,317千港元[23] - 2024年总经营支出约2.17822亿港元,较2023年的1.46906亿港元增加约48.3%[70] - 2024年度确认预期信贷损失拨备约3917.9万港元,2023年为4938.9万港元;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