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薇金融(00245) - 2025 - 中期财报
中薇金融中薇金融(HK:00245)2025-09-29 08: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总收益7884.6万港元,同比增长54%,主要因投资收入增长309%至3944.2万港元[14][15] - 净利润7.42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2058.5万),因投资净收益增至8.39亿港元[16] - 公司总收益为78846千港元,同比增长54.5%[54] - 金融资产/负债收益净额为838523千港元,同比增长428.0%[54] - 投资收入为39442千港元,同比增长308.9%[54] - 期间溢利为742331千港元,去年同期亏损20585千港元[54] - 每股基本盈利为39.96港仙,去年同期每股亏损1.24港仙[55]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5105.3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7884.6万港元,增幅达54.4%[94]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收益净额大幅增长422.3%,从2024年上半年的1.604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8.381亿港元[95] - 投资收入中的分红收入激增308.9%,从2024年上半年的964.3万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944.2万港元[9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2078.1万港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盈利7.429亿港元[103] - 每股基本盈利为0.40港元(基于7.429亿港元溢利和18.591亿股加权平均数)[103]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74.8%至917.4百万港元,主要受投资控股分部901.0百万港元收益驱动[90][91] - 除所得税前分部溢利由亏损10.1百万港元转为盈利872.5百万港元,主要因投资控股分部贡献890.4百万港元溢利[90][9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金融资产减值拨备降至7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440万港元下降86%[16] - 员工成本降至24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16亿港元下降79%[16] - 总成本为47.0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9%[20] - 员工成本及相关开支为24.3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9%[22] - 预期信贷损失为742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6.3%[54] - 员工成本及相关支出为2433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9.0%[54] - 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减少86.4%,从2024年上半年的5436.8万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42.4万港元[100] - 财务成本下降65.4%,从2024年上半年的62.8万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1.7万港元[101] - 员工成本及相关支出大幅减少79.0%至24.3百万港元[90][91] 投资业务表现 - 投资业务受益于前瞻性数字经济布局驱动投资收益大幅增长[7] - 投资业务锁定绿色交通产业链优质股权标的深化清洁能源转型战略[7] - 集团投资组合总账面价值为47.92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38.85亿港元增长23%[11] - eToro投资账面价值达21.80亿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39%,期间未变现收益6.19亿港元[11] - Wisdom Moon投资账面价值6.24亿港元(占资产总值11.2%),未变现收益3000万港元[11] - 惠生清洁能源投资账面价值4.95亿港元(占资产总值8.9%),未变现收益9529万港元[11] - 投资控股分部收益9.02亿港元(去年同期1.85亿),分部溢利8.90亿港元[16][19] - 投资控股分部金融资产/负债收益净额大幅增至838.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28.0%[90][91]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大幅增加,从285.02亿港元降至180.46亿港元(非流动)[57],但流动部分从66.49亿港元增至267.85亿港元[57]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金融资产总额增长27.5%,从351.51亿港元增至448.31亿港元,主要受上市股本投资激增298%推动[110] - 上市股本投资大幅增长298%,从6.51亿港元增至25.89亿港元,成为金融资产增长主要驱动力[110] - 上市债务投资规模显著扩大,从825.5万港元增至8472.6万港元,增幅达926%[110] - 非上市投资基金公平值为489,221千港元,采用资产净值法估值[83] - 上市股本投资公允价值为2,589,473千港元,全部位于第1级和第2级[78] - 非上市股本投资公允价值为1,435,149千港元,全部归类为第3级[78] - 非上市股本投资公平值为2,382,416千港元,全部归类为第3级[80]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总额为3,515,147千港元[80] - 第1级金融资产总额为396,684千港元,占资产总值10.3%[80] - 第3级金融资产总额为2,894,837千港元,占资产总值75.0%[80] - 第3级金融工具期末结余为1,807.9百万港元,较年初2,884.9百万港元下降37.3%[85] - 非上市股本投资转出至第2级1,589.9百万港元,占年初该类投资余额的66.7%[85] - 2025年上半年发生第3级至第2级的资产转移[84] - 非上市股本投资市账率敏感度:市账率变动10%将导致公平值变动约47,400千港元[82] - 非上市债务投资贴现率为8.00%,贴现率上升将导致公平值下降[82] - 上市股权投资在报告期后出现显著市值下跌[125] 资管业务表现 - 资管业务显著扩容优质高流动性资产配置规模强化即时流动性[7] - 资管业务建立资产动态评估与退出机制推动资源向高价值环节聚集[7] 证券业务表现 - 证券分部亏损收窄至35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726万港元亏损改善92%[16][18] - 证券分部预期待信损失拨备大幅改善,从54.4百万港元缩减至7.4百万港元[90][91]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资产总值为5,585.4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8%[20]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88.3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5%[23] - 流动比率为758.4%,较期初414.1%大幅提升[23] - 公司总资产从472.97亿港元增长至558.54亿港元,增幅18.1%[5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41.97亿港元降至38.83亿港元,减少7.5%[57] - 公司权益总额从438.50亿港元增至513.82亿港元,增长17.2%[58] - 保留盈利从累计亏损12.10亿港元转为正收益13.88亿港元,改善幅度达214.7%[59] - 递延税项资产从13.88亿港元降至12.43亿港元,减少10.5%[57] - 流动负债从33.57亿港元增至43.94亿港元,增长30.9%[58] - 即期税项负债从18.55亿港元大幅增加至30.26亿港元,增长63.1%[58] - 总债务为零港元,资产与负债比率为0%[23][25] - 现金及现金等值物减少净额从2024年的127,066千港元改善至2025年的45,643千港元[6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从2024年的550,847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388,346千港元[62] - 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为140,993千港元,较2024年末下降13.4%[74]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债务投资总额为235,262千港元,预期信贷损失拨备达551,676千港元[74] - 金融负债合约现金流出一年内部分为121,969千港元,占总现金流出的93.6%[75] - 租赁负债现金流出总额为10,958千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8.8%[76]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为1,049千港元,全部为第3级负债[78] - 第3级负债总额为9,892千港元[80] - 上市债务投资公平值为8,255千港元,归类为第2级[80] - 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为384,007千港元,其中第三阶段信贷已减值部分占100%[73] - 应收保证金总额为100,921千港元,预期信贷损失拨备覆盖率达100%[73] - 按摊销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增加39.1万港元,总额达1.37亿港元[114] - 应收贷款及利息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增加507.3万港元,总额达2.69亿港元,逾期12个月以上贷款占比97.2%[116] - 应受保证金拨备覆盖率达100%,从9758.7万港元增至1.01亿港元,完全覆盖应收保证金金额[117] - 应收保证金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增加333.4万港元至1.009亿港元(较期初增长3.4%)[118] - 其他应收账款坏账拨备维持280万港元不变[118] - 其他应收账款总额减少498.1万港元至872.6万港元(较期初下降36.3%)[119] - 91天至1年账龄应收账款减少433.9万港元至253.8万港元(较期初下降63.1%)[119] - 股本维持45.826亿港元不变(已发行普通股37.182亿股)[120] - 不可撤销资本承诺减少142.2万港元至1087万港元(较期初下降11.6%)[12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现金净流出44.49百万港元,同比改善54.5%[20] - 经营业务所耗现金净额从2024年的97,784千港元改善至2025年的44,494千港元[61] - 购买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支出从2024年的371,420千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的1,237,819千港元[61] - 出售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从2024年的277,836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1,100,730千港元[61] - 已收股息从2024年的9,643千港元显著增加至2025年的39,442千港元[61] 业务结构调整和战略举措 - 公司启动主动型业务结构调整有序退出部分牌照业务[6] - 公司决策退出加拿大市场并聚焦亚太地区探索新加坡市场机会[6] - 公司通过战略动态管理机制应对外部变化捕捉市场机遇[9] 地区市场表现 - 香港地区贡献主要收益917.8百万港元,占比99.1%,日本地区出现13.1百万港元投资亏损[92] 联营公司表现 - 联营公司Grand Flight Hooyoung Investment L.P.投资占比30%,2025年上半年实现溢利1782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2245.4万港元显著改善[107][109] - 联营公司资产净值从2024年底17.48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19.59亿港元,公司应占账面值增长12.1%至5877.3万港元[109] - 非重大联营公司总账面值下降15%,从1628.8万港元减至1384.6万港元,公司应占亏损保持稳定约244.3万港元[109] 其他财务数据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0.9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8%[20] - 雇员人数为46名,同比减少29.2%[22] - 资本承担为10.8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1.6%[33] - 期间净利润为74.29亿港元[59]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净亏损667.9万港元[5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从2024年1月1日的3,988,957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4,004,492千港元,增加15,535千港元[60] - 期间亏损为20,781千港元,导致全面亏损总额为68,926千港元[60]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净额造成亏损21,826千港元[60] - 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汇兑差额亏损28,542千港元[60]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金融资产下降11.2%,从34.35亿港元减至30.49亿港元,主要因非上市投资基金减少88.6%[111] - 利息收入下降7.0%至28.5百万港元,主要因未分配利息收入减少[90][91] - 货币汇兑差额产生13.2百万港元收益,主要来自非上市投资[85] - 所得税支出显著增加1140.2%,从2024年上半年的1049.4万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301亿港元[98] - 香港利得税支出增长645.4%,从2024年上半年的1564.2万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166亿港元[98] - 非流动资产总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9262.2万港元微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9441.7万港元,增长1.9%[93] 股权结构和股份计划 - 股份奖励计划授权可供授予股份数目于2025年1月1日和6月30日均为1,157,461,925股[39] - 股份奖励计划剩余有效年期约为3年3个月[39] - 报告期内无股份根据股份奖励计划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39] - 蔷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0,043,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27.01%[41] - 刘学艺通过Prosper Ascend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5,034,511,390股,占已发行股本13.54%[41][42] - 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502,618,610股,占已发行股本9.42%[41] - 邵金侠通过香港宝汇拓达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50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9.41%[42] - 张堃通过Sidious Empire Limited等实体持有公司股份2,144,1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5.77%[42] - 股份奖励计划最高授予限额为公司2018年12月19日已发行股本1%[38] - 报告期内所有股份计划可能发行的股份数目为零[39] - CMIHK持有3502618610股股份,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9.4%[45][45] - TW One Limited持有21441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普通股总数5.8%[45][45]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37181959250股[45] 关联方交易 - 关联方交易股息收入减少64.3万港元至223万港元(同比下降22.4%)[121] - 资产管理费收入减少58.7万港元至7.4万港元(同比下降91.2%)[121] 市场环境表现 - 香港新股市场融资额达到14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5%[5] - 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76%深证成指累计上涨0.48%创业板指累计上涨0.53%[5] -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超过20%[5] 其他重要事项 - 未就法律诉讼(申索金额约1.709亿美元)计提任何拨备[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