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青年报
icon
搜索文档
从朋克养生到悦养身心Z世代健康观进阶
北京青年报· 2025-04-30 01:18
Z世代健康消费趋势 - Z世代健康关注度显著提升,62.6%受访者表示对健康更加关注,健康从奢侈品变为生活必需品[2] - 健康行动演变路径为"朋克养生→精养健康→悦养身心",注重身心平衡与生活状态自洽[1][2] - 42.8%人群有每日营养补充习惯,38.5%固定饮用提神饮品,职场回血方案需求科学化[2] 颜值管理新特征 - 38%年轻人关注气色/水肿/肤质等"状态指标",形成"轻审美、高状态感"偏好[3] - "口服美学"流行,通过红枣饮/葡萄籽/口服液等功能补剂改善外貌,兼具情绪价值[3] - 美妆消费从外在遮盖转向由内而外健康状态养成[3] 体重与睡眠管理 - 54.6%受访者响应体重管理呼吁,但需求个性化系统化指导,拒绝压迫式管理[4] - 身材管理重点转向身体轻盈感与舒适度,追求"吃得顺、练得轻、排得通"[4] - 66.9%年轻人建立固定睡前流程,智能设备/香薰/音频App/泡脚片成睡眠四件套[4] 情绪调理与社交化 - 情绪调理产品需求增长,香薰/热敷/音乐/零食等轻量方式实现即时安抚[5] - 健康行为社群化明显,66.4%年轻人加入美丽养成群,通过打卡拼单强化社交链接[5] - 养生好物分享与挑战计划成为社交资产,健康行为具互动性与仪式感[5]
生抽老抽中的抽是什么
北京青年报· 2025-04-30 01:18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载"三抽法":首次提取称"头抽",二次为"二抽",三次为"三抽"。明 代《天工开物》图解"抽油"工具——木制压榨箱配竹编滤层,通过杠杆重力挤压酱醅,与现代传统酱园 使用的"木龙榨"原理一致。 在饮食文化中,酱油成为"五味调和"的典范。袁枚《随园食单》强调:"素菜荤做,全在用油与酱 油",其"三层酱油论"(头抽鲜、二抽醇、三抽厚)至今影响中餐调味哲学。 老抽和生抽名字里都有个"抽"字,但"生""老"二字的差别使它们的用途也有明显的区别。都知道生 抽一般用作调味,而老抽则通常用来调色,那这个"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唐代"酱油"之名首现文献。陆羽《茶经》提到"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 扬之清滑,贮之瓮中,谓之卤水",虽非现代酱油,但展现了液态调味的工艺思路。唐代《四时纂要》 记载"接取清汁"之法,即用竹编滤器(称"抽筒")从酱缸中分离清液,此为"抽油法"雏形。至宋代, 《吴氏中馈录》详述"造豆油法":"待黄衣遍,晒干,入盐水浸出油",明确"抽"的核心在于分阶段浸 提。 酱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就使用鲜肉或鱼类制作各种酱,称之 为"醢"(hǎi), ...
警惕“改号改命”背后的数字迷信陷阱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22:42
骗局模式分析 - 不法分子以"国学课"为幌子,通过"改手机号改命"等迷信话术诱导中老年人消费,单案例涉案金额超16万元[1] - 诈骗产业链呈现套餐化特征,包含改名、改银行卡密码等"转运服务",并捆绑"知识产权份额申购"等伪投资产品[1] - 犯罪团伙采用直播话术与群聊套路,社交群内安排大量"托儿",公司法人频繁变更以逃避追责[1][2] 目标群体特征 - 中老年群体因对命运无常的焦虑易受骗,骗子利用"数字磁场""能量频率"等伪科学概念强化心理暗示[2] - 受害者普遍存在认知偏差,误信手机尾数能决定健康、事业乃至子女高考结果等荒谬关联[1][2] 行业运作机制 - 形成产业化诈骗链条:从熟人推销、伪投资包装到企业账户收款后快速注销,各环节经过专业化设计[2] - 将封建迷信与现代互联网营销结合,开发出"套餐式服务"实现迷信商品化,如电影份额投资骗局[1][2] 社会影响层面 - 伪国学泛滥导致传统文化被污名化,盗用"国学"符号的行为使公众对传统文化产生认知误区[2] - 诈骗行为已超越个体案件,演变为系统性社会问题,需法律与社会认知双管齐下进行治理[3]
国际月季大会5月10日在京举办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17:13
国际月季大会相关 大会基本信息 -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将于5月10日至15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举办,是该会举办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体现国际对我国月季科研水平和产业发展的认可 [1] - 本届大会主题是“花开北京 香约永定”,涵盖国际学术会议、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和2025北京月季文化节三大板块 [1] 国际学术会议 - 包括开幕式、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墙报展示、技术参观交流等环节,国内外专家将围绕月季遗传学和基因组学、育种、采后技术与加工等议题交流探讨 [1] - 确定妙峰山高山玫瑰园、天坛公园等技术参观点位,展示北京月季产业最新技术、最优品种 [1] 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 - 与大会同期在门头沟区举办,活动包括月季新品种展、盆栽月季展、月季衍生品与文创产品展等 [1] - 在京西月季洲公园建设4个国外风情展园和3个国内城市展园 [1] 2025北京月季文化节 - 以门头沟区为主会场,东城、西城等区为分会场,将“花”元素贯穿始终,融合多元素举办系列特色生态文化活动 [2] - 创新推出“月季 + 非遗传承”“月季 + 国潮文创”等综合体验模式,与周边商圈联动激活消费新潜能 [2] 门头沟区配套活动 - 推出花YOUNG生活节、运动赛事、文艺活动和文旅促消费等四大板块配套活动 [3] - 早鸟票于4月29日18时起售,票价15.9元/人;常规惠民日票于5月10日起售,票价19.9元/人 [3] - 5月10日至31日,持京西月季洲门票核销凭证可享五大景区门票半价优惠,以6至8折入住82家精品“门头沟小院” [3] - 举办“精品演出惠民消费季”,周末上演儿童剧、曲艺等文艺演出 [3] 五一市属公园花境景观 整体情况 - 今年五一假期,北京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打造40余处小而美花境景观,迎来新一轮赏花热潮 [4] 各公园特色花境 - 天坛公园东北外坛特色花境占地约2000平方米,运用百余种花卉植物打造花海,形成蜜源型生境花园,增设隐形游园小径 [4] - 国家植物园(北园)温室前“虹影漫步”花境集中展示200余种多年生花卉,呈现绚丽多彩视觉效果 [5] - 香山公园枫林村景区“春水·生”主题花境运用木船等元素,采用自然式栽植,使用40余种花卉营造春日意境 [5] - 香山公园佳日园景区“春光·织”主题花境以花毛茛为重点成片栽植,融合自然景观与编织艺术 [5] - 玉渊潭公园西门至樱花大草坪沿线高山杜鹃主题花境成热门打卡点,30余个品种约260盆高山杜鹃与其他花卉争奇斗艳,结合立体小品造景 [6]
各地如何大力提振消费?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09:59
经济政策与消费提振 - 北京市二季度将出台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激活消费"主引擎"[1] - 2024年我国GDP达134.9万亿元增长5%,一季度GDP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3] -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名义增长5.3%实际增长5.1%[3] - 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8] 地方消费激励措施 - 浙江省计划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为80万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4] - 河北省计划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4] - 海南省计划2027年休闲渔业消费达80亿元,海洋旅游接待游客超1800万人次[11] - 北京市将深化"演艺之都"建设,推进环球影城二期等重大项目[9] 消费市场表现 - 清明节期间北京玉渊潭公园日均游客超10万人次,樱花冰激凌单日销量达1.6万支[2] -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6] - 截至4月8日消费者累计购买家电以旧换新产品3571万台,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208.5万份[9] 消费升级趋势 - 义乌小商品城商户年销售晴雨伞500万把,产品款式达3000种[7] - 消博会设立"新消费科技展区",展示AI按摩椅和智能新能源汽车[8]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至12类产品,数码产品补贴达销售价格15%[8] 消费环境优化 - 2024年我国食品抽检合格率99.2%,药品抽检合格率超99%[12] - 云南省计划公示放心消费单位48000家以上,发展无理由退货单位5000家[13] - 北京市开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重点查处九大领域违法行为[13] 专家观点 - 服务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包括健康、体育、文旅、教育、养老等领域[16] - 需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16] - 要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消费者信心和意愿[16]
一季度北京地区金融成绩单量质齐高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09:53
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 - 北京地区金融机构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1% 新增贷款4499.7亿元 [1] -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8425.5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2712.3亿元 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1] 绿色金融领域 - 绿色贷款余额达2.3万亿元 较年初新增1400.3亿元 [1] - 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超8900亿元 年内发行241.2亿元 规模居全国前列 [1] 普惠金融与重点领域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2.4% [1] - 涉农贷款余额6083亿元 同比增长9.8% 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26亿元 同比增长71% [1] - 通过银企对接系统推动银行走访企业8000余次 覆盖5700户企业 [1] 文化体育旅游产业 - 文化产业贷款余额2013亿元 同比增长12.3% [2] - 旅游产业贷款余额3080亿元 环比创新高 [2] 金融科技创新 - 18家银行应用资金流平台开展信贷业务 覆盖新能源/科技创新/绿色制造场景 [2] - 通过新型审贷手段支持贷款24.8亿元 弥补传统方式识别企业运营短板 [2]
“多孩”旅游产品需要且行且完善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09:25
行业趋势 - 多孩家庭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商家推出"两大两小"套票、"二宝打折"等举措满足需求[1] - 政策层面如北京取消公共交通儿童数量限制,中国科学技术馆提升免票儿童数量至三名,为多孩旅游产品营造良好环境[1] 产品现状 - 酒店亲子套餐仍以"两大一小"为主,多一个孩子费用可能近翻番,收费项目模糊不清[2] - 部分游乐场馆推出"两大两小"套票但折扣幅度小,景区"打包"优惠选择有限[2] - 商家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对多孩家庭需求的深入调研和精准把握[2] 改进方向 - 增加"两大两小"或更多组合套餐种类,合理定价避免费用大幅增加[3] - 酒店需制定灵活的多孩住宿方案并明确收费标准,游乐场馆应为多孩家庭提供更具吸引力折扣[3] -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客服培训以清晰解答多孩出行疑问,景区推出更多"家庭打包式"优惠[3] 市场前景 - 多孩旅游产品是旅游市场对家庭结构变化的积极回应,但需不断完善产品细节和服务质量[3] - 商家需抓住机遇积极回应消费者需求,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市场走向成熟[3]
北京:59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03:13
《工作要点》还聚焦改革突破,"打破"壁垒为民营企业提供心无旁骛谋发展的良好环境。北京将把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努力为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 条件。针对市场准入、解决隐性壁垒难题,落实好"非禁即入"要求,进一步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 等措施;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细化举措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针 对市场环境、解决公平竞争难题,《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制定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编制公平竞争审 查指引;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障碍,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在"减负"方面,《工作要点》提出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小微企业首贷、 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推动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重点为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 提供担保服务;率先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机制优化升级,在无还本续贷扩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 具、尽职免责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优化并购贷、科技人才贷、认股权贷等措施,将并购贷款承 贷比例由60%提高至80%,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放宽至10年;增强资北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 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 ...
不做小糖人的十个硬核操作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01:38
饮食与2型糖尿病预防 - 不健康饮食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调整饮食习惯可降低风险 [1] - 英国糖尿病协会提出10项预防2型糖尿病的饮食建议 [1] 饮料选择 - 含糖饮料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建议选择不加糖的茶和咖啡 [2] - 鲜榨果汁含大量游离糖,应尽量避免饮用 [2] 碳水化合物选择 - 白面包、白米饭和精制碳水化合物早餐麦片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3] - 全麦食物如糙米、全麦面食和燕麦可降低风险 [3] - 建议多食用高纤维碳水化合物,包括水果、蔬菜、豆类、无糖酸奶和牛奶 [4] 蛋白质来源 - 红肉和加工肉(培根、火腿、香肠等)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5] - 豆类、鸡蛋、鱼肉、鸡肉和坚果中的蛋白质更利于健康 [5] 水果和蔬菜摄入 - 多吃水果和蔬菜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尤其是苹果、浆果和绿叶蔬菜 [6] - 应选择完整水果和蔬菜,避免榨汁饮用 [6] 乳制品选择 - 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和奶酪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7] - 应选择不含糖的乳制品 [7] 酒精摄入 - 过量饮酒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且影响减重效果 [8] - 建议少饮酒或不饮酒 [8] 零食选择 - 健康零食包括无糖酸奶、无盐坚果、水果和蔬菜 [9] - 应避免薯片、薯条、饼干、糖果和巧克力 [9] 油脂选择 - 健康脂肪存在于无盐坚果、鳄梨、橄榄油、菜籽油和葵花籽中 [10] - 油性鱼类如鲑鱼和鲭鱼中的脂肪可降低糖尿病风险 [10] 盐摄入 - 高盐饮食增加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风险,每日盐摄入应不超过6克 [11] - 减少含盐包装食品如培根、香肠、薯片和即食食品的摄入 [11] 维生素和矿物质 - 目前无证据表明维生素补充剂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13] - 建议通过多样化饮食摄入所需维生素和矿物质 [13]
警惕AI生成“神医”成为医疗欺诈陷阱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01:38
电商虚假宣传现象 - 电商平台热销产品"苗古金贴"宣称由非遗传承人制作并采用"千年秘方",实际"非遗传承人"照片为AI生成,证书由机构违规炮制 [1] - 该产品通过虚假包装在电商平台大肆销售,甚至登上"热敷贴回购榜"第一名 [1] - 类似"神医""神药"虚假宣传现象在电商平台普遍存在,利用AI生成内容伪造身份和资质 [1] AI生成内容的商业滥用 - AI生成的"神医"面容神态逼真,可拼接虚假人生轨迹并配伪造认证,形成完整欺骗链条 [2] - 技术能批量定制高度仿真的AI"神医",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2][3] - AI生成内容被恶意用于虚假广告、伪造身份等商业欺诈行为 [1][2] 医疗健康领域监管建议 - 需对医疗健康领域AI生成内容实施前置审查,严令禁止AI医疗虚假宣传 [2] - 应完善法律法规,明确AI冒充专业人士的法律责任 [2] - 需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严查虚假认证机构并强化AI内容溯源追踪 [3] 技术反制与平台治理 - 建议采用"AI打假AI"手段,引入辨伪技术并建立数据库智能化识别虚假内容 [4] - 平台需跟踪AI技术更新,利用技术瑕疵提升鉴别能力 [4] - 需从代工企业、认证机构到AI服务商全链条治理,斩断利益链 [3][4] 行业风险特征 - 传统"神医"依赖真人伪装可追溯,而AI"神医"可量身定制且批量出现,风险更高 [3] - 医疗欺诈利用AI技术形成"深陷阱",需大幅提升惩戒力度 [3] - 虚假医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规模化销售,行业需加强广告审查流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