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蒙古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阿拉善盟以精准监测赋能国通语教学
内蒙古日报· 2025-08-01 00:57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监测工作 - 阿拉善盟已完成春季学期师生监测工作,共8123名学生和1020名教师参与,参与率分别为99.8%和100% [1][2] - 学生监测覆盖全盟7所中小学三至八年级及高中一至二年级全体学生,以及27所幼儿园所有幼儿 [1] - 学前教育阶段利用学前智能助教系统,通过趣味动画和互动游戏提升幼儿语言学习兴趣 [1] - 中小学阶段依托语文专题课堂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显著增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1] 教师监测与教学水平提升 - 1020名教师完成国通语水平模拟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单音节字、多音节字、短文朗读和命题说话 [2] - 监测工作以测促学、以测促教,有效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水平 [2] - 监测数据将为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提供支持,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提升行动 [2]
通辽市多部门联动做好防汛应对工作
内蒙古日报· 2025-07-31 02:40
防汛预警与响应机制 - 水务局与气象局、水文中心联合发布中小河流及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构建高效预警信息发布网络[1] - 全市94座水库责任人、重点水闸及堤防责任人全部进岗到位,开展不间断巡查防守[1] - 实行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各级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格局[1] 科技手段与防汛决策支持 - 完成东辽河84.5公里和教来河134公里河道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建设[1] - 通过模型精准模拟不同流量级别河道行洪情况,确定洪水走向及淹没区[1] - 研判防洪风险点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应急保障与物资调配 - 应急保障中心实行大型运输车辆驻库备勤和24小时应急值守机制[1] - 向重点区域调拨大型排涝水泵、雨衣雨靴等应急救援物资[1] - 确保物资随时响应调度指令[1] 多部门协同作战 - 交警部门累计出动警力1000多人次,救助受困群众37人[2] - 700余名环卫工人持续清理道路积水和淤泥[2] - 公路养护人员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保障全市通行正常[2]
兴安盟筑牢防汛减灾坚固防线
内蒙古日报· 2025-07-31 02:40
降雨影响 - 兴安盟多地7月28日夜间持续强降雨 局部出现大到暴雨 全盟平均降雨量达41.2毫米 [1] - 出现内涝积水点18处 积水深度在10-35厘米之间 [1] - G207乌兰浩特-阿力得尔段因突发山洪发生公路阻断 道路临时封闭 7月29日凌晨3时经应急抢通恢复通车 [1] 应急响应措施 -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点对点精准调度旗县市和重点苏木乡镇 发出《暴雨橙色预警防范提示》《暴雨红色预警防范要求》共3期 [2] - 水利 气象 水文 自然资源和应急部门联合发布山洪灾害 中小河流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各1期 [2] - 气象部门发布气象灾害预警31期 预警叫应89人次 [2] - 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汛中排查工作 累计排查地灾隐患点36处 [2] - 水利局组织全盟中小型水库提前预泄腾库 对降雨中心地带山洪灾害风险区发布预警52次 通知相关责任人86人次 [2] - 交通局组织开展监管巡查4550公里 处置积水路段3处 储备砂石料230吨 编织袋9980个 水泥5.27吨 防水布230米 [2] - 住建局共出动内涝抢险队伍3支80人 调度泵车4台套 [2] - 农牧部门组织相关旗县成立4个工作组20人次开展技术指导 [2] 整体防汛态势 - 兴安盟各地迅速进入防汛模式 紧盯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 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工作 [2]
为快递包装“减负增绿”
内蒙古日报· 2025-07-31 00:32
政策监管 - 修订版《快递暂行条例》6月1日起施行 明确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治理目标 [1] - 内蒙古对过度包装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包装物行为坚决查处 推动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1] 技术创新 - 环保包装材料研发被定位为核心驱动力 需实现本土化低成本化以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1] - 鼓励通过"变废为宝"方式开发环保材料 兼顾资源再利用与经济可行性 [1] 回收体系 - 城镇末端回收网络需依托快递驿站、社区服务中心等节点布设回收设施 [1] - 农村牧区探索建立"流动回收点"模式 提升回收便捷性与覆盖率 [1] 公众参与 - 需培养消费者"绿色自觉"意识 支持简约包装并主动参与回收 [1] - 引导消费者将拆箱行为转化为绿色行动 形成软环境支撑 [1]
包头锚定千亿级目标 开启铝都绿色发展之路
内蒙古日报· 2025-07-30 08:25
行业概况 - 包头铝业拥有150万吨电解铝和6万吨高纯铝产能,是全球偏析法高纯铝生产龙头 [1] - 2024年包头市计划将铝产业打造为第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东河区为核心升级区域 [1] - 铝精深加工率从2021年的9%跃升至2024年的42.3%,产业产值达476.4亿元 [2] 技术创新 - 四通稀土新材料2024年产值7.7亿元,同比增长63.8%,自主研发智能系统驱动增长 [2] - 轻合金技术中心汇聚400余名研发人员,拥有300余项专利,设备数字化率77.8% [2] - 盛泰车间机械臂生产铝合金轮毂出口欧美日,服务全球知名车企 [2] 绿色转型 - 包头铝业产业园区获"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认证,绿电铝占比突破40% [3] - 华云三期项目实现全线绿电生产,新能源占比将超46%,吨铝电耗降低800千瓦时 [3] - 园区已创建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5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3] 产能扩张 - 华云三期投产使包头铝业电解铝总产能达150万吨,其中绿铝42万吨 [2] - 2025年推进华北铝业电池箔、包头铝业超高纯铝等12个重点项目 [2] - 2021年以来24个铝产业重点项目落地,支撑千亿级集群建设 [2] 产业链协同 - "铝水不落地"短流程生产线实现铝水直供下游企业,提升产业协同效率 [1] - 工业型材、汽车零部件、铝基新材料、高纯铝四大深加工链深度融合 [2] - 政企每周组织座谈会解决铝水运输等难题,强化园区企业协同 [1]
呼和浩特“订单班”促进高校毕业生留呼就业
内蒙古日报· 2025-07-29 02:19
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 呼和浩特市构建"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推广"订单班""协议班"等毕业生技能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一体化协同育人新格局 [1] - 通过征集企业订单培训需求并定期推送至高校,促进院校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对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被引入课堂教学,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 [1] - 在呼企业招用"订单班"毕业生可按人数享受每人1500元的一次性扩岗补助,中小微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还能获得每人2000元的奖励 [1] - 驻呼高校已与合作企业联合开设"订单班"91个,累计培养学生2200人 [1] 技能评价体系与校园行动 - 呼和浩特市指导高校设立技能等级评价站,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高校学历教育有机融合 [1] - 已指导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备案设立技能等级评价站(点) [1] - 今年年初以来已开展认定并使1340人次获证 [1] 就业促进与岗位挖掘 - 呼和浩特市开展"技能照亮前程・青城工匠院校行"活动,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2] - 针对毕业生求职需求,将"政策大礼包"精准送进校园,确保政策可及、易懂、好用 [2] - 通过行业部门归集岗位、深入企业寻岗、释放政策性岗位等多种方式,已挖掘对口就业岗位3.5万个 [2] - 举办高校巡回招聘会11场,同步构建直播矩阵,结合不同高校专业特点挑选匹配岗位入校送岗 [2] - 今年以来已实现2.26万名大学生留呼就业 [2]
通辽市:“五个千万”工程推动科尔沁沙地系统治理全域修复
内蒙古日报· 2025-07-28 08:00
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效 - 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宝林嘎查2690亩沙地在2年内完成综合治理并恢复为绿洲 [1] - 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约9950万亩,通辽市境内占比55.2%,1978年以来通过"三北"防护林等工程累计治理严重沙化土地2066万亩 [1] - 2022年通辽市实现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双提高",生态逆转效果显著 [1] "五个千万"工程规划与目标 - 通辽市计划用8年时间完成3590.08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治沙、森林质量提升、草原巩固、耕地节水改造及牲畜舍饲养殖 [2] - 工程采用系统性修复策略,涵盖退化林地草场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舍饲圈养等多领域 [2][3] - 预计到2030年实现森林覆盖率与草原盖度稳步提升,沙区高标准农田覆盖率100%,沙区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 [4] 工程实施进展与技术应用 - 截至报道时已完成综合治沙252.02万亩、森林质量提升368.57万亩、草原巩固457.02万亩,耕地节水改造120.59万亩 [4] - 科左中旗采用北斗导航播种技术修复6万亩退化草原,目标将植被覆盖率从35%提升至65%,产草量增加50% [3] - 工程覆盖通辽市8个旗县,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动员农牧民参与,形成多部门协同的生态防护体系 [3][4] 生态修复案例与区域影响 - 花胡硕苏木通过乡土草种补播修复14万亩退化草原,预计恢复生物多样性并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3] - 治理模式结合封山育林、退牧还草等举措,改善脆弱生态系统并防止治理反复 [2][3]
赤峰粮食作物播种超1700万亩
内蒙古日报· 2025-07-28 08:00
农业生产情况 - 赤峰市春播作业圆满结束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1700万亩 粮食作物长势良好 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比例为7:2:1 [1] - 2025年以来 赤峰市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为核心抓手 紧盯粮食安全生产 全力推进春耕春播工作 [1] 技术应用与培训 - 赤峰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专家团队合作 围绕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开展现场观摩培训活动 [1] - 举办技术培训活动69场次 培训人员5400人次 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 [1] 绿色生产措施 - 落实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655万亩 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169.2万亩 覆盖率达90.4% [1] - 落实高效节水灌溉31万亩、水肥一体化41万亩、品种节水50万亩、结构节水8万亩 [1] - 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155万亩、全生物降解膜15万亩 [1] 保障服务与风险管理 - 赤峰市联合气象部门发布农牧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8期 土壤墒情简报14期 印发防汛抗旱方案 [2] - 各级农牧部门将持续做好作物田间管理 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 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2]
稀土高新区:愁情烦事“归零” 居民幸福“满格”
内蒙古日报· 2025-07-28 04:31
社区治理创新 - 包头稀土高新区鹿港小镇新建"乐悠亭"解决老年居民户外休闲空间匮乏问题 通过社区党委联合街道办 物业及居民代表共同推进工程建设 [1][3] - 项目定位为社区文化活动新载体 体现"做好事 办实事 解难事"宗旨 被列为年度重点民生项目 [3] 居民自治模式 - 民馨家园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三方协作"模式改造闲置空地 线上+线下协商确定"共享花园"建设方案 [5] - 物业负责场地清理 社区采购物资 居民组建"绿植护卫队"参与种植 68岁居民提供技术指导 园林设计师义务设计布局 [5][7] - 改造周期仅一周 原杂草丛生空地转型为居民每日打卡的"网红"观赏地 [5][7] 党建引领机制 - 采用"党小组+网格员+单元长"铁三角综合力量 快速响应居民诉求 实现矛盾纠纷大幅减少与满意度提升 [7] - 搭建多方协商议事平台 实行"议题收集-方案落实-结果公布"闭环管理 形成"网格吹哨 部门报到"联动机制 [8] 服务场景拓展 - 新建红馨文化亭 泉心驿站等活动载体 增设新就业群体服务区 便民服务区等五大功能模块 [7] - 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多元共治模式 精准服务老年 儿童 新就业等群体需求 [8]
平凡人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的那束光!快递员常国华九年坚守赢得人们赞扬
内蒙古日报· 2025-07-27 14:53
快递行业从业者表现 - 从业者常国华在9年工作中累计骑行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圈 [1] - 从业者从最初不熟悉电子单到2022年全市技能竞赛中以零破损成绩获得第一名 [1] - 从业者通过细致服务赢得客户信任,如为独居老人提供额外关怀,包括紧急救助和定期上门服务 [3] 客户服务与社区互动 - 从业者在紧急情况下优先处理客户需求,如深夜为生病儿童配送退烧药 [3] - 从业者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客户,如暴雨天气仍坚持配送并协助搬运物品 [5] - 从业者累计参与50多次深夜救援,拦截20多件违禁品 [5] 行业荣誉与社会影响 - 从业者获得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奖章,体现行业对优秀服务者的认可 [1][6] - 从业者事迹被媒体报道,传递“平凡岗位也能绽放光彩”的价值观 [6] - 从业者通过暖心善举影响更多人,如客户赠送“风雨无阻,暖心到家”锦旗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