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

搜索文档
南京金洽会,36载接力打造开放高地
新华日报· 2025-09-22 08:56
金洽会概况 - 第36届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于9月23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是南京扩大开放和吸引外资的高能级平台[1] 外资企业投资案例 - 塞拉尼斯在南京累计投资超10亿美元 2023年金洽会签约成立企业管理公司 新改性复合工程材料装置进入试生产阶段[2] - 博西家电1997年进入南京 2020年投资4亿元建成3万平方米新研发中心 2023年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并设立家电人才中心[3] - 霍尼韦尔2007年成立传感控制公司 2016-2020年通过金洽会三次加码投资 设立区域总部和创新研发中心[3] - LG集团自1995年在南京累计投资超80亿美元 设立10家公司 带动40余家配套企业 2023年产业链企业产值超1300亿元[6] - 巴斯夫2000年与中国石化合资建设扬子石化-巴斯夫 2017年建成生物法丙烯酰胺装置 2022年成立中国数字化中心 2024年获评全球数字服务商[7] 重大项目签约 - 2024年金洽会签约48个重大项目 总投资额677亿元 覆盖软件信息服务、智能电网、集成电路、新医药和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链[2] 产业配套优势 - 南京及周边地区具备强大工业配套能力 可快速获取质量价格有竞争力且响应及时的供应商资源[4] - 2024年上半年南京机电产品出口总值954.4亿元 同比增长7.8% 占全市出口总值52.2%[6] 数字化与创新生态 - 南京构建国际接轨的数字贸易服务标准 推出"全球数字服务商计划"强化数字赋能和资源整合[7][8] - 国际数字贸易与金融调解中心试运行以来调解纠纷500余件 覆盖30个国家地区 涉及金额超14亿元[13] 企业融资案例 - 应世生物2024年完成C轮超3400万美元融资 公司建立跨中美加三国的临床开发团队[14] 物流通道建设 - 2024年中欧班列(江苏号)开行389列 同比增长5% 为LG等企业提供定制化物流服务[6]
金融“强心剂”激活智造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9-22 07:57
核心观点 - 徐州农商银行通过政银企合作、定制化产品和高效服务支持制造业升级 重点助力企业产能提升和技术迭代 [1][2][3] 金融服务措施 - 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与镇政府、产业园及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2] - 创新定制化金融产品 推出"苏质贷""苏科贷"等专属产品精准匹配高端制造企业研发与扩产需求 [2] - 科技赋能贷款流程 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贷款"秒批秒贷" 企业主可通过手机银行申请 [2] - 组建制造业专属服务团队 每月至少两次入园走访讲解政策并提前制定融资方案 [3] - 客户经理深入车间跟进生产 协助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及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3] - 每季度开展"金融进园区"活动 举办政策宣讲与融资对接会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 [3] 企业案例成效 - 江苏宁意电气获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和1600万元预授信 支持二期厂房建设与储能研发 年销售额达1.2亿元 [1] - 徐州旭笛机械获累计800万元"苏质贷" 设备升级后生产效率提升30% 产品合格率升至99% 年产值达1亿元 [2] - 柳泉支行深度对接园区15家制造企业 近两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2亿元 其中3家企业产线升级后效率提升超30% [2] 业务覆盖范围 - 产品覆盖长三角多地 专注为徐工集团配套生产起重机配重块 [1][2] - 服务聚焦企业产能升级、技术迭代和资金周转等核心需求 [1]
产能增长了3倍,劳动生产率提升50%
新华日报· 2025-09-22 07:54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为全国唯一能自主研发生产旋叶式、涡旋式、活塞式三类汽车空调压缩机的企业 其中旋叶式压缩机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1] - 公司拥有接近40人的研发团队 累计研发生产销售三类1300多种汽车空调压缩机 [2] - 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从0到1"突破 打破日本精工垄断局面 [1][2] 生产经营效率 - 自主开发精益化自动装配生产线实现"一个流"自动化生产 一次装配合格率达99% [1] - 部署ERP/MES/PLM等数字化系统使年产能从30万台提升至120万台 一线劳动生产率提升50% [2] - 2023年创造超3亿元产值 亩均产值超3000万元领跑全省 [1] 业务增长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5%左右 [2] - 与北汽福田、东风柳汽、上汽大通等多家国内驰名汽车厂家建立配套合作 [2] 行业智能化进程 - 武进区已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2家、省先进级智能工厂44家、省智能车间85个 [3] - 全区累计完成1861家企业免费诊断 培育恒立液压、国茂股份等数智化工厂标杆 [3] - 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 6家被评为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3]
产教深度融合启新程 数字商业共绘职教蓝图
新华日报· 2025-09-22 07:05
会议概况 - 全国数字商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职业教育服务强国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全国数字商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工作会议于9月19日在南京举行 [1] 会议主题与目标 - 会议紧扣"融合聚力·智见未来"主题,聚焦数字商业领域,深入研讨产教融合新模式 [1] - 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重要性,需实现从"表层对接"到"机制重构"的转变 [1] - 通过共同制定标准、共享资源、协同创新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 [1] 行业实践与创新 - 活动通过案例分享聚焦行业创新与实践,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实践范本 [1] - 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需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1] -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数字经济与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1] 标准化建设进展 - 发布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化教育融合等三项标准研制项目 [1] - 标志着数字商业产教融合迈入标准化、国际化新阶段 [1] 行业示范意义 - 会议展示产教融合的"江苏实践",探索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 -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1]
昆山连续21年登上全国百强县市榜首
新华日报· 2025-09-21 23:34
核心观点 - 昆山连续21年蝉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首 并在绿色发展 投资潜力 科技创新 新型城市化质量五个维度实现"大满贯" [1] - 昆山依托7000亿级电子信息和30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优势 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2] - 昆山通过城市更新和营商环境优化 吸引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超1万个外资项目 并支持3.5万家工业企业和3345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3] 产业发展 - 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规模分别达7000亿级和3000亿级 [2] - 2024年上半年吸引多个重大项目投资 包括立讯投资百亿元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及穿戴产品项目 维信诺投资50亿元的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 [2] - 推动消费电子向智能终端 汽车电子延伸 传统装备制造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具身智能 低空飞行器三大新兴产业 [2] 企业生态 - 拥有3.5万家工业企业 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816家 高新技术企业3345家 专精特新企业1097家 [3] - 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万个外资项目落户昆山 [3] - 协鑫光电发布全球首台钙钛矿AI高通量设备 友达光电推出全球首款Micro LED运动智能手表 [2] 城市发展 - 启动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建设 打造"城市之心"以解决县域城市发展共性难题 [3] - "昆如意"营商环境品牌实现"三天办四证 一天发五证"的高效审批速度 [3] - 发放1864张房票 提供1.46亿元人才补贴支持人才安居乐业 [3]
苏北运河智慧化创新实践成果发布
新华日报· 2025-09-21 23:28
核心观点 - 苏北运河智慧化创新实践成果显著,通过五大基础工程和四大核心系统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1] 智慧化创新实践成果 - 成果包含五大基础工程:要素感知一张网、数据资源一个库、电子航道一张图、智能调度一大脑、船民服务一平台 [1] - 成果包含四大核心系统:全要素感知运行监测系统、全智能联合调度系统、全自动过闸协同控制系统、全伴随"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系统 [1] 运营效率提升 - 经过3个多月试运行,苏北运河饱和船闸船舶通过量日增加3万吨 [1] - 船舶待闸时间降幅超过20% [1] - 企业船民服务满意度上升至99%以上 [1] 苏北运河货运规模 - 苏北运河承载全省50%以上矿建材、超过1/3的煤炭运量 [1] - 沿线建有10个航运梯级、28座大型船闸 [1] - 前8个月,10个梯级船闸累计开放闸次19.4万次,放行船队3.9万个、货轮50.5万艘 [1] - 前8个月船舶通过量达15.1亿吨,货物通过量11.7亿吨 [1] - 前8个月集装箱运量51.0万标箱,同比增长7% [1]
打造共富联盟“聚合体” 破解乡村振兴“关键题”
新华日报· 2025-09-21 21:33
组织联建与片区规划 - 张甸镇党委将26个村划分为梅垛特色健康生态养殖 张甸农文旅融合 蔡官农产品深加工3个联建片区[1] - 通过中心村牵头吸纳村集体 农户 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1] - 累计举办9场专场对接活动 梳理4个有价值项目信息 开展7次协同活动[1] 产业发展与资源整合 - 梅垛片区依托增辉养殖 桐君养殖等市级龙头企业带动8家中小型养殖场规范化升级[2] - 张甸片区发展特色采摘 研学体验等新业态[2] - 蔡官片区引进6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包括面条加工 藤条制品加工[2] - 深入挖掘叶菜种植 郊区观光等业态潜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2] 经济效益与品牌建设 - 3个联建片区带动农产品销售达210万元[1] - 预计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200万元 同比增长超23%[2] - 推进"甸上助农"专项计划 26名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助农主播"[2] - 成功打造"甸上人家"区域公用品牌[2] 政策支持与能力建设 - 制定《村集体经济激励实施细则》以真金白银奖励政策调动积极性[2] - 聘请农业 经济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开展授课指导与专业培训[2]
锻造新质生产力的“金刚钻”
新华日报· 2025-09-21 21:21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政策推进 - 江苏作为实体经济大省和产业工人集聚大省 深化产改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1] - 江苏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目前全省实施产改企业超万家 覆盖产业工人732万人 [3] - 省级层面出台60多项产改政策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单列写入新修改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 [5]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明确到2035年培养200名左右大国工匠 1000名左右省级工匠 5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5] - 27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3个设区市 培养学徒超10万人 [5] - 每年组织竞赛超600项 近万人通过竞赛晋升技能等级 [5] - 全省首批数字技术人才"技能+职称"双认证在镇江落地 30人通过认证 [6] 职工技能提升与学历教育 - "求学圆梦"行动开展9年来 今年发放7500万元补贴 助力7.5万名农民工和一线职工提升学历与技能 [5] - 高技能人才增加65.1万人 [3] - 各级工会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组织6479名劳模工匠和思政教师进入14903家学校和企业宣讲 线上线下受众超9300万人次 [5]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鼓励职工科技创新 熊星团队攻克精密制造测量难题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7] - 省劳模袁步华帮助江苏格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攻克氟化工装置技术难题 实现单台产能提高10倍 维修周期延长至2年以上 年节电超亿千瓦时 [8] - 全省共有各级创新工作室1万家 其中全国示范性工作室14家 省级175家 [8] 创新激励机制与成效 - 截至2025年6月 1.2万人次劳模工匠组织开展活动5200多次 解决技术问题1.1万个 帮助职工提升技能水平超11万人次 [8] - 常州强力先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职工董书茂因工艺优化项目获得13.3万元创新奖励 2024年创新实施项目为企业增效267万元 [9] - 江苏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体系 截至今年8月评聘特级技师252名 首席技师26名 [9] 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 - 董邦亮成为技能等级与学历待遇"并轨"受益者 每月增收300元并晋升为班组长 [4] - 南钢集团80后炼钢工张红军获评江苏首批首席技师 月津贴8000元 待遇比肩管理层 [9] - 江苏美申美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操作工张庚获评六级"工人工程师" 每月津贴1000多元 [9] 企业创新机制建设 - 2.08万家企业 200多万名职工签订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 实现多劳者多得 技高者多得 创新者多得 [9] - 群众性创新纳入地方和企业研发体系 推动创新成果与晋升 薪酬激励挂钩 [8] - 苏州市总工会打通技术骨干与党员队伍双向转化通道 锻造"红色工匠" [10]
创新构筑硬支撑 服务优化软环境
新华日报· 2025-09-21 21:17
公司业绩表现 - 川奇光电1-7月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7.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 [1] - 公司推出全球首块75英寸彩色电子墨水屏并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1] - 扬州经开区1-7月进出口总额达168.6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6% 占全市比重23.1% [1] 产业结构分析 - 制造业进出口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超85% [2] - 新型显示产业以68亿元人民币进出口额占据全区40%份额 [2] - 新能源产业以23.2亿元人民币进出口额占据全区13.8%份额 [2] - 天合光能新项目投产有望拉动全年进出口额增长8亿元人民币 [2] 企业梯队构成 - 全区100多家外贸企业中20家龙头企业贡献88%的进出口额 [2] - 龙头企业增幅普遍超20% 形成头雁领航产业生态 [2] - 中集通华 中集智能 森欧等企业位列龙头企业阵营 [2] 市场战略转变 - 对美进出口占比从7%降至不足3% [4] - 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进出口占比不断攀升 [4] - 中集通华订单来源由欧美为主转变为东南亚 西非等新兴市场为主 [3] 政府支持措施 - 建立外贸重点企业服务群 每周跟踪订单和物流保障 [3] - 联合海关和商务部门通过政策解读化解企业成本压力 [3] - 协调远洋物流为汇通化工开通专船通道 保障3亿元订单交付 [3] 新产品与市场拓展 - 中集智能露营式智能集装箱获巴西 澳大利亚客商合作意向 [4] - 江苏维拓自动化将亚硫酸智能装备出口南亚 并签订中亚订单 [4] - 政府帮助金韵乐器申报国外展会 推动传统企业走出去 [4]
深耕普惠赋能民企成长
新华日报· 2025-09-21 21:13
贷款业务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末母公司涉农及小微贷款余额1246.25亿元 较年初增加83.89亿元 占比90.88% [1] - 单户1000万(含)以下贷款户数占比达99.01% [1] -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848.11亿元 较年初增加52.83亿元 占比61.85% [1]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9.15%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9个百分点 [1] 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 针对初创企业推出微企易贷、科技人才贷、科易贷、苏知贷等多款信用类产品 弱化财务指标依赖 [1] - 通过政策性担保和三维评估模型(专利价值+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突破传统抵押限制 [1] - 迭代推出小微贷、外贸贷、省心快贷、专精特新贷+供应链融资等组合产品 提供高额度纯信用线上化融资 [2] 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 提供并购融资、银团贷款、债券承销、投资顾问等综合服务 [2] - 配套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银企直联等现金管理工具 [2] - 2025年上半年新增6个集群业务 贷款投放超1.5亿元 落地集群户数40户 [3] 差异化经营策略 - 实施客群分类施策分层营销策略 做深做透公司客群 [2] - 本地机构推行属地化经营 通过数据穿透梳理和风险分级缩短客户维护半径 [2] - 制定特色化区域政策 加大对重点产业园区、科创企业、绿色信贷、上市公司的支持 [3]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秉持深耕普惠赋能发展理念 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和优化资源配置做强公司金融 [1] - 打造全生命周期伙伴式金融服务 构建长期信任深度协同的伙伴关系 [1] - 坚守让普惠金融触手可及使命 做民营企业有温度的资金后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