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变“型”记丨中原“油城”变“新城”——看传统石油城市濮阳如何实现破局重生
河南日报· 2025-08-12 23:44
城市转型背景 - 濮阳因中原油田开发而兴,1983年建市时油田相关命名彰显油城底色[1] - 2011年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石油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仅为高峰期的4.6%和5.8%[3][4] 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 文留采油厂通过新技术使13口新井日均产油5吨,地质储量空白区转为潜力层[5][6] - 文东采油管理区数智改造抽油机使故障停机率同比下降30%[8] -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海外收入达50.39亿元,钻头产品合格率稳定,在中亚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8] 新材料与新能源布局 - 盛源集团从原油运输转型至生物基PC新材料,产品单价从几千元/吨跃升至十几万元/吨[11] - 南乐县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可降解材料,形成完整产业链[12] - 君恒生物年产30万吨生物航油,规模全国第一并获民航适航认证[14] 氢能与风电发展 - 濮阳建成国内单套最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并启动百千瓦级SOEC制氢项目[15] - 华能濮阳500兆瓦风电场投产,形成"绿电-绿氢-绿色化工"产业闭环[15][17] 工业空间再利用 - 中原储气库群成为国内最大战略储气库群,覆盖7省2市4亿人口用气需求[18] - 废弃油田仓库改造为工业设计创意中心,成为网红打卡地标[19] 转型成效数据 - 2024年GDP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领跑全省[21] - 民生支出占比达76.5%,财政支出结构显著优化[22] 其他油城转型案例 - 克拉玛依布局大数据算力产业,目标2025年算力达10万P[24] - 大庆转型工业旅游,以铁人精神吸引研学客流[24] - 茂名打造生态公园体系,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广东省前列[24]
黄河实现连续26年不断流 有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 2025-08-12 23:44
黄河水量调度成效 - 黄河实现连续26年不断流 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 - 2024-2025年度黄河干流供水超223亿立方米 支撑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2] - 黄委通过精细调度保障受旱省区供水安全 春灌至夏种期间向河南省引黄供水16.5亿立方米 同比增加2.77亿立方米 [2] 灌溉技术升级 - 开封柳园口灌区采用纳米材料衬砌渠道 输水效率提升27% [3] - 人民胜利渠灌区现代化改造后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36提升至0.609 灌溉周期缩短8天 [3] - 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研究显示:灌溉3遍水的小麦千粒重超0.09斤 显著高于灌溉1遍水的0.076斤 [3] 农业增产效益 - 滑县白马坡灌区及时灌溉地块小麦千粒重达0.0924斤 较旱地高0.0186斤 [4] - 兰考坝头示范区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使小麦粗蛋白质含量近15% 达到强筋小麦标准 [4] - 赵口灌区种粮大户500亩小麦浇灌3次黄河水后平均亩产达700公斤 [4]
今日快评丨让折翼天使活出精彩人生
河南日报· 2025-08-11 23:59
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 残疾人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要求[1] - 残疾群体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显著提升 精神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1] - 更加理解 尊重 关心 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正在不断形成[2] 残疾人保障措施 - 持续开展阳光家园托养服务项目 多层次多维度打造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体系[2] - 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实施全程网办和跨省通办 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 -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强化法治服务保障 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2] 残疾人就业与教育 - 印发河南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大力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2] -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2] 残疾人自强典范 - 李文金拄着双拐做公益 王涛克服左腿残疾扎根科研一线[1] - 残疾人自尊自立 努力拼搏 奉献社会 创造出许多令人敬佩的业绩[1] - 通过自强不息故事表明折翼天使同样能搏击长空[1]
洛阳铁海联运千列开行
河南日报· 2025-08-11 23:52
里程碑事件 - 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第1000列铁海联运班列于8月11日前成功发运 [1] 历史发展 - 国际货运班列自2017年开始运行 [1] - 开行初期年开行班列仅为个位数,产品种类单一,出口目的地局限 [1] - 截至目前班列开行数量逐年跃升,参与陆港多式联运的企业达40多家 [1] 运营优化与网络拓展 - 公司通过加密班列开行频次,不断创新和优化物流服务 [1] - 与青岛港、宁波舟山港、中远海运及中铁集装箱等行业龙头开展深度合作 [1] - 着力建设洛阳内陆“无水港”,共同打造“端到端”的陆海联运通道 [1] 出口产品与目的地 - 出口产品品类已扩展至农机产品、摩托车、陶瓷卫浴、光伏产品等 [1] - 出口目的港扩展到美国萨凡纳港、纽约港,东南亚马来西亚巴生西港、泰国林查班港、菲律宾宿务港以及非洲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港等 [1] 产业生态与未来规划 - 陆港带动了物流仓储、报关报检、货代等配套服务企业集聚,形成较完善物流产业生态圈 [2] - 未来计划提升班列开行频次和质量,进一步拓展运输线路和服务范围 [2] - 将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搭建更便捷高效国际贸易通道 [2]
“演艺+”解锁河南消费新方式 一场好戏开始了
河南日报· 2025-08-11 23:39
演艺经济成为文旅消费新引擎 - 演艺经济正成为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驱动力 以演艺活动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1] - 2024年前5个月河南省规上服务业艺术表演场馆营业收入增长96.6% 较一季度加快23.2个百分点[1]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大型演出跨城观演率连续两年超60%[16] 演艺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 演唱会市场持续升温 2024年郑州市举办47场大型演唱会 吸引97万人次观演 票房收入近10亿元[25] - 景区演艺项目表现亮眼 建业电影小镇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13] 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水下表演成为核心看点[5] - 剧场演艺精品化趋势明显 郑州大剧院2024年上半年引进演出178场创历史新高 新编历史剧《妇好》首演上座率达99%[19] 演艺消费产生显著拉动效应 - 单场演唱会带动多重消费 鹿晗演唱会期间郑州奥体中心单日客流量达4万余人次[7] - 演艺活动有效激活周边产业 巴奴火锅通过演唱会团餐业务实现近百万元营业额[24] - 演艺经济直接拉动郑州市综合消费60多亿元[25] 内容创新与技术融合成为核心竞争力 - 沉浸式演艺项目获得市场认可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运用声光电画技术呈现21个剧场近700分钟剧目[13][15] - 本土文化IP创新成效显著 《唐宫夜宴》《水月洛神》等剧目成为中原文化新IP[19] - 小剧场演艺形式受欢迎 喷空剧场豫式幽默喜剧《仓颉大圣》《千里江山图》获得省内外游客追捧[6][16]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形成发展保障 - 交通网络优势明显 2小时覆盖省会 5小时跨经济圈 8小时通达全国的高铁网络[31] - 省政府出台专项政策 将演艺演出作为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培育 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30] - 城市配套持续完善 郑东新区打造"如意龙湖·船说郑州"水上演艺新场景[29] 中原区建设中央文化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27] 目标客群与消费特征分析 - 核心客群为18-34岁年轻人群 占比超70%[16] - 跨城观演成为新趋势 乐迷专程从成都打飞的赴郑州观看演唱会[10] - 情绪价值成为消费驱动力 悦己型消费增长显著[19]
用成本减法换发展加法 河南省20项举措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河南日报· 2025-08-11 23:39
政策支持措施 - 河南省政府推出20项降本增效措施 涵盖研发 资金 用能 物流 人力等十个方面[2] - 政策聚焦账款清欠 信贷服务 要素供给等企业关注度高领域 旨在服务实体经济与高质量发展[2] - 通过要素端 服务端 产业端 管理端协同发力 采用奖免返贷投组合拳提升惠企效能[2] 资金成本优化 - 利用国家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及中央财政贴息政策 2025年新增科技型企业贷款1600亿元[3] - 支持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绿色债券等特色债券 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提供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3] - 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征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及借款合同印花税[3] 实体经济成本降低 - 对氢能货车免收通行费 电动货车实行通行费7折优惠 实施运营货车更新补贴政策[4] - 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时不再增收土地价款[4] - 落实社会保险补贴 稳岗返还 一次性扩岗补助等人力成本优惠政策[4] 企业专项支持 - 建设只租不售工业保障房并给予租金优惠 配套人才公寓和保障性租赁住房[4] - 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4] - 对外贸企业境外认证注册费用按不超过70%比例予以资金支持 推行跨境电商便利化措施[5] 政策实施保障 - 政策措施将具体化 节点化 责任化以确保落地实效[5]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丝绦抱古城 绿水润开封
河南日报· 2025-08-11 23:39
北宋张择端笔下,汴河波光粼粼,舳舻相接;两岸市肆喧嚣,人烟辐辏,好一派繁华胜景。 今朝开封城内,流淌的已不是汴河旧模样,而是如碧玉丝绦般环抱古城的"一渠六河"。 开封御河风景如画。开封市委宣传部供图 开封人骨子里的倔强,也如奔涌东去的黄河水,用生生不息的风骨守护悬河之侧的古都千年不绝,也激励着 这座城市果断掀起一场"治水"攻坚战——"一渠六河"工程全面开建,通过从西干渠引黄河水入黑岗口调蓄水 库,连通北、东、西、南护城河及利汴河,注入惠济河后,一路向东汇入淮河,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 幸福河。 "该工程贯通黄河、淮河两大流域,串联老城新区河湖,实现内外水系连通、生态平衡,惠及百姓。"站在开 封水系总体规划图前,开封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马绍君打开了话匣子。 作为"一渠六河"工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绍君谈起那段岁月满是感慨。一边是水清岸绿、还河于民的美好 愿景,一边是现实中绕不过去的重重困难和挑战。"难,确实难!工程正好处于开封古城墙四周,居民区、商 户、企业密集,征收难题复杂程度远超预期。"马绍君记忆犹新。 帮群众排忧解难——党员干部组建工作专班,昼夜不停为群众讲解政策,很多人练成了"哑嗓子""跑腿冠 军"。短 ...
以自强点亮生命之光
河南日报· 2025-08-11 23:39
当天,我省公布了第七次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评选表彰名单,包括50名全省自强模范、150个全省残疾 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今年5月,我省19个集体和个人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 获表彰。 "13岁那年意外触电,夺去了我的双臂。从小刻在骨子里的那股倔强时刻提醒着我,不能放弃……"在报 告席上,来自商丘的小伙子王献讲述自己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8月11日下午,生命之光——2025年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巡回宣讲首场报告会在郑州举行。宣讲团6 位成员以亲身经历讲述奋斗故事,传递榜样力量。 获得全省自强模范荣誉称号的王献,就是宣讲团成员之一。他虽失去双臂,却凭借努力和毅力,连续五 届获得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自行车项目男子C4级场地赛冠军。 目前,我省有710多万残疾人,还有众多爱心助残人士。他们投身公益、在赛场争光、在特教岗位耕 耘、勇攀科学高峰、带领乡亲增收致富、在基层为残疾人事业奔走……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焕发光彩。 扎根儿童语言康复领域27年的张洛梅,用专业和坚守服务1万多个听障儿童。她为残疾儿童家庭减免学 费百余万元,哪怕入不敷出、数次搬迁,始终"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失去开口说话的机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河南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Ⅱ类地区 预防关键在于防蚊灭蚊
河南日报· 2025-08-11 23:39
疫情概况与传播特性 - 佛山、广州等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河南省被列为流行风险Ⅱ类地区(媒介伊蚊活跃期长或曾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1] - 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全球110多个国家报告本地传播,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及美洲地区[1] - 人群普遍易感,无特效药物和疫苗,但重症率低,与登革热区别在于小关节疼痛显著且通常仅感染一次[1] 媒介生态与活动特征 - 河南白纹伊蚊(花蚊子)活动期为5月至10月,幼虫孳生于小型积水容器(缸、罐、盆、树洞等),成蚊白天吸血,高峰为日出后及日落前两小时[2] - 蚊虫体色黑褐带白斑,属清水容器型,室外活动为主亦可侵入室内,攻击性强[2] 预防措施与防控策略 - 核心策略为防输入、防本地传播,措施包括清理积水容器、安装纱窗纱门、穿着长袖衣物及使用避蚊胺等驱蚊剂[3] - 中医推荐金银花、藿香、紫苏各10克煮沸喷雾驱蚊,利用芳香化浊特性[3] - 前往流行区需查询疫情信息并做好防蚊准备,归国人员两周内监测健康状况,出现发热或关节痛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3]
刘宁在郑州市调研水网建设河道治理工作
河南日报· 2025-08-11 11:49
责任编辑: 杨露露 刘宁强调,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 神,一以贯之落实好河湖长制,扎实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构建"八横六纵、四域贯通"的现代水网格局,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增强水资源调 配、供水保障和抗风险能力。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推进旱涝同防同治,不断提 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省领导孙守刚、安伟、陈星参加调研。(记者 刘婵 张笑闻) 8月11日,省委书记刘宁到郑州市调研水网建设、河道治理等工作。 刘宁先后来到索须河、枯河、马渡闸等地,详细了解河道防汛及分洪工程规划情况。他强调,要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处理好上下 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合理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工程,加快推进具有流域洪水控制性的重大工程建设,加强郑州西部防汛保安建设,提高 河道行洪能力和拦排水能力,构建起"西拦、北排、东调、南下"的城市防洪排涝总体格局,提升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现代化水平,全力筑牢水安全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