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

搜索文档
广西林草面积与质量“双提升”
广西日报· 2025-08-15 01:36
8月13日,记者从自治区林业局获悉,广西林草面积与质量实现双提升,2025年上半年,广西科学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全区植树造林419万亩,同比增长14.98%,提前且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而这一幕幕,正是广西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建设、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加速绿色产业发展的生动注 脚。2024年,广西完成植树造林43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0万亩,已连续16年每年植树造林规模超300 万亩。 8月的清晨,百色市右江区永乐镇的山坡还笼罩在薄雾中,履带式植树机的轰鸣声已打破宁静。56 岁的造林大户黄瑞强站在刚翻整的土地旁,看着机械臂精准种下一株株树苗,难掩欣喜,对身旁技术员 说道:"这机械效率太高了,半天就能种100亩,20个壮劳力干两天都比不上!"在他身后的国家储备林 基地内,3.2万株新苗已扎根生长,成活率较传统栽种方式提升近20%。 不仅如此,广西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石漠化+珍贵树种""石漠化+草"等多种"石漠化 +"产业路径。根据2024年初步调查结果,相较于2021年第四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广西石漠化、沙化土 地面积减少4%以上,实现林草面积与质量"双提升",水土流失面积与强度"双下降"。昔日的石山荒 ...
广西2025年高考录取圆满结束
广西日报· 2025-08-15 01:36
高考录取结果 - 广西2025年高考录取工作于8月12日圆满结束 实现"平安高考 阳光招生"目标 [1] - 录取期间组织20余次征集志愿 新增调入本专科计划3200余个 [1] - 实行"双人录检"制度确保录取公平公正 两名录检员独立审核拟录取名单 [1] 生源与招生情况 - 各区域高校在桂生源相对均衡 优质高校和优势特色专业生源充足 [1] - 区内外众多高校增加在桂招生计划 "双一流"高校及高水平大学录取人数创新高 [1] 考生注意事项 - 高考录取结束后不再安排补录 需警惕补录相关诈骗信息 [2] - 需防范混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诈骗手段 [2] -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通过广西招生考试院官网或设区市教育考试机构核实 [2] - 警惕冒充大学老师或资助机构工作人员的诈骗行为 需多方求证信息 [2] - 招生录取咨询电话0771-5320540 工作时间为8:00-12:00和15:00-18:00 [2]
“两山”理念的广西实践
广西日报· 2025-08-15 01:36
生态修复与保护成效 - 钦州市犀丽湾修复后沙滩平均波高衰减率达63.38% 绿化覆盖率超80% 带动200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3][4] - 广西累计投资近40亿元实施10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整治岸线195公里 修复滨海湿地约3300公顷[4] -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投入1.15亿元实施生态修复 植被覆盖率从15%大幅提升[5] - 桂林漓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54.91亿元 修复面积达47664公顷[6] - 忻城县石漠化面积减少500余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0%提升至67.22%[11][12]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崇左市白头叶猴数量从2003年598只增至1400多只 年出生率增长2%-3%[1][7][9] - 渠楠屯通过自然教育基地年均接待游客超1000人 村集体年增收约10万元[9] - 广西建立223处自然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9] - 北部湾布氏鲸累计识别超70头 中华白海豚种群超400头[10] - 东黑冠长臂猿中国境内种群从3群19只增至5群39只 瑶山鳄蜥达510只[9] 生态产业发展 - 广西林草产业总产值2024年达1.069万亿元 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大关[13] - 2025年上半年林草产业总产值5495亿元 同比增长24.3%[13] - 忻城县金银花种植面积10万亩 年产值1.5亿元 合作社单户销售额超200万元[11] - 农业领域打造多个千亿元产业 12个品牌总价值达906.8亿元[14] - 工业领域推进超3700项亿元以上补链强链项目 新能源等10多种产品产量全国前十[14] 环境质量提升 - 广西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8年91.6%提升至2024年97.1%[15] - 2025年上半年PM2.5浓度降至28.5微克/立方米[15] - 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连续7年超96% 2025年上半年7个设区市进入全国前十[15] - 近岸海域水质连续12年"优" 综合指标持续领跑全国[15] - 北海银滩和涠洲岛先后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15]
超千支团队角逐“AI+跨境电商”大赛
广西日报· 2025-08-15 01:36
大赛规模与参与情况 - 报名参赛团队总数达1026支 其中广西区内497支 国内其他省市389支 东盟国家140支 [1] - 参赛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10个东盟国家 [1] - 院校赛道报名790支(含东盟国家45支) 社会赛道报名236支(含东盟国家95支) [1] - 跨国组队共39支 其中院校赛道36支 社会赛道3支 [1] 赛事设计与主题 - 以"AI跨电 让畅购全球更便利更美好"为主题 设置院校与社会双赛道 [1] - 院校赛道面向中国与东盟全日制在校生 通过线上平台完成三大模块任务 [1] - 社会赛道面向企业及自由职业者 聚焦AI赋能跨境电商具体场景 [1] 赛事机制与支持措施 - 各赛道前20名团队晋级决赛 [2] - 优秀项目纳入自治区人工智能场景项目储备库 获得政策与资源配置支持 [2] - 建立市场化长效跟踪机制 通过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对潜力项目提供支持 [2] - 获奖项目优先推荐至大赛金融合作机构 [2]
上汽通用五菱获广西首张ISO56005“3级证书”
广西日报· 2025-08-14 16:09
公司认证成就 - 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全球首个通过ISO56005《创新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国际标准认证的整车企业[1] - 公司获得《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3级等级证书 为广西首个通过3级认证的企业[1] - 截至2024年上半年 全球通过3级以上认证的组织仅88个[1] 知识产权管理成果 - 公司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彰显知识产权转化为创新生产力的成果[1] - 2024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600件 同比增长超100%[1] - 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300件 创历史新高[1] 行业创新推动措施 - 柳州市市场监管局构建"研发方向—技术路线—专利风险"知识产权创新三维分析架构[1] - 打造"目标—策略—布局—体系"四位一体专利产业化模式[1] - 借助国家级平台通过"协同保护+转化运用"驱动企业转型与产业升级[1]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 柳州市将全面提升优势特色产业企业知识产权全链条能力[1] - 加速发展"柳州智造"新质生产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 把广西写进故事里
广西日报· 2025-08-14 01:37
职业发展轨迹 - 从山东工厂技术员转型为广西民族大学教授 从工科生发展为职业作家 实现跨领域职业跃迁 [1] - 2005年进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 开启广西求学之旅 [1] - 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在广西北海从事教育工作 30岁发表首部短篇小说《蛤蟆镜》开启创作生涯 [1] - 2023年调任广西民族大学担任创意写作教师 专注于文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3] 文学创作成就 - 15年间创作多部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小说 包括《白的海》《西南浪》《河边的海》等代表作 [2] - 作品以北海"白茫茫海景"为意象 刻画地域生命张力 展现初识广西的震撼 [2] - 通过《西南浪》聚焦北海"口音杂糅"的城市特质 描绘南腔北调的市井百态 [2] - 《河边的海》借家族迁徙史隐喻人与故土的血脉羁绊 [2] - 多部作品登上《钟山》等核心文学期刊 成为展现广西风貌的代言作家 [2] 教育理念与实践 - 提出"不培养所有学生成为作家 而是引导欣赏文学 提升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3] - 强调广西丰富地域文化是创作源泉 鼓励学生发掘专业背景的独特视角 [3] - 倡导"创新"精神 认为身边人事是时代脉搏的体现 [3] - 以自身三大力学学习经历为例 指导学生注重创作结构平衡感 [3] 地域文化观察 - 将北海描述为"面朝大海的开阔窗口 能感受世界奔涌而来" [2] - 指出旅游城市特质赋予故事"极强的可写性与包容性" [2] - 认为"最动人的地域风情书写常出自带着新鲜目光的'新广西人'" [2] - 强调"广西有写不完的故事 记录不尽的民族风情" [3] 社会价值倡导 - 践行"建功西部"理念 通过文学和教育报效祖国 [1] - 鼓励青年"多一分耐心 真正走进广西 观察广西" [3] - 倡导像"种子般坚定扎根 默默耕耘"的建设者精神 [3] - 持续通过自身经历和作品照亮更多人投身西部建设的征程 [4]
青春脚步声 声声叩心门
广西日报· 2025-08-14 01:37
思政教育实践 - 广西高校将"三下乡"作为思政教育载体,组织青年学子在红色基地和边境线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如广西大学40余名师生在东兴市界碑旁学习历史并感受责任使命[3] - 广西科技大学青年宣讲团通过"东盟翻译官"项目促进边关交流,推动民族团结在边境线生根发芽[3] - 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通过走访红色基地和调研特色产业,将专业技能与文化传播结合,深化家国情怀理解[3]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 广西科技大学"智飞苍穹"服务队利用无人机技术监测金桔园土壤墒情和病虫害,为果农提供精准种植方案,降低农药成本[4][5] -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实践团在芒果园应用无人机精准洒药,解决传统喷洒效率低和农药浪费问题,并通过科普提升村民接受度[5] -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向儿童普及无人机技术,通过趣味互动激发兴趣并培养未来科技人才[5] 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 -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丹山靛韵"实践团运用3D扫描和AI工具对瑶族扎染纹样进行数字化存档,开发融合民族与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并通过云课堂直播获2万余点赞[6] -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子在金秀瑶族自治县记录黄泥鼓制作技艺,微距镜头保存非遗传承人盘金海的独门工艺[6] - 实践团队强调非遗活态传承需"活在当下",计划将非遗文化带回校园和社会推广[6] 民生服务与健康科普 - 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大新县珍珠鸭养殖场结合实地观察设计乡村振兴文创形象,注重讲好本土故事[7]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参与采茶和制茶,学习"一芽两叶"标准并精准控制杀青温度[7] - 广西医科大学实践团在东兴市开展用药知识科普,提升边境村民药品储存和安全用药意识,累计服务8万余人次[7][8] - 广西中医药大学和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分别通过中医义诊和"健康科普+非遗体验"模式,在多地提供医疗服务及急救培训,覆盖500余名群众[8][9]
“万企兴万村”焕发乡土新活力
广西日报· 2025-08-14 01:37
产业扎根与联农带农 - 河池市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扶持20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7.51万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 [3] - 凤山县惠民桑蚕养殖家庭农场带动26户农户就业,其中10户是脱贫户,2022年收入47.25万元,发放工资18.3万元 [3] - 广西天峨金桂元公司年收购山茶籽400余吨,产精品山茶油600余吨,年收入超2000万元,带动1086户农户参与,提供近800个就业岗位 [4] - 河池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农民合作社6124家,家庭农场2643家,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8.04% [4] 科技赋能农业 - 广西凤山县瑞祥茧丝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缫丝设备和工艺,年产成品白厂丝160吨,年产值可达1.3亿元 [5] - 广西凤山春天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建成年加工2000吨茶籽的标准化生产线,油茶产品通过"双有机""圳品"认证 [5] - 巴马香猪养殖企业联合高校研发杂交技术,香猪出栏量提高16.37%,经济效益提升79.20% [6] - 壮峨食品运用121℃高温杀菌锁鲜技术,将农产品变成即食精品 [6]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广西凤山春天有机农业公司参与凤山油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品牌价值评估达3.2亿元,带动全县21类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7] - 广西壮峨食品公司的"桂峨"牌速冻板栗仁获得欧盟有机认证,产品出口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 [8] - 巴马原种香猪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注册"小巴"商标,开发香猪腊肉、预制菜等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8] - 天峨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培训2000多名村民当主播,一年带动500多户每户增收0.7万元 [7]
广西气象台发布暴雨四级预警
广西日报· 2025-08-14 01:37
13日16时,自治区水利厅和自治区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13日20时至14日20 时,贺州市东部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梧州市北部可能发生山洪灾害(蓝色预警)。 请各影响区注意做好监测、巡查、预警和转移避险等山洪灾害防范工作。(周映) 据预报,14日,桂东和桂南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并伴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 气,其他地区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或暴雨;15日,桂北和桂西有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短时雷 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地区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或暴雨,桂东北有5级、阵风7—9级大风;16 日,桂西部分地区有中雨、局地大雨或暴雨并伴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地区转为多云天气, 有阵雨或雷雨,局地大雨。 气象部门提醒,强降雨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发生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及城乡积涝,需做好 暴雨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公众如遇强降雨,应远离山谷、沟口、地势低洼区及地质灾害高发区等;如 遇强对流天气,切勿在树木、高塔、电线杆、广告牌及临时搭建物下方停留。途经路况不明的积水路段 时,最好选择绕行,切勿冒险涉水通行。 8月13日13时前后,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在台湾台东 ...
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将于12月在南宁举行
广西日报· 2025-08-14 01:37
展会概况 - 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1] - 主题为"传承中医国粹 弘扬药膳文化" [1] - 由中国药膳研究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药报指导,广西国际博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1] - 联合多个东盟国家机构共同筹办,包括新加坡药膳研究会、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泰国中医总会等 [1] 展会目标 - 力争通过3—5年努力,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药膳产业开放合作交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贸易平台、投资平台、技术合作平台 [1] - 目标成为区域健康产业合作的标杆项目,为中国药膳全球化提供示范样本 [1] 展区设置 - 展览总面积预计将超过5万平方米 [2] - 设置八大展区:全国知名中医药企业展区、区域中医药产业发展品牌及成果展区、中药材生产加工区、中医药+AI人工智能展区、药食同源生产展区、药膳餐饮品牌区、医疗科研机构体验区、大健康(康养)保健产品展区 [2] 配套活动 - 举办"1+1+5+N"系列配套活动 [2] - "1"是开幕式暨中国—东盟药膳交流大会 [2] - 第二个"1"是中国—东盟药膳大赛 [2] - "5"是围绕中医药+AI、种植加工、药膳鉴会、新品发布会、展品评选等举办5场活动 [2] - "N"是各参展单位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推介、演出、对接交流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