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

搜索文档
老区湾区再相约,红土情深映珠江:广博会龙岩“红古田”秀盛装登场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12:31
核心事件 - 2025年广州博览会于8月22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 龙岩馆以"广龙同心·双向赋能"为主题落座A区3.2馆 [2] - 龙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携"红古田"区域公用品牌 全新"林山林海"林品品牌 龙岩老字号 工业及文旅产品共同参展 [3][4] 品牌新品发布 - "红古田"品牌推出多款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消费需求的新品 包括"岩街吉市"系列零食 "星火燎原"系列岩茶 特色食用油系列 [8][9][10][11] - 品牌通过现场新品推介会形式展示产品 秀场以绿意盎然和鲜花点缀营造绿色健康形象 [6][7] 产品体系与特色 - 龙岩馆内20多家农业企业展出武平灵芝 长汀河田鸡 连城白鸭 漳平水仙茶等特色农产品 [14][15] - "林山林海"品牌首次推出 产品体系涵盖"养系列"(参枣灵芝茶 菌菇汤包 斛参茶 山茶油口服油)和"食系列"(灵芝饼干 茯苓山药龙须面 河田鸡 竹笋罐头)共八款林下经济产品 [17][19][27][28][29][30][31] 区域合作与市场拓展 - 龙岩农发公司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和广州消费帮扶展览会签约仪式 [34][35] - 公司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龙岩配送分中心平台 推动龙岩优质农产品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36][37] - 通过广博会平台展示品牌魅力 提升龙岩农特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深化产业协作与文化交融 [38][39]
8月27日!贵州“白叶一号”感恩茶暨“两红三绿一抹”品牌推介会将在杭州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12:05
活动安排 - 贵州省将于2025年8月27日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举办"白叶一号"感恩茶暨"两红三绿一抹"品牌推介会 [3][4] - 活动旨在扩大贵州茶产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升贵州农业品牌形象 [2] - 活动将结合浙江大学西迁和安吉县"白叶一号"捐赠事件回顾 展示贵州茶产业及"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发展成果 [17][18] 茶产业发展现状 - 贵州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国前三 茶产业已成为当地致富的"黄金叶" [9] - 贵州是中国最大的茶叶产区 [6] - 2018年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捐赠"白叶一号"茶苗 帮助贵州沿河县、普安县、雷山县发展白茶产业 [8] 历史渊源 -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760多名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于1940年初迁校至贵州省湄潭县 [5][7] - 湄潭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机构"中央实验茶场" [7] 品牌建设与生态优势 - "两红三绿一抹"代表贵州茶产业品牌体系 [2] - 贵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15] - 绿色有机成为贵州农产品靓丽标签 绿水青山成为贵州旅游金字招牌 [16] - 贵州拥有山地公园省美誉 绿色已成为多彩贵州最鲜明底色 [14][16] 活动场馆 - 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10][12] - 博物馆集文化展示、科普宣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茶艺培训、互动体验及品茗餐饮会务休闲等服务功能于一体 [10][11] - 博物馆是中国与世界茶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 也是中国首个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11][12]
让疏附开心果的香脆,点亮惬意时刻|疆品上新⑤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09:35
核心观点 - 新疆喀什疏附县是中国唯一开心果产区 具有独特地理优势和种植历史 产品通过"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扩大全国销售 [8][17][31] 产品特征 - 开心果学名阿月浑子 唐代由伊朗传入中国 在疏附县有1300多年种植历史 [10][11][12] - 果实经历150多天生长 九月成熟时果壳自然开裂 果仁呈翠绿色 口感酥脆 [28][29] - 2022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23] 种植规模 - 总种植面积超3000亩 主要分布在站敏乡、乌帕尔镇等地 [25][26] - 丰产果园产量可达500公斤/亩 [26] 技术优势 - 当地科研人员历经30多年技术攻关 掌握育苗、栽培、嫁接全套技术 [21][22] - 可持续提供良种穗 品质和产量逐年提升 [22] 销售渠道 - 通过"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高效运输网络和电商渠道扩大销售半径 [31][32] - 在广东多地设立线下体验馆 包括广州、佛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等城市 [37][38][39][40][41][42][43]
1200斤鲜果、两日售罄!伽师新梅加速“南下”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09:35
销售表现 - 首批1200斤伽师新梅鲜果在广东市场两日内售罄 [2][3] - 淘宝直播单日销售3.6万斤伽师新梅 [13] - 广州、佛山、深圳、江门等南方城市出现热销盛况 [4] 产品特性 - 单果克重基本在25克以上,部分精品果达30克以上 [7][17] - 含糖量高达24%,着色度达80%,果粉厚 [7][8] - 富含花青素,口感润滑香甜,属特色鲜果 [8][9] 产业规模 - 2025年伽师县新梅种植面积达57万亩,产量37万吨 [24][25] - 占全国种植面积50%及产量70%,为全国最大产销基地 [25] - 亩均产量超4吨,核心产区树龄8年 [19] 供应链与加工 - 建成总库容50万吨的三级冷链体系保障鲜果供应 [23] - 引进25家知名企业,开发22款深加工产品 [22] - 通过冷链车发往北京、浙江、广东、辽宁等多地 [11]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广东援疆推进"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 [21] - 在广州塔、佛山千灯湖等湾区地标开展品牌宣传 [29] - 举办2025中国新疆喀什・伽师新梅万里行推广活动 [28] 交易与投资 - 米夏乡交易中心开市吸引大量疆内外客商 [11][15] - 10亩新梅园经50余名客商竞拍以65万元成交 [16] - 果园位于优质核心产区,每亩种植33棵树 [18]
点亮小蛮腰、香飘广州博览会!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喊你来游古城品果香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02:01
展会概况 - 第33届广州博览会暨首届广州消费帮扶展览会于8月22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B区开幕,展期三天 [2][3][6] - 展会以"消费帮扶,携穗共赢"为主题,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邀请来自80个地市的超过320家企业参展 [6][7][8] - 近1000家采购商代表到会进行精准对接,包括电商平台、连锁超市、帮扶专馆和行业协会、工会系统等 [8][9] 参展主体与产品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组织参展,展示唐王古城风情和兵团特色产品 [3][12][17] - 展品包括冬枣、西梅、苹果、彩虹梨等应季水果,以及油莎豆粉、油莎豆精酿啤酒、南疆枣木烧烤炭等深加工产品 [18][19][27] - 冬枣为明星产品,日均日照15小时、昼夜温差超20度、全年无霜期达220天的气候条件造就其多汁香甜特性 [28][29] 品牌与荣誉 - "图木舒克冬枣"于2021年5月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4月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3年11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30][31][32] - 当地通过发展油莎豆、盐碱水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推动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形成唐王古瓜、精品油莎豆等知名产品 [14][15][16] 文旅推广 - 图木舒克市农文旅品牌slogan于8月22日晚点亮广州塔,以"游唐王古城,品兵团味道""共赏小海子湖光,品鉴南疆果香"为宣传主题 [4][34][38] - 当地拥有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原始胡杨林、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独特自然景观,近年通过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39][40][41] 渠道合作 - 新疆粤疆集团作为广东消费帮扶联盟第三师图木舒克分盟理事长单位,已推动西梅、冬枣等产品进驻中石化广东易捷线上线下平台 [46][48] - 公司计划强化与大湾区销售主体和文旅服务主体合作,开展农文旅宣传推广并加强精准对接 [49][50]
落子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岭南衣何以“出圈”又“出海”?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02:01
行业活动成果 - 第十五届喀交会推动广东与新疆达成19个投资和贸易合作项目 意向总金额突破10亿元 [16][17] - 广东纺织服装走进新疆专场推介活动同步启动 14家广东企业参展覆盖广州和汕头等重点产区 [15][36][37] - 新疆网红直播推广广东服装 直播结束后两小时内即有当地从业者对接广东货源 [2][9][10] 产业基础与优势 - 广东纺织服装规上企业达4278家 位居全国第一 形成从纤维研发到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生态 [23][24][25] - 中山沙溪镇集聚约1.5万家服装市场主体 从业人数超10万 建成3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 [27][28][29] - 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创新产品 如女裤系列开发高腰和直筒等多类款式覆盖四季穿搭 [31][32][33] 区域战略与市场拓展 - 喀什作为向西开放重要门户 连接40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家境外企业 为广东产品创造出海机遇 [50][53][54] - 广东对中亚五国进出口上半年增长23.1% 增速领先主要市场 中亚南亚成为外贸新蓝海 [66][67][68] - 企业通过喀交会对接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客商 达成强烈合作意向并建立跨境贸易通道 [57][58][62][63][64] 产业协同与长效机制 - 粤新产业协同利用新疆占全国九成的棉花产量 尤其是优质长绒棉作为高端服饰原料 [75][76] - 广东在喀什筹建展贸厅 打造常态化跨境贸易通道 并已覆盖全国60多个专业市场 [78][79][80] - 广东通过大湾区推广活动和7家线下体验馆扩大新疆产品销售 深化产业援疆和消费帮扶 [83][84][85]
全文发布!“媒体+”赋能广东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02:01
行业背景与战略定位 - 畜牧业是保障国计民生、丰富"菜篮子"供给的战略性基础产业 [5] - 广东作为全国重要的畜牧生产与消费大省,产业规模庞大、链条完整、特色鲜明,在智慧养殖、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6] -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数智浪潮深刻重塑产业生态,省委创新性推出《"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6] - "媒体+"模式推动生产与消费对接、乡村与城市连接,为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提供核心支撑 [6] 总体目标 - 以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媒体+"融合创新为路径,全面提升广东畜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 - 打造"粤牧优品"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培育细分领域10个以上年产值百亿级和100个以上年产值十亿级的特色畜牧知名品牌 [8] - 构建覆盖全省70%以上畜牧业主产县的"云端牧场"直播、电商矩阵,线上交易额占比逐年提升 [8] - 在重点品类实现全流程可追溯,打造"透明牧场"等可视化信任工程 [8] - 推动AI技术在畜牧领域应用,培育一批智慧标杆企业和示范养殖场 [8] - 建立省级"牧播客"孵化基地,培育一批善用新媒体营销方法的新农人 [8] - 推动"畜牧+文旅"融合项目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畜牧主题文创、畜产品美食文旅等新业态 [8] 品牌塑造与信任工程 - 牵头建立"企业申请一协会评审一媒体公示"认证机制,制定并发布"粤牧优品"公用品牌标识、标准体系和准入认证规则 [9] - 开展"潮汕牛肉火锅节""认领一头广东年猪""中华百鸡宴品鉴""世界鸽王美食大赛"等系列活动 [9] - 举办广东生猪、家禽、蛋业、奶业等产业博览会 [9] - 推动制定《广东畜牧产品全流程追溯信息规范》团体标准,实现从补栏、养殖、动保、屠宰加工到冷链物流的全程可追溯 [9][10] - 鼓励龙头企业率先建设"透明牧场"可视化系统,对关键环节进行直播或录播 [10] - 联动媒体记者、消费者代表及行业专家开展"透明牧场探访行"实地活动 [10] - 发布《广东畜牧产品质量白皮书》,以专业视角解读与实证报道提升"绿色安全"共识 [10] - 发动会员单位挖掘整理畜牧产品菜谱、民俗故事及品牌内涵,引导企业入驻《广东畜牧美食地图》电子导览 [10] - 发布"岭南家宴畜牧菜谱"并摄制粤菜视频,推广产品文化价值与食材标准 [10] - 整合特色餐饮及畜牧主题生态游资源,编制三产融合链条导览 [10] 产销对接与市场开拓工程 - 协同科研院所、畜牧企业,联合媒体共同建设"牧播客"实训基地 [11] - 针对企业骨干、返乡青年及涉农院校毕业生三类群体,实施"牧播客"新农人培育行动 [11] - 设置"产业、市场、融媒"三维课程体系,建立分层级认证考核标准,设立"十大畜牧网红"奖项 [12] - 联合电商平台共建省级"云端牧场"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可视化云养殖、产地直发等新型产销模式 [12] - 依托媒体传播矩阵,积极参与"南品北上"营销活动,构建畜产品产销全国对接长效机制 [13] - 重点开拓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核心消费市场 [13] - 联动媒体创作短视频宣传粤菜烹饪技法,展现"粤牧优品"食材的独特魅力 [13] - 推动"粤牧优品"纳入学校营养餐食材采购目录 [13] - 举办广东省畜牧业国际博览会,组织拥有出口意愿、具备出口资质企业参与重点国际展会 [14] - 制作多语种宣传资料,支持会员企业在自贸区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 [15] - 联合媒体策划"黄鸡出海""鹅忆粤乡"活动,通过短视频、短剧、微小说等形式在海外平台进行文化输出 [15] 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工程 - 联动科研院所筛选并推广适用于不同规模养殖场的智能化养殖和绿色低碳技术 [15] - 评审并发布省级智慧畜牧标杆企业(牧场)名单 [15] - 利用"媒体+"赋能,策划"广东智牧实践"系列短视频,推广标杆企业智能化应用场景与实践成效 [15] - 举办"畜牧科技创新与媒体传播峰会" [15] - 开展广东"秀美牧场"评选活动,基于智能生产、无抗养殖、绿色生态、产品质量等多维度制定评选标准 [16] - 借助媒体对"秀美牧场"进行宣传,重点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分享无抗养殖、绿色低碳等生产经营成功案例 [16][17] - 将"粤牧优品"深度融入丹霞山、罗浮山、开平碉楼等经典旅游路线 [18] - 支持"粤牧优品"认证企业打造集养殖观光、科普教育、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秀美牧场体验游"或"畜牧文化研学路线" [19] - 开发一批以清远鸡、狮头鹅、马冈鹅等"粤牧优品"动漫IP为原型的盲盒、潮玩和文创周边 [19] 实施步骤与机制保障 - 启动部署阶段(2025年8月-12月):发布行动方案,召开全省"媒体+畜牧"大会,启动"粤牧优品"标准制定、"牧播客"首期培训、"秀美牧场"首批遴选 [22] - 重点突破阶段(2026年):全面推进各项行动计划落地,建成广东"云端牧场"公共平台并上线运营,实现"粤牧优品"品牌首批认证和推广 [22] - 深化推广阶段(2027年):总结推广成功模式,扩大覆盖范围和深度,重点推动国际拓展和融合业态创新 [22] - 成立由各发起协会会长/秘书长和媒体机构组成的"广东媒体+畜牧融合推进委员会" [19] - 设立"媒体+畜牧发展基金",协会自筹为主,争取政府专项、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 [19] - 建立"媒体+畜牧"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评估体系,定期发布《广东"媒体+畜牧"融合发展报告》 [20] - 设立"媒体+畜牧"创新奖,表彰在品牌建设、产销创新、科技推广、文化赋能等方面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 [20][21]
49个镇入选!广东第三批“百千万工程”专业镇建设名单公示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02:01
项目概况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示第三批“百千万工程”专业镇建设名单,全省共49个镇入选 [2] - 该计划旨在打造镇域创新驱动发展样板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标杆 [5] - 项目覆盖全省19个地级市,涵盖现代农业、特色制造业、文旅产业等多个领域 [3] 产业重点 - 专业镇建设将发挥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 [5] - 重点推进产业创新规划、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主导产业壮大、成果转化落地和区域协同发展等七个方面工作 [6][7] - 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强镇 [8] 区域分布 - 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和白蕉镇等珠三角地区城镇入选 [1][2][3] -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和金灶镇、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等制造业重镇纳入名单 [4][5][6] - 粤北及粤西地区包括韶关市犁市镇、湛江市廉江市长山镇等城镇获得支持 [9][31][33] - 覆盖全省所有21个地级市中的19个,区域分布广泛 [3]
走进湾区,共享甜蜜!疏附优品闪耀广州塔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02:01
核心观点 - 疏附县通过“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推动特色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 借助广州博览会等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 [16][23][28] 区位与农业资源 - 疏附县位于新疆喀什地区 南依昆仑山脉 北接天山南麓 与吉尔吉斯斯坦等8国接壤 是古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7] - 当地拥有冰山融水灌溉和北纬39.39度气候优势 昼夜温差超20℃ 适宜木亚格杏、蟠桃、石榴等优质农产品生长 [8][9] 主要农产品规模与特色 - 木亚格杏种植面积6.5万亩 年均产量约6万吨 果肉糖度达22% [11] - 蟠桃种植面积3.88万亩 年产量7万吨 其中“疏附仙桃”为“一县一品”品牌 [12] - 石榴种植超200年历史 被誉为“中国喀什噶尔石榴之乡” [13] - 开心果种植面积超3000亩 2022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丰产果园亩产达500公斤 [13][14][15] 线上销售表现 - 2024年木亚格杏全网话题量超200万 电商销售量同比增长672% [17] - 2025年6月通过推广活动销售鲜果616吨 销售额2608万元 [19] - 2024年上半年助销农产品6971.58吨 总销售额1.19亿元 [20] 线下渠道拓展 - 参加第33届广州博览会 组织11家企业展示百余种产品 包括干鲜果、文创及硅胶制品 [23][24] - 通过展会深化与大湾区产业协作 推动产销对接与招商引资 [25][26][27] 品牌推广策略 - 在广州塔投放“疏附优品走进湾区”标语 后续将覆盖公交、地铁等交通网络 [3][4][29] - 借助“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将产品融入大湾区日常生活场景 [28][30]
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茶界宛晓春教授入围
南方农村报· 2025-08-23 02:01
院士增选概况 - 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60人 [2] - 增选工作于2025年4月25日启动 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 [30] 宛晓春教授提名信息 - 由刘仲华院士提名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名单 [3] - 继2023年后再度入围院士候选名单 [29] 学术成就与行业贡献 - 躬耕茶学领域40余年 率先绘制中国种茶树基因组图谱 [5][6] - 主导六大茶类分类体系上升为ISO国际标准 提升中国在茶叶国际标准制定领域话语权 [7] - 创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7]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 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等荣誉 [8] - 两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9] - 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 他引1万余次 H指数56(国内茶学第一) [23] - 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 制订ISO标准3项 国家标准5项 [23] - 出版专著《茶树次生代谢》《中国茶谱》 主编全国高校统编教材《茶叶生物化学》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 [24] 专业职务与行业地位 - 现任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2] - 担任教育部高等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植物生产类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 [13] - 曾任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 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 安徽省茶业学会理事长 [14][15] 人才培养与教育贡献 - 承担《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5] - 获国家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功(1999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