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更新为绵阳创新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动力支撑 聚合“呼吸相通”的产业生态
四川日报· 2025-08-06 07:06
【城市故事】 8月5日早上,冯琳在绵阳科技城新区上马故事站登上无人驾驶公交车。15分钟后,她抵达机器人产业园,在 楼下接过一杯机器人智能咖啡机制作的冰美式咖啡,开启一天的工作。 这样的场景,是绵阳科技城新区上班族的日常:无人公交穿梭于社区与产业园之间,机械臂调制咖啡的香气 在写字楼弥漫,青年人才在改造一新的上马故事商圈奋斗、生活…… 以创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绵阳正着力创新生态圈,激发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 绵阳科技城新区上马故事商圈。 【成长画像】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绵阳充分发挥中国科技 城科技资源禀赋优势,打造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和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产业园区,集纳创新业态,塑造 全新生活体验。 2024年4月,科技城新区自动驾驶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成为四川省唯一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测试的区域。在四 川声通玄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监控大屏上,无人驾驶行业总监刘磊演示"全域5G智能网联云平台":54个站点、 4条规划运营线路的实时数据不断跳动,无人公交、清扫车、安防巡逻车组成动态服务网。"最初只有2辆测试小巴 车,如今仅无人驾驶公交车累计行驶里程已超2 ...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成都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70条”
四川日报· 2025-08-06 07:06
营商环境品牌建设 - 成都持续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 推出系列务实举措 [1] - 即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70条"政策 涵盖22个改革领域共70条具体措施 回应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核心需求 [2] 企业需求响应机制 - 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 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3.29万户 [2] - 搭建24个政企工作联络群、"民企之声"线上助企通道、"12345亲清在线"等平台 线上线下收集企业问题诉求3.8万个 [2] - 开展"企需我应"对接活动超500场 预计今年服务企业1万家以上 [2][3] - 成都高新区建立"免申即享"政策预算即时申请制度 武侯区开发证照临期提醒系统 [2] 市场准入与数据资产化 - 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 为经营主体提供便利服务 [3] - 举办数据资产化驱动民生业务创新专场 帮助企业打通数据变资产、资产换资本路径 [3] 企业服务优化 - 推动市级管理权限依法依规有序下放 向园区差异化精准授权 [4] - 将更多小微企业纳入融资推荐清单 部分产业园区开展"园区秒贷"降低融资成本 [4] 涉企监管创新 - 推行涉企行政执法"一码检查" 累计检查1.66万次 实施联合检查287次 重复检查预警334次 企业满意率99.74% [4] - 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制度 以企业信用评价为基础降低低风险企业检查频次 [4] - 新津区创新"白、灰、黑"名单信用监管体系 从5个维度划分17类信用风险 生成企业"信用档案" [5] - 探索企业行政指导预约机制 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行政检查资源 [5]
产城景融合发展,打造毗邻普惠共享的“先行样板” 川渝边界上 “1小时生活圈”破界生长
四川日报· 2025-08-06 07:06
交通网络建设 - 川渝20路公交线路全长52公里 途经19个站点 串联渝北双凤桥枢纽站和川渝高竹新区 形成川渝1小时生活圈[1] - 公交线路发车间隔30分钟 开行至今已运送沿线居民超100万人次[1] - 交通网络带动年产值超200亿元 成为跨省黄金走廊[2] 政务服务创新 - 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实现80项税费政策统一 另有38项加速推进 异地办税时长从3小时压缩至10分钟[4] - 108项高频事项纳入川渝通办云综窗服务平台 涵盖社保医疗等领域 已办理医保服务9100余件[4] - 全国首张跨省域货车通行证在新区试点 103辆货车平均节约物流成本超10万元[4][5] 产业发展布局 - 围绕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 发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智能制造产业 目前已入驻企业205家[7][8] - 按照成本就低政策就高原则 推动企业生产要素同城同价一体供给 降低企业各项成本费用[8] - 引进20余个重点项目 涵盖人工智能无稀土磁阻电机农业机器人等产业领域[8] 要素保障体系 - 供电服务中心提供用电诊断服务 每季度对企业配电设备进行上门体检 推广低谷储能移峰填谷[8] - 推动要素供应跨省选择同城同价 包括区域供水协同和燃气保障 企业气价按季节执行低价方标准[9] - 首批科技专项债已获批 助力企业拓展招商增量[8]
8月全省多地或出现中度伏旱 水利工程全力保供迎烤验
四川日报· 2025-08-06 03:36
7月下旬的紫坪铺水库蓄水情况。记者 韦维 摄 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欢家村,施工人员新修农田灌溉水渠。潘帅 摄(C视觉) 预判 ●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成都、雅安、眉山、乐山接近常年同期,达州、广安偏少二至五 成 ●全省主要江河8月来水量预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偏少,青衣江、岷江接近常年,雅砻江、安宁河、大渡河、沱 江、涪江、嘉陵江、渠江偏少一至五成 保供 截至7月底,全省水利工程蓄水量约79亿立方米,较6月增加6.8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增加0.07亿立方米。其 中,"10+162"大中型水库蓄水较6月增加4.87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2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增加3.39亿立 方米 作为抗旱水源供给的"主力军",大中型水库当前蓄水较去年同期、多年同期均有增长,为供水保障奠定了重 要基础 8月5日,成都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当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这已经是成都市气象台 连续第九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除了成都市,进入8月仅数天,南充、巴中、泸州等地均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强研判 降雨和来水均偏少 部分地区或发生阶段性中度伏旱 "好久没下雨了。"广元市苍溪县龙山镇灵凤村,因长时间少雨,让 ...
发挥“气象×金融”乘数效应 首笔新能源“贷+保”融合气候贷落地
四川日报· 2025-08-06 03:29
新能源金融创新模式 -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10 5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获得3000万元贷款及基于光能发电量指数的承保合同 这是四川首笔"贷+保"融合气候贷产品 [1] - "贷+保"气候贷采用"银行+气象+保险"服务模式 由兴业银行成都分行 四川省气候中心 太平洋保险及浙商财险联合创设 通过太阳辐射总量动态赔付指标实现自动理赔 [1] - 该产品运用指数保险特性 当实际太阳辐射量低于约定值时自动触发赔付 补偿企业发电量缺口 分散气候变化相关运营风险 [1] 气象数据赋能金融决策 - 四川省气候中心整合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结果 风光气候资源背景及监测数据 为银行保险提供评估依据 提升信贷评估科学性 [2] - 贷款利率与企业气候评估结果动态挂钩 综合评分提高可申请调减利率 增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2] - 气象数据融入融资流程后 传统信贷评估精准度显著提升 形成风险定价闭环机制 [2] 跨领域战略合作 - 四川省气候中心与兴业银行成都分行 浙商财险签署战略协议 共建"气象+金融"服务模式 [2] - 合作将扩展至水电 风电 光伏等新能源领域 以及农业 文旅等气候敏感行业 开发更多创新产品 [2] - 通过"气象×金融"乘数效应 推动气候数据在实体经济的深度应用 [2]
9月1日起 四川职工生育津贴直接发给本人
四川日报· 2025-08-06 03:22
政策调整 - 省医保局决定调整全省职工生育津贴申领和发放方式 从9月1日起实施[1] - 申请方式由参保单位申请调整为职工或其委托人申请[1] - 支付方式由医保经办机构支付给用人单位调整为直接发放至职工本人[1] 政策背景 - 生育津贴是对职业妇女因生育休产假离开工作岗位期间工资收入的替代[1] - 计发标准为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1] - 调整目的是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并优化生育津贴申领流程[1] 现行政策 - 目前全省灵活就业人员和领取失业金期间人员生育津贴由医保经办机构直接支付给个人[1] - 单位职工生育津贴由医保经办机构支付给用人单位[1] 配套措施 - 省医保局要求各地医保部门畅通生育津贴申领查询渠道[1] - 需为参保职工和单位提供职工生育津贴申领情况查询服务[1]
从上半年经济数据看5大城市的产业转型 “腰杆”挺直 三大省域经济副中心这样发力
四川日报· 2025-08-06 00:43
核心观点 - 四川省五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绵阳、宜宾、南充、泸州、达州)正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和扩大投资消费实现经济增长 数据反映增速分化但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15][16][23] 经济数据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五市GDP合计7424.68亿元 占全省25.20% 2025年上半年预计达7917.09亿元 占比24.80% [8][9] - 绵阳2024年上半年GDP1949.7亿元(增速8.1%) 2025年上半年预计2130.4亿元(增速6.8%)为五市中唯一超全省平均增速5.6%的城市 [8][15] - 宜宾2024年上半年GDP1694.93亿元(增速6.7%) 南充1283.35亿元(增速4.5%) 泸州1265.4亿元(增速3.6%) 达州1231.3亿元(增速5.0%) [8] 产业转型升级 - 绵阳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速12.6% 其中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20.0% 医疗设备制造业增17.6% 液晶显示屏产量增105.9% 锂离子电池增81.9% [17][18] - 宜宾晶硅光伏产业增速从2023年上半年93.7%降至2024年上半年23.8% 仍远高于酒类产业4.1%的增速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增55.7% [17][18] - 泸州工业增加值从2023年上半年下降1.0%转为2024年上半年增长3.8% 智能酿酒系统节约30%能耗和75%人工 出酒率提升5% [20] - 达州能源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 规划建设磷氟新材料产业园生产半导体用电子级氢氟酸 [19] 区域协同发展 - 宜宾泸州共建"天府森林四库"示范区 目标打造千亿林竹产业 [21] - 南充达州成立川东北能源化工联盟和酸性天然气开发创新联合体 开展技术联合攻关 [21] - 成达万高铁和重庆-叙永-筠连高速公路加强区域交通连接 [28] - 南充达州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和7×24小时自助办理 [29] 投资与消费拉动 - 南充2024年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速18.2%(2023年同期17%) 带动工业增加值从1.1%提升至8.8% 签约169个项目协议总投资744.3亿元 [24] - 泸州通过茶酒融合消费场景和音乐节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从4.5%提升至6.1% [26] - 宜宾"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超40亿元 同比增近6000% 绵阳外贸出口增34.7% 其中OLED显示屏出口增199.5% [27] 产业体系重构 - 绵阳从电子信息转向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机器人、核医疗等新赛道 [10] - 南充从纺织化工升级为汽车汽配、真空产业、新能源新材料 [10][11] - 达州从钢铁硫磷化工转向天然气精细化工和盐卤化工 [11] - 宜宾从煤炭白酒拓展至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 [12][13] - 泸州从白酒能源化工延伸至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 [14]
四川将以做好“吨粮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百千万”建设等为重点 做小做实三农重点 干一件成一件
四川日报· 2025-08-06 00:33
吨粮田建设 - 全省2024年建设目标为200万亩"吨粮田",成都、德阳、眉山等地区将进行整县整片建设[4][7] - 成都规划30个"吨粮田"示范区,崇州案例显示稻麦轮作模式实现亩产1015公斤[4][7] - 采用"四良融合"策略:推进49个高标准农田项目、提升机械化率、推广优质种源、集成水稻育秧等技术[8] - 组织1.2万名农技人员和3.4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入户指导,建设2000个高产示范区带动单产提升[8] 农产品品牌与销售 - "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当前用标主体4055家、产品20548个,上半年带动销售95.97亿元(同比+20%)[10] - 2024年目标为用标主体和产品数量同比增3%和5%,全年销售规模超200亿元[4][10] - 村支书直播带货模式成效显著,如安岳县帽石村农产品销售额超900万元(溢价10%)[9] - 计划开展浙江行、年货大集等产销活动,强化线上促销推广[10] 乡村建设与农文旅融合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卫生厕所普及率95%、污水治理率77%,20个县获全国先进[11] - "百千万"工程首批投资171.75亿元,覆盖21个先行片区、200个样板村及8484个项目[11] - 规划新建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2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发展非遗村、艺术村等业态[12][13]
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四川13个区上榜 阵容4年无变化 未来如何再破局
四川日报· 2025-08-06 00:33
●四川13个区入围2025赛迪百强区,分别是成都市武侯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金牛区、锦江区、 青羊区、成华区、郫都区、新都区,宜宾市翠屏区,绵阳市涪城区,泸州市江阳区,德阳市旌阳区 ●目前百强区的分布情况为西部19个、中部22个、东部58个、东北地区1个。其中,四川占据13个 席位,约占西部地区百强区总量的68% 8月5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其中包含2025赛迪百强区榜 单,四川13个区上榜,分别是成都市武侯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金牛区、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 郫都区、新都区,宜宾市翠屏区,绵阳市涪城区,泸州市江阳区,德阳市旌阳区,上榜数量与去年持 平。 记者梳理榜单发现,不管是入围数量还是入围城区,四川已连续4年没有发生变化。在日趋激烈的 百强区竞争中,四川如何再破局? 不只是数量差异。2025赛迪百强区前20强中,15个城区来自东部地区,3个来自中部地区,2个来自 西部地区,四川只有排名15位的武侯区入列。20强中,连续9年蝉联榜首的深圳市南山区遥遥领先,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500.97亿元,逼近万亿元。 寻突破 发挥优势拥抱新质生产力 尽管四川在西部地 ...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情况 出人出戏出圈 可听可游可耍
四川日报· 2025-08-06 00:33
行业活动概览 - 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于2024年8月启动并持续至2026年春节前 旨在通过系列活动推动川剧艺术传承与创新 [1] 人才培养计划 - 首次实施"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 由5位梅花奖获得者及非遗传承人与5位省级奖项获得者青年演员组成师徒对子 [2] - 计划包含表演强化训练、经典剧目复排及展演评比 并拟于2026年开展擂台赛机制以激发传承活力 [2] 剧目建设进展 - 省内院团剧目质量显著提升 《梦回东坡》《丁宝桢》完成全国巡演 《大千世界》《欧阳修》等新剧完成创排 [3] - 本届汇演指导创排三国题材、革命题材及传统文化题材精品剧目 包括15部大幕戏和13部折子戏 [4] - 28部入选剧目将通过打磨提升、巡展评选等环节打造川剧名作 其中4部大幕戏与4部折子戏将赴北京展演周 [4] 文旅融合推广 - 推出川剧主题文旅路线 将文化场景与景点、博物馆及城市地标串联 形成观剧与文旅结合的体验链条 [5] - 持汇演门票票根可享受指定点位门票折扣及文创产品优惠 例如《丁宝桢》剧目观众可优惠游览都江堰 [5] 年轻化传播策略 - 邀请国际友人及网络达人担任"川剧体验官" 通过沉浸式妆造及唱腔学习视频制造跨圈层传播话题 [5] - 青年演员参与微短剧及短视频制作 并走进景区与校园推动川剧与旅游教育领域深度融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