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搜索文档
中国双向投资的“大门”越开越大
中国青年报· 2025-09-15 23:20
9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福建厦门举行。两名外国参展商正在阿塞拜疆展 台前交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摄 在投洽会12万平方米的展馆内,一系列聚焦科技创新的"吸睛利器",充分展现了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 展。不少外资企业负责人的感受是:"把创新带入中国"正在演变为"与中国一起创新"。 —————————— 从9月8日到11日,共有各类投资项目1154个在会上签约,计划总投资额达6440亿元;截至2024年年底, 中国吸引外资连续15年、对外投资连续12年超1000亿美元,规模稳居全球前列……从会上传来的一连串 热腾腾的数据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双向投资的"大门"正越开越大。 外资持续加码中国 就在今年投洽会开幕的前一天,即9月7日,由中国石化、福建炼化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以下简 称"沙特阿美")合资成立的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在厦门正式揭牌。这家中外合资公司的组建,是 沙特阿美看好中国的一项有力证明。 开幕式后,几名 外国参会嘉宾正在交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摄 "对我们来说,中国一直是最大的客户。"沙特阿美亚洲副总裁米夏介绍,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在全球化 工领域 ...
“硝烟”不断 总部经济变局中锚新机
中国青年报· 2025-09-15 23:1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正通过合作与创新驱动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升级 以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 并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1][6][13] 总部经济的战略价值 - 总部经济通过集聚人才 资本 技术资源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提升城市品牌与财政收入 [2][3] - 中国总部经济全球领先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130家中企上榜 数量居全球第二 [3] - 北京是总部经济核心枢纽 47家企业入选2025年世界500强 连续13年居全球城市之首 [7] 城市实践与竞争优势 - 北京CBD成为外资集聚高地 拥有500余家总部企业 260余家世界500强 12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全市近一半 [7] - 昆明凭借门户优势与成本红利吸引总部企业 人力成本为东部沿海1/3 工业用地价格为一线城市1/2 绿电占比90% [8] - 城市吸引总部企业需三大关键要素:高端资源集聚环境 产业生态构建 营商环境优化 [8] 跨国公司深耕中国战略 - 松下将业务总部迁至中国 在华业务规模从全球1.5%提升至25% 与超6000家中国供应商协作 战略升级为"在中国为全球" [11] - 埃尼集团加大在华投资 聚焦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与地沟油生物燃油领域 寻求"中国资源+全球技术"协同 [12]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升级 从行政支持转向战略决策核心 并与生产 销售 研发深度绑定 [12] 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数字技术重塑总部经济形态 远程协同与物联网技术推动"数字总部""智慧楼宇"发展 [6] - 中美企业主导全球数字投资前20强 多家中企总部位于北京 [4] - 新质生产力需融合数字化转型与AI技术 强化研发投入与ESG建设 [12] 发展路径与生态构建 - 总部经济发展需四大要素:系统性产业生态圈 优化营商环境 智慧基础设施 人才吸引机制 [8] - 全球总部经济需平衡区域化布局与全球化协同 楼宇经济需应对供需失衡与数字转型压力 [4][6]
撕下“特殊”标签 推动教育公平
中国青年报· 2025-09-15 22:45
"我爱你们,不光因为你们的样子,更因为我和你们在一起时,我自己的样子。"这是上海市虹口区特殊 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特教中心")主任、虹口区密云学校教师丁美珍最喜欢的一句话,"我们柔软 地俯身倾听孩子的话语,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我们是充满耐心、善良且美好的"。 近日,丁美珍荣获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称号。从事融合教育25年来,她致力于消除特殊需要儿童和普 通儿童的差异,为每个儿童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 在特教中心的小院里,有几十种由工作人员栽种的植物,其中一棵铁树亭亭玉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 树一木都是融合教育的'代言人'。虽然很难,但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能见证'铁树开花'。"丁美珍说。 "亲手抚摸每个孩子的头" 2014年,通过虹口区医教结合项目对重度残疾儿童进行摸排时,丁美珍第一次见到脑瘫儿童小安(化 名):他全身只有左手食指能微微动弹,身体瘫在床上,眼神空洞地盯着天花板。那时,小安几乎"与 世隔绝",像其他孩子一样沐浴阳光、接受教育都是奢求。这让她深受触动。 在虹口区教育局、区卫健委、区残联等部门的支持下,丁美珍组建送教上门团队,为小安量身定制服务 方案。他们带着立体式绘本等教辅工具到小安家里为他上 ...
新疆八钢奏响“绿色交响曲”
中国青年报· 2025-09-15 12:37
公司环保转型成果 - 厂区绿化率超过51% 实现工业生产与生态景观共存[1] - 投资近2亿元建成"西域源"污水处理项目 日处理污水量达6万立方米[2] - 率先实现废水零排放 采用预处理+深度处理+回用闭环系统[2] - 每年冬季通过中水回用管道消纳生活区中水60万立方米[2] - 全面推进废气超低排和固废厂内消化[2] - 所有钢材产品获得低碳排放钢认证[2] 工业旅游与品牌建设 - 建成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 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3] - 厂区内设天鹅湖景观 使用再生水维持生态系统[1][2] - 污水处理厂产出饮用水级别净化水[2] 发展战略与行业地位 - 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家地方钢铁厂[1] - 从高能耗模式转型为零排放低碳化发展[3] - 将生态优先和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3] - 致力打造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绿色钢铁企业[3] - 成为全国钢铁企业中绿色发展典范[2]
谁给月亮披上了一层红色“滤镜”
中国青年报· 2025-09-15 02:26
这抹变幻的"红月亮",被世界各地的人们称为"血月"。它的出现往往被认为是"凶兆"——一传血月出现 是战争与噩运的先兆;或传月亮变红是天神发怒;再传月赤如血预示动荡灾乱。也正因"血月"听上去容 易让人产生误解,有学者认为并不应该对这个称呼大加宣扬。 谈及将天文现象与人间祸福绑定的思维范式,寇文认为,它反映出人类在面对异常、未知事物时产生的 本能恐惧,在全球多元文化中均有体现。但科学与历史一再证明,用天象推演人间祸福,往往缺乏科学 依据。 很多人对9月7日午夜和8日凌晨的月全食充满兴趣。某社交平台"月全食"相关话题浏览量超过了7300 万。尽管月全食颜色最深的"食甚"阶段发生在凌晨两点多,但"朋友圈月全食摄影大赛"还是安放了每个 熬夜看月亮的心灵,刷屏的"红月亮"给一个寻常的周一带来了不寻常的惊喜。 "红月亮",在特定的地区大约每2到3年才出现一次。9月7日、8日的月全食壮美奇观吸睛无数。谁给月 亮披上了一层红色"滤镜"?北京天文馆首席科普专家寇文道破"天机"—— 当地球、太阳、月亮三个天体运行到严格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阳光,月亮完全 钻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本应遁入彻底的黑暗,但奇妙的一幕发生 ...
青年早新闻|租房新规今起实施 重点关注这三个注意事项
中国青年报· 2025-09-15 01:21
今天是9月15日,星期一,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来了——"青年关注、关注青年"! 几分钟速览最新热点,带你走近"宝藏学校"、触达"青春团讯"、学习"榜样人物"、了解"服务动态"。 租房新规今起实施 重点关注这三个注意事项 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 据央视新闻,从今天(15日)开始,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开始 正式施行,七章50条,条条针对住房租赁市场中的突出问题和"痛点"。 哪些变化值得关注? 第一,对租户来说,租房有"法"可依了!当租房遇到违法或者侵权行为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状况, 向住建、消防、市场监管和公安机关去投诉或举报。 和住房租赁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有纠纷,比如擅自改造房屋结构或违规隔断出租等违反建筑安全、房 屋用途变更等行为的,找住建部门;治安管理类违法行为,找公安部门;出租房消防设施不达标、消防 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找消防部门;租赁过程中的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经营行为,找市场监管 部门。 此外,基层调解组织或法院、12345政务服务热线、消费者协会,也是有效的投诉渠道。在投诉前,一 定要准备好租赁合同、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 第二,租房,一定要备案 ...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社团参与意愿强烈
中国青年报· 2025-09-14 22:43
图片由AI生成 社团活动时间灵活 26.00% 受访者选择社团时最看重的因素: 符合个人兴趣爱好 80.77% 能学习实用技能 60.70% 可获得学分/第二课堂学时 51.93% 能拓展社交圈、认识更多同学 46.31% 对未来求职有帮助 31.74% 社团知名度高、活动丰富 22.13% 在中国传媒大学的"百团大战"中,吴凯文试着加入多个社团,却总觉得少了点"归属感"。直到她走进白杨剧 团的排练厅——那里堆着社员们凑钱购置的道具,墙上贴满密密麻麻的排练日程表,灯光还没完全亮起, 一名成员蹲在角落,正用胶带固定一块略显陈旧的舞台布景。这是白杨剧团排练大戏时再平常不过的一 幕,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剧本,那种"能常聚、能同频"的氛围,让她找到留下来的理由。 社团氛围融洽 28.05%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在社团类型的偏好方面,兴趣类(58.04%)和实践类(60.58%)社团最受受访大学生 欢迎,此外,学术类社团的选择占比 28.11%,文体类为15.48%。 其他 0.79% 出于兴趣适配与能力培养的考虑,四川师范大学的阮思婷在众多社团中作出了慎重选择——青年研究学社 和狮山辩论社。"它们均属于学术科技类社团, ...
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是挫折教育 不用给孩子“另找苦吃”
中国青年报· 2025-09-14 22:43
核心观点 - 专家认为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孩子适应问题 孩子学习中的困难本身就是挫折教育 无需额外制造困难 [2][9][10] - 课程设计科学 教学形态多样能有效缓解疲劳 提升专注力 家长应信任教师专业性并配合学校 [4][5][11] 教学适应问题 - 一年级学生肌肉力量完全能支撑40分钟课堂 真正需关注的是持续注意力问题而非生理限制 [4] - 课堂通常包含3-4种教学形态切换(讲授/讨论/PK/实操) 能有效缓解神经疲劳并提升专注力 [5] - 若幼儿园时期已存在坐不住问题 需向教师了解情况并考虑专业机构筛查 否则属过度焦虑 [6] 学前教育误区 - 未参加幼小衔接班的学生通过正常学习过程(约两个月)即可达到与提前学习学生相当水平 [8] - 提前学习可能造成课堂专注习惯缺失 反成学习隐患 自信应源于克服困难的过程而非提前掌握 [7][8] - 学习新知识的从不会到会过程本身就是建立自信的关键 家长需通过陪伴巩固练习帮助孩子获得把控感 [7][8] 教育理念 - 挫折教育无需刻意制造 学习/生活/运动中自然存在的挑战已足够锻炼孩子应对能力 [9][10] - 教师基于全班数十名学生的比较能做出专业判断 家长应重视反馈而非自行猜测 [6][11]
致敬历史!那些展品背后的星辰大海
中国青年报· 2025-09-14 22:43
高校科研历史与成就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示14位"两弹一星"元勋肖像 包括王淦昌、赵九章、钱学森等杰出科学家[1][3] - 北京大学校史馆陈列1979年第一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报纸 标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的历史突破[1][4]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展示1958年研制的新中国首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 仅用100天完成从设计到首飞全过程[1][4][5] 重大科研项目与数据 - "北京一号"累计完成46次飞行 总飞行时间达29小时[5] - 北航研制"北京一号"消耗56万工时 使用16.5万个零部件[7] - 于敏团队实现原子弹到氢弹技术突破仅用2年8个月 创造世界最快纪录[3] 科研精神与教育传承 - 高校通过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 北航教授在歼-10战斗机前现场讲解飞行原理与机构设计[12] - 清华大学教师许保玖1961年自主设计无级变速混凝试验搅拌机 体现自力更生科研精神[8] - 北航拓展"天、空、地、海、浅、网"六大领域全面发展 持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13] 科技创新突破 - 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采用数学算法突破汉字数字化技术瓶颈[4][9] - 清华大学核研院自主设计建造中国高教系统首座核反应堆 代号"200号"[8] - 高校成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策源地 产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重大成果[9] 科研人才培养 -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 60多年研究发现青蒿素 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9] - 北航开设博物馆航天科普课 将航天精神"从天边带到学生身边"进行思政教育[12] - 刘大响院士在航空发动机展区讲授设计制造知识 鼓励青年自力更生建设航空强国[12]
AI+高等教育:改变与被改变的
中国青年报· 2025-09-14 22:40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动人工 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 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近年来,快速迭代的人工智能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的数智化转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意见》的提 出,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为"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 位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对《意见》进行解读。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要避免"一哄而上"和同质化竞争 《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 速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 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 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目标对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科产教协同生态构建都提出了明确的需 求。"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顾仁涛在接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