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

搜索文档
福建发布“十四五”改革成绩单:活力迸发,多项改革成果全国领先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9:59
改革成效与战略推进 - 福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 在"十四五"期间通过破除体制障碍和机制创新持续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1] -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肯定福建改革创新精神 指出很多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1] 经济体制改革 -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2] - 部署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改革 推动制定《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 [2] - 营商环境创新改革成效显著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蝉联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满意率连续4年超85%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组建省委科技委并出台"福建科创20条"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2] - 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和福厦泉自创区建设 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和"人工智能+"行动 [2] - 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和一二三产业全覆盖 牵头制定的科技特派员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5] 区域协调发展 -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深入推进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建设 [3] - 福厦"一小时生活圈"和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3] - 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8% 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3] 两岸融合发展 - 累计争取35家中央部委和金融机构制定33份配套政策文件 省级层面推出4批62条融合措施 [4] - 新设台企户数和实际利用台资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大陆前列 [4] 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 - 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全国第一 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首批国家公园 [5] - 闽江河口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 [5] - "厦门实践"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典范 "长汀经验"入选世界生态修复案例 湄洲岛"零碳岛屿"案例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 [5] 民生领域改革 - 部署8个领域37项重点改革项目 每年财政支出七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 [6]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57元 位居全国第7位 人均预期寿命达79.5岁 [6] - 群众安全感率持续保持98%以上 所有设区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7] 文化与社会治理 - 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机制 "鼓浪屿"和"泉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 - 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 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全面推广"近邻党建"模式 [7]
湖北掇刀:集体经济“金扁担”挑起城乡共富路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7:54
核心观点 - 掇刀区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农民人均收入达28814元 城镇化率85.58% [1] 工业赋能集体经济 - 花竹村通过建设孵化器厂房出租给科技型企业 年租金收入430万元 2025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1100万元 [2] - 依托锂电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三大千亿产业 20多个村(社区)通过建厂房、租仓库搭上工业快车 [2] - 2024年掇刀区工业营收破2000亿元 村集体经济成为直接受益者 [2] 产城融合与服务业发展 - 石堰村建设美食街服务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上万名工人 32间门面一次性收齐3年租金80多万元 [3] - 美食街二期11个木屋年租8.08万元 加上服务楼36万元租金 2024年集体收入超100万元 [3] - 兴隆街道迎春村小吃街年增租10万元 龙井社区美食街年创收50余万元 服务近3万锂电职工 [3] 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 板庙村通过建设厂房和青饲料贮存室出租给养殖企业 同时利用牛舍屋顶发展光伏产业 实现双增收 [4] - 雷集村流转堰塘土地给企业养甲鱼 2024年增收37.5万元 [5] - 中山村成立人力资源公司服务快递转运中心 2023年利润20多万元 村民分拣快递月工资近5000元 [5] 集体经济整体成效 - 全区64个村中 年收入超10万元的占82.05% 超50万元的占11.53% [5] - 集体经济实现工农互补、城乡交融 既增加乡村收入又提升城镇服务能力 [5]
广东省“点水成金、绿色兴粤”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7:29
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核心内容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 系统总结"1364"发展路径 锚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1] - 绿色水经济定义为围绕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 水文化及水域岸线空间开展的经济活动 具有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科技含量高 产业附加值高等特点[2] - 白皮书提出"1364"发展框架 包括1个目标 3个统筹 6种发展模式和4项成效[2] 发展路径与模式 - "1364"路径具体内容为 锚定绿水青山转化目标 做好发展保护 市场政府 供给需求3个统筹[2] - 形成6种发展模式 包括水城融合 特色产业驱动 工程盘活利用 生态保护导向 优质资源增值 文旅品牌赋能[2] - 取得4项成效 拓展区域协调发展路径 打造绿色消费场景 开辟社会资本投资赛道 激发水利发展动能[2] 试点项目与投资情况 - 2023年7月至2025年6月 广东开展109个水经济试点项目 累计投资约120亿元 社会资本占比80%[3] - 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3] 未来发展方向 -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资源图谱 明确发展布局与任务[3] - 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河湖长制 加强金融支持与宣传推广[3] - 拓展发展模式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发展水生态修复 水文化 水科技等新兴产业[3] - 深化理论研究 开展河湖有偿使用研究 构建绿色水经济统计体系[3]
“AI+钢铁”技术发布会在京成功召开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7:02
行业活动概况 - 东北大学联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在京举办"AI+钢铁"技术发布会 线上直播吸引近1.5万人次关注[1] - 发布会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代表 包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宝信软件、南京钢铁、太钢不锈等企业及科研机构领导[2] AI技术应用前景 - 人工智能已在钢铁行业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取得进展 未来将通过大模型技术破解生产"黑箱"和资源调度困局[3] - AI技术将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并促进跨企业、跨行业AI生态系统构建[3] - 第三代人工智能成为行业跨越瓶颈的关键抓手 中国金属学会已开展"AI+材料"调研并搭建数字化平台[4] 企业实践与合作 - 宝信软件与东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将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化合作[7] - 宝信软件分享钢铁大模型建设实践 通专融合垂类模型已在部分企业应用 将继续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生态[8] - 东北大学研发的转炉全流程智能体系统已应用于承钢、梅钢、南钢等企业 解决传统炼钢过度依赖人工经验问题[9] 技术突破与创新 - 东北大学提出"人机混合智能"模式 实现全流程在线高保真预测 技术已在多家钢企落地[3] - 通过"数据-机理-知识"混合驱动构建高炉智能控制体系 推动炼铁从经验驱动转向智能决策[8] - 热轧数字孪生技术取得进展 需打通理论与应用通道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10] - 轧制过程通过混合智能模型实现控制系统自主研发 覆盖热轧、冷轧、中厚板等工艺[10] 政策与行业战略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数字化转型列为行业三大工程之一 发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指南[5] - 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占全国产量20%)正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跃迁 聚焦智绿融合与产业生态完善[4] - 行业将以"AI+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 全面转向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力重塑[5] 未来发展方向 - 2025-2035年规划全流程一体化AI行动 通过生成式AI与行业结合实现自主无人控制[6][7] - 人机混合智能将向更高效、可解释性方向演进 需加强学科交叉与伦理规范建设[11]
甘肃通渭:擘画“四大名片”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6:28
文旅产业发展战略 - 以四大文旅名片(书画艺术、温泉康养、红色文化、耕读传统)为核心引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1] - 深化四大名片融合工程 打造书画文创和温泉康养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8] 书画艺术产业生态 - 拥有1.2万人的书画创作群体和280万件民间书画收藏量 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2] - 文房四宝交易规模占西北市场60%以上 培育30余家文创企业开发百余种衍生品年产值达5000万元 [2] - 建成12个国家级书画培训基地汇聚800余家画廊 每年举办艺术节吸引千余名艺术家 [2] - 2025年正式上线数字书画交易平台推动传统艺术与科技融合 [1][2] 温泉康养产业建设 - 温泉日涌量6000吨水温53℃ 氟离子含量达8.7mg/L对皮肤病关节炎有效率超过85% [3] - 2025年3月启动总投资18亿元温泉康养综合体 融合温泉游乐+中医养生+书画文创三大业态 [1][3] - 建设西北首座温泉博物馆 重现明代"温泉冬涨"盛景 [3] - 设计"品书画+泡温泉+游乡村"复合型旅游线路 推动温泉经济成为县域增长新引擎 [3] 红色文化旅游体系 - 拥有3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4] - 以榜罗镇会议纪念馆为核心构建全域红色教育网络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红军宣传标语门板"具重要历史价值 [4] - 创新红色+研学+文旅融合模式 推出"如意甘肃'研'途乡遇"主题线路 [4] - 2025年启动革命遗址景区升级工程 建设长征步道和情景剧场等项目 [4] 乡土文化传承发展 - 耕读传家传统融入血脉 村落间"耕读第""清平居"门匾彰显昼耕夜读文化传承 [6][7] - 刚强兄弟五十余年植树400亩打造黄土旱塬"小江南" 同步开展书画雕刻艺术创作 [7] - 将质朴生活与艺术创作相结合 守护乡愁文化底蕴 [7]
汕头市推出10条优化科技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5:47
优化科技营商环境十条措施 - 汕头市科技局印发《十条措施》,从政务服务、企业减负、服务平台三方面推出10条具体举措 [1] - 政务服务方面:承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1个工作日内办结 推进奖补政策免申即享 优化创新平台申报 实现科技成果登记线上办理 [2] - 企业减负方面: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流程 引导高校采用"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许可科技成果 符合条件的产学研项目视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 - 服务平台方面:扩大汕潮揭大型仪器入网规模 建立校企"双走进"机制 搭建国际科创路演中心"线上+线下"平台 [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汕头拥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及"南澳科学会议"高端学术平台 [3] - "南澳科学会议"累计吸引143位院士和1252位专家学者 举办首届"双清—南澳青年科学论坛" [3] -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771家 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居粤东西北前列 [3] 科技成果转化推进 - 东海岸国际科创路演中心启用 举办首场路演展示前沿成果 建立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推动汕潮揭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运行 促进区域科技资源互通 [3] - 推出"一本通""一卡通""一窗通"便利化措施 提升外国人来汕工作服务效率 [3]
潮州市: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5:47
地区经济表现 - 潮州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679.74亿元 同比增长5.1% 增速居全省第4位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2.9% 增速排名全省第12位 [1]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2% 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 [1] 产业发展战略 -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现代轻工业重镇 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动能 [1] -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 未来产业布局三方面贯通发展 [1] - 突出潮安区工业强区 饶平县临港新城 湘桥区中心城区差异化定位 [3] 特色产业建设 - 加快建设15个县域特色产业园区 包括饶平蓝色粮仓和湘桥古城区文旅产业 [1][3] - 饶平县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总投资8000万元 2023-2024年累计培育花鲈鱼苗约8000万尾 [3] - 成功举办第三届潮食会 第三届智能卫浴博览会 首届不锈钢产业大会 [3] 产业活动成果 - 潮食会观展26.7万人次 意向订单153.5亿元 刷新展会纪录 [4] - 智能卫浴博览会吸引14万专业观众 意向订单超26亿元 [4] - 不锈钢产业大会吸引超10万采购商 意向订单33亿元 [4] 创新驱动项目 - 凯普医学科学园生产基地落成 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 [5] - 常规检测试剂年产5000万人份 应急模式下年产能提升至1亿人份 [5] - 通过AI技术实现全链路质量闭环 推动诊断科学决策 [5] 政策支持与服务 - 建立工业用地敞开申报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 [6] -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率超63% 政府投资类由43工作日减至34工作日 社会投资类由28减至19工作日 [7] - 2023-2024年累计报批建设用地约1.66万亩 落实产业园区约2万亩用地规模 [7] 县域经济新动能 - 潮安区入选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陶瓷产业集群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6] - 饶平县入选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 成为全省首批光伏+建筑试点区域 [6] - 归湖镇凤东村引进亿元文旅综合体 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 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 [4]
《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指出——广州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激发教育创新发展活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5:43
教育政策与改革 - 广州市出台协同育人机制行动计划推进家校标准化建设和畅通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1] - 出台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建立五方协同机制和一体化心理养育机制 [1] -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入选广东省第四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8个列全省首位 [1] 教育成果与排名 - 100%完成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工作调度指标各项数据排名广东省第一 [1] - 38项教改成果入选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排名全省第一 [1] - 入选省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1]
《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5)》指出——广州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激发教育创新发展活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5:41
教育政策与改革 - 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进家校标准化建设,畅通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1] - 颁布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建立五方协同的"普查、筛查、预警、干预、转诊"一体化心理养育机制 [1] -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入选广东省第四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8个,列全省首位 [1] 教育成果与排名 - 100%完成全国"双减"试点城市工作调度指标,各项指标数据在广东省排名第一 [1] - 入选省中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38项教改成果入选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排名全省第一 [1]
山西省财政厅阳泉监管处:多措并举推动会商协调工作落地见效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5:30
财会监督机制建设 - 阳泉监管处与阳泉市财政局建立常态化会商协调机制 形成协调联动有序、效能稳步提升的财会监督新格局 [1] - 通过强化信息共享和政策互通 协同推动阳泉市财政规范平稳运行 [2] - 聚焦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会商机制实现工作联动、力量互补和效能提升 [3] 政策传导与信息反馈 - 阳泉监管处传达中央和山西省财政政策导向 推动市财政部门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2] - 深入了解阳泉市财政政策执行、预算管理、债务管理和资金监管情况 为全省财政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 - 针对2025年专项核查发现的问题(包括财政暂付性款项、惠企政策补贴资金等) 及时通报并提出整改建议 [3] 风险防控与监管转型 - 坚持关口前移预警风险 对转移支付监控、文保资金追踪监测、农业保险审核中的苗头性问题进行预警 [3] - 深度参与驻地经济形势分析 实现由监督检查为主向日常监管和服务为主的转变 [3] - 持续跟踪整改工作 确保专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件件有着落 [3] 调研与成果转化 - 在季度会商中增加调研议题 共同谋划课题并深度交换意见 [4] - 2025年选取阳泉市暂付款管理、"三保"保障和生态环保资金管理等3个课题开展联合调研 [4] - 通过调研剖析普遍性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形成针对性工作举措 推动地方财政部门完善制度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