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混合智能

搜索文档
“AI+钢铁”锻造新质生产力
经济日报· 2025-08-27 22:04
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政策支持 - 钢铁行业被列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理想实践场 数字化转型被中钢协列为行业三大工程之一 并启动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1] - 在国家"人工智能+"政策指引下 钢铁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 依托数字化支撑高端化和绿色化发展[1] 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成效 - 首钢股份冷轧公司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部署67个工业4.0数字化应用案例 其中61%运用人工智能技术[2] - 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线效率提高21.2个百分点 产品缺陷率下降35个百分点 高端产品销售额增长36个百分点 客户投诉率减少55个百分点[2] - 95.1%的钢铁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战略纳入总体发展进程 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万人 82.9%的企业建设智能集控中心 63.4%的企业运用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2] - 宝钢股份制定"AI+"数智化转型战略 计划3年内打造1000个以上AI赋能应用场景[3] - 河钢集团将智能制造纳入发展战略 自主研发"威赛博"工业互联网平台 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流程全链条融合[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创新突破 - 钢铁行业存在全流程"黑箱"问题 涉及复杂物理化学过程 存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问题[4] - 东北大学提出"人机混合智能"模式 实现全流程在线高保真预测 相关技术已在多家钢企落地应用[5] - 在高炉智能冶炼中采用"通用模型+个性数据"架构 提升能效与绿色生产水平 在热轧环节开发数字孪生模型实现组织性能在线预测与优化[5] - 通过人机协同推进"数字换脑、模型换代、工业软件开发" 建成生产过程主单元的自主无人智能控制体系[5] 行业发展前景与应用场景 - AI在钢铁行业应用场景包括生产流程优化 智能算法精准预测设备故障 大幅减少停机时间[6] - AI图像识别技术对钢材表面缺陷进行高精度检测 确保产品质量达标[6] - AI在供应链管理环节结合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开展预测 优化采购与生产计划 降低运营成本[6] - 随着大模型技术深入应用 将进一步穿透生产流程"黑箱" 贯通数据孤岛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6] - AI将助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推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6] 行业协同发展与创新范式 - 中钢协以"AI+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 全面转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生产力重塑 重点聚焦产业链智能协同 低碳智能融合及低成本技术推广[7] - 构建"人机协同"新型生产力范式 充分发挥AI高效计算能力与人类创造力判断力 保障炼钢操作稳定[7] - 东北大学团队研发基于"AI+人工经验"模式的转炉全流程模块化智慧炼钢系统 在鞍钢 本钢 南钢等企业落地应用[7] - 智慧炼钢核心目标是让操作更简单 过程更稳定 技术更专业 成本更可控 需要领导重视 基层积极和职工参与[7]
“AI+钢铁”技术发布会在京成功召开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7:02
行业活动概况 - 东北大学联合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在京举办"AI+钢铁"技术发布会 线上直播吸引近1.5万人次关注[1] - 发布会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代表 包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宝信软件、南京钢铁、太钢不锈等企业及科研机构领导[2] AI技术应用前景 - 人工智能已在钢铁行业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取得进展 未来将通过大模型技术破解生产"黑箱"和资源调度困局[3] - AI技术将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并促进跨企业、跨行业AI生态系统构建[3] - 第三代人工智能成为行业跨越瓶颈的关键抓手 中国金属学会已开展"AI+材料"调研并搭建数字化平台[4] 企业实践与合作 - 宝信软件与东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将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化合作[7] - 宝信软件分享钢铁大模型建设实践 通专融合垂类模型已在部分企业应用 将继续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生态[8] - 东北大学研发的转炉全流程智能体系统已应用于承钢、梅钢、南钢等企业 解决传统炼钢过度依赖人工经验问题[9] 技术突破与创新 - 东北大学提出"人机混合智能"模式 实现全流程在线高保真预测 技术已在多家钢企落地[3] - 通过"数据-机理-知识"混合驱动构建高炉智能控制体系 推动炼铁从经验驱动转向智能决策[8] - 热轧数字孪生技术取得进展 需打通理论与应用通道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10] - 轧制过程通过混合智能模型实现控制系统自主研发 覆盖热轧、冷轧、中厚板等工艺[10] 政策与行业战略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数字化转型列为行业三大工程之一 发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指南[5] - 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占全国产量20%)正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跃迁 聚焦智绿融合与产业生态完善[4] - 行业将以"AI+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 全面转向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力重塑[5] 未来发展方向 - 2025-2035年规划全流程一体化AI行动 通过生成式AI与行业结合实现自主无人控制[6][7] - 人机混合智能将向更高效、可解释性方向演进 需加强学科交叉与伦理规范建设[11]
“AI+钢铁”如何赋能中国钢铁业智能化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0:1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的关键阶段 [1] - 新一代人工智能有望成为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 - 钢铁产业拥有庞大产业规模 深厚应用积淀和高质量发展迫切需求 是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最佳实践场 [1] 技术应用进展 - 人工智能已在生产流程优化 质量控制 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 - 大模型技术深入应用将穿透钢铁生产流程"黑箱" 贯通数据孤岛 破解资源调度困局 [1] - 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 [1] - 东北大学"AI+钢铁"大模型通过智能配矿系统有效降低吨铁能源消耗 减少碳排放 [2] - 对渣铁性能成分实现提前预测 大幅提升炉热稳定率 炉缸活跃性 [2] 方法论创新 - 必须发挥钢铁材料领域和AI领域专家优势 将新一代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 [2] - 充分利用钢铁行业丰富大数据 钢铁领域专家理论与经验 以及先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2] - 实施"数据密集—智能涌现—人机协同"三元认知方法论 [2] - 建立人机混合人工智能体 实现人机协同 跨界融合 共创分享 [2] - 东北大学率先提出破解钢铁生产"黑箱"的"人机混合智能"模式 实现全流程在线高保真预测 [2] 战略意义 - 钢铁产业是国家工业脊梁 AI是创新引擎 两者深度融合是实现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的必由之路 [2] - "AI+钢铁"发展将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 [3] - 跨企业 跨行业AI生态系统构建将成为趋势 促进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 科研机构 技术服务商等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 [3] - 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迈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