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双节”将至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花式营销“抢闲钱
证券日报· 2025-09-26 22:43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假期营销活动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围绕中秋国庆黄金周密集发布理财攻略 通过"9天收益计息"和"14天收益连享"等话术争抢闲置资金 [1] - 多家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假期理财方案 推荐产品以低风险等级和稳健风格为主 涵盖开放式 封闭期 现金管理类及有持有期限要求的产品 [2] - 具体案例包括工银理财要求9月29日交易时间内购买产品可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假期收益 招银理财现金理财9月29日24:00前买入可多享9天收益 9月24日24: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 [2] 假期理财产品特点 - 平安理财 民生理财 杭银理财 江苏银行和苏州银行等机构推出"节前完成买入 假期9天享受收益"产品 丰富投资者选择 [3] - 部分理财子公司推出业绩比较基准突出的产品 工银理财R2风险等级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达12.01%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8.42% [4] - 平安理财两款日开型产品表现亮眼 其中一款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5.64% 近三个月5.09% 成立以来5.84% 另一款近一个月5.6% 近三个月5.18% 近六个月5.98% 今年以来5.96% [4] 投资者资金需求与机构机遇 - 国庆前夕投资者有资金沉淀需求 包括节前奖金和回款等短期理财需求 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拓展客户和推介产品的契机 [3]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 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证券日报· 2025-09-26 16:28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认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主要经济体 经济表现有所分化,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 成效,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等困难和挑战。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 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本报记者 刘琪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总第110次)例会于9月23日召开。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 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存款 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经常 账户顺差稳定,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 ...
养老投资像搭积木 关键是让持有人“拿得稳”——专访嘉实养老FOF基金经理唐棠
证券日报· 2025-09-26 16:15
本报记者 王宁 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到2025年相关指导意见持续深化,公募基金始终将做好个 人养老金投资管理作为核心战略。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就公募基金管理人如何做好个人养老金投资相关话题,专访了嘉实 养老FOF基金经理唐棠,围绕投资策略、市场变化、投资者参与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分享。 证监会网站公布的最新一期《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个人养老金基金已扩容至297只产品,其中 基金中基金(FOF)产品达到212只,二季度新增9只。 唐棠表示,FOF是一种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产品,通过设置不同风险等级的目标日期基金适配客户需求,分散投资多只 不同类型的基金来构建投资组合,以实现"二次分散"的风险管理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养老目标FOF均设置了不短于1年的封闭 运作期或最短持有期,通过设置持有期帮助投资者"管住手",避免频繁申赎等非理性行为,提高获取长期收益的概率。总体来 说,养老投资像搭积木,关键是让持有人"拿得稳"。 多层次的自上而下框架 唐棠将其投资框架分为三层,通过自上而下的配置方法,结合不同层次的投资策略,使得组合有更好的投资稳健性,争取 在更长周 ...
年内债券ETF规模增长超5000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9-26 16:15
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债券ETF总规模较年初增加超5000亿元。 从1月份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发行,到7月份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今年以来,债券ETF的市 场版图不断完善。产品阵容方面,市场已形成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和可转债ETF三大矩阵。其中, 作为信用债ETF的新锐力量,科创债ETF迅速崛起并成为了市场主力。 7月1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上市,募集资金约290亿元,上市后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助力债券 ETF的规模突破了5000亿元大关;9月18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体披露了发行数据,合计募集规 模407.86亿元,上市后再次吸引了增量资金流入,助力债券ETF的规模突破6000亿元大关。 同时,科创债ETF正在重塑债券ETF的市场格局。截至9月25日,存续的科创债ETF累计达24只,最新规 模高达2385.90亿元。其中,14只科创债ETF规模均超百亿元,嘉实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规模约 196.71亿元,鹏华上证AAA科创债ETF规模约182.71亿元,规模位居前列。 今年以来,债券ETF的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债券E ...
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央企要更好助力稳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9-26 16:14
会议背景与参与企业 - 国务院国资委于9月25日召开部分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 聚焦稳电价 稳煤价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等议题 [1] - 中国华电 中国移动 中航集团 中国建筑 中煤集团 保利集团等6家中央企业负责人参会并介绍经济运行情况 [1] 中央企业经济运行表现 - 中央企业价值创造稳步提升 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基础供应保障有力 运行质效持续改善 经济运行企稳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1] - 国务院国资委将优化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定期沟通交流机制 积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1] 国资央企发展战略部署 - 国资央企需保持战略定力 注重提升"五个价值" 助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2] - 企业需锚定"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 优化经营策略 向内挖潜 全力降本增效 [2] 投资与产业升级方向 - 优化投资结构 聚焦产业链强基补短 基础设施建设 能源资源保障等重点领域 [2] - 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升级和本质安全提升 加快设备更新改造 加强投向管控 动态优化投资布局 [2] 行业竞争生态建设 - 坚决抵制"内卷式"竞争 走差异化发展和品牌竞争路线 强化行业自律 [2] - 引导行业健康 良性 可持续发展 构建竞合并存 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 [2] 风险管理机制 - 加强风险防范 健全常态化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重点业务风险处置 [2] - 坚决守住风险防控底线 [2]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落地满一周年 “长钱长投”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证券日报· 2025-09-26 16:09
9月26日,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落地满一 周年。 一年来,监管部门推动逐项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提高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先后出台指数化投资、公募基 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为市场引入更多源头活水;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完善机构 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资本市场生态。 本报记者 吴晓璐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2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稳中向好的 局面。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后续,需要进一步强化长周期考核机制,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引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深化 产品创新,推出更多适配中长期资金的投资产品;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市场的吸引力。 "长钱"更长: 长周期考核打破制度障碍 为落实《指导意见》,今年1月份,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 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 出了一系列 ...
“双节”将至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花式营销“抢闲钱”
证券日报· 2025-09-26 15:52
行业营销策略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围绕中秋国庆黄金周推出假期收益营销活动,使用"9天收益计息"和"14天收益连享"等话术争抢闲置资金 [1] - 多家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假期投资攻略,建议投资者提前布局并在假期开始前完成投资以获取收益 [2] - 推荐产品以风险等级低、风格稳健的类型为主,涵盖开放式、封闭期、现金管理类及有持有期限要求的产品,满足不同流动性需求 [2] - 工银理财要求最晚在9月29日交易时间内购买,9月30日确认份额即可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的假期收益 [2] - 招银理财规定现金理财在9月29日24:00前买入可多享9天收益,9月24日24: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短债理财在9月30日17:00前买入可享假期收益 [2] - 平安理财、民生理财、杭银理财、江苏银行及苏州银行等机构均推出"节前完成买入、假期9天享受收益"的理财产品 [3] - 国庆前夕投资者的资金沉淀(如节前奖金、回款)形成短期理财需求,成为理财子公司拓展客户和推介产品的契机 [3] 产品收益表现 - 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或历史表现突出,部分产品历史业绩达12%左右 [4] - 工银理财R2级中低风险产品(最短持有30天)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12.01%,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8.42%;另一款最低持有270天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5.9%,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5.94% [4] - 平安理财两款日开型产品中,一款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5.64%、近三个月5.09%、成立以来5.84%;另一款近一个月5.6%、近三个月5.18%、近六个月5.98%、今年以来5.96% [4] - 所有产品宣传页均明确标注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计算方式,并提示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4] 投资者配置策略 - 保守型投资者可优先配置货币基金、固收类等安全性较高产品,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获取稳定收益 [5] - 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固收+"产品,通过控制回撤风险和配置多元资产平衡风险与收益 [5] - 进取型投资者可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博取更高收益,但需做好风险承受准备 [5]
房地产融资“活起来了”
证券日报· 2025-09-26 15:51
核心观点 - 房地产行业融资活动在9月份呈现积极态势 多家房企成功通过市场化融资渠道获取资金 这有助于改善现金流 支持保交楼目标 并推动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1][2][3][4] - 融资结构以信用债为主导 占前8个月融资总额的60.1% 规模达2290.9亿元 海外债虽仅占1.5% 但民营房企境外融资重启释放市场信心改善信号 [1][3] - 多元融资体系协同发力 包括白名单机制 经营性物业贷 REITs等创新工具 支持项目交付和经营模式转型 白名单项目贷款已超7万亿元 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 [2][3] - 融资环境优化为企业转型提供支撑 房企需将资金用于保交楼和提升资产运营效率 推动行业向健康发展新生态迈进 [4][5] 融资结构分析 - 前8个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达3808.9亿元 同比微增0.8% 信用债融资规模为2290.9亿元 占比60.1% 是融资主力军 [1] - 海外债融资规模为57.3亿元 占比1.5% 规模虽小但意义重大 民营房企如新城发展成功发行美元债 重启境外融资通道 [3] 信用债作用 - 信用债持续供给有助于优化资产负债表 企业通过信用债置换高息债务降低融资成本 如龙湖集团年内累计兑付债券本息约145亿元 实现有息负债规模下行 [2] - 信用债发行支持日常经营和债务重组 缓释行业偿债压力 助力风险出清和财务安全底线筑牢 [2] 多元融资工具 - 白名单机制下项目融资规模扩大 贷款超7万亿元 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 资金封闭运转模式满足项目融资和金融机构风控需求 [2] - 经营性物业贷 REITs 持有型不动产ABS等创新工具广泛应用 推动融资从增量依赖转向存量激活 如招商蛇口 龙湖集团等通过经营性物业贷款获数百亿元资金补充流动资金 [3] 境外融资进展 - 新城发展成为近3年首家重启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的民营房企 6月发行3亿美元高级无抵押债券 9月子公司发行1.6亿美元优先担保票据 票面利率11.88% 期限2年 [3][4] - 境外融资标志房企信用资质重获国际资本认可 为更多企业重启境外融资提供经验 形成与境内融资的合力 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4] 行业转型方向 - 融资改善是稳楼市的支撑力和商业模式转型助推力 房企需将资金用于保交楼底线和购房者信心修复 [4] - 行业加快向开发与经营并重新模式转型 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融资环境优化与企业主动转型双重努力推动行业迈向健康发展新生态 [4][5]
微短剧市场将迎监管新规
证券日报· 2025-09-26 15:47
9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 视总局副局长韩冬表示:"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规范发展秩序,正在制定《微短剧管理办 法》,计划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为微短剧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政策的发布将为微短剧 行业发展带来针对性的法律规范支撑,有效应对微短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内容低俗化、价值观偏差等现 象,以法治化手段平衡好微短剧市场的"秩序"与"繁荣"问题,推动行业向兼顾"流量思维"与"价值思 维"发展,提高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与核心竞争力,进而从根本上优化微短剧市场的生态环境。 近些年,我国微短剧行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业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 示,截至今年7月份,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6.96亿;今年的市场规模有望在去年500亿元的基础 上,实现进一步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童清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微短剧向垂直领域深耕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幻剧、职场剧、年代怀旧剧、方言情感剧等垂直细分赛道上的作品越来越丰 富, ...
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升至78.41%
证券日报· 2025-09-26 15:44
9月26日,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达78.41%,反映出股票私募近 期加仓动作显著。 自8月份以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整体呈增长态势,从8月1日的73.93%到9月19日的78.41%,期间累计 增长4.48个百分点。进入9月份以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增长加速,从9月5日的75.08%升至9月12日的 78.04%,单周大幅增长2.96个百分点,此后一周又继续上涨至78.41%。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规模股票私募的仓位配置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即小规模(管理规模 在5亿元以下)和大规模(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股票私募仓位指数更高、进攻性更强,中等规模(管理规 模在5亿元至50亿元之间)股票私募仓位指数相对较低。 具体来看,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和管理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分别为 79.95%、85.56%,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5亿元至10亿元之间的股票 私募仓位指数分别为75.19%、76.28%、76.74%,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9.02%。 相较于上周,除了管理规模在5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