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1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云姨夜话丨当“人”喝下机器人调制的一杯科技范儿的鸡尾酒之后
齐鲁晚报· 2025-09-15 10:30
外滩大会盛况 - 外滩大会作为年度科技盛会会期4天 描绘人机共生未来图景 [1] - 大会吸引6.1万人次现场参会 线上直播观看量超2000万人次 [5] - 首次设立机器人小镇展区 汇聚40余家具身智能企业 展出100多款机器人产品 [6]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 人类数据红利逼近极限 人工智能正进入以持续学习为核心的经验时代 [5] - 强化学习带领进入经验时代 但需持续学习和元学习技术释放全部潜力 [5] - 92%的高管计划未来三年增加AI投资 AI正赋能所有关键科技趋势 [6] - AI推动组织从规模取胜转向效率取胜 最小单元可能拥有最大能量 [10] 产业应用与融合 - AI与健康 出行 金融 支付 工农业 能源等领域深度融合 [6] - 创新链与产业链需深度融合 关键是企业为主体 途径是成果转化 [8] - 世界一流企业靠融合科创而成 依赖人才 金融 环境支撑 [8] 人才需求变化 - AGI时代人才角色从执行者转变为与AI协同的创造者 从解决问题转变为定义问题 [6] - 未来更具竞争力的是能破除旧认知框架 拥抱新形态 愿意学习和挑战的人 [6] - 科技人才招聘会提供1500多个岗位 聚焦人工智能 互联网 具身智能 金融等行业 [8] - 招聘岗位数较去年增加50% 超6成企业发布AI岗位需求 [8] 企业参与展示 - 蚂蚁集团具身智能公司灵波科技的R1机器人首次亮相外滩大会 [8] - 摩通机器人现场调制鸡尾酒 宇树机器人进行拳击赛展示 [8] - 张江机器人谷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等四大机器人展团联合参展 [6]
烹饪、演奏、救援……多家具身智能企业在沪展示人机协作新场景 人机互动 协同共进
深圳商报· 2025-09-10 23:14
行业活动与规模 - 2025外滩大会于9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 科技展区面积达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和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 吸引近200家企业参展和超30项科技新品亮相[1] - 大会设立机器人小镇 聚集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 包括青龙 智元 开普勒 傅利叶 卓益得 青心意创等本体公司及帕西尼 无限工坊 爱观视觉等上下游企业[1] 机器人技术展示 - 松延动力仿生机器人作为全球首款突破30自由度的高仿生机器人 集成多模态大模型 可实现语音 表情和动作交流 并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获得自由体操金牌和跳远双料冠军[1] - 灵波科技R1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和交互能力 可自动识别食材厨具并实现从取菜到清洁的全流程自动化烹饪 无需人工干预[2]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超轻量级人形机器贡嘎一号四代机 展示空间智能理解能力 能自主完成取饮料并递送给参观者的指令[2] - 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展示AI应用前景 包括翻越崎岖高地 操作电箱闸刀 安插火药雷管和废墟救援等场景[2] 医疗与康养技术应用 - 达摩院达医智影通过一次胸腹部平扫CT即可筛查5类癌症 预警1种急症并管理4种慢性病[3] - 云上华佗超声辅助诊断系统能快速识别多部位细微病灶 助力各级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水平[3] - 傅利叶智能康复港采用ArmMotus 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 模拟治疗师手法实现轻便柔顺的上肢康复训练[3] - 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具备搀扶老人行走和协助起床功能 通过类脑算法模拟喜怒哀乐表情 并能通过舌诊面诊进行体质辨识[3]
探营2025外滩大会:机器人“炫技” 未来生活啥模样?
中国基金报· 2025-09-10 21:13
大会概况 - 2025外滩大会于9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 设置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和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 吸引近200家企业参展 超30项科技新品亮相 规模 参展企业数 亮点展品数及首发新品数均创新高 [1] 机器人技术发展 - 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展示在工业巡检和救援场景的应用能力 包括翻越崎岖高地 操作电箱闸刀 安插火药雷管及废墟救援 机器狗精准完成开关门 识别按钮 拉闸报警等电箱操作 机械臂在推闸刀时出现一次力度偏差但迅速自我修正 通过多模态传感器扫描生命信号并清除石块后成功救出仿真婴儿 [3][5] - 机器人模拟执行矿洞爆破任务 将火药芯精准插入雷管及狭窄矿洞 动作出现一次手滑但经调整后实现毫米级精准操作 展现实时纠偏与机械臂协同能力 [6][8] - 工业巡检和应急救援是机器人落地最具价值的两大场景 机器狗移动能力较成熟但精细操作仍是行业痛点 机械臂在力控与视觉融合上表现突出 自适应调整能力显著 [5] 具身智能应用 - 机器人小镇邀请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展示人机共生科技 机器人能自主取饮料并送给参观者 展示空间智能理解和行动能力 [9] - 蚂蚁集团旗下灵波科技R1机器人首次亮相 为多模态感知和交互机器人 现场展示机器人厨师功能 能自动识别食材厨具 精准定位工具 实现从取菜 炒菜到清洁的全流程自动化烹饪 [11] AI商业化场景 - 支付宝AI付首次亮相 展示AI帮你买新模式 目前已接入瑞幸 斑马智行等智能服务场景 用户通过一句话即可实现买咖啡 续猫粮 抢票等操作 [13] - AI健康管家AQ首次展示AI智能皮肤检测功能 通过拍照识别皮肤疾病 中医体质 肤质状况及毛发健康 并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 [13] - 康复机器人聚焦养老护理场景 具备搀扶老人行走 协助起床等功能 通过类脑启发算法模拟喜 怒 哀 乐四种表情 并能通过舌诊 面诊进行体质辨识 [13]
探营2025外滩大会:机器人“炫技”,未来生活啥模样?
中国基金报· 2025-09-10 15:06
活动规模与参与度 - 2025外滩大会设置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和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 吸引近200家企业参展 超30项科技新品亮相 规模及展品数量均创新高 [1] 机器人技术突破 - 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展示自主控制与环境感知能力 包括工业巡检中精准操作电箱闸门及救援任务中通过多模态传感器定位生命信号 [2] - 机器人在矿洞爆破任务中实现毫米级精准操作 解决高风险场景下抓取与定位偏差的行业难题 [3] - 机械臂在力控与视觉融合方面表现突出 具备自适应调整和实时纠偏能力 但精细操作仍存在行业痛点 [2][3] 具身智能应用场景 - 40家具身智能企业展示人机共生场景 如机器人自主完成取送饮料等空间智能任务 [4] - 灵波科技R1多模态机器人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烹饪 具备食材工具识别与定位能力 [4] - 康复机器人应用于养老护理场景 通过类脑算法模拟情绪并具备搀扶行走、体质辨识等功能 [5] AI商业化落地 - 支付宝"AI付"首次亮相并接入瑞幸、斑马智行等场景 实现语音指令完成商品购买服务 [4] - AI健康管家AQ推出皮肤检测功能 通过图像识别提供疾病诊断及个性化健康建议 [5] 行业价值认知 - 工业巡检和应急救援被认定为机器人落地最具价值的两大场景 可突破人体极限执行高危任务 [3] - 机器人技术实现从纯技术向实际场景应用的维度迈进 体现技术领先到价值实现的变化 [2]
探营2025外滩大会:机器人“炫技”,未来生活啥模样?
中国基金报· 2025-09-10 14:52
大会概况 - 2025外滩大会于9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举行 设置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和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 吸引近200家企业参展 超30项科技新品亮相 规模及展品数量均创新高[2] 机器人技术突破 - 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展示在工业巡检和应急救援场景的应用 包括翻越崎岖地形 操作电箱闸刀 安插火药雷管 生命信号扫描及救援任务[5] - 机器狗在工业巡检中精准完成开关门 识别按钮 拉闸报警等操作 机械臂操作流畅且具备自我修正能力[5] - 机器人模拟矿洞爆破任务 实现毫米级精准操作 展现实时纠偏与机械臂协同能力 解决高风险场景抓取与定位偏差行业难题[8][10] - 机器人突破人体极限 可进入高温 有毒环境承担危险任务 成为救援领域的超级队友[7] 具身智能发展 - 机器人小镇聚集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 展示人机共生科技图景[12] - 机器人展示空间智能理解能力 可自主取饮料并递送给参观者[13] - 蚂蚁集团旗下灵波科技R1机器人首次亮相 具备多模态感知和交互能力 作为机器人厨师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烹饪 包括识别食材厨具 取菜炒菜及清洁[15] AI应用商业化 - 支付宝AI付首次亮相 展示AI帮你买新模式 已接入瑞幸 斑马智行等智能服务场景 用户通过语音指令可实现买咖啡 续猫粮 抢票等操作[17] - AI健康管家AQ推出AI智能皮肤检测功能 通过拍照识别皮肤疾病 中医体质 肤质状况 毛发健康并提供个性化建议[17] - 康复机器人聚焦养老护理场景 具备搀扶行走 协助起床功能 通过类脑算法模拟四种表情 并能通过舌诊面诊进行体质辨识[17]
外滩大会首次设立“机器人小镇” 机器人展现最新职业技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1:49
展会概况 - 2025年外滩大会于9月10日至13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行 首次设立机器人小镇 汇聚40余家具身智能企业 展出超100款机器人产品 [1] 人机协同趋势 - 人机互动呈现深度融合协同态势 从简单指令执行转向共生共进模式 [2] - 蚂蚁集团灵波科技R1多模态机器人具备全流程自动化烹饪能力 可自动识别食材厨具并完成取菜炒菜清洁等操作 [2] - 傅利叶GR-3人形机器人采用暖调配色 身高165厘米 配备55个自由度 应用于公共空间及教育机构 承担老人陪伴和儿童互动角色 [2] - 松延动力仿生机器人集成多模态大模型 可实现语音表情动作交流 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获自由体操和跳远双料冠军 [3] - 复旦光华一号康复机器人具备搀扶行走和协助起床功能 通过类脑算法模拟四种表情 并能进行舌诊面诊体质辨识 [3] - 高擎机器人展示足球运动能力 灵童机器人表演多模态感知技术 ROBOT BARTENDER可在150秒内完成鸡尾酒调制 [4] 医疗康复应用 - 傅利叶ArmMotus EMU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采用线驱传动和碳纤维材料 基于力反馈技术模拟治疗师手法 适用于神经或肌骨损伤患者 公司已推出超30款智能康复产品 [3] 工业与救援场景 - 七腾机器人在表演赛完成崎岖沙地行走和坡道台阶挑战 体现运动控制与环境感知能力 适用于野外勘探场景 [5] - 双瀛航空与求之科技机器狗完成工业巡检六大动作 包括开关门识别按钮和拉闸报警 在救援任务中通过传感器扫描生命信号并清除石块 成功救出仿真婴儿 [5] - 中科慧灵机器人实现矿洞爆破毫米级操作 完成火药芯插入雷管任务 展现实时纠偏与机械臂协同能力 [6] - 专家指出工业巡检和应急救援是机器人落地最具价值场景 机器狗移动能力成熟但精细操作仍是行业痛点 [6] 行业发展趋势 - 救援领域专家认为机器人可突破人体极限进入高温有毒环境 成为未来救援队的超级队友 [6] - 具身智能在工业场景潜力巨大 涵盖制造质检产线巡检物流等重要环节 行业需聚焦真问题真场景 [7]
废墟中救出“婴儿”、看一下可完成支付、人造太阳......在2025外滩大会看到未来生活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0:10
救援机器人技术 - 机器狗通过多模态传感器扫描生命信号并清除石块 成功完成仿真婴儿救援任务 被救援队视为未来超级队友[1] 外滩大会科技展览 - 展会设置10000平方米科技展览和5000平方米科技集市 展示机器人做菜 看一下支付和人造太阳等未来生活场景[3] - 合肥星能玄光科技展示场反位型可控核聚变模型 该技术被视为人类终极能源 可为数据中心 AI算力平台和工业领域提供清洁能源[3] - 公司2024年成立 技术班底来自中科大 实验室已运行12年 目前正在进行pre-A轮融资[3] 核聚变技术路线 - 星能玄光采用场反位型技术路线 北美已有公司采用相同路线并宣布2028年向微软交付聚变电站[5] - 公司目标是在国内推广该路线并尽快实现商业化[5] 可重构计算芯片 - 清微智能展示国产原创可重构计算芯片 该技术架构不同于GPU 可面向智算中心 大模型和自动驾驶等场景提供算力支持[5] - 可重构芯片可实时调整电路结构和功能 适应不同计算需求 被称为芯片界变形金刚[5] - 公司已成功量产面向云计算场景的AI高算力芯片 累计订单超过20000枚[7] AI健康管理应用 - 智能体在健康管理领域大幅提升效率 毛洪亮医生智能体上线半年已服务超490万人次失眠患者 而医生本人一年最多看1万名病人[7] 智能翻译眼镜 - 亮亮视野翻译眼镜可翻译100多种语言包括方言 国内市场预计下月上市价格约4000元 韩国市场10月同步销售[7] - 眼镜续航6-8小时 眼镜盒充电仓可充12次 满足一周出国需求无需外接电源[7] - 此前在韩国中文发布会当天即预订10000台[7] 智能支付眼镜 - 智能眼镜已应用于支付领域 通过说出支付指令和确认支付即可完成付款 无需使用手机[8] - 支付宝已联合Rokid 小米 雷鸟和魅族等厂商上线"看一下支付"功能[8] 具身智能机器人 - 灵波科技R1机器人具备多模态识别能力 可自动识别食材和厨具 实现从取菜到清洁的全流程自动化烹饪[8]
CEO锦囊·X计划|当机器人学会表情管理,有多好玩?
36氪· 2025-08-14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AI交互进入表情时代 具身智能和情绪交互成为科技产品新方向 机器人通过面部表情实现更自然的人类交互体验 [1][4][11] - 情感陪伴和AI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可能达到千亿美元规模 产品形态将多元化发展 [18][19]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仍面临成本 量产和技术挑战 但教育科研和导购场景已开始落地 [15][16]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情感陪伴市场预计达千亿美元级 产品形态百花齐放 成瘾性可类比游戏行业 [18] - AI陪伴产品成瘾性源于及时反馈 记忆累积和情绪定制化三大特性 [19] - 2020年后出生的"AI一代"对陪伴产品依赖度更高 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19] - 交互产品将呈现多元化市场格局 互联网大厂 有IP公司及创业公司共同竞争 [8] 产品技术与创新 - 表情机器人通过三层架构实现:硬件层面需最多电机支撑复杂表情 任务层面决定情境表情 执行层面具体操作表情 [4] - 硬件采用34个电机驱动弹性皮肤 模拟人类42块肌肉工作原理 未来电机数量还将增加 [11][16] - 为规避恐怖谷效应 产品采用灰色皮肤设计 既减少不适感 又探索无关性别种族的通用脸方案 [11] - 技术难点包括硬件设计 反射式模型实时反应及大模型逻辑推理协同工作 [11] 商业化与成本控制 - 陪伴类产品定价需低于200美元 参考任天堂Switch一半价格 以提升市场接受度 [8] - 人形机器人成本大幅下降 宇树R1价格已降至3.99万美元 降幅堪比摩尔定律 [15] - 量产是非标件成本控制关键 目前单个表情头组装需两天工时 人力成本高昂 [16] - 教育科研领域率先落地 导购场景因新能源汽车出海需求增长 家庭场景容错率低暂难推广 [15][16] 创业环境与投资逻辑 - 学院派创业团队具备多学科融合能力 硬件设计 软件算法到生产工艺全程覆盖 [3] - 真AI项目需具备三大能力:自主算法优化 数据累积及产品落地进化能力 [12] - 2023年大语言模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但资本市场环境相比2020-2021年更具挑战 [9] - 具身智能领域仍处早期阶段 垂类应用受资本市场看好 创业机会窗口存在 [19] 竞争格局与发展路径 - 硬件产品难以形成高市场集聚度 技术门槛分散 产品形态差异导致技术栈完全不同 [8] - 中国供应链广度深度速度优势明显 软硬结合产品发展速度可能超越国际对标产品 [13] - 人形机器人需突破交互方式革命 类似图形化界面之于PC 触控交互之于手机 [17] - 标杆企业英国Engineered Arts的Ameca机器人已在演艺行业实现商业化落地 [9][13]
参观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后,高盛点评:迭代速度惊人,“ChatGPT”时刻还需2-3年
华尔街见闻· 2025-08-12 03:31
行业现状与产品迭代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快速产品迭代 整体性能在数月内取得显著提升 商业化路径日渐清晰 [1] - 50家人形机器人参展商中有20多家在7-8月推出新产品 涵盖轮式和双足机器人类型 [3] - 产品在速度 平滑度和整体运动控制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提升 相比2月和5月走访时进步明显 [2] 应用场景与需求分析 - 当前主要应用集中在教育 展厅导览和舞台表演领域 贡献主要销量 [2] - 制造业与物流领域正在务实推进 针对拾取 分拣 装配等任务成功率已达80-99.5% [2] - 消费/养老/陪伴市场长期潜力巨大 WRC吸引远超预期的家庭和普通消费者流量 [2] 产品商业化进展 - 宇树科技推出R1机器人 身高121cm 重25kg 拥有26个自由度 售价39,900元 [2] - 逐际动力即将推出SA02机器人 身高125cm 重25kg 自由度为26+2 售价38,500元 [2] - 地方政府提供补贴支持 如北京"亦庄机器人消费节"提供最高25万元企业采购补贴和1500元个人消费补贴 [6] 技术发展瓶颈 - 行业距离实现通用能力的"ChatGPT时刻"仍有2-3年距离 技术瓶颈在于高质量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 [1][4] - 复杂工业场景需要70-80%高质量真实世界数据进行有效训练 目前探索通过低延迟网络进行多模态人类远程操作 [4] - 实现通用智能的最佳AI架构仍在快速演进 谷歌2025年5月推出的Veo3视频生成模型引发架构讨论 [5] 产业链与投资偏好 - 执行器总成在技术迭代路径上拥有最高可预见性 三花智控获"买入"评级 预计2025-2030年实现19%的复合年增长率 [6] - 机器人厂商国产化率已达约80% 各公司通过设计优化降低成本 部分硬件规格有所降低 [5] - 绿的谐波 鸣志电器 贝斯特等零部件公司获"中性"评级 面临技术迭代和竞争风险 [6] 硬件技术支撑 - 英伟达Jetson AGX Thor或更广泛的Jetson平台几乎是所有机器人产品的标配 [5] - 软硬件结构仍在快速协同进化 存在潜在的产品重新设计风险 [1][5]
宇树推进IPO 王兴兴谈行业痛点:硬件现阶段够用,具身智能AI拖后腿|聚焦2025WRC
华夏时报· 2025-08-11 15:4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核心目标是让机器人干活,包括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并重视数据采集和数据开源 [1] - 公司通过低价策略促进销售,如G1机器人9.9万元起,小型人形机器人R1售价3.99万元起,以吸引更多人使用并构建生态 [3] - 公司认为当前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具身智能AI(大模型)的发展水平 [1][4] 商业化进展与业绩 - 公司去年营收突破10亿元,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五年实现盈利 [2] - G1是今年全球出货量最高的人形机器人,Go2是过去几年及今年全球出货量最多的四足机器人 [2] - 2024年公司机器狗年销量达2.37万台,占全球市场69.75%的份额,人形机器人交付量突破1500台 [2] - 行业目前处于商业化初期,尚未达到大规模出货阶段 [3] 技术挑战与研发 - 当前人形机器人的硬件虽不够好但完全够用,最大问题是具身智能AI不够用 [4] - 具身智能大模型需要实现多模态感知和实时决策,复杂度和研发难度远超语言大模型 [5] - 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开发难点包括实现、训练和部署三个方面,均比语言大模型更复杂 [5] - 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研发应由机器人厂商主导,或与大模型厂商协作完成 [6] 行业合作与竞争 - 智元机器人发布了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采用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架构 [5] - 阶跃星辰与多家机器人厂商合作,共同探索"大模型+具身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创新 [6] - 未来中国机器人企业在大模型上的竞争会加剧,合作研发是最快产生效益的方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