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002N

搜索文档
天风证券:首予荃信生物-B“买入”评级 目标价40.2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30 03:08
公司兔抗体开发平台兼具高活性抗体筛选和早期商业可行性评估功能,并始终聚焦自免疾病信号通路上 下游核心靶点:(1)银屑病上游细胞因子IL12/IL-23p40与IL-23p19;(2)哮喘上游警报分子TSLP;(3)2型炎症 反应的上游受体IL-4Rα;(4)关键促炎效应分子IL-17A;(5)肥大细胞主要调节因子c-kit。 依托丰富的自免靶点单抗分子库和科学导向的协同评估,公司持续高效筛选具有更优疗效的自免长效双 抗,以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用药成本。目前公司已有多款双抗管线:(1)QX030N已完成首个海外New Co交易,公司获1000万美元首付款及Caldera约24.88%股权;(2)QX027N(呼吸+皮肤)中国IND已获受理; (3)QX035N(呼吸+皮肤)拟2026Q4中美IND;(4)QX031N(呼吸)拟2025Q4中美IND。 天风证券(601162)发布研报称,首次覆盖荃信生物-B(02509),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4.41/5.93亿元人民币。给予公司2025年26倍PS,对应目标价36.85元人民币,对 应40.25元港币。 天风 ...
荃信生物-B(02509):自身免疫赛道东风已至,高效研发平台构建差异化管线新格局
天风证券· 2025-09-29 11:5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40.25港元[5][6] 核心观点 - 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药市场潜力广阔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63亿元增长至2030年1355亿元 生物制剂占比从48.1%提升至65.6%[2][29] - 公司凭借兔抗体开发平台构建差异化管线 覆盖皮肤、呼吸、消化和风湿四大疾病领域 单抗管线进入密集兑现期 双抗矩阵蓄势待发[3][4][17] - 2025H1营业收入2.06亿元 同比增长359.69% 主要来自QX030N海外授权首付款及研发里程碑收入[1][25] 公司研发平台与管线布局 - 兔抗体开发平台兼具高活性抗体筛选和早期商业可行性评估功能 年产出能力支持10余个单抗项目早期发现[43][44] - 单抗管线包括:QX001S(国内首个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 QX002N(IL-17A 完成AS III期试验) QX005N(IL-4Rα 获突破性疗法认定) QX004N(IL-23p19 银屑病III期) QX008N(TSLP COPD II期入组) QX013N(中国首款c-kit靶向生物药)[3][17][18] - 双抗管线包括:QX030N(完成海外New Co交易 获1000万美元首付款) QX027N(中国IND受理) QX035N(拟2026Q4中美IND) QX031N(拟2025Q4中美IND)[4][53] 商业化合作进展 - 与华东医药合作QX001S和QX005N 授予中美华东大中华区QX005N排他共研及推广权[5][17] - 与翰森制药就QX004N在大中华区域订立独家授权协议 已收到Ps III期里程碑付款5800万元[5][106] - 与健康元就QX008N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呼吸系统适应症达成合作协议[5] - 与Caldera Therapeutics就QX030N签订全球独家许可协议[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4.41亿元、5.93亿元人民币[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0.86亿元、0.28亿元人民币[5] - 给予2025年26倍PS 对应目标价36.85元人民币(40.25元港币)[5] 行业市场数据 - 中国银屑病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306.5亿元[2] - 中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数2022年为390万人 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63亿元[2] - 全球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7943亿元 中国市场达1633亿元[35][36]
荃信生物-B盘中涨超7% 公司加快管线市场潜力兑现 双抗管线均旨在走向国际化市场
智通财经· 2025-09-05 03:4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人民币2.0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59.69% [1] - 期内亏损3093.3万元 同比显著收窄83.11% [1] - 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对外授权项目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临床研发服务费收入及CDMO收入 [1] 核心产品管线 - 临床进度靠前的5个管线产品分别对应IL23p40、IL-4R、IL-17A、IL-23p19和TSLP靶点 [1] - 全球范围内均已存在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 显示成药确定性高 [1] - 除QX002外 其余产品均与国内Pharma达成合作 由合作伙伴负责商业化销售 [1] 双抗管线布局 - QX027N为呼吸+皮肤领域双抗管线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中美同步申报IND [2] - QX031N为呼吸科双抗管线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美同步申报IND [2] - QX035N预计2026年下半年中美同步申报IND [2] - 全球尚未有自免领域双抗重磅产品上市 具备真正创新属性的管线有望快速实现临床价值 [2]
港股异动 | 荃信生物-B(02509)盘中涨超7% 公司加快管线市场潜力兑现 双抗管线均旨在走向国际化市场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3:32
股价表现 - 盘中涨幅超7% 收涨6.13%至24.94港元 成交额1220.69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上半年收入2.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59.69% [1] - 期内亏损3093.3万元人民币 同比收窄83.11% [1]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对外授权项目首付款 里程碑付款 临床研发服务费及CDMO收入 [1] 核心产品管线 - 5个临床进度领先管线:QX001S(IL23p40) QX005N(IL-4R) QX002N(IL-17A) QX004N(IL-23p19) QX008N(TSLP) [1] - 全球同靶点药物均已获批上市 成药确定性高 [1] - 除QX002N外 其余产品均与国内药企达成合作 由合作方负责商业化销售 [1] 双抗管线布局 - QX027N呼吸+皮肤领域双抗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中美同步申报IND [2] - QX031N呼吸科双抗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美同步申报IND [2] - QX035N预计2026年下半年中美同步申报IND [2] - 全球自免领域尚无双抗重磅产品上市 创新管线有望快速实现临床价值 [2]
荃信生物-B(02509)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359.69%,创新研发与商业化并进成果超预期
搜狐网· 2025-08-18 07: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2.06亿元,同比增长359.69%,主要来自授权协议收入(1.81亿元)及CDMO服务收入(2200万元)[1] - 期内亏损大幅缩减83.11%至3093.3万元,现金流状况健康,现金及等价物达5.59亿元[1] - 公司2025年收入目标2亿元已提前半年达成[6] 核心产品研发进展 - QX005N(IL-4Rα单抗)获7项适应症IND许可,国内唯二取得BTD,PN适应症III期完成入组,AD适应症III期入组接近尾声[3] - QX002N(IL-17A单抗)强直性脊柱炎III期达主要终点,计划年内提交BLA[3] - QX004N(银屑病III期)和QX008N(COPD II期)进度国内前列[3] - 自研双抗管线4款,其中3款将于2025年内申报IND,聚焦呼吸与皮肤疾病领域[4] 商业化与国际化 - 首个商业化产品赛乐信®(乌司奴单抗类似药)已发货超6万支,覆盖800+医院,儿童适应症获批,克罗恩病上市申请受理中[5] - 与Caldera Therapeutics达成首个海外NewCo交易,开启国际化战略[6] - CDMO业务(赛孚士基地)2025年上半年贡献2200万元收入,预计持续增长[6] 资本市场动态 - 完成500万股配售净筹资9900万港元,用于偿债及新管线研发,独家投资人真脉投资提供机构背书[7] 行业背景 - 中国自免疾病患者规模庞大:特异性皮炎7000万人、银屑病800万人、哮喘6700万人、COPD 1亿人[2] - 自免药物全球销售额位列第二,长期用药市场需求可观[2]
港股异动 | 荃信生物-B(02509)涨幅扩大逾22% 上半年营收激增且大幅减亏 核心产品研发进展顺利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6:20
股价表现 - 荃信生物-B(02509)午后涨幅扩大逾22% 高见27.7港元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 截至发稿涨22.08%报27.42港元 成交额5616.09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取得收入人民币2.06亿元 同比增加359.69% [1] - 研发开支1.51亿元 同比增加4.25% [1] - 期内亏损同比减少83.11% [1] - 期内收入主要包括来自授权协议的收入合计1.81亿元 含QX030N海外授权首付款及Caldera Therapeutics约24.88%股权的非现金代价 以及QX004N III期首例入组的里程碑费用 [1] - CDMO服务产生的收入及QX004N和QX008N项目提供研发服务约2200万元 [1] 产品管线进展 - 公司已有一款商业化产品赛乐信® 为国内首个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 [2] - QX005N(IL-4Rα单抗)于2025年3月完成结节性痒疹中国III期患者入组 特应性皮炎中国III期患者入组接近尾声 两项临床试验预计分别于2025年底及2026年初读出主要终点数据 [2] - QX002N(IL-17A单抗)的强直性嵴柱炎中国III期已于2025年2月达到主要终点 计划2025年内提交BLA [2] - QX004N(IL-23p19单抗)在国内处于银屑病III期临床阶段 [2] - QX008N(TSLP单抗)在国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病II期临床阶段 合作伙伴正在加速开发 [2]
荃信生物裘霁宛:“高效研发+生态合作”破局行业定律
上海证券报· 2025-06-29 19:13
核心观点 - 荃信生物通过精准研发和高效资金利用打破生物医药行业"双十定律",以13亿元研发投入催生5款临床阶段创新产品[2][3] - 公司构建产业链"朋友圈"加速商业化进程,2025年通过5.55亿美元海外授权实现国际化突破[3][7] - 聚焦自免领域四大细分市场(皮肤、风湿、呼吸、消化),形成差异化竞争策略[4][8] 研发效率突破 - 行业"双十定律"下平均需10年+10亿美元,公司仅用13亿元(约1.9亿美元)研发投入产出5款临床产品(1款上市+2款临床三期)[2][4] - 技术型团队主导,资金使用效率显著高于同业,临床阶段产品数量与融资规模(10亿余元)不成正比[4] - 首款产品QX001S(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2024年10月上市,实现研发-商业化闭环[4] 商业化合作生态 - 与华东医药合作推动赛乐信覆盖超800家医院,借助成熟销售网络规避自建渠道风险[5][6] - 联合翰森制药、健康元加速QX004N(皮肤)、QX008N(呼吸)等产品开发,研发进度国内领先[6] - 自免药品下沉市场特性要求广覆盖,通过合作方医保准入资源提升渗透率[5] 国际化战略 - 2025年4月与美国Caldera Therapeutics达成QX030N授权协议,获1000万美元预付款+24.88%股权,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5.45亿美元[7] - 双路径出海:同类首创/最佳产品采用"NewCo"模式合作,成熟产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7] - 重点布局呼吸领域(慢阻肺抗体药物替代)和消化领域(炎症性肠病),瞄准国际成熟市场缺口[8] 细分领域布局 - 皮肤领域已完成治疗变革,呼吸领域未来两年将复制相同路径,市场规模可观[8] - 消化领域存在疗效提升空间,炎症性肠病药物国际市场成熟但需求未满足[8] - 聚焦高成功率靶点与真实临床需求,风湿领域QX002N、皮肤领域QX005N等多管线并行[6][8]
荃信生物2024年收入1.59亿元,BD收入超1.3亿元,预计赛乐信今年销售额3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4-01 02:31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1.59亿元,首次实现营业收入,毛利达到9219万元 [2] - 行政支出同比下降29.57%至1.16亿元,研发支出下降8.27%至3.34亿元 [2] - 现金储备上升47.63%至5.56亿元,年内净亏损缩窄33% [2] - 收入主要来自QX008N及QX004N的对外授权交易产生的授权费收入1亿元,研发服务及CDMO服务收入5570万元,以及供应QX210产生的收入2100万元 [2] 核心产品进展 - QX002N(IL-17A抑制剂)在中国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III期临床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 [4] - QX005N(IL-4Rα单抗)在中国针对特应性皮炎的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接近完成,治疗结节性痒疹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 [4] - QX005N于2024年1月被药审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4] - 管线还包括7个候选药物,其中QX001S(乌司奴单抗注射液)已上市 [4] 大单品商业化预期 - 乌司奴单抗注射液赛乐信2024年10月获批成为国内首个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2025年3月新增儿童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获批 [6] - 预计2025年赛乐信销售额目标为3亿元,销售峰值预计为15-20亿元 [6] - 产品维护期一年仅需4针,生产成本较低,毛利率较高 [6] - 与华东医药合作有望快速推进销售覆盖,借助其慢病患者管理经验带来持续收入 [6] 战略合作与授权 - 报告期内就3款产品进行授权合作,BD收入超1.3亿元 [6] - 与健康元签订QX008N(TSLP单抗)技术转移协议 [6] - 与翰森制药就QX004N(IL-23p19单抗)订立独家授权协议,已获7500万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约10亿元 [6][7] - 与中美华东共同开发QX005N,双方将共同承担50%的III期临床试验费用 [7] 研发能力与国际化拓展 - 过去9年取得20项IND批准(国家药监局19项及FDA1项) [9] - 已建立一体化研发平台和商业级规模内部制造设施 [9] - 2025年将加速产品国际化拓展,计划中美双报 [9] - 重点开发呼吸疾病和IBD领域的双抗组合疗法,推动两款以上双抗产品IND申报及临床研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