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U(惯性测量单元)

搜索文档
A股公司多维发力卡位具身智能赛道
证券日报· 2025-09-05 16:13
行业布局特征 - A股上市公司在具身智能赛道动作频频 布局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1] - 企业布局呈现技术导向与场景导向双轮驱动特征 部分依托制造基础切入核心部件或整机领域 部分通过并购获取前沿技术[3] - 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出台具身智能专项扶持政策 设立产业基金推动技术转化[3] 企业具体布局案例 - 宝馨科技拟以1800万元参与苏州集萃增资扩股 增资完成后持有81.82%股权[1] - 新时达计划2025年底前推出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及轮式类人形整机 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轮式与足式切换[1] - 中海达已获得国内两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IMU产品定点 实现小批量交付[2] - 博云塑业在稳固传统领域基础上 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2] - 天奇自动化投建"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数据采集与实训中心"项目 通过模拟工业环境开展机器人训练[2] 市场前景与产业价值 - 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3] - 需求端呈现工业升级刚需与消费场景尝鲜的双轮拉动 工业柔性生产需求与家庭养老陪护需求形成互补[3] - 具身智能将逐步从工业辅助工具升级为社会服务主体 重塑生产方式与生活模式[4] 技术发展重点 - 苏州集萃凭借技术积淀和产业闭环 在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创新[1] - 天奇自动化项目旨在构建"场景—数据—模型—应用"技术闭环 攻克实际应用中的共性技术难题[2] - 行业竞争将逐步从布局速度转向技术深度与落地能力[3]
华依科技(688071):更新报告:公司为IMU头部企业,无人、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业务空间广阔
浙商证券· 2025-06-19 07: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依科技作为IMU头部企业,在无人/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业务领域有广阔发展空间,25Q1扭亏,有望迎来业绩反转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无人物流 - IMU可解决无人驾驶弱信号场景定位问题,是L3及以上车辆重要定位系统 [1] - 九识发布首款无人物流车E6,售价2万元,引爆无人配送行业;头部企业新石器已交付3000辆车,涉及13个国家,获超100个城市路权,无人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2] 乘用车 - 公司获德国TÜV莱茵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等,成功定点国内多家汽车主机厂多款智能汽车车型,高精度惯导产品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未来预计有更多合作落地,业务将快速放量 [3] 人形机器人 -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公司凭借IMU领域积累与国内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深度合作,围绕机器人重心姿态控制、运动控制等方向开展算法及硬件研发,已获部分客户订单,实现小批量供货,未来空间巨大 [4] 公司业绩 - 25Q1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39.02%;归母净利润0.03亿元,同比增长130.51%,主业扭亏,随着产能释放,有望迎来业绩反转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 - 27年营业收入为6.36/8.16/10.03亿元,对应增速为50.19%/28.35%/22.89%,CAGR为33% [6] - 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56.86/78.44/94.62百万元,对应增速为 - /37.95%/20.62%;对应PE为55X/40X/33X [6] 财务摘要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23.44|635.95|816.21|1003.01| |(+/-) (%)|20.36%|50.19%|28.35%|22.8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6.74)|56.86|78.44|94.62| |(+/-) (%)|/|/|37.95%|20.62%| |每股收益(元)|(0.55)|0.67|0.93|1.12| |P/E|—|55.46|40.20|33.33|[10]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2024 - 2027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如流动资产、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等,并给出了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 [11]
华依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长39.02% IMU产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获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2:2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20.36%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39.02% [1]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95.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智能驾驶相关业务 [1] - 智能驾驶领域专注于高精度惯导产品和智能驾驶测试业务 [1] 技术优势 - 在惯性器件研发、虚拟传感器阵列技术、高精度卫星定位算法、RTK算法、组合惯导算法等领域具有优势 [1] - 推出惯导、卫导和高精度定位产品系列,服务于智能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等移动载体 [1] - IMU产品在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汽车底盘、主动安全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1] 产品进展 - 高精度惯导产品已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应用于L3及以上智能驾驶车辆 [2] - IMU产品与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合作,实现人形机器人IMU小批量供货 [2] - 产品具有不依赖外部信号、高可靠性及数据融合能力,显著提升车辆定位精度 [2] 研发投入 - 截至2024年底拥有22项发明专利、8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及132项软件著作权 [2]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 发展战略 - 重点拓展国内外汽车产业高端优质客户 [2] - 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智能驾驶、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三大领域的影响力 [2] - 推进人工智能等智能化高新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