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og

搜索文档
ADI's Automotive Segment is Booming: Is the Momentum Sustainable?
ZACKS· 2025-09-23 15:06
Key Takeaways Analog Devices' automotive unit rose 22.4% in Q2, fueled by connectivity and power solutions.The segment expanded from 20% of fiscal 2022 revenues to 30% in fiscal 2024.ADI guides Q4 automotive decline due to EV credit expiration and tariff risks.Analog Devices’ (ADI) automotive segment, which offers products like high-performance signal processing solutions for advanced vehicle systems like infotainment, electrification and autonomous applications, is delivering record revenue growth for the ...
全球半导体:《芯片法案 3》,中国资本支出持续增长,尽管面临挑战,迁移仍在推进Global Semis_ CHIPS Act 3_ China capex continues to grow; migration ongoing despite challenges
2025-08-28 02:1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中国半导体行业 包括芯片制造 设计 封装测试以及半导体设备等子领域[1][3][4][5] * 公司涉及众多国内外企业 中国公司包括中芯国际(SMIC)[22][78][79][84] 华虹半导体(Hua Hong)[22][78][79][84] 晶合集成(Nexchip)[22][78][79][84] 以及半导体设备商北方华创(NAURA)[25][26][53] 中微公司(AMEC)[25][26][53] 拓荆科技(Piotech)[25][26][53]等 国际公司包括ASML[44][48][60] 应用材料(AMAT)[45][60][80] 泛林集团(LRCX)[45][46][60] KLA[45][46][60] 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49][60][80]等[45][46][48][49][60]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半导体资本支出持续增长** * 将2025-30年中国半导体资本支出预测上调2%~6%至430亿-460亿美元 此前预测为400亿-440亿美元[1][4] * 2024年资本支出达到410亿美元 同比增长19%[4] * 预计2025-30年资本支出将分别增长5% 5% 1% 1% 1% 1% 达到430亿 450亿 450亿 450亿 460亿 460亿美元[14][16] * 投资重点将更多转向存储器和先进制程技术 由行业领导者主导 晶圆代工和存储器厂商合计占未来几年资本支出的约80%[4][16] **中国半导体产能扩张** * 预计2024-30年中国将新增700万片/月8英寸等效晶圆产能[19][23] * 中国半导体产能(仅包括8英寸和12英寸产线)将从2024年的600万片/月增至2030年的1300万片/月[19][23] * 尽管快速扩产 但领先厂商如中芯国际(93%)和华虹半导体(108%)在2Q25的产能利用率仍保持高位 显示供需健康[22] **本土设备供应商市场份额提升** * 中国晶圆制造设备(WFE)市场规模2026年预计达410亿美元 沉积 刻蚀 光刻是最大市场[24][25][28] * 中国WFE支出占全球比重将从2022年的22%升至2025-27年的37%~38%[26][28] * 本土设备供应商在中国WFE市场的份额(按价值计)将从2024年的17%提升至2027年的36%[30][32] * 本土设备商在中国WFE市场的收入预计从2024年的67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156亿美元[31][32] **供应链迁移持续进行** * 产品扩展和迁移出现在多个子领域 包括CIS 汽车芯片和AI芯片 本土晶圆代工和封测厂商也在提升制造技术[5] * 推动力包括:结构性技术革新(如EV AI服务器)带来的供应链转移机遇 价格优势 更好服务 更快产品迭代 持续的研发投入[5] * 中国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半导体需求价值中的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17%升至2025年的21% 2030年的37%[33][35] **光刻机需求巨大但本土解决方案尚需时日** * 预计到2035年需要额外2261台光刻机才能完全满足中国的芯片需求 包括212台EUV 578台浸没式DUV和1471台干式DUV/UV 对应投资额达1100亿美元[37][39][40] * 若实现100%自给 到2035年中国将需要3619台光刻机[39][40] * 考虑到2024-35年间将有923台干式DUV退役 故需新增2261台[38][39] * 本土光刻解决方案仍需数年时间 需要大量人才 资金 政策支持 技术/IP创新和行业领导力 实现3nm以下能力可能需投入400亿美元的研发/资本支出[6] **利用多重 patterning 应对光刻瓶颈** * 在光刻发展存在瓶颈的背景下 预计中国供应链将利用浸没式DUV和多重 patterning 生产7nm芯片 但代价是良率更低 成本更高[44] * 根据ASML数据 使用EUV生产7nm芯片可比全DUV方案降低12%的晶圆成本 提高9%的良率 并缩短6个月上市时间[44][47] * 在供应限制下 本土供应商或需5台浸没式DUV和10台干式DUV/UV来生产1万片/月的7-14nm芯片 若良率持续低迷 对浸没式DUV的需求可能进一步超出当前预期[44] **对各地区设备商的影响** * 美国设备商:预计其在中国WFE支出中的市场份额将保持强劲但会逐步降低 受出口管制和本土采购倾向影响 已将应用材料 泛林 KLA在2H25和2026年初的对华出货预测下调 但预计其对华销售额长期将维持在营收占比20%以上的指引高端[45] * ASML:重申买入评级 看好其估值和2026年预期风险降低 强劲的全球前沿AI需求以及中国光刻需求的持续强劲是积极因素 预计对华销售将逐步正常化至20%左右(目前为20%+)[48] * 日本设备商:中国资本支出维持高位对其盈利提供一定支撑 但中国本土设备商能力稳步提升 预计外国设备商在中国WFE市场的TAM将从2024年峰值逐渐下降 若能在出口限制中 navigate 中国仍将是其关键市场[49] **本土设备商产品覆盖范围扩大** * 中国半导体设备(SPE)供应商的产品覆盖范围正在扩大 图表13详细列出了各公司在新产品上的进展[53] **中国是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 * 2024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达1820亿美元 占全球39% 同比增长20% 快于全球19%的增速[64][69] * 但以公司总部计 中国大陆企业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7%[63][64] * PC/计算机超过通信(含智能手机)成为2024年最大市场 受AI计算服务器需求激增推动[67][69] **子领域发展状况** * 晶圆代工:中国代工厂正在增加资本支出以满足需求 其2024年研发费用率高于全球同行 反映了其在弥补技术差距上的努力 其2024年收入增长高于联电 格罗方德 高塔和世界先进 但低于台积电和三星这两家先进制程领导者[84][85] * 封测(OSAT):中国大陆前三大OSAT公司(长电科技 通富微电 华天科技)已进入全球前十 在成熟封装技术上提供全面产品 但在chiplet和2.5D/3D先进封装方面仍处于早期阶段[87][89][91] * CIS:中国市场领导者2024年收入增长强劲 得益于国内客户订单增加和车载摄像头用量及规格升级 中国供应商在产品覆盖上已较全面 但在高端CIS市场(如旗舰智能手机主摄)的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92][93][94] * 汽车芯片:地平线 黑芝麻 爱芯元智等中国汽车芯片供应商相对年轻 正在从入门级ADAS芯片向支持更高级别ADAS功能(如城市NOA)的高算力芯片迁移 凭借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和更快的新产品迭代持续获得国内车企订单[96][97][98] * AI芯片:中国玩家持续投入研发进行产品开发 如寒武纪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104% 海光达32% 除了服务器AI芯片 本土供应商也在开发用于消费电子 汽车和IoT等边缘设备的AI处理器 通过优化连接架构(如华为CloudMatrix 384)来弥补单芯片算力不足[103][104][105][107] 其他重要内容 **光刻机技术瓶颈与突破路径** * 光刻机发展的关键挑战在于系统集成和精密部件 包括:光学系统(设计复杂 精度要求高) 光源(高功率和可靠性) 晶圆台(快速移动 高精度和稳定性) 系统集成(组件数量庞大 精度和可靠性要求高)[109][111] * 2024年9月 工信部将65nm ArF光刻系统列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109] * 实现光刻突破的关键要素包括:人才(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高校教育 校企合作) 资金(国家大基金三期470亿美元 IPO和科创板 地方政府资助 产业投资) 政策支持(国家科技项目 指导目录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技术与IP(探索替代方案 数字化研发流程积累试错数据库 集中资源攻关核心难题) 行业领导者(支持华为 中芯国际 华虹 上海微电子等领军企业引领研发)[112][116] * 案例分析指出 ASML耗时约20年 投入约400亿美元研发和资本支出 才实现从65nm到3nm以下技术的迁移[117][118]
华虹半导体-产能扩张,且因产能利用率(UT rates)高,平均销售价格(ASP)回升;28 纳米工艺或成下一个增长驱动力;中性评级
2025-08-26 01:19
公司信息 * 公司为华虹半导体(1347 HK)[1]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特色工艺的半导体代工厂(8英寸和12英寸)[20] * 产品涵盖功率分立器件、模拟、NOR闪存、逻辑、射频、CIS、MCU等[20] * 主要终端市场包括消费电子、通信、计算、工业和汽车行业[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对华虹半导体的长期潜力持积极看法,驱动因素包括中国日益增长的本地化需求、高产能利用率以及从40纳米向28纳米的未来迁移计划[1] * 维持中性评级,因当前股价与目标价相比无上行空间[1] * 产能利用率表现强劲,2Q25达到108.3%[2] * 需求在2H25至今仍呈上升趋势,归因于:1) 中国及海外客户的本地化偏好;2) 多个终端市场需求复苏,包括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3) AI相关需求,如AI服务器的电源管理IC[2] * 在强劲需求和产能利用率支持下,公司正逐步提价,以抵消因产能增加而上升的折旧与摊销负担[2] * 产能持续增加,2Q25月产能(8英寸等效)达44.7万片,同比增长14%[3] * 管理层预计到年底第二条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爬升至80%-90%(总规划产能为8.3万片/月),并正规划另一新晶圆厂,预计于2027年开始贡献产能[3] * 管理层提及未来从40纳米迁移至28纳米的计划,预计将驱动新需求、提升平均销售单价并可能改善未来盈利能力[9] * 公司近期宣布拟从其母公司收购Fab 5(40纳米-65纳米),若完成将增加其长期扩张(该交易尚未纳入预测)[9] * 由于运营开支增加,下调2025-29年盈利预测33%/11%/4%/2%/2%[10] * 营收和毛利率预测基本不变,运营开支预测上调8%/5%/1%/1%/1%,以反映公司持续提升新产能带来的预期运营和研发成本[10] * 考虑到为未来产能扩张融资可能产生的更高利息成本,下调非运营收入预测[10] * 目标价上调13.9%至53.4港元(原为46.9港元)[11] * 目标市盈率基于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目标市盈率倍数从35.3倍更新至45.4倍[11] * 目标倍数调整源于:1) 更新后的全球半导体同业市盈率与盈利增长相关性;2) 更高的2027-28年平均盈利增长预测29%(原为23%)[11] * 投资论点:看好公司多元化的特色工艺、本土化机遇和产品组合改善(转向更多12英寸和更高端节点工艺28纳米/40纳米)[20] * 从90纳米向28/40纳米的迁移以及更好的产品组合应能驱动其晶圆平均销售单价和利润率改善[20] * 预计公司近期利润率将受到平均销售单价压力、竞争加剧以及新产能带来的折旧与摊销负担增加的影响[20] * 认为当前股价水平估值合理,给予中性评级[20] * 估值方法:12个月目标价53.4港元基于45.4倍2026年预测市盈率[22] * 目标倍数源自全球半导体同业的市盈率与盈利增长相关性[22] * 45.4倍高于华虹历史平均市盈率21.0倍,但仍在其历史交易区间内(6倍-70倍)[22] * 关键风险包括:1) 终端市场需求强于/弱于预期;2) 12英寸晶圆厂爬坡速度快于/慢于预期;3) 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23]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Q25营收5.66亿美元[17] * 2Q25毛利润6200万美元,毛利率10.9%[17] * 2Q25运营开支9800万美元[17] * 2Q25运营亏损3600万美元,运营利润率-6.4%[17] * 2Q25净收入800万美元,净利率1.4%[17] * 2025年预测营收24.439亿美元(新旧预测无变化)[11] * 2025年预测毛利润2.66亿美元,毛利率10.9%(新旧预测无变化)[11] * 2025年预测运营亏损1.33亿美元(旧预测亏损1.04亿美元)[11] * 2025年预测净收入8200万美元(旧预测1.24亿美元),下调33%[11]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0.05美元(旧预测0.07美元),下调33%[11] * 2026年预测净收入2.66亿美元(旧预测3.01亿美元),下调11%[11] * 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0.15美元(旧预测0.17美元),下调11%[11] * 2027年预测净收入3.36亿美元(旧预测3.5亿美元),下调4%[11] * 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0.19美元(旧预测0.20美元),下调4%[11] * 2028年预测净收入4.44亿美元(旧预测4.55亿美元),下调2%[11] * 2028年预测每股收益0.26美元(旧预测0.26美元),下调2%[11] * 2029年预测净收入5.55亿美元(旧预测5.64亿美元),下调2%[11] * 2029年预测每股收益0.32美元(旧预测0.33美元),下调2%[11] * 2025年预测运营开支3.99亿美元,上调8%[10] * 2026年预测运营开支4.03亿美元,上调5%[10] * 2027年预测运营开支4.77亿美元,上调1%[10] * 2028年预测运营开支5.44亿美元,上调1%[10] * 2029年预测运营开支6.07亿美元,上调1%[10] * 当前股价56.00港元,目标价53.40港元,潜在下行空间4.6%[24] * 市值96.1港元/123亿美元[24] * 企业价值114.1港元/146亿美元[24]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来源为高盛(亚洲)[4][5][6] * 高盛与所覆盖公司有业务往来并寻求业务关系,可能存在利益冲突[4] * 高盛预计在未来3个月内将寻求或获得华虹半导体的投资银行服务报酬[33] * 高盛在过去12个月内与华虹半导体有过投资银行服务客户关系[33] * 高盛为华虹半导体的证券或其衍生品做市[33]
供不应求!中芯国际赵海军:关税影响不大,明年预计平稳增长
点拾投资· 2025-08-12 11:00
公司业绩表现 - 二季度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环比下降1.7%,同比增长16.2% [2] - 净利润1.33亿美元,同比下降19%,低于市场预期的1.67亿美元 [2] - 二季度港股下跌3.04%,A股下跌1.30% [3] 市场反应与基金持仓 - 财报发布次日AH股双双大跌 [3] - 二季度公募基金持股市值超400亿元,但持股数下降11.58% [3] - 部分基金经理逆市加仓,如李晓星管理的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新进重仓 [4] - 谢治宇的兴全合宜混合基金减持但仍为第三大重仓股 [4] 关税影响评估 - 美国100%关税对营收影响预计为1.3%,实际影响可能更小 [3][15] - 客户已通过备库存或更换供应商降低关税影响 [16] - 订单供不应求状态持续至10月,产能利用率达92%-93% [11][41] 行业需求与客户结构 - 手机市场总量持平但客户份额增长,带动公司出货量增长22% [9] - 网络相关(WiFi/基站)和存储器配套芯片需求确定性高 [32][33] - 汽车业务占比5%-6%,目标提升至10%但需26-30个月周期 [34] - 8英寸产能国际客户占比超50%,国内客户需求呈10倍速增长 [25][26] 产能与价格策略 - 折旧摊销占比随产能利用率提升从80%降至45% [18][19] - 三季度ASP上升因12英寸占比提升和折扣取消 [28][29] - 公司不主动涨价但会跟随同业调整价格 [30] - 年投资额达70-80亿美元,保持匀速扩产节奏 [44] 行业展望 - 半导体代工业明年预计增长5%-6%,AI相关领域增速更高 [38] - 若无宏观危机,2024年将保持平稳增长 [36][38] - 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看好先进制程突破带动的产业链机会 [4]
MaxLinear: May Have Rallied By A Bit Too Much Too Soon
Seeking Alpha· 2025-08-12 09:19
公司表现 - MaxLinear作为模拟、数字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供应商 在多个关键领域表现不佳 持续数年 [1] - 公司股价在去年4月触及多年新低 且呈现连续走低趋势 [1] 行业观点 - 作者提出与主流分析不同的替代性观点 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视角 [1] - 分析基于独立研究 未受第三方机构或公司关系影响 [2] 数据来源 - 研究结论完全基于作者个人观点 未获得除Seeking Alpha外的任何形式报酬 [2] - 分析机构声明其内容不代表平台整体立场 分析师资质包含非专业人士 [3]
瑞银:全球半导体-半导体产业协会 4 月数据,3 月创纪录后销售回落
瑞银· 2025-06-10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4月半导体销售从3月的创纪录高位回落,总半导体销售额环比下降11.7%,符合5年季节性平均水平,但比10年季节性平均水平低约120个基点;除内存外,IC销售额环比下降8.3%,比正常季节性平均水平差约150个基点;整体ASP环比下降4.9%,比10年季节性平均水平差约360个基点;同比销售额连续第19个月增长,加速至21.7% [2] - 预计2季度半导体行业收入(按销售计入基础)将实现3 - 6%的环比增长,而当前市场预期(按销售通过基础)为环比增长3.4% [2] - 内存市场近期价格有支撑,但长期面临压力,预计2025年下半年内存周期将走弱,NAND从3季度、DDR DRAM从4季度开始可能出现供应过剩,且可能持续到2026年2季度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半导体销售情况 - 4月总半导体销售额环比下降11.7%,同比增长21.7%;除内存外,IC销售额环比下降8.3%,同比增长24.0%;内存销售额环比下降23.3%,同比增长23.8% [2][8] - 预计2季度半导体行业收入(按销售计入基础)将实现3 - 6%的环比增长,当前市场预期(按销售通过基础)为环比增长3.4%;除内存外的半导体收入市场预期环比增长2.2% [2][4] 内存市场情况 - 4月内存销售额环比下降23.3%,主要因销量下降22.1%;DRAM ASP环比上涨2.8%,NAND ASP在3月下降后环比反弹19.6%;DRAM收入环比下降29.0%,NAND收入环比下降9.4% [3] - 2025年2季度需求拉动和较低库存仍支撑价格,6月内存半导体月度报告预测2季度DRAM ASP环比增长6%,NAND ASP环比增长3%;预计2025年下半年内存周期走弱,NAND从3季度、DDR DRAM从4季度开始可能供应过剩,或持续到2026年2季度 [3] 公司偏好情况 - 在美国市场,偏好AVGO、MRVL、ARM、MU、NVDA和TXN;在国际市场,偏好ASE、Hon Hai Precision、NXP、Infineon、JCET、MediaTek、Quanta、Renesas Electronics、Samsung Electronics、SK Hynix、TSMC和Wiwynn [2] 各细分产品销售、单位和ASP变化情况 - 报告给出了逻辑、MPU、模拟、MCU、DSP等细分产品在4月的销售、单位和ASP的环比、同比变化情况,以及与5年和10年季节性平均水平的对比 [8] 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 - 提供了2017 - 2026E期间各细分产品的年度半导体销售、单位和ASP数据,以及总IC、离散&光电器件和总半导体的相关数据 [10] - 展示了2019 - 2026E期间半导体销售通过收入、除内存外半导体销售通过收入和OEM收入的季度数据,包括环比和同比变化 [11] 公司评级情况 - 报告对多家公司给出了12个月评级,如ASE Industrial、Arm Holdings PLC、Broadcom Inc.等公司均被评为“Buy” [92]
全球半导体,最新预测
半导体芯闻· 2025-06-04 10:20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测 - 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1] - 2026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8.5%至7607亿美元(约合5.48万亿元人民币) [4] 细分市场表现 - 逻辑和存储器市场将引领增长,受AI、云基础设施和先进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推动,涨幅达两位数 [3] - 逻辑市场2025年预计增长23.9%至2673亿美元 [4] - 存储器市场2025年预计增长11.7%至1848亿美元,2026年增速将加快至16.2% [4] - 传感器和模拟市场将温和增长: - 传感器2025年增长4.5%至19.8亿美元 [4] - 模拟市场2025年增长2.6%至81.6亿美元 [4] - 分立半导体、光电子和微型IC将出现下滑: - 分立半导体2025年下降2.6%至302亿美元 [4] - 光电子2025年下降4.4%至393亿美元 [4] - 微型IC2025年下降1.0%至778亿美元 [4] 地区市场表现 - 美洲地区增长最为强劲,2025年预计增长18.0%至2303亿美元 [3][4] - 亚太地区(非日本)2025年预计增长9.8%至3706亿美元 [3][4] - 欧洲和日本增长较缓: - 欧洲2025年增长3.4%至530亿美元 [4] - 日本2025年仅增长0.6%至470亿美元 [4] - 2026年各地区均将实现增长,欧洲和日本增速将明显提升 [4]
5 Reasons the Rebound in Microchip Technology Stock Is Real
MarketBeat· 2025-05-12 12:02
核心观点 - 公司股价反弹真实且可持续 因业务已触底 需求改善 并在2024财年末达到拐点 [1] - 尽管第四财季收入同比下降27% 但降幅好于预期 预计2025财年第一季度将实现环比增长 [2][5] - 公司具备五大投资亮点 包括市场地位、财务表现、资产负债表、股息回报及分析师情绪改善 预计未来12-18个月可实现高双位数至低三位数总回报 [2][3][5][8][10][13] 市场地位与地缘优势 - 公司是半导体制造供应链关键环节 生产微控制器、混合信号、模拟和闪存IP等多种产品 主要终端市场包括工业、汽车、数据中心、家电和物联网 [3][4] - 作为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商 在俄勒冈州和科罗拉多州设有晶圆厂 亚洲业务有限且不涉及中国 在美半导体本土化趋势中具有优势 [4] 财务表现与运营指标 - 第四财季收入同比下降27% 但好于预期 预订出货比(book-to-bill)多年来首次转正 表明市场已触底 [5] - 202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指引高于共识预期 库存减少释放现金流 为匹配需求增产奠定基础 [6] - 2024财年减少债务3.562亿美元 重组循环信贷设施获更优惠条款 维持投资级信用评级 未积极回购股份但通过减债使稀释股数减少1.2% [8][9] 股息与股东回报 - 股息收益率达3.29% 年化股息1.82美元 连续23年增加股息 三年年化股息增长率28.58% [10] - 尽管2024年和2025年派息率超过100% 但健康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可支撑股息支付 管理层未表示削减计划 [11][12] 分析师情绪与股价前景 - 分析师情绪已触底 财报发布后首次修订目标价大幅上调 共识目标价67.42美元 较发布前收盘价有35%上行空间 [13] - 股价有望测试100美元附近高点 潜在涨幅达三位数 [14]
Microchip Q4 Earnings & Sales Beat Estimates, Shares Up on Solid View
ZACKS· 2025-05-09 17:25
财务表现 - 公司第四季度非GAAP每股收益为11美分,超出市场预期28.57%,但同比下滑81.5% [1] - 净销售额为9.705亿美元,同比下降26.8%,但超出市场预期0.98%,环比下降5.4% [1] - 非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830个基点至52%,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同比上升730个基点至23.7% [5] - 非GAAP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至14%,去年同期为32.9% [6] 业务细分 - 混合信号微控制器、模拟和其他业务分别占净销售额的49.2%、27%和23.8% [3] - 按渠道划分,直销占比55%,分销占比45% [4] - 按地区划分,美洲、欧洲和亚洲分别贡献29.3%、21.6%和49.2%的净销售额 [4]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短期投资为7.717亿美元,较上季度增长31.7% [7] - 总债务为56.3亿美元,较上季度减少16.6% [7] - 库存天数从266天降至251天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059亿美元,环比增长372%,自由现金流为1.917亿美元 [8] - 公司第四季度通过股息向股东返还约2.448亿美元,并宣布每股股息45.5美分 [8] 业绩指引 - 预计第一财季净销售额为10.2-10.7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为18-26美分 [9] - 预计非GAAP毛利率为52.2%-54.2%,营业利润率为17.4%-20.8% [9] - 预计2026财年资本支出约为1亿美元 [10] 市场反应 - 财报公布后股价上涨超过13%,但年初至今表现落后行业指数5.2个百分点 [2] - 公司加速库存减记预计将提升毛利率 [2]
Microchip Tech (MCHP) Q4 Earnings: Taking a Look at Key Metrics Versus Estimates
ZACKS· 2025-05-09 14:3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9.705亿美元,同比下降26.8% [1] - 每股收益(EPS)为0.11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0.57美元 [1] - 营收超出Zacks共识预期9.6107亿美元,超预期0.98% [1] - EPS超出Zacks共识预期0.10美元,超预期10.00% [1]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过去一个月上涨26.6%,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13.7% [3] - 公司当前Zacks评级为3级(持有),预计短期内表现与大盘一致 [3] 分业务收入 - 混合信号微控制器业务收入4.772亿美元,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5.0065亿美元,同比下降31.4% [4] - 其他业务收入2.317亿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2.1026亿美元,同比下降23.1% [4] - 模拟业务收入2.616亿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2.5064亿美元,同比下降20.5% [4] 关键指标分析 - 投资者关注同比变化和华尔街预期以决定投资策略 [2] - 关键业务指标更能反映公司实际经营状况 [2] - 比较关键指标与去年同期和分析师预期有助于更准确预测股价表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