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128激光雷达

搜索文档
315亿,史上“最狗血”公司来港股IPO了
36氪· 2025-09-16 03:18
公司上市与资本表现 - 禾赛科技于2025年9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 香港公开发售超购168.65倍 国际配售获14.09倍认购 上市首日股价涨7.71%至229.2港元 [1][2] - 公司港股最新市值约34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5亿元) 美股市值约38亿美元(约275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2023年登陆纳斯达克 发行价19美元/股 募资1.9亿美元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1% 市值约26亿美元 [14] 业务发展历程 - 2014年回国注册公司 初期聚焦激光气体检测业务 精度达十亿分之一 获得国内最大民营燃气集团订单 [4][5][6] - 2016年转型车载激光雷达 发布国内首批量产级32线激光雷达Pandar32 2017年推出Pandar40 [6] - 客户包括蔚来、百度Apollo、博世中国、京东物流、北美自动驾驶公司Nuro 形成覆盖Robotaxi、物流、商用车的多元化客户网络 [6] - 2024年激光雷达单季交付13.4万台 全年交付50万台 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激光雷达企业 ADAS市场累计出货量排名第二 [16] 技术研发与竞争优势 - 全球市占率突破37.3% 打破Velodyne等国际巨头的长期垄断 [14] - 第四代自研芯片带来60%成本降幅 [14] - 形成"李一帆看市场、孙恺钻技术、向少卿抓落地"的协作模式 [4] 资本运作与融资历程 - 2014年天使轮获晨兴资本200万美元投资 [18] - 2017年B轮融资中 百度以1.04亿元增资持股10.86% 成为第四大股东 [8][18] - 2020年C轮及后续融资累计募资超3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高瓴HHLR、淡马锡、光速中国等 [18] - 港股IPO获得高瓴HHLR、泰康人寿等六大基石投资者共计1.48亿美元认购 [18] 重大挑战与应对 - 2017年联合创始人孙恺婚外出轨事件 导致其辞去董事长职务 但保留首席科学家与董事席位 [8][9][10] - 2019年遭遇Velodyne专利诉讼 最终支付1.6亿元补偿费及后续专利许可费 导致2019年净亏损扩大至1.5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超2.5亿元 [12] - 2024年被美国国防部列入"涉军企业清单" 股价一度跌至不到4美元 较发行价累计下跌约80% [15] - 2025年遭遇Blue Orca做空报告指控财务造假 公司否认所有指控并起诉美国国防部 [16] 财务表现 - 2024年三季度营收5.4亿元 同比增长21.1% 毛利率提升至47.7% 净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50% [16] - 2024年四季度营收7.2亿元 全年实现Non-GAAP净利润1400万元 [16] - 毛利率从2019年的70.3%跌至2023年的35.2% [15] 行业背景与战略定位 - 受益于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优势 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三重机遇 [4][5] - 港股上市被视为规避美股地缘政策风险的战略选择 利用香港作为国际资本与内地产业的"超级联系人"地位 [19][20] - 中概股资本迁徙趋势明显 包括爱奇艺港股二次上市和极氪从美股退市转港股等案例 [2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孙恺持股7%(表决权24.6%)主导核心研发 李一帆与向少卿各持股6.7%(表决权23.7%)共同统筹运营 [22] - 美股机构持股比例从2023年上市初期的65%降至2025年8月的42% [17]
2025慕尼黑车展上的“中国主场”:从产品出口到生态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3:09
参展规模与影响力 - 中国展商达116家 占海外参展商总数近三分之一 成为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海外国家[2] - 中国参展商数量比2023年多40%[2] - 中国车企从整车品牌到核心供应链系统性地登上欧洲舞台[2] 整车品牌参展情况 - 比亚迪展出海豹06 DM-i插电混动旅行车 海豚冲浪 元UP 海狮7等多款新车及高端品牌腾势Z9GT 重点展示"兆瓦闪充"技术 号称5分钟补能400公里[2] - 小鹏汽车携五款车型亮相 包括全新小鹏P7 2025款小鹏G6 2025款小鹏G9 小鹏X9 小鹏P7+ 同步展出人形机器人 飞行汽车 陆地航母模型 SEPA扶摇架构等前沿展品[2] - 长安汽车携深蓝 阿维塔两大品牌亮相 阿维塔概念车XPECTRA全球首秀 深蓝S05公布欧洲市场价格3.899万-4.499万欧元 于9月9日开启交付[2] - 零跑汽车Lafa5全球首发 基于LEAP 3.5模块化架构打造 配备激光雷达 支持800V高压快充 零跑B10正式上市并开启欧洲交付 售价约3万欧元 在德国已有109家门店[2] - 奇瑞携Jaecoo和Omoda两大品牌亮相 带来两款纯电SUV和三款插混车型[2] - 广汽集团旗下昊铂 传祺 埃安品牌集体亮相 第二代AION V宣布登陆欧洲市场[2] 战略转型与本地化布局 - 中国车企从简单产品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和生态输出新模式[3] - 为应对欧盟关税壁垒 2025年已有5家中国车企宣布在欧洲建厂 总投资超200亿欧元[3][5] - 小鹏汽车通过与大众合作快速适应本地需求 欧洲首个研发中心已启用[3][4] - 零跑汽车董事长表示海外是长期战略 车企一定要全球化[4] 供应链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展示欧洲工厂生产的新型神行Pro动力电池 寿命达12年或100万公里 能量密度提升20% 充电速度提高50% 欧洲产能相当于2024年欧洲电动车电池总需求的三分之一[4] - 中创新航 亿纬锂能 国轩高科等电池巨头形成"中国电池军团"效应[4] - 黑芝麻智能发布A2000芯片 算力达200TOPS 支持多传感器融合[4] - 禾赛科技带来车规级800线超远距激光雷达ETX和新一代纯固态车规级补盲雷达FTX AT128激光雷达已获得宝马订单[4] - 元戎启行展示自研VLA模型 引入"思维链"推理机制 具备高度可解释性[4] - Momenta与优步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系统在慕尼黑完成10万公里路测 计划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4] - 地平线展示征程6系列智能计算方案 升级版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宣布成立欧洲总部 已获全球生命周期约1000万辆订单[4][5] 产业生态发展 - 生态出海帮助中国车企建立长期竞争力 未来3-5年中国汽车产业链全球布局将更加完善 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输出转变[5] - 中德车企较量从产品 技术延伸到战略 生态[5] -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需要全球协作 最终胜出的是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并能快速迭代的企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