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

搜索文档
多家红杉中国成员企业“AI+医疗”加速落地|Healthcare View
红杉汇· 2025-09-26 00:04
微光医疗 腔内影像智能化诊疗进入"大模型"时代 9月20日,微光医疗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心血管年会、第二十三次介入心脏病学大会及2025长安心血管 病学大会上正式发布"麒光人工智能AI OCT基底模型"。 该模型是基于微光医疗OCT系统研发的新一代腔内 影像OCT辅助决策智能系统。 把分散的腔内影像诊断信息,管腔直径、罪犯病变、FFR、斑块性质等病变 信息整合为治疗策略,形成辅助治疗方案,搭载在OCT平台上的独立科研软件,与各医院联合开发形成不 同版本, 标志着腔内影像智能化诊疗正式进入"大模型"时代 。 剂泰科技 发布全球首个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 9月16日,剂泰科技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 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驱动的纳米递送平台 NanoForge。该平台基于量 子化学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研专利高通量湿实验及筛选平台,集成剂泰科技自主研发的全新合成脂 质语言模型及生成算法,纳米材料筛选及研究人工智能体和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千万级LNP脂质库,可实现 从分子生成、特性预测、AI导引的干湿实验迭代以及脂质处方设计与优化,到最终确定剂型的闭环流程, 并通过平台的持续学习与进化,不断扩展纳米递送的数据壁垒 ...
中新健康丨AI+创新药,中国下一个“弯道超车”机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7:49
中新网北京9月20日电(记者张尼)AI与创新药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写医药行业的底层逻辑。巨大的市场规 模、效率的彻底颠覆,中国是否有望在这条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一场效率的革命 "10年时间,10亿投入,10%的成功率。" 过去,在医药行业,人们用这句话来概括新药研发的九死一生。长期以来,国内外头部药企的天量研发 投入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人工智能驱动健康的未来:引领潮流》报告提到,预计2024-2032年,AI医疗市 场将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8万亿元,其中药物发现和医学影像是AI应用最广的 两个领域,合计市场占比将超过50%。 国际上,制药巨头的AI军备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礼来、默克等企业都在加大AI投资力度。在AI制 药这条赛道上,中国正显示出自己的优势。恒瑞等头部医药企业在不断开拓AI药物研发平台,深度智 耀、晶泰科技、剂泰科技等一众企业崛起,这些都成为中国AI制药全球竞争力的缩影。有研究数据预 计,2025-2028年,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将由12.1亿元增加至58.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68.3%。 "从一个早研有突破的药,到上市,这是非常长的链条。中国的 ...
AI制药,中国下一个“弯道超车”机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4:48
AI与创新药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写医药行业的底层逻辑。巨大的市场规模、效率的彻底颠覆,中国是否 有望在这条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一场效率的革命 "10年时间,10亿投入,10%的成功率。" 中国的天然优势显现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人工智能驱动健康的未来:引领潮流》报告提到,预计2024-2032年,AI医疗市 场将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8万亿元,其中药物发现和医学影像是AI应用最广的 两个领域,合计市场占比将超过50%。 国际上,制药巨头的AI军备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礼来、默克等企业都在加大AI投资力度。在AI制 药这条赛道上,中国正显示出自己的优势。恒瑞等头部医药企业在不断开拓AI药物研发平台,深度智 耀、晶泰科技、剂泰科技等一众企业崛起,这些都成为中国AI制药全球竞争力的缩影。有研究数据预 计,2025-2028年,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将由12.1亿元增加至58.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68.3%。 "从一个早研有突破的药,到上市,这是非常长的链条。中国的优势在于,过去二十年,整个生态圈和 供应链极其完备,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全球最完备的,比美国还要好。有大量的CDMO企业(医药合同研 ...
从“追随者”到“并行者”,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加速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0:29
全球及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发展现状 - 全球已有约2000个CGT临床试验,中国占据超50%份额,细胞治疗领域占全球60%以上 [1] - 中国正从全球CGT赛道追随者转变为并行者甚至领跑者 [1] - 中国已有14款CGT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包括7款CAR-T、3款小核酸、2款基因治疗、1款干细胞、1款溶瘤病毒,其中9款近三年上市 [2] 技术特性与临床价值 - CGT是继小分子、大分子靶向疗法后的新一代精准疗法,具有从根源治疗疾病、单次治疗长期疗效的特点 [2] - CGT成药效果好且临床成功率高,为癌症、罕见遗传疾病等难治性疾病提供新选择 [2] - CAR-T产品在血液肿瘤中成效显著,但属于个体化产品导致成本高企 [6] 政策支持与监管优化 - 中国2017年以来颁布超30个法规及指导原则,覆盖非临床、CMC、临床指导等领域 [4] - 加入ICH后监管科学改革彻底,政策覆盖度已与美国FDA相当 [4] - CDE增设30日临床试验审评通道,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申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3] - 明确"先进治疗药品"定义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 [2] 技术创新与产业突破 - 递送系统是CGT领域技术瓶颈,剂泰科技发布全球首个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 [5] - 中国采用IIT与IND双轨制监管模式,临床执行效率高且医生团队风险承担能力强 [3]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CDE共审核765项CGT新药临床试验申请,553项获批 [5] 商业化与成本挑战 - CGT产品价格昂贵,CAR-T产品每针约百万元人民币 [2][6] - 国内企业在生产成本方面具明显优势,主要得益于工业化、供应链及临床试验成本较低 [6] - 个体化生产推高成本,且罕见病适应症患者群体有限导致定价高昂 [6] 支付体系改革探索 - CAR-T产品连续四年冲击医保未果,今年同步申报医保及商保创新药目录 [7] - 纳基奥仑赛等3款CAR-T产品同时押注医保和商保目录,阿基仑赛等2款进入商保目录 [7] - 商保支付作为医保补充,但专业能力仍待提升 [7] 技术演进与市场拓展方向 - 体内CAR-T(In Vivo CAR-T)技术通过体内直接改造T细胞,可简化流程并降低成本 [7] - 细胞疗法拓展至实体瘤面临挑战:肿瘤微环境复杂、缺乏特异性抗原、存在免疫抑制 [8] - 基因疗法若进入常见病领域(如糖尿病、高血脂)可能降低价格,但需突破靶点探索和临床验证瓶颈 [9] 市场竞争格局 - 诺华、吉利德、BMS等跨国药企凭先发优势主导市场 [6] - 中国企业通过差异化创新与国际化合作快速崛起 [6] - 行业竞争重点从技术突破转向产业化与商业化能力建设 [6]
剂泰科技发布全球首个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 称有四大核心技术
凤凰网· 2025-09-17 08:39
公司技术平台 - 发布全球首个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 整合量子化学模拟、分子动力学及自研合成脂质语言模型 [1] - 平台包含四大核心技术:千万级LNP脂质库(含超1000万种脂质结构)、纳米材料垂类AI基础模型、人工智能体ALAN及干湿实验一体化基础设施 [1] - 实现肝、肺、心脏等8个器官组织的靶向递送 获得超100项专利申请 [1] 公司研发进展 - 现有员工130人 其中研发人员占比68% [1] - 开发10个管线项目 7个进入临床前阶段 4个进入临床阶段 最快管线处于pre-NDA阶段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纳米行业市场很大但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1] - 需实现从精准递送到成药最终解决病痛问题的全链条升级 [1] - 行业核心痛点是提升安全效果最大化 [1]
放宽中高端医疗市场准入;脑机接口迎行业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23:56
政策动向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放宽中高端医疗等领域市场准入 减少限制性措施 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 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1] - 国家药监局批准发布《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术语》行业标准 这是我国第一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 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有助于破解行业术语不统一等基础性难题 为研发生产和科学监管提供关键技术依据 [2] 药械审批 - 恒瑞医药子公司苏州盛迪亚和上海盛迪医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注射用SHR-1826、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 [3] - 新产业获得广东省药监局颁发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医疗器械注册证 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含量 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4] 资本市场 - 药石科技公告称9月17日是"药石转债"最后一个转股日 收市后未转股的可转债将按照100.62元/张的价格被强制赎回 [5] - 美央创新科技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由广州高新区集团旗下国聚资本等多家机构共同投资 资金将用于加速注册临床推进、核心技术迭代、规模化产线建设等关键业务 [6] 行业动态 - 国家药监局2025年8月共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263个 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08个 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31个 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22个 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2个 [8] - 剂泰科技发布全球首个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 基于该平台打造三大核心解决方案:AiLNP、AiRNA和AiTEM [9] - 海正药业与艾欣达伟签署产品独家许可及战略合作协议 引进全球首创小分子前药AST-3424在合作区域内的权益 支付首付款和开发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2.4亿元 同时开展AKR1C3酶活化平台战略合作 [10] 市场表现 - 药捷安康-B股价出现剧烈波动 9月16日从最高679.50港元跳水至收盘192港元 盘中跌幅超70% 总市值蒸发超2000亿港元 [11]
剂泰科技发布AI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
新浪科技· 2025-09-16 09:04
新浪科技讯 9月16日下午消息,剂泰科技今日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AI纳米递送平台 NanoForge。 据介绍,基于量子化学与分子动力学模拟,NanoForge结合自研专利高通量湿实验及筛选平台,集成剂 泰科技自主研发的全新合成脂质语言模型及生成算法,纳米材料筛选及研究人工智能体和目前全球最大 规模的千万级LNP脂质库,可实现从分子生成、特性预测、AI导引的干湿实验迭代以及脂质处方设计与 优化,到最终确定剂型的闭环流程,并通过平台的持续学习与进化,不断扩展纳米递送的数据壁垒。 责任编辑:何俊熹 此外,基于NanoForge,剂泰科技打造了三大核心解决方案:AiLNP(AI核酸递送系统设计平台)、 AiRNA(AI mRNA序列设计平台)、AiTEM(AI小分子制剂设计平台)。 截止目前,剂泰科技拥有超过1000万种以上的脂质结构,10万个可做模型训练的数据点,突破性实现人 体内肝、肺、免疫器官、心脏、肌肉、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8个器官或组织已识别的LNP靶向 递送, 获得授权和已备案专利申请共计超过100项。公司已成功开发超过10个管线项目,产出7个临床 前候选药物,并行推进4个临床项目,最快的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