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5芯片

搜索文档
汽车芯片的预制菜陷阱
虎嗅· 2025-09-16 00:32
核心观点 - 汽车芯片行业面临性能、成本与车规级的平衡挑战 类似预制菜在口味还原度、规模化成本与食品安全间的权衡 [6][9] - 行业存在数据泡沫 实际装车量远低于宣称出货量 国产芯片整体市占率仅15% 核心算力芯片超90%被外企垄断 [16][23] - 政策推动标准化建设 工信部要求2025年完成首批79项标准中80% 建立覆盖芯片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 [14][15] 行业现状 - 2025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950.7亿元(约132亿美元)但存在重复统计和库存积压问题 [16] - 国产汽车芯片整体市占率刚突破15% 智能驾驶和座舱核心芯片超90%由英伟达、高通等外企控制 [16] - 行业集中度高 前十企业贡献50.7%上车案例数量和43.3%上车产品型号 58%的128家尾部供应商仅1-3款芯片应用 [28] 技术挑战 - 车规级认证标准AEC-Q难以满足智能汽车需求 智能座舱需处理仪表、屏幕和AR-HUD 要求更强算力SoC芯片 [13] - 部分企业使用消费级芯片(如骁龙8Gen3)替代车规级芯片 通过整体封装和系统修改满足国家标准但存在可靠性风险 [7][9] - 极端环境下的芯片稳定性存疑 如连续高温或严寒环境可能引发故障 复杂系统工程难以保证长期可靠性 [10] 企业竞争 - 国产芯片企业盈利模式转变 硬件销售几乎不赚钱甚至亏损 利润主要来自软件授权 [17] - 车企倾向自研芯片而非依赖第三方 导致国产芯片企业难以通过绑定策略生存 [18][19] - 行业洗牌加速 从政策支持转向考核持续供应能力、测试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 优胜劣汰趋势明显 [21] 数据真实性 - 宣称出货量与实际装车量存在巨大差距 某企业宣称出货破千万但实际装车仅290万套 比值低于30% [23] - 定点车型与量产车型转化率低 部分企业签约50款车型但实际量产仅10款 存在画饼现象 [24] - 需关注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技术背景 工程师出身的领导者更可能看透周期并实现技术坚守 [24] 政策与标准 - 工信部推出《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要求明确芯片应用位置和级别披露 类似预制菜明码标价 [14][15] - 主管部门打击网络虚假宣传和互相拆台行为 促进行业内部停止口水战以集中应对国际竞争 [26] - 标准化建设覆盖芯片可靠性、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 建立统一衡量体系 [14]
重塑两厢纯电格局,MG4的“智趣”破局之道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7 08:15
产品定位与定价 - 全新MG4定位为纯电紧凑型两厢车 预售价格7.38万至10.58万元 旨在重塑10万级纯电车市场价值认知 [1] 智能座舱技术突破 - 行业首发OPPO智行手车互联系统 兼容华为、苹果、安卓三大主流系统 实现导航地址流转、语音备车和无钥匙进入等功能 [3] - 搭载8155芯片和15.6英寸大屏 支持多任务并行操作 语音控制可缩放虚拟手机支架窗口 提供20万级交互体验 [3][5] 热管理技术创新 - 采用行业首创铝稀土合金材料(含镧、铈等稀土元素) 熔点超630℃ 抗拉强度达200MPa 打破国际专利壁垒 [6] - 构建一体式热管理系统 支持-35℃极寒运行 冬季制热效率提升30% 空调能耗降低50% [6] - 半固态电池液体含量仅5% 实现CLTC工况530公里续航 百公里电耗10.4kWh [8] - -7℃低温环境下续驶里程达成率达75%(较行业均值高20%) 支持20分钟快充恢复250公里续航 [8] 空间与安全结构设计 - 首次在10万级市场应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整车得房率93.8% 轴距2750mm 后排空间媲美B级车 [9] - 后备厢通过三层立体设计 基础容积471L 增加98L下沉式储物舱 总容量超竞品海豚126L [9] - 车身扭转刚度达31000N·m/deg(领先宝马X7) 50km/h侧面碰撞电池形变仅3.6mm 1米深水浸泡电池舱不进水 [11] - 半固态电池支持10针穿刺无冒烟 年内交付 [11] 行业技术影响 - 通过铝稀土合金、CTB车身、8155芯片及OPPO互联组合 在热管理、空间安全和智能交互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 [11] - 上汽清陶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技术引领行业电池革新 [11]
沃尔沃纯电跨界新作,EX30 Cross Country兼顾城市与户外出行
经济观察网· 2025-07-19 04:30
产品发布 - 沃尔沃汽车推出首款纯电跨界SUV EX30 Cross Country 焕新专享价23 38万元 同步上市后驱长续航版Plus车型 焕新专享价17 98万元 [2] - 该车型定位小型SUV 是沃尔沃家族首款纯电Cross Country车型 开辟纯电动跨界SUV新细分领域 [2] 产品设计 - 外观采用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配备黑色封闭式前格栅 饰有山脉地形图纹饰和瑞典最高峰经纬度坐标 [2] - 内饰提供松绿和槐蓝主题风格 配备5种色彩氛围灯 激发户外探索欲望 [2] - 车身尺寸4233/1850/1573mm 轴距2650mm 底盘离地间隙196mm 接近角19° 离去角26° [3] - 后备箱常规容积318L 放倒后排可拓展至1000L 配备车顶行李架和68kg承载量的行李置物篮 [3] 动力性能 - 搭载欣旺达69kWh三元锂电池组 WLTP续航427公里 支持175kW直流快充 10%-80%充电仅需26分钟 [3] - 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315kW 峰值扭矩543Nm 百公里加速3 7秒 [3] - 四驱系统可实时分配动力 配合245mm宽胎 提升泥泞或结冰路面行驶稳定性 [3] 智能配置 - 搭载Pilot Assist领航辅助 大型车辆偏离辅助 智能变道辅助 车道保持辅助等驾驶辅助功能 [4] - 配备8155芯片 支持12 3英寸中控屏 5G网络 面部识别 双区域语音识别 CarPlay手机互联 OTA升级 [4] 安全性能 - 高强度笼式车身采用71%高强度钢 A/B柱硼钢加固 形成坚固乘员舱保护结构 [4] - 配备"丢轮保命"策略 WHIPS头颈保护系统 7安全气囊(含远端气囊) [4] 市场定位 - 以"全域适应"为核心竞争力 满足城市通勤和轻度越野双重需求 [5] - 瞄准新中产拓展出行边界的趋势 提供"无场景限制"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5]
“满配、降维、白菜价”,自主品牌变革新品逻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01:47
产品策略创新 - 自主品牌采用"基础款即高配"策略,打破传统分级认知,将智能驾驶和豪华内饰等配置作为标准 [2] - 通过"满配、降维、白菜价"逻辑重塑市场,推动技术普及并实现技术平权 [2] - 配置全面升级,如智己L6起售价20.49万元即包含800V高压平台、四轮转向系统等传统豪华品牌需额外支付20万元以上的配置 [3] 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 - 自主品牌通过全产业链布局降低高端技术研发成本50%以上,实现技术普及 [5] - 国产化技术突破如碳化硅器件使车规级碳化硅模块成本预计2025年比2022年下降47% [5] - 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等技术使动力电池成本降低30%以上 [7] 市场表现与竞争力 - 自主品牌智能配置覆盖率达到合资品牌2.3倍,如哈弗H6、博越L全系标配2级辅助驾驶 [3] - 问界M9以46.98万元起售价提供传统高端品牌百万元级配置,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 [6]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达142万辆,同比增长7.3%,显示技术话语权转移 [7]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自主品牌正在从"跟随者"变为"规则制定者",如奇瑞风云A9L安全标准被写入国际法规 [7] - 价格透明化策略增强竞争力,问界、理想等实行全国统一价 [7] - 行业从"配置竞赛"转向"技术普及",重新定义全球汽车工业价值标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