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冷凉蔬菜

搜索文档
青海海东打造高原冷凉蔬菜输出地
经济日报· 2025-09-15 04:18
海东市是全国三大富硒资源富集区,高原冷凉蔬菜总面积达到31.17万亩,约占青海的一半。海东市农 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海东市坚持规划布局,引导"占川、进沟、上山"发展,叶菜类、茄果类、葱蒜类 等花色品种达到284种。强化集中连片基地建设,坚持规模化发展,建立冷凉蔬菜万亩基地1个,千亩基 地4个,百亩基地57个。突出生态绿色发展,打造"黄河彩篮""河湟彩园"两大区域公用品牌,获得国家 有机认证品种9个、国家绿色产品认证105个。 高原冷凉蔬菜赢得了市场青睐。目前海关认证出口蔬菜基地达29个,备案面积5.7万亩,出口量占青海 省的54.3%。 经济日报西宁9月14日讯 今夏以来,青海省海东市冷凉蔬菜喜获丰收,畅销国内外市场。海东打造高原 冷凉蔬菜输出地成效逐渐显现。 在乐都区高店镇大峡村,种植大户巨邦宏指挥工人将一筐筐紫皮大蒜装车发往河南。他随手拿起一头大 蒜,紫红色的外皮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近年来,乐都区立足高原特色农业,将精耕细作理念与现代农业 技术融合,着力发展紫皮大蒜、蒜苗和乐都长辣椒三大优势产业,培育了乐都紫皮大蒜这一国家地理标 志产品。 高原冷凉蔬菜的蓬勃发展,调动了农民和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目前,海东市从 ...
种植面积超三十一万亩 青海海东打造高原冷凉蔬菜输出地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35
行业概况 - 海东市高原冷凉蔬菜总面积达31.17万亩 占青海省蔬菜总面积约50% [1] - 蔬菜品种达284种 涵盖叶菜类 茄果类 葱蒜类等主要品类 [1] - 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 包括1个万亩基地 4个千亩基地 57个百亩基地 [1] 产业发展 - 出口蔬菜基地达29个 备案面积5.7万亩 出口量占青海省54.3% [1] - 打造"黄河彩篮""河湟彩园"区域公用品牌 获国家有机认证9个 绿色产品认证105个 [1] - 从事蔬菜经营农户2.69万户 种植大户480户 专业合作社1536家 企业12家 [2] 特色产品 - 乐都区重点发展紫皮大蒜 蒜苗和长辣椒三大优势产业 [1] - 乐都紫皮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1] - 海东市为全国三大富硒资源富集区 依托高原特色发展冷凉蔬菜 [1]
青海省首个高原冷凉蔬菜出口海关工作服务站挂牌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16:28
行业政策与基础设施 - 青海省首个高原冷凉蔬菜出口海关工作服务站挂牌成立 旨在高效解决企业通关难点痛点并提供政策咨询 业务指导 高效监管和快速通关等综合性服务 [1] - 该服务站模式为海关工作模式创新 将为双冷农产品出口产业集群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1] 区域农业地位与生产规模 - 海东市是青海省蔬菜主产区 2024年蔬菜生产面积达31.17万亩 产量74.92万吨 分别占全省46.92%和45.39% [1] - 海东市不断加强种植基地建设并培育重点生产企业和合作社 助力冷凉蔬菜出口至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 [1] 出口业绩表现 - 2024年前7个月海东市冷凉蔬菜出口1905吨 同比增长140% 占同期青海省冷凉蔬菜出口总量的89.9% [1] - 马铃薯首次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和泰国等国 前7个月累计出口达3944吨 [1] 战略发展意义 - 服务站成立是深化海关合作与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有助于将农业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 [2] - 该举措将带动各类特色产品便捷出海并实现优进优出 对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产生积极作用 [2]
青海成立海关工作服务站助力高原冷凉蔬菜出口
新华网· 2025-08-20 10:12
行业政策与创新 - 青海省高原冷凉蔬菜出口海关工作服务站挂牌成立 系青海首个针对特色产品建立的海关工作服务站[1] - 该服务站为海关高效解决企业通关难点痛点的创新举措 旨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1] 企业支持与服务 - 西宁海关将为海东市企业及种植户提供政策咨询 业务指导和快速通关服务[1] - 服务站为青海特色农产品出口产业集群建设提供重要支撑[1] 区域产业与出口表现 - 海东市作为青海省蔬菜主产区 持续加强种植基地建设并培育重点生产企业及合作社拓展出口业务[1] - 2023年前7个月海东市冷凉蔬菜出口量达1905吨 同比增长140% 占全省同期冷凉蔬菜出口总量的89.9%[1]
青海互助:冷凉蔬菜凭“优”走俏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16
行业背景 -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均海拔约2600米 全年平均气温仅3.4摄氏度 曾被认为不利于农业发展[1] - 高海拔低气温减少病虫害发生 延长蔬菜生长期 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1] - 冷凉气候使蔬菜口感脆嫩营养丰富 深受消费者喜爱[1] 基础设施影响 - 引大济湟工程于2025年6月底建成 显著改善当地农业灌溉条件[1] - 水通后村民反映蔬菜产量明显提高[1] 产业发展 - 海东市将高原冷凉蔬菜产业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重要抓手[1] - 突出高原富硒绿色错季节供应等优势 多个产品获得有机转换认证[1] - 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增长点[1]
冷凉蔬菜凭“优”走俏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33
核心观点 - 引大济湟工程建成显著提升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蔬菜产量与农业经济 [1] - 高原冷凉气候条件转化为农业优势 减少病虫害并延长蔬菜生长期 [1] - 冷凉蔬菜产业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增长点 产品获有机转换认证 [1] 水利工程影响 - 引大济湟工程使大田蔬菜产量明显提高 村民反馈产量提升显著 [1] - 水通后直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蔬菜产业升级 [1] 气候与农业特性 - 互助县平均海拔2600米 年平均气温仅3.4摄氏度 [1] - 冷凉气候减少病虫害 蔬菜生长期延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1] - 高原蔬菜具有口感脆嫩、营养丰富的品质优势 [1] 产业发展战略 - 海东市将高原冷凉蔬菜产业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重点 [1] - 突出高原、富硒、绿色和错季节供应四大核心优势 [1] - 多个蔬菜产品获得有机转换认证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
青海以工笔功夫绘就大美高原
经济日报· 2025-06-19 22:14
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 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责任和潜力都在生态 [1] - 青海推进"七个新高地"建设,包括生态安全屏障、国家公园示范省等,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1] - 三江源国家公园整合优化后形成3类83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7.2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39.08%,其中国家公园占比75.88% [3] 国家公园建设与成效 - 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统一标准规范、严格空间管控和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将12.31万平方公里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3] - 设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共聘用17211人,户均年收入21600元,形成基础管护体系并调动牧民积极性 [3] - 三江源国家公园水资源总量稳定输送600亿至900亿立方米优质水,藏羚羊数量从不足2万只恢复至7万多只,雪豹种群增至1200多只 [4] 盐湖产业与清洁能源发展 - 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盐资源总储量600亿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探索出"创新驱动、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6] - 德令哈市打造"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首台高原风电机组下线,实现清洁能源装备"青海有、青海造、青海用" [7] - 青海持续做好"生态+文化+旅游"文章,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225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 [7] 生态旅游与农畜产品输出 - 茶卡盐湖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同比增长14.74%,形成6大主题景观游览区 [8] - 2024年青海新增有机草原监测面积1.5亿亩,累计突破3亿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达1220个,牛羊出栏937万头(只) [8] - 青海牦牛肉获供港准入,冰鲜藏羊进入澳门市场,"青海三文鱼"公共品牌发布后出口增长12倍 [8] 生态治理与水土保持 - 海南州同德县安排52.4亿元推进山水林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 [9] - 青海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双下降"趋势 [10] - 青海草原植被盖度增至58.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多年保持96%以上,三大江河出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 [10]
青藏高原冷凉蔬菜航空运输正式启动
中国民航网· 2025-06-14 02:47
高原冷凉蔬菜航空运输启动 - 6月11日青海海东市乐都区210件总重2.1吨高原冷凉蔬菜通过西宁机场直飞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一线城市,标志着2025年青海高原冷凉蔬菜航空运输正式启动 [1] - 高原冷凉蔬菜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具有口感鲜嫩、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等优势,从采摘到装车仅需2小时,通过航空运输极大缩短运输时间并减少损耗 [1] - 青海机场公司以"客货并举"为发展战略,加密西宁至北京、上海、广州等26个城市航班,农畜产品主要输出地航班日均达6班以上,腹舱资源进一步扩充 [2] 航空物流服务创新 - 航空物流青海分公司创新采用"航空+冷链"模式,为生产企业提供从蔬菜采摘、预冷、包装、运输到配送的全链条物流服务,全程温度精准控制 [2] - 公司推动"一区、一县"高原冷凉蔬菜种植基地综合物流项目落地,预计今年通过航空运输的农畜产品输出量将达6000余吨 [2] - 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航线网络,提升运输效率,扩大冷水鱼、冷凉蔬菜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规模 [3] 产业发展意义 - 高原冷凉蔬菜航空运输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开辟"空中快车道",助力"青货"走出青海 [1][3] - 该举措体现了青海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彰显航空物流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强大赋能作用 [2] - 项目将为青海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