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驱蚊喷雾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最毒”的蚊子为何批量北上?专家揭示白纹伊蚊北迁祸因及防蚊绝招
齐鲁晚报· 2025-08-21 01:48
蚊虫种群变化趋势 - 白纹伊蚊在北京的占比从2014年不到30%升至2023年43.08% [2] - 北方地区出现原产东南亚的白纹伊蚊(花蚊子),其体型更小、行动更敏捷 [3] - 白纹伊蚊在居民区和公园绿地等人群密集场所有显著增长 [4] 疾病传播风险 - 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等10余种病原体 [5] - 基孔肯雅病毒因基因突变扩展至白纹伊蚊传播,范围从热带扩大到温带地区 [5] - 蚊子免疫系统与病原体形成平衡,使病毒能高效复制 [5] 气候环境影响 - 气候变化导致升温早、降温晚,延长蚊子活跃期 [6] - 2015-2019年暖温带半湿润区白纹伊蚊分布面积较2000-2004年增加10% [6] - 白纹伊蚊七年内向北迁移150公里(甘肃陇南至天水) [6] - 全球气温每升高1℃使日极端降水事件加剧约7% [7] -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区域白纹伊蚊密度最高 [7] 繁殖特性与城市化 - 白纹伊蚊孳生于最小100毫升积水的容器中 [7] - 繁殖场所包括家庭容器、植物容器、废旧轮胎及水泥槽等 [7] - 城市化进程为伊蚊提供更适宜生态环境 [7] 抗药性发展 - 登革热疫情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水平较高 [8] - 咸阳市白纹伊蚊对3类菊酯类杀虫剂从低抗性发展为2类高水平抗性 [8] - 抗药性增强主因频繁及不规范使用卫生杀虫剂 [8] 防控措施 - 采用环境治理(清积水)、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纱窗蚊帐)结合手段 [10] - 广东开展"以蚊治蚊"生物防治:释放绝育雄蚊和华丽巨蚊幼虫 [10] - 全民参与清积水与个人防护被列为重点防控策略 [10]
24款驱蚊产品核查:“日本叮叮”只是商标名,无驱蚊成分
新京报· 2025-08-20 14:01
行业监管现状 - 防蚊驱蚊产品若宣称功能则属于农药范畴 需标注农药登记证号 产品标准号及农药生产许可证号[2] - 24款受检产品中15款未标注"三证" 其中防护贴和手环类占比达三分之二[1][2] - 传统驱蚊产品如蚊香 花露水等"三证"标注较规范 新型植物萃取类产品违规现象突出[1][11] 产品宣传乱象 - 10款防护贴/手环产品通过"远离嗡""防叮"等表述暗示驱蚊功能 但未取得农药管理资质[2][3][6] - 袋鼠妈妈植物精油贴执行企业标准Q/XSWD 073 该标准未涉及驱蚊功能[3][6] - 戴可思防护贴线上宣称"6小时防叮" 实际包装未提驱蚊功能 成分仅标注植物提取物[6] 商标与成分问题 - "日本叮叮"喷雾使用含"叮"字商标误导消费者 实际成分未含宣称的10%驱蚊酯[9][10] - 三丽鸥驱蚊手环采用葡萄籽油国标GB/T22478-2008 与产品功能完全不相关[14] - 艾草盘香宣称"强效驱蚊"但执行《燃香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标准 无农药管理资质[16][19] 渠道销售差异 - 线下商超驱蚊液类产品"三证"齐全 但润本 金鸟等手环类产品混放于驱蚊货架[11][12] - 物美超市线下不售防蚊贴 线上平台销售多款未标注"三证"的精油贴和手环产品[12] - 屈臣氏店员将无证手环推荐为儿童驱蚊产品 包装仅标注"远离滋扰"等模糊表述[11] 企业回应情况 - 润本客服通过香茅油百科资料间接承认驱蚊功效 直播间直接宣传产品驱蚊效果[7][13] - 袋鼠妈妈 戴可思 润本等企业对产品功能询问均未予回应[8][13] - 广东三丰实业关于"日本叮叮"商标合法性的采访邮件被退回[10]
“基孔热”令驱蚊产品更受关注,市场已逾百亿
新京报· 2025-08-20 14:0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驱蚊杀虫市场零售额达120.06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8% [1][2] - 狭义驱蚊市场规模从2017年51.81亿元增至2022年74.59亿元 预计2027年达101.7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7.56% [2] - 电热蚊香液成为最大细分品类 2022年规模达34.93亿元 占整体市场23.5% [11] 增长驱动因素 - 基孔肯雅热疫情刺激需求 京东平台驱蚊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60%-80% 叮当快药销量同比增长113%-138% [1][3] - 全球变暖导致蚊子活动范围扩大和周期延长 户外活动需求增加催生真实防蚊需求 [4] - 线上渠道高速增长 2022年线上规模18.27亿元 渗透率24.5% 2017-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2.28% [2]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企业超2.1万家 其中50%成立于1-5年内 市场集中度低 [5] - 头部企业包括朝云集团(综合市场份额第一) 润本(线上占有率19.9%) 上海家化(六神花露水线下份额73.3%) 榄菊(蚊香盘类份额20.33%) [7][8] - 外资品牌庄臣 日本安速 Vape等加入竞争 [7] 产品创新趋势 - 产品形态从传统蚊帐 花露水扩展至电蚊香液 驱蚊喷雾 防护贴等多场景应用 [1][10] - 婴童护理品类线上渠道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1% 远高于线下3% [10] -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如润本2024年研发费用3507.12万元同比增长36.49% 榄菊建立蚊虫观察室研究防蚊方法 [12] 出口表现 - 2025年1-6月蚊香出口量56267.3吨同比增长17.3% 出口额6115.8万美元同比增长15.3% [3] - 主要出口目的地为加纳 柬埔寨 菲律宾 塞内加尔和莫桑比克 [3] - 出口量前五地区为福建 广东 浙江 云南和江西 [3] 行业自律倡议 - 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呼吁反对恶性竞争 杜绝内卷乱象 [13] - 倡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聚焦产品功能升级和环保配方优化 [13] - 规范广告宣传用语 禁止夸大功效和概念炒作 [13]
贝因美:公司创新拓展的驱蚊产品涵盖了电蚊香液、驱蚊喷雾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0:53
公司产品创新 - 公司创新拓展驱蚊产品线 涵盖电蚊香液和驱蚊喷雾等品类 [2] - 不同产品针对不同人群设计 配方存在差异化 [2] 产品使用指引 - 公司明确要求消费者按包装说明使用产品 [2] - 公司建议遵循专业人士指导确保适用性 [2]
驱蚊防蚊产品热销,注意成分和喷洒部位
广州日报· 2025-08-01 02:00
防蚊驱蚊产品市场表现 - 防蚊驱蚊产品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大参林透露近期需求激增[1] - 大参林片区数据显示花露水月销量同比增长至少45%,驱蚊液月销量同比增长100%,风油精销量也有一定增幅[2] - 美团买药在广东地区驱蚊用品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50%,线上需求显著提升[4] 产品分类与成分特点 - 花露水分"普通型"与"驱蚊型",普通型含酒精、香精、水,用于舒缓蚊虫叮咬;驱蚊型含驱蚊酯、避蚊胺或派卡瑞丁等成分[2] - 含驱蚊酯的花露水适合幼儿和敏感人群,含避蚊胺的产品驱蚊时效达2-8小时,适用于户外环境[2] 消费者使用指导 - 使用花露水需远离火源,建议点涂于裸露部位,避免面部喷洒及接触伤口、眼周、口鼻等敏感区域[3] - 儿童使用驱蚊产品应避免直接涂抹手部以防误食,婴幼儿使用普通花露水建议喷洒衣物或床周而非皮肤[3] - 花露水与风油精混用易致过敏,皮肤出现严重反应需及时就医[3] 线上渠道与服务动态 - 美团买药上线"防治蚊虫科学用药"专区,提供200多种驱蚊用品及科普、在线问诊、24小时送药服务[4] - 平台整体供给充足,可满足用户按需选购需求[4] 疾病防治相关咨询趋势 - 基孔肯雅热防治的在线问诊咨询量持续增加,专家提示出现高烧、皮疹、关节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4]
贝因美:公司通过品牌授权业务拓展的驱蚊产品涵盖了电蚊香液、驱蚊花露水、驱蚊喷雾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3:55
业务拓展 - 公司通过品牌授权业务拓展驱蚊产品线 涵盖电蚊香液 驱蚊花露水 驱蚊喷雾等品类 [2] - 驱蚊产品大部分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 [2] 投资者关注 - 投资者关注公司门店驱蚊灭蚊产品销售情况 [2]
紧急提醒:基孔肯雅热禁用这种常见药!
中国证券报· 2025-07-29 09:57
疾病特征与区分 -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由花斑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症状相似但存在关键差异 [2] - 登革热典型症状:突发高热持续2-7天、全身骨骼肌肉痛(关节无红肿)、第3-6天出现四肢针尖样出血点或红斑疹、潜伏期4-10天、可能引发牙龈出血或休克 [3] - 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体温常达39°C以上但发热期较短、手/腕/膝/踝等关节红肿剧痛(持续数月)、第2-5天出现面部或四肢斑丘疹、潜伏期通常3-7天、极少引发出血 [3] 疾病护理要点 - 体温超过39°C时禁用阿司匹林,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每4-6小时1次,每日不超过4次) [5] - 每日口服补液盐不少于2000毫升,呕吐频繁需静脉补液 [6] - 发病5天内需严格防蚊隔离,避免病毒通过蚊虫二次传播 [7][8] 防控措施 - 清除孳生地:每周倒扣闲置容器、清空积水、刷洗器皿内壁、每3天更换水养植物水源 [11] - 家庭防护: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和电蚊拍 [12] - 外出防护:喷洒10%-15%避蚊胺驱蚊液(婴儿禁用)、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开清晨/傍晚蚊虫活跃时段 [13][14] - 旅行防护:前往疫区需携带驱蚊用品,归国后12天内监测体温 [15] 高发区域与核心预防 - 高发区域包括东南亚/南美/非洲/太平洋岛国及国内南方潮湿地区 [16] - 核心预防策略为"清积水+防叮咬",重点阻断蚊子繁殖链 [9][11][16]
酷暑热浪中,“清凉经济”释放暑期消费强劲动能
新华网· 2025-07-11 08:35
清凉经济激活夏日消费市场 - 天津持续高温突破35摄氏度,带动"清凉经济"全面爆发,涵盖清凉好物、避暑游、夜经济等多个领域 [1] - 京东MALL超级体验店空调销售区客流量激增,日均破万,AI语音空调、智能空气循环扇等高端产品受追捧 [2] - 淘宝平台消暑贴、驱蚊喷雾、挂脖风扇等便携式清凉单品月销量超万件,防晒穿戴成为街头潮流 [2] - 天津刨冰等地域性消暑美食热销,南开区户外刨冰节单商户日销量达400份,借助商圈人流实现高转化 [2] 避暑游业态创新升级 - 国家海洋博物馆海博潜水中心7月开业后客流显著增长,2300平方米室内潜水区吸引亲子家庭体验水肺潜水等项目 [3] - 蓟州溶洞景区因恒温18摄氏度的天然环境成为避暑胜地,暑期日均客流增长30%-40%,新增4公里峡谷漂流项目强化体验 [3] - 蓟州区文旅局策划20余项夏季活动,打造全域避暑旅游生态 [4] 夜经济场景多元化拓展 - 海河游船推出清吧航班等特色文旅班次,融合音乐演出、津味早餐等元素,形成"流动的舞台"差异化体验 [5] - 和平区"民园1920街区"完成保护性修缮,串联民园广场与五大道公园两大核心地标,提升夜间消费动线 [6] - 五大道管委会通过步行街升级为百年历史街区注入新活力,夜间客流量与停留时长显著提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