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产品

搜索文档
港险版“报行合一”,能否治理违规卖保险乱象 |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30 10:48
违规卖港险正备受关注。今年以来,香港保险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2 02 5 年 一 季 度 , 香 港 新 单 保 费 为 934 亿 港 元 , 相 比 20 24 年 同 期 新 单 保 费 65 2 亿港元,同比上升 4 3 .1% 。尤其是 自 7 月 1 日起, 港元分红保单 演示利率上限下调至 6% ,非港元分红保单则为 6. 5% 。政策一经公布, 港险市场火爆沸腾, 不少中介借势炒作高利率"最后的窗口期",甚至出 现一整个航班都是赴港投保的现象。 近期,部分保险中介机构违规销售香港保险产品的问题屡屡引发关注,跨境保险销售涉及两地监管差异,违规操作极易引发法律纠纷和资金安全风险。 据业内人士称,当下不少内地保险代理人朋友圈公开吸引内地消费者赴港投保。据上述人士表示,保通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称就可以在内地 出具计 划书,全程由他们陪同,对接香港全资公司怡泰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出单。无独有偶,此前,明亚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一前员工,实名举报明亚保险经纪 组织代理人队伍在境内违法销售以香港保险为主的境外保险产品及理财产品,扰乱境内保险市场竞争。并表示:明亚保险经纪先后以上海运辉金融信息服 务有限公司和海 ...
“打飞的”赴港投保再掀热潮,监管提醒这些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8-01 05:25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2024年香港保险市场新造保单保费达2198亿港元 同比激增22% 创十年来新高 [2] - 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为628亿港元 同比增长6.5% 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28.6% [2] - 2025年一季度全港新单保费934亿港元 同比上升43.1% 刷新自2001年公布数据以来最高季度记录 [2] - 2024年内地访港旅客达3400万人次 按年增加27% 占全年访港旅客量约四分之三 [2] 监管动态与政策限制 - 河北金融监管局指出持牌机构及从业人员超范围销售境外保险产品属违法违规行为 [1] - 监管机构强调境外保单不受境内法律保护 存在汇率风险、理赔成本高及维权难度大等问题 [1] - 香港保监局自2025年7月1日起将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从7%下调至6.5% [2] - 金融监管总局回应称跨境保险通试点因市场差异大、风险交叉传染等问题时机尚不成熟 [8] 市场结构与产品特征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吸引高端金融需求客户 [3] - 香港保险市场开放程度高且监管制度完善 是吸引内地访客的重要因素 [3] - 每3份新单中就有1份来自内地访客 显示其市场贡献度显著 [2] 违规行为与历史治理 - "地下保单"指机构或个人通过讲座、说明会等形式在境内非法推介境外保险产品 [6] - 2004年原保监会与公安部联合下发文件 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境外保单行为 [6] - 2016年原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 指出非法销售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及外汇管理 [7] - 2024年10月广东金融监管局开展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专项治理工作 [7] 消费者行为与风险因素 - 中介机构借利率下调炒作"最后窗口期" 导致内地居民"打飞的"赴港投保 [2] - 赴港投保需警惕汇率风险、法律体系差异及信息不对称风险 [4] - 香港保险业缺乏类似内地的保险保障基金兜底机制 依赖保险公司自我管理 [4] - 香港保监局建议消费者亲身赴港购买、直接支付保费并了解产品风险 [4]
“打飞的”赴港投保再掀热潮 监管提醒这些风险
国际金融报· 2025-08-01 05:17
赴港投保市场现状 - 2024年内地访港旅客达3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7%,占全年访港旅客量的75% [2] - 2024年香港保险市场新造保单保费2198亿港元,同比激增22%,创十年新高,其中内地访客贡献628亿港元,占比28.6% [2] - 2025年一季度全港新单保费934亿港元,同比上升43.1%,刷新2001年以来最高季度记录 [2] - 香港保监局自2025年7月1日起将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从7%下调至6.5%,中介借势炒作"窗口期" [2] 监管政策与风险提示 - 河北金融监管局明确境内机构或个人销售境外保险产品属违法违规行为,提醒消费者境外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理赔、维权等风险 [1] - 香港保监局要求内地访客必须亲身赴港投保、直接支付保费、禁止中介回佣,并强调需了解产品风险及索赔流程 [4] - 2004年原保监会联合公安部打击"地下保单",2016年再度发文指出非法销售境外保单的四类危害 [6][7] - 2024年广东金融监管局开展专项治理,处罚案例包括景全公司上海代表处(罚款30万元)和华康创融(没收违法所得1.92万元+罚款6万元) [7] 行业吸引力与风险因素 - 香港保险市场优势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产品丰富性及监管完善性,尤其吸引高端金融需求客户 [3] - 主要风险包括汇率波动(港元/美元计价)、法律体系差异、信息不对称及缺乏类似内地保险保障基金的兜底机制 [4] - 专家建议消费者选择合规保险公司、仔细阅读条款、提供真实信息,并理性匹配自身需求 [4][5] 跨境保险通提案进展 - 全国政协委员提议仿效债券通模式在大湾区试点销售香港保险产品,但金融监管总局认为因法律、监管及消费者保护差异,试点时机尚不成熟 [8]
LP都去香港了
搜狐财经· 2025-06-20 06:00
香港金融新定位 - 香港正从传统金融中心转型为"链上人民币资产枢纽",通过虚拟资产、离岸人民币和跨境财富管理构建新金融基础设施 [2][14] - 香港证监会2024年批准三只现货比特币ETF上市,开创亚太地区先河,为机构提供合规数字资产配置通道 [8] - 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动设立稳定币发行沙盒,明确储备金要求和跨境兑付规则,为银行构建数字港元通道提供技术支持 [9] 星展银行战略布局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在香港新增100名财富顾问并设立旗舰财富中心,2024年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6% [2][3] - 跨境客户占比从五年前20%升至近40%,预计两三年内突破50%,主要服务资产500-1000万美元的"次高净值人群" [3][6] - 正在申请香港加密资产服务牌照,将虚拟资产作为客户组合的补充配置而非主力投资,采取谨慎策略 [5][9] 内地资金南下趋势 - 2024年"跨境理财通2.0"放宽后北向资金净流入223亿港元,达上月两倍,显示资产腾挪趋势 [6] - 内地新富阶层因房地产低迷和理财收益下滑转向香港配置资产,2023年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净资金流入3410亿港元 [3][5] - 香港保险产品吸引力提升,本地银行曾开出10%年化定存利率,成为对冲人民币贬值工具 [6] 财富管理行业变革 - 传统60/40投资策略失效,机构转向"1/3股票+1/3债券+1/3另类资产"配置模式,黄金/私募/代币化资产受青睐 [10][12] - 香港加密货币交易总额2023-2024年增长85.6%,增速东亚第一,客户对AI/生物科技/虚拟货币兴趣上升 [4][8] - 私人银行客户结构中500-1000万美元群体占比预计五年内从20%升至28%,推动服务模式转型 [6][11]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香港通过稳定币和资产代币化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新路径,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转换器" [13][14] - 星展获准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可直接参与境内外币拆借,强化人民币跨境结算能力 [4] - 公司构建"人民币跨境生态系统",在东盟建立交易网络,香港上线全天候外汇撮合平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