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标信托
icon
搜索文档
标品信托:以提升专业能力增后劲
金融时报· 2025-09-05 03:09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标品信托业务持续增长 2024年7月发行1491款 环比增加141款 涨幅10.44% [1] - 2023年三分类新规成为标品信托发展重要节点 推动行业转型 [1] - 非标信托业务规模在信托资产总规模中占比下降 但仍为部分公司业务组成部分 [2] 公司业务实践 - 中诚信托标品信托规模达8665.80亿元 较年初增长61.79% [1] - 中粮信托标品资管业务规模1260亿元 较年初增长19% [1] - 建元信托加快标品转型 完善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多元产品线 [1] - 金谷信托提升财富营销水平与管理能力 完善标品产品体系 [2] - 昆仑信托召开标品条线工作会议 交流展业思路 [2] 监管政策影响 - 三分类新规明确信托业务边界 禁止以私募基金形式开展资管业务 禁止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 [2] - 新规延续资管新规精神 从源头堵住非标老路 倒逼信托公司发展符合监管导向的资产管理业务 [2] - 资产管理业务更强调主动管理 资产配置倾向组合投资策略 [2] 行业竞争格局 - 转型较早的信托公司已形成先发优势 行业分化加速 [3] - 头部公司与专业特色公司胜出 资本实力雄厚/主动管理能力强/转型快的公司更能适应新规 [3] - 部分中小型公司可能因转型困难被淘汰或兼并重组 [3] - 头部机构依靠投研/科技/生态优势巩固地位 中小机构需通过差异化定位和跨界合作寻找生存空间 [3] 战略定位转型 - 57家披露年报信托公司中仅12家未直接提及标品信托 主动提及率79% 显示战略地位重要 [1] - 标品信托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 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 [1] - 行业需从类信贷中介向真正资产管理机构转变 成功转型者将成为连接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的核心枢纽 [3] - 发展前景取决于专业能力提升 需在严监管背景下找到新的可持续盈利增长点 [3]
非标信托迎登记新规 业界期待监管细则出台
证券时报· 2025-08-19 18:57
新规执行要求 - 中国信登要求资产管理信托产品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组合投资新规 不得开展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信托业务 [1] - 新规主要影响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 要求信托公司落实组合投资以实现风险分散化 [1] 行业影响与反应 - 非标信托组合投资要求促进信托公司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 - 信托公司对组合投资具体要求存在疑惑 期待监管部门明确细则 目前处于观望状态 [1][3] - 主动管理信托业务受影响程度可控 行业正从融资类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及公益慈善信托转型 [3] 业务实践现状 - 多家信托公司自主发行的资产管理信托产品已实施组合投资 [4] - 标品信托自然开展组合投资 非标信托已有多种组合尝试 包括不同非标实体项目组合及非标与标品资产组合 [4] - 组合投资对信托公司管理要求更高 需处理项目起始终止时间不一致、信评差异及建仓期管理等挑战 [4] 政策背景与预期 - 监管部门2023年已明确资产管理信托原则上应以组合投资方式分散风险 并将完善配套制度 [2] - 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计划修订《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并制定《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 [2] - 行业密切关注制度发布 期待新规出台以对齐执行标准 [3]
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自9月起终结,行业竞争格局将重塑?
国际金融报· 2025-08-14 05:40
信托行业监管新规 - 中国信登发布《信托登记业务指南(V3 0)》,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信托预登记审查标准,要求资产管理信托落实组合投资,禁止单一融资方业务[1][2] - 新规要求信托资金通过SPV间接投资的需完整披露交易链条、底层资产及募资主体信息,非标债权类资产需逐一明确资金用途[2] - 证券投资信托需披露投资方向、策略及风控指标,资产服务信托需明确信托目的,行政管理服务信托不得提供资产管理服务[3] 非标信托业务转型 - 传统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因风险集中、流动性差将被淘汰,行业向分散化、标准化、净值化转型[1][3] - 2023年监管文件已明确资产管理信托需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方式开展,2024年新增要求非标信托组合投资及市值法估值[5][6] - 转型本质是信托行业从"类信贷中介"转向"真正资产管理机构",需提升投资管理、风险控制及估值能力[3][6] 组合投资模式影响 - 组合投资将降低对单一融资方依赖,分散底层资产类型、期限及交易对手以管控非系统性风险[7] - 推动信托公司业务模式创新,回归资产管理本源,重构行业生态[6][7] - 投资者受益于组合投资的快速风险处置机制,如债券打折交易可缓解兑付压力[7] 转型实施挑战 - 当前面临资产筛选难度大、业务转型压力、风控及监管标准执行等四大挑战[6] - 服务对象转向投资客户需更复杂产品设计、专业团队及估值模式平衡收益与流动性[6] - 需平衡组合投资收益波动对客户的影响,强化受托管理职能[6]
单一融资模式即将终结 非标信托需全面落地组合投资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23:26
监管政策变化 - 中国信登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信托预登记审查标准 要求资产管理信托落实组合投资 不得开展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业务[1] - 新规要求信托资金通过特殊目的载体间接投资时需完整披露交易链条、各层嵌套SPV、最终底层资产和最终募资主体等信息[2] 业务模式影响 - 新规主要影响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 将终结非标信托的单一融资人模式[1][2] - 自2025年9月1日起 新登记的资产管理信托产品将全部采用组合投资模式[2] - 目前非标信托组合投资占比仍不算高 各信托公司实践进度不一[2] 行业转型意义 - 组合投资要求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不同资产或融资方 通过资产类型、行业、地域等维度进行分散化配置[1] - 可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避免单一融资方问题导致信托资产大幅减值[2] - 推动信托公司扭转私募投行角色 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 - 促使信托公司提升专业投资能力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2]
单一融资模式即将终结非标信托需全面落地组合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8-12 17:37
信托行业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信登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预登记审查标准 要求资产管理信托落实组合投资 禁止单一融资方业务[1] - 新规主要影响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 标品类信托无实质影响 将终结非标信托单一融资人模式[2] - 信托公司需披露完整交易链条 包括嵌套SPV 最终底层资产和募资主体等信息[2] 新规具体要求 - 底层资产分布需涵盖资产类型 行业 地域等多维度 通过分散化配置构建投资组合[1] - 资产管理信托资金不得集中于单一融资方 新登记产品必须采用组合投资模式[2] - 穿透披露要求适用于通过合伙企业或金融产品等SPV间接投资的信托业务[2] 行业现状与影响 - 当前非标信托组合投资占比仍较低 各公司实践进度不一[2] - 组合投资可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避免单一融资方问题导致的资产大幅减值[2] - 推动信托公司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提升专业投资能力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 政策目标 - 扭转信托公司私募投行角色 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 -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减少对单一融资项目不规范模式的依赖[2]
7月资管信托规模下降 政信项目收益回升支撑非标产品收益回暖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15:45
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概况 - 7月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3.85%,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1] - 成立市场呈现数量显著上升(未披露具体百分比)、规模明显下降趋势 [1]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减少83.09亿元,基础产业类产品成立规模增加72.46亿元(环比增长近30%) [1][4] 标品信托表现 - 标品信托发行1491款,环比增加141款(+10.44%),但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53% [2] - 成立数量环比增加195款(+17.55%),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微降0.09% [2] - TOF类信托成立数量达481款(环比+121款,+33.62%),成立规模85.61亿元(环比+16.90%) [2] 产品业绩基准 - 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89%(环比+0.03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3.78%(环比-0.49个百分点) [3] - 固收类基准趋稳,债市收益率短期上行;混合类基准下行因长期利率走低及底层资产收益逼近历史低位 [3] 非标信托结构变化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下降30%,主因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供给下滑 [4][5] - 工商企业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下降近70%,与制造业PMI跌至49.3%及企业融资需求减弱相关 [5] - 基础产业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32%(环比+0.06个百分点),政信业务向中西部扩张 [4][5][6] 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7月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退潮,资金利率中枢抬升,非标信托平均收益率回升至5.18%(环比+0.11个百分点) [5][6] - 中西部地区政信项目增加(如陕西、湖南),推升政信项目平均预期收益 [6]
7月资管信托规模下降,政信项目收益回升支撑非标产品收益回暖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12:55
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总体表现 - 7月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环比微降 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1] - 成立市场呈现数量显著上升但规模明显下降趋势 [1] - 非标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3.85% 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1] 标品信托表现 - 7月标品信托发行1491款 环比增加141款涨幅10.44% 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53% [3] - 标品信托成立数量环比增加195款涨幅17.55% 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下降0.09% [3] - TOF类信托成立数量达481款 环比增加121款涨幅33.62% 成立规模85.61亿元环比增长16.90% [3] - 资本市场行情向好推动标品信托发行和成立数量增长 [3] 非标信托表现 - 非标成立市场数量微增2.38% 成立规模环比下降9.30% [6]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减少83.09亿元 基础产业类产品成立规模增加72.46亿元 [1][6] - 工商企业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下降近七成 [7] - 非标信托平均预期收益率5.18% 环比上升0.11个百分点 [7] 基础产业类信托 - 基础产业类成立规模环比增长近三成 重回首位 [6] - 高资质地区稳定贡献和中西部地区大幅增长形成双向支撑 [1][6] - 平均预期收益率5.32% 环比上升0.06个百分点 [7] - 中西部地区重大基建项目开工推升资金需求 [6] 产品业绩表现 - 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89% 环比微升0.03个百分点 [4] - 混合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3.78% 环比下降0.49个百分点 [4] - 债市收益率短期上行 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调趋势收敛 [4] -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削弱产品票息收益支撑 [4] 政策与市场环境影响 - 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影响非标金融类产品规模 [1][7] - 银行业半年度考核削弱信贷收益权转让业务紧迫性 [7] -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退潮 资金利率中枢抬升 [8] - 化债政策引导政信业务集中于高资质区域 [6]
单一融资模式告终!非标信托迎战组合投资,有难点有期待
搜狐财经· 2025-08-12 09:22
新信托登记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信登发布《信托登记业务指南(V3.0)》,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预登记审查标准 [3][4] - 资产管理信托需落实组合投资要求,禁止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业务 [2][5] - 新规要求穿透披露交易链条及底层资产信息,明确资金用途 [6] 组合投资具体要求 - 资产管理信托资金需分散投资于多个资产或融资方,通过资产类型、行业、地域等维度构建投资组合 [5] - 新规主要影响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标品类信托无实质影响 [5] - 自2025年9月1日起新登记资产管理信托产品将全部采用组合投资模式 [5] 政策背景与监管脉络 - 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通知》明确资产管理信托应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方式开展 [8] - 2023年年中监管部门要求资产管理信托原则上以组合投资方式分散风险 [8] - 2024年年中监管部门再度传达非标信托需组合投资及固收类信托需市值法估值等要求 [9] 行业实践现状 - 2024年10月基础产业类信托中组合投资类产品成立129款,占比32.65% [10] - 行业常见组合投资比例包括50%+50%、80%+20%、90%+10%等 [10] - 目前非标信托组合投资整体占比仍不高 [10] 组合投资积极意义 - 风险分散:降低非系统性风险,避免单一融资方问题导致资产大幅减值 [9] - 促进行业回归资产管理本源:扭转信托公司私募投行角色,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9] - 提升专业能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9] 实施难点与应对 - 非标信托组合投资存在项目起止时间不同步的实操难点 [10] - 信托公司需通过专业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将"非同步性"转化为风险分散优势 [10] - 投资人体验可能因风险可控性提升而优化 [10]
最新动向!7月资产管理信托市场“变奏”
经济观察报· 2025-08-09 04:25
发行市场 - 7月资产管理信托发行市场整体呈现数量微降、规模显著下降态势 非标产品发行受挫明显 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3.85% 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1] - 标品信托发行市场逆势增长 7月发行1491款 环比增加141款 涨幅达10.44% 但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53% [1] - 标品信托发行增长主要受益于7月资本市场尤其是权益市场行情向好 市场整体赚钱效应较好 [1] 成立市场 - 7月资产管理信托成立市场数量显著上升 共成立2295款 环比增长10.50% 但已披露成立规模为776.82亿元 环比下降6.88% [2] - 同比方面 成立数量同比增长12.06% 已披露成立规模同比增长19.83% [2] - 非标成立市场数量微增2.38% 但成立规模显著下降9.30% 其中非标金融类产品受信贷资产受益权转让业务影响 成立规模减少83.09亿元 [2] - 基础产业类成立规模环比增长接近三成 回归首位 主要得益于高资质地区稳定贡献和中西部地区大幅增长 [2] 标品信托表现 - 7月标品信托成立数量显著增长 环比增加195款 涨幅17.55% 但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微降0.09% [3] - 标品信托产品成立数量连续两个月保持较快增长 主要推动力来自资本市场的火爆行情 [3] 市场整体特征 - 7月资产管理信托市场在发行与成立环节呈现复杂多变态势 非标与标品市场各有特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