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组件

搜索文档
斯瑞新材(688102):25H1业绩点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5H1业绩显著增长
西部证券· 2025-08-28 12: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25H1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23.74%,归母净利润7473.83万元,同比增长33.61% [1][5] - 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27.1%,环比增长24.42%,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35.18%,环比增长31.18% [1][5] - 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各板块业务增长、产品销售结构优化、新产业方向稳步贡献收益及欧元汇率上升带来的汇兑收益增加 [1] 业务进展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项目累计投资4723.27万元,成功研发铜铬铌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热等静压近净成型技术,并交付客户样件 [2] - 医疗影像装备项目新厂房建设完成,累计投入1.51亿元,达产后将实现年产30000套CT球管零组件、15000套DR射线管零组件及500套直线加速器零组件 [2] - 与西门子医疗、联影医疗、昆山医源等领先企业保持合作关系 [2] 财务预测 - 预计25-27年EPS分别为0.23元、0.30元、0.37元,PE分别为76.0倍、58.3倍、46.6倍 [3] - 预计25-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0亿元、20.36亿元、25.1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1.9%、25.6%、23.6% [3][10]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2.17亿元、2.7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5.9%、30.4%、25.2% [3][10] - 预计ROE从25年14.2%提升至27年18.8%,毛利率从25年25.0%提升至27年26.2% [10] 行业与市场 - 公司属于其他金属新材料行业,近一年股价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 [7]
斯瑞新材募资不超6亿定增获上交所通过 国泰海通建功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03:18
发行审核进展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已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符合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下一步将提交中国证监会注册 [1] - 本次发行尚需取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决定 最终能否获批及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 [1] 募资用途规划 -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 拟投向三大项目: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产业化项目(拟投2.3亿元 募资2亿元)、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拟投4亿元 募资3.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6千万元)[1][2] - 科技产业园子项目聚焦医疗影像装备电真空材料 规划年产能3万套 [2] 发行方案细节 - 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含各类金融机构及合格投资者 信托公司仅限自有资金认购 [2] -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价均价的80% 发行数量上限为2.18亿股(占总股本30%)[3] - 认购股份锁定期6个月 发行后控股股东王文斌持股比例将从40.38%稀释但保持控制权 [4][5] 股权结构影响 - 当前总股本7.27亿股 王文斌直接持股2.94亿股 发行后股本增加但实际控制人不变 [4][5] 中介机构信息 - 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林文亭和赵中堂 [5]
斯瑞新材: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中有关财务会计问题的专项说明(豁免版)
证券之星· 2025-05-16 11:42
融资规模与效益测算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000万元,将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零件、组件产业化项目(一阶段)和年产3万套医疗影像装备等电真空用材料、零组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2][3] -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项目拟投资23,0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用19,927.12万元,厂房改造费用445.50万元 [3][4] - 医疗影像装备项目拟投资40,0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用17,184.28万元,厂房建设及装修费用15,107.66万元 [6][7] - 设备购置费用测算基于多家可比供应商报价和历史采购价格,具有公允性 [5][8] - 液体火箭发动机项目预测毛利率28.63%-35.00%,医疗影像装备项目预测毛利率35.81%,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水平 [24][26][27] 募投项目关系与建设进度 - 液体火箭发动机项目分为两个阶段,本次募投为一阶段(23,000万元),二阶段计划投资28,000万元 [9] - 医疗影像装备项目为斯瑞新材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一)的子项目,该产业园总投资82,000万元 [9] - 液体火箭发动机项目预计2026年完成建设,医疗影像装备项目预计2027年完成建设 [10] - 截至2024年10月,液体火箭发动机项目已投入3,800.93万元,医疗影像装备项目已投入5,677.15万元 [14] 资金需求与合理性 - 公司2024年末货币资金16,403.70万元,可自由支配资金16,222.39万元 [13][15]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32.51%上升至2024年的45.60%,主要因银行贷款增加 [15] - 经测算公司最低现金保有量为14,678.37万元,未来三年资金缺口达106,985.75万元 [16][17][18][19][20][21][22] - 公司已获得招商银行1.8亿元和工商银行2.8亿元专项贷款用于募投项目建设 [11] 设备与建设费用明细 - 液体火箭发动机项目将配置102台设备,包括高精密数控立车(7台,单价240万元)、立式加工中心(33台,单价165万元)等 [3] - 医疗影像装备项目将配置166台设备,包括马扎克i200车铣复合机(5台,单价450万元)、高温真空钎焊炉(4台,单价230万元)等 [6] - 厂房建设费用测算基于供应商报价,液体火箭发动机项目厂房改造单价233.33元/m²,医疗影像装备项目厂房建设单价3,300元/m² [4][7]
共达电声: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确认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的执行情况及预计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4-02 12:17
日常关联交易执行情况 - 2024年度公司与关联方实际发生日常关联交易金额为5,853.01万元,未超出预计的7,600万元 [1] - 主要关联交易方包括无锡韦感、浙江豪晨、宁波智驾、爱芯元智、江苏安测、宁波融感、厦门四合微 [1][2] - 2024年4月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后新增与爱芯元智、江苏安测、宁波融感、厦门四合微的关联交易 [1] 2024年度关联交易明细 - 向浙江豪晨销售零组件实际发生37.79万元,占预计金额的0.03%,较预计差异-96.22% [2] - 向宁波智驾销售零组件实际发生3,708.32万元,占预计金额的3.07%,较预计差异85.42% [2] - 向无锡韦感采购零组件实际发生208.49万元,占预计金额的0.17%,较预计差异-86.97% [2] - 向宁波智驾采购零组件实际发生1,242.39万元,占预计金额的1.01%,较预计差异-37.88% [2] 2025年度关联交易预计 - 2025年度预计与关联方发生日常关联交易总金额不超过21,390万元,较2024年预计增长181.45% [3] - 主要交易内容包括采购零组件、销售零组件、购买技术服务等 [3] - 与宁波智驾的销售零组件预计金额最高,达15,000万元 [4] 关联方介绍 - 无锡韦感为公司控股股东,持股13.01%,2023年营业收入212.38万元,净利润-1,607.20万元 [4] - 宁波智驾2023年总收入1.90亿元,净利润-1.66亿元,为实际控制人周思远参股企业 [5] - 爱芯元智2023年营业收入1.34亿元,净利润-1.25亿元,为周思远控制企业的参股企业 [7][8] 关联交易定价原则 - 交易定价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双方协商确定,与非关联方同类交易政策一致 [9] - 付款及结算方式参照行业标准或合同约定执行 [9] 交易目的及影响 - 日常关联交易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属于正常持续性合作 [9] - 交易价格公允,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不影响公司独立性 [9]
AI时代下智能制造新发展 - 中金公司2025年度春季投资策略会
中金· 2025-03-11 01: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企业,致力于将机器人技术与AI结合以制造更好的产品,通过产业转型、战略布局、技术应用等方式提升竞争力,实现大规模增长,同时关注可持续发展,希望与各方协作提升制造业能力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发展与产业布局 - 公司成长迅猛,随着AI、ICT产业发展,业务不断增长,在世界500强排名中获诸多荣誉 [1] - 公司进行产业转型,从传统ICT业务拓展到EV产业,形成ICT+EV双轮驱动,有望带来未来十年、20年大规模增长 [2] - 公司是全球化公司,在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布局约205个园区,主要业务包括智能终端、云和网络产品、计算产品和零组件等 [2] 战略规划 - 公司制定3+3战略,关注EV、数字医疗产品和机器人等新产业,以及AI、半导体和新时代通信等新技术,希望融合新产业与新技术提升竞争力 [3] - 公司从制造服务公司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打造智能制造、智慧EV和智慧城市三大平台 [3] 智能制造与AI应用 - 大规模制造面临交期、品质和成本的挑战,公司希望通过AI技术和大语言模型管理方式提升生产效率、转化率和内部收益 [3][4] - 公司与相关方合作构建AI factory for factory AI,建立专业基础模型,应用于工厂、EV和智慧城市,打造AI解决方案 [4] - 下一代智慧工厂应具备自主化、可拓展和自学习能力,公司构建了智能制造平台,与全球重要CSP和大语言模型提供商合作 [4][5] - AI已在制造领域带来显著变化,从传统工厂向数字化工厂转变,可在设备级、整线和车间进行仿真优化,如质检、故障定位等 [6][7] - 公司提供平台让一线人员开发模型,提升设备和工序;factory GPT带来生产制造工业软件和系统的大变化,公司努力整合数据开发多agent系统管理智慧工厂 [8] 机器人应用 - 机器人与自动化融合带来新爆发,公司注重机器人的智能化、协作化和柔性化,设定标准以适应不同场景 [10] - 传统机器人与现代机器人的区别在于灵活性,公司希望机器人具备更多感知力控和触觉,提高复用性,改变资本成本计算方式 [10][11] - 公司有双臂机器人等应用,可解决复杂工序问题,还有人形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扫码等方面的实践,提升生产效率 [12] 可持续发展与行业贡献 - 公司关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高效标杆,包括能源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希望实现EPS和esg两级成长,带动集团全球化再升级 [13] - 公司在电子制造领域获IPC电子行业杰出贡献奖和全年度大奖,今年加入AOUSD,推动数字工厂和仿真技术进步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