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隐形车衣
icon
搜索文档
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进出口展现较强韧性——从数据看长三角经济稳健态势
经济网· 2025-08-11 03:36
区域协同与新兴产业 - 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 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3%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7% [2] -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8%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 [2] - 浙江省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模型、智能终端营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安徽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8% [2] - 信达生物在长三角布局研发、转化、制造、应用全链条 旗下减肥药玛仕度肽注射液获批 打破进口垄断 [2][3] - 纳琳威依托长三角创新生态 研发中心设在上海 生产基地放在江苏南通 联盟浙江供应商和安徽科研机构 形成产业链协同 [3] - 纳琳威功能性窗膜打破国外垄断 隐形车衣赛道装贴率7年翻170倍 江苏南通超级工厂实现全智能化生产 瑕疵率降60%以上 [3] 外贸与制度创新 -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规模达8.16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占全国进出口总值37.4% 江苏、浙江、上海进出口额分别为2.81万亿、2.73万亿、2.15万亿元 增长11.1%、9.4%、9.1% [4] - 江苏扬州开通铁海联运专列 货运时间从一周缩短至最短一天 提升光伏、家电、汽车零配件等出口效率 [5] - 浙江舟山离岸贸易平台与上海跨境通数据互联 单证审核从2个工作日压缩至30分钟 [5] - 航运贸易区块链网络启动运行 支撑离岸贸易、大宗商品交易等场景 拉动企业超30万家 交易金额上万亿元 [6] 基建与数字经济 - 北沿江高铁南通新站建设推进 作为长三角首个集高铁、城际、地铁、公交于一体的综合枢纽 推动区域一体化 [7] - 长三角高铁运营里程从2018年4150公里提升至7700公里 增长逾85% [7]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项目进展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阿里巴巴等项目投运 与安徽智算中心形成呼应 [8] - 算力枢纽节点发挥集群规模效益 降低企业成本 串联上海研发、苏浙制造、安徽算力资源 形成数字时代核心竞争力 [8]
2025年6月国产隐形车衣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排名,万顺新材领跑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6-01 12:25
行业概况 - 行业聚焦于汽车后市场中的隐形车衣及功能性薄膜材料领域,涵盖智能光控变色技术、TPU材料研发及精密涂布工艺等核心技术 [1][2][4] -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光控变色汽车膜、建筑窗膜、TPU隐形车衣等,应用场景覆盖汽车漆面防护与建筑玻璃领域 [1][2][6] - 技术路径以磁控溅射、纳米涂布、自研涂层(如曼拓涂层/氢键涂层)为主,原材料涉及进口TPU母粒(阿古泰克/NUPRO)及胶水(亚什兰) [1][2][4] 头部企业分析 万顺新材(300057) - 行业龙头,拥有3大生产基地(河南/江苏/广东),总部占地20万平米,配备德国磁控溅射设备及日韩精密涂布设备十余台 [1] - 核心专利覆盖智能光控变色技术,产品线包括汽车膜、建筑窗膜及TPU隐形车衣,为联想、酷派等品牌的上游供应商 [1] - 采用"磁控溅射+高精度纳米涂布"双技术路线,生产环境达千级无尘净化标准 [1] 纳尔股份(002825) - 专注汽车漆面防护,自研第五代氢键涂层与曼拓涂层,产品具备抗污防腐特性,质保期5-10年 [2] - 采用进口原料(阿古泰克TPU母粒、亚什兰胶水),产品性能突出耐黄变与紫外线抵御能力 [2] 双星新材(002585) - 新材料领域深耕企业,隐形车衣业务依托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在性能与市场认可度方面具竞争力 [4] 中游企业特点 - 通利科技(900290)在窗膜市场占有率较高,隐形车衣业务通过工艺优化满足差异化需求 [6] - 晶华新材(603683)依托功能性薄膜材料平台,隐形车衣产品侧重性能优势与服务提升 [7] - 永冠新材(603681)以材料生产技术为基础,逐步拓展隐形车衣市场份额 [9] 新兴及特殊企业 - 通易航天(871642)利用航天材料技术资源开发车衣产品,积累特定客户群体 [11] - 康得新(已退市)曾为国产膜类龙头,技术沉淀深厚但需重建市场声誉 [17] - 易车旗下鲨壳车衣借助母平台流量优势,主打性价比与便捷服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