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送餐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为什么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19:46
还有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数字,都在讲述安徽"十四五"以来的蜕变故事。我们不禁追问:在短时间内, 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农业大省到"全国工业大省",安徽为什么行? 凭借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也是安徽在蜕变之路上展露出来最鲜明的气质。 ■记者观察 ◎胡尧 记者 林超 初秋,安徽合肥,已有些许凉意,但制造业的热度可谓"滚烫"。 为期4天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这里刚刚闭幕,初步摸排签约项目932个、总投资4246亿元。 继今年8月成功组织优强企业考察团安徽行一个多月后,上海证券报社再次组织80多家上市公司、优强 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赴皖,参加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并赴淮南市考察调研。 跟随优强企业考察团的脚步,透过世界制造业大会的窗口,记者得以更近距离地观察安徽制造业,感受 到的是喜人的安徽成果、惊人的安徽速度。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一隅,记者看到送餐机器人手端咖啡稳稳驶出,机械臂拨弄着电音吉他……如 今,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产自安徽。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江淮、奇瑞、蔚来、大众安徽等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一字排开……今年上半 年,安徽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如期 ...
记者观察 | 安徽为什么行?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19:41
初秋,安徽合肥,已有些许凉意,但制造业的热度可谓"滚烫"。 跟随优强企业考察团的脚步,透过世界制造业大会的窗口,记者得以更近距离地观察安徽制造业,感受 到的是喜人的安徽成果、惊人的安徽速度。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一隅,记者看到送餐机器人手端咖啡稳稳驶出,机械臂拨弄着电音吉他……如 今,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产自安徽。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江淮、奇瑞、蔚来、大众安徽等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一字排开……今年上半 年,安徽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凭借的是对科技创新的坚持,这也是安徽在赶超之路上最强劲的动力源。 为期4天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这里刚刚闭幕,初步摸排签约项目932个、总投资4246亿元。 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组织开展以"揭榜挂帅"机制为主的关键共性 技术攻关,在全国率先整合出台"三首"政策……一项项支持创新的政策为安徽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澎 湃动力,"创新之城"的印象已植根于坊间市民的心头。 继今年8月成功组织优强企业考察团安徽行一个多月后,上海证券报社再次组织80多家上市公司、优强 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赴皖,参加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并 ...
拯救低生育率的“王炸”就要来了?
虎嗅APP· 2025-09-15 09:49
出品 | 虎嗅科技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AI生成 AI+机器人杀疯了,接连打出拯救低生育率的"王炸"。 "人的缺点毛病她一概没有,而且你让她干什么,她就得干什么……"这句台词来自1996年春晚小品《机器人趣 话》,相信很多人都对它印象深刻。小品里,郭达扮演的单身汉买了个进口机器人当老婆,结果被折腾得哭笑 不得。 这个"完美伴侣"的设定,在很多人心中埋下了畅想的种子。深圳卡伊瓦机器人创始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博士张 其峰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今年8月初,这个深圳机器人产业界知名人士因为孕育机器人彻底破圈了。 "全球首个孕育机器人""明年交付样机""初步定价约10万元"等炸裂信息,在国内外都引发了激烈而持续的讨 论。认为"机器人售价比彩礼低多了是单身者福音"的有之,认为"终于可以将女性从生育之苦中解放出来了"的 有之,担心婴儿工厂就要来了的也不在少数…… 结果,还没等大家从震惊中缓过神来,8月14日,张其峰就紧急在其微博账号上发布澄清声明称:"孕育机器人 是境外的项目,我们只配合做仿真人型机器人本体"。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孕育机器人最新进展,其实是媒 体"为了流量断章取义"。 在此后转发的 ...
机器人送餐、清扫、打爆米花,实地探访擎朗智能|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9-13 03:32
公司概况 -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 是全球具身服务机器人行业领军者 依托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研发-智造-落地全链条闭环能力 构建覆盖人形机器人 配送机器人 清洁机器人等行业最全品类产品矩阵[3] - 公司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 业务覆盖餐饮酒店 医疗康养 工厂商超等全生态场景 产品畅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 在韩国 荷兰 美国 日本等地设有子公司/办公室 全球有80余个运营中心[3][9] - 根据IDC报告 公司出货量占比位居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首位[9]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拥有多形态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 包括送餐机器人 清洁清扫机器人 酒店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1][5] - 新款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实现从单一任务执行到全场景服务闭环跨越 可胜任餐食制作 配餐收台 房间整理等标准化操作 通过仿生运动控制与双足动态平衡技术适应台阶 斜坡 楼梯等复杂场景[7] - 公司建立机器人-岗位精准对应关系 通过岗位化垂域模型ProS将商业场景拆解为独立工作模块 使机器人工作内容可精确描述且结果可标准化评估[7]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机器人应用于餐饮酒店 医疗康养 零售等多领域 酒店机器人可对接自助购物机实现智能化客房送物服务[5] - 多形态机器人协作生态形成 XMAN系列通用机器人与专用配送机器人T10/W3协同工作 在酒店餐厅场景中群机智慧协同使任务完成效率显著提升[9] - 公司通过自有智能化生产基地与全球化运营网络推动商业化落地 产品已进入日韩和欧美市场 并计划拓展医疗和养老领域机器人产品[9] 研发与测试 - 公司设有专门测试区域 包括扫地机器人障碍物躲避测试 送餐机器人各类地面行驶能力测试及机器人震动测试等 以保证服务质量[5] - 通过持续复制岗位化工作模式 机器人不断学习拓展多样化工作能力并增强基础动作模型 以实现更广泛落地场景应用[7]
“中国造”与“中国购”何以同火
人民日报· 2025-08-29 03:24
产品创新与市场适应性 - 移动分体式空调因安装简单、无需打孔、环保节能等特点提升欧洲市场购买意愿 [1] - 太阳能风扇帽等创意产品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实现销量迅速攀升 [1] - 送餐机器人通过重新设计体形尺寸和服务节奏适应日本市场需求 赢得用户口碑 [2] 销售表现与市场认可 - 2024年1至6月国内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4.6% 退税金额同比增长93.2% [1] - 黄金品牌商海外门店客流量持续攀升 产品融合古法工艺与现代设计受青睐 [3] - 传统文化主题潮玩产品如"山海经"系列在海外市场获得认可 [3] 核心竞争力升级 - 制造能力从设计制造向品牌塑造全方位升级 结合本地化策略满足全球消费者 [2] - 通过文化与技术赋能实现从"能用"到"好用又好看"的价值塑造升级 [3] - 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提升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3] 战略发展方向 -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 强化科技创新与文化内涵 [3] - 提升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的即时反馈能力和快速迭代能力 [2] - 实现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的快速转变 [3]
“中国造”与“中国购”何以同火(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8 22:00
产品创新与市场适应性 - 移动分体式空调因安装简单且无需打孔 契合欧洲建筑保护和环保节能需求 提升当地购买意愿[1] - 太阳能风扇帽通过美国博主视频在社交平台爆火 推动销量迅速攀升 体现创意产品对细分需求的满足[1] - 送餐机器人针对日本市场重新设计 优化体形尺寸和服务节奏 实现本地化适配并赢得用户口碑[2] 销售表现与消费趋势 - 2024年1至6月国内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4.6% 退税金额同比增长93.2% 反映"中国购"持续升温[1] - 黄金品牌商海外首店在新加坡开业后客流量持续攀升 产品融合古法工艺与现代设计吸引消费者[3] - 东莞企业以《本草纲目》药材玩偶和"山海经"主题潮玩传播传统文化 产品在海外市场受青睐[3] 制造能力与战略升级 - 行业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提升对市场需求的即时反馈和快速迭代能力[2] - 文化营销强化产品内涵与品牌价值 实现从"能用"到"好用又好看"的价值塑造升级[3] - 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提升推动"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3] 全球化发展路径 - 行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 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内涵开拓高质量发展道路[3] - 中国制造依托精准需求捕捉、创新设计和可靠品质 在全球市场建立新形象[3] - 设计制造与品牌塑造全方位升级 通过本地化策略与全球消费者需求深度结合[2]
建议大家提前做好准备!9月开始,国内或将迎来4个重大变化
搜狐财经· 2025-08-24 14:19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1]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 名义增长5.3% [1] -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 [1] 消费市场趋势 - 中低端消费市场出现反弹 性价比较高的餐厅和景区人满为患 [5] - 高端消费市场需求低迷 包括汽车、房子和奢侈品 [5] - 消费全面反弹需依赖消费信心恢复和居民收入增长 [5] 房地产市场动态 - 除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外 绝大多数城市全面放开限购政策 [7] - 房贷利率从5.88%降至3.2% 首付比例从30%降至15% [7] - 二手房价格连续下跌30多个月 7月百城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7.32% [7] - 一线城市限购政策可能全面放开 购房契税和增值税率或进一步下调 [7] 理财市场变化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 同比增加7.53% [9] - 各档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并创历史新低 [9] - 货币市场收益率下降 债券市场风险快速上升导致部分理财产品亏损 [9] 人工智能发展 - 人工智能全面加速 大批岗位面临洗牌 [11] - 无人出租车替代出租车司机 无人配送车替代外卖人员 [11] - 制造企业采用工业机器人替代流水线工人 银行使用智能设备替代柜员 [11] - 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操作差错大幅减少 [11]
“怀孕机器人” 明年上市?智商税还是商业骗局
观察者网· 2025-08-16 08:07
核心观点 - 深圳市卡伊瓦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张其峰提出"机器人妈妈"概念,声称通过孕育箱+机器人模仿子宫实现自动生育,样机计划明年上市且定价不超过10万元[1] - 该言论引发广泛质疑,因公司主营送餐/迎宾机器人,缺乏医学背景,且人造子宫技术尚不成熟[1][5] - 医学界指出人造子宫研究集中在早产儿救治领域,目前动物实验最长存活仅28天,人类实验尚未开展[5][6] - 监管层面需多部门协同审查,伦理和技术评估通常以年为单位,短期内难以获批[7] - 推测其可能混淆IVF孵化器(3-15万元/台)与"机器人妈妈"概念,后者商业化可行性存疑[7][8] 技术现状 - 主流学术未见"孕育箱"术语,相关技术包括artificial womb/biobag/ECLS,均未达成熟阶段[5] -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2017年羔羊实验存活28天(相当人类23-24周),2023年才提交人体实验申请[5][6] - 中国郑州大学团队2024年完成"去ECMO人造子宫"试验,胎羊仅存活90分钟[5] - 当前研究聚焦早产儿救治(28周前),非全程培育新生儿[6] 商业动机 - 公司主营送餐/清洁/迎宾机器人,行业陷入价格战,需新概念突围[9] - 概念精准切中生育焦虑和机器人幻想,社交平台出现"不用女人生孩子"等热搜话题[9][10] - 虽声称十年未融资,但暗示股权结构干净,或为吸引投资铺垫[10] - 类比历史上Lily无人机(融资1.2亿未交付)、滴血验癌(估值90亿归零)等骗局模式[11] 行业背景 - AI/机器人赛道热度高,资本存在"宁可投错不错过"心态[11] - 医疗机器人需跨学科合作,电子工程背景团队单独开发人造子宫可行性极低[7] - IVF孵化器已商业化(国产3-6万/台,进口8-15万/台),但与子宫替代功能本质不同[8]
国产机器人出海“闯”市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22:10
中国服务机器人出海日本市场表现 - 日本餐饮及服务业因人力成本高及老龄化加剧 广泛引入中国服务机器人弥补人力缺口 [1] - 擎朗智能送餐机器人已在日本餐厅实现稳定送餐 获得"安全干净"评价 成为日本餐饮场所重要组成部分 [1] 本地化产品适配策略 - 早期中国大体积机器人因尺寸不符日本狭小空间导致销售受阻 需重新设计小巧灵活机型 [2] - 针对日本市场定制49厘米窄道通行能力 配备多层托盘及多传感器 语音系统改为日语 动画表情本地化 [2] - 非标零件迭代频繁 例如为解决轮胎刹车留痕问题 专门在长三角供应链定制新轮胎 [2] 技术服务体系构建 - 在日本设立200余个技术支持点 实现2小时内响应常规故障 24小时内完成修复 [3] - 采用云端同步技术 备用机器人可几分钟内继承故障机全部工作记忆 无需重新培训 [3] - 本地部署服务器 保税仓配备常用零配件 软件算法针对日式管理特点优化 [3] 成本优势与市场拓展 - 机器人使用成本仅为日本人工成本的1/3 且具备全年无休和效率稳定的优势 [3] - 产品已进入日本大型连锁餐饮集团 并拓展至图书馆、酒店等多元场景 [3] 物流机器人领域突破 - 牧星机器人物流系统获日本东芝、三菱在关西物流展展示 分拣系统和GTP解决方案受关注 [4] - 物流机器人与软件系统被日本关东地区医药仓库采用 满足医药物流增长需求 [4] - 为日本知名车企设计的料箱搬运拣选机器人在竞争中胜出 [4] 企业经营数据与产能 - 牧星机器人产品超70%出口发达国家 订单排至9月 [4] - 上半年销售额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近30% [4] - 每日稳定产出多型号物流机器人 负载范围覆盖50公斤至1.5吨 适用车间零件搬运与电商仓储场景 [5] 行业战略定位 - 通过前沿创新技术与深度本地化策略在日本市场扎根 [5] - 未来将依据日本物流行业需求持续研发 实现共赢发展 [5] - 日本教授评价中国机器人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技术、质量和品牌竞争 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典型代表 [3]
2025年智慧养老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头豹研究院· 2025-08-13 12:1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21.2%,2024年市场规模达1,564亿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17.0%,2029年达3,364亿元 [33][37] - 政策支持力度大,中央到地方通过财政补贴(最高30%)、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1][36] 核心观点 - 智能化与个性化驱动:AI、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健康管理、安全监护等场景,解决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痛点 [4][22] - 区域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广东、江苏等CR7省份)企业占比达70%,中西部仍处追赶阶段 [12] - 居家养老主导:居家场景占比90%,社区和机构养老分别占7%和3% [31] 行业分类 - **健康管理类**:智能手环、血糖仪等,2024年老年智能手表出货量580万台(同比+70%) [4][28] - **辅助器具类**:电动轮椅等,2025年1-4月新增注册品种0.6万项(同比+1032.1%) [10] - **监护类**:毫米波雷达睡眠监测仪等,机构渗透率约10% [5][32] - **中医数字化**:舌象/脉象分析设备,提供个性化养生方案 [6] - **家庭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护理机器人,2025年启动三年应用试点计划 [7][4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芯片自给率不足30%(目标2025年达60%),启英泰伦语音AI芯片年出货5,000万颗 [23] - **中游**:小米/华为研发投入显著(小米2024年研发241亿元,+25.9%),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广东目标2025年营收6,000亿元) [27][28] - **下游**:机构需求多元化(护理床、康复机器人),2030年情感陪护机器人渗透率预计达5% [32]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凭借技术优势搭建综合养老平台 [44] - **第二梯队**:金卫迪等创业公司,专注细分领域如养老监护产品 [44] - **未来趋势**:政策推动标准体系完善,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47] 上市公司速览 - **思创医惠**:2024年营收21.7亿元(+45.7%),毛利率95.3% [51] - **九安医疗**:2024年毛利率70.5%,居家健康监测产品线全覆盖 [50][67] - **欧圣电气**:布局大小便护理机器人,2024年归属净利润2.53亿元(+44.9%)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