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资阳造”第三枚运载火箭精确送入预定太阳同步轨道
环球网资讯· 2025-09-06 10:25
来源:环球网 2025年9月5日19时39分,星河动力航天公司(简称"星河动力")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谷神星一 号(遥十五)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顺利将开运一号、智星一号、云遥一号27星共三颗卫星及爱神星留轨 试验平台精确送入预定太阳同步轨道。 火箭进入发射倒计时阶段 李裕祥 李柠潇 李思琦 郝裕彤供图 自今年1月20日首枚"资阳造"谷神星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到3月17日第二枚火箭完成"一箭八星"发射任 务,再到本次第三枚火箭送"爱神"上天,标志着资阳在商业航天领域再次"腾飞"。 据了解,本次任务代号"鹊桥仙",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喻户晓的浪漫意象,象征太空探索与诗意融合 的美好愿景。据悉,此次发射的四颗卫星功能各异:开运一号专注于对地观测与空间感知,智星一号主 要开展新型变温材料在轨验证及对地拍摄,云遥一号27星用于GNSS掩星探测,可反演大气与电离层数 据。此次最值得关注的爱神星留轨试验平台,是由星河动力自主研制的国内首个商业火箭末级留轨试验 平台。该平台完成主任务后将继续留轨运行,搭载可见光相机、星屏、阻尼球等载荷,开展长期在轨试 验与机动验证。 火箭点火成功 李裕祥 李柠潇 李思琦 郝裕彤供图 "爱神 ...
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一日两箭”
中国新闻网· 2025-09-06 02:04
发射任务概况 - 北京时间9月5日19时39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四颗卫星及一个留轨试验平台 [1] - 当天中国成功实施两次火箭发射 另一次为10时34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试验二十九号卫星 [2] 卫星功能特性 - 开运一号卫星专注于对地观测与空间感知 承担数据采集和下传任务 [1] - 驭星三号08星开展新型变温材料在轨验证 搭载5米分辨率遥感相机执行对地拍摄任务 [1] - 云遥一号27星能获取大气层温度/湿度/压力及电离层电子密度信息 [1] 技术创新突破 - 爱神星留轨试验平台由星河动力航天自主研制 具备在轨长期运行能力 [2] - 平台基于谷神星一号火箭末级改造 可为新技术/新器件提供低成本在轨验证服务 [2] - 显著提升火箭末级利用价值 实现商业火箭功能拓展 [2]
商业航天IPO换档提速:独角兽中科宇航完成辅导备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9:20
公司概况 - 中科宇航成立于2018年12月19日,注册资本3.6亿元,注册地为广州南沙,2024年12月25日更名为现名称 [2] - 公司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培育孵化,主要从事中大型火箭研制、定制化宇航发射、亚轨道科学试验及太空旅游等业务 [2] - 2024年营业收入2.43亿元,净利润-7.48亿元,总资产18.67亿元,总负债9.71亿元,净资产8.96亿元 [1][3]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总资产16.31亿元,总负债5.84亿元,净资产10.48亿元,2月净利润亏损6428.88万元 [4]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为北京鹏毅君联空间技术中心(有限合伙),持股27.7476%,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杨毅强 [2] - 第二大股东北京中科力森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6.7702%,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全资控股 [2] - 第三大股东北京国科宇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持股12.8066%,实际控制人为副董事长郑军 [3] - 前三大股东合计持股约67.3244%,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无绝对控股方 [3] -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正寻求出售部分股权,挂牌转让0.7928%股份,转让底价8800.08万元 [3] 融资与估值 - 公司已完成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越秀产业基金、国科资本和中信建投资本等 [8] - 胡润研究院对公司估值为110亿元,位列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单 [8] - 2024年以来获得注资,净资产规模上升,总负债规模下降 [4] 行业动态 - 科创板6月重新开放第五套上市标准,将商业航天纳入"可尚未盈利"绿色通道 [6] - 近一个月已有三家商业航天企业启动IPO:蓝箭航天、屹信航天、中科宇航 [1][6] - 头部企业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如火箭可回收、卫星批量化制造等)可绕过传统盈利门槛 [7] - 今年以来15家商业航天企业完成融资,投资方包括川发引导基金、浦东资本等 [7] 银行支持 -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提供不超过20亿元授信总量,支持研发攻坚、制造升级等需求 [9] - 民生银行服务5家商业航天企业,提供信贷及综合服务方案,调整授信思路为"看人才、看赛道、看技术" [9] - 招商银行子公司招银国际2021年投资蓝箭航天,双方保持良好合作 [10] 技术进展 - 中科宇航已成功发射一款固体运载火箭,液体运载火箭二级动力系统成功试车,预计9月首飞 [6] - 蓝箭航天完成回收飞行试验,屹信航天为卫星通信领域佼佼者 [6] - 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已执行17次发射任务 [7]
行进中国 | 叮咚!您有一件来自地球的快递
人民网· 2025-07-31 08:14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是一家民营火箭企业 商业模式是使用自研火箭为客户提供卫星发射服务并收取发射服务费[2] - 公司主要面向低轨卫星和互联网市场 自喻为"往太空送快递的公司"[2] 生产基地建设 - 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于2024年8月在四川资阳竣工投产 投产近一年时间已完成2发火箭总装总测任务并成功发射[2] - 基地二期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 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提升太空运输能力[5] 发射成果 - 2024年1月20日基地首发的"四川造"谷神星一号遥十六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 - 2024年3月17日基地第二发谷神星一号遥十火箭成功实现"一箭八星"发射[2] - 今年已接到6发火箭总装总测任务 正在按计划完成[2] 产品技术优势 - 谷神星一号火箭与传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相比 载货量提升30%而运费降低30% 实现低成本高性能[5] - 具备72小时快速响应客户发射需求的能力 提供专属 共享 搭载等多种定制化发射方案[5] - 支持内陆发射场 发射车和海上发射平台多种发射方式 海射型是中国首款实现海上发射的民营商业运载火箭[5] 当前生产进展 - 基地第三发谷神星一号遥十九火箭正在进行总装 预计9月完成总装总测下线[5] - 火箭箭体按一级 二级 三级固体发动机段及仪器舱和整流罩顺序整齐静置[5]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今年宇树机器人出货量有明显增长,未来3—5年人形机器人将加速在各行业应用落地
华尔街见闻· 2025-07-15 10:18
公司业绩与行业地位 - 宇树科技在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领域出货量全球最多 技术指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2][8] - 公司机器人出货量今年相比去年有明显增长[2][24]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19次火箭发射任务 将81颗卫星送入太空 成为国内发射次数最多且成功率最高的民营火箭公司[17] - 魏桥创业集团自2012年起连续入选世界500强 拥有10万名员工 业务聚焦纺织和铝业两大板块[11] - 九州通医药集团定位基层医疗服务 目前在全国拥有400多个现代化物流中心 基层配送人员达5000-6000人[35][36] 技术发展与创新 - 宇树科技认为未来3-5年人形机器人将加速在服务业、工业场景和救援救灾等场景落地[5][50] - 星河动力航天布局谷神星和智神星两个系列共四个型号运载火箭 运载能力从几百公斤到几十吨 未来可实现重复使用[17][38] - 鄂尔多斯集团在羊绒产业实现微生物染色技术规模化应用 属国际前沿技术[42][43] - 魏桥创业集团在铝板块全球率先引入AI技术到电解铝生产工艺 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并降低能耗[56] 战略布局与产能扩张 - 魏桥创业集团将200多万吨电解铝产能从山东转移至云南 利用水电资源实现绿色化转型 大幅提高能源绿色占比并减少碳排放[27][55] - 星河动力航天正研制智神星2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基本型运载能力达20吨 捆绑构型达60吨[38] - 九州通医药集团每年在基层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方面投入资金达数亿级别[36] - 鄂尔多斯集团推动羊绒服装和电力冶金两大板块系统化提升 电力冶金板块实现新能源100%就地消纳[14][29]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机器人行业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非常快[3][24] - 商业航天领域未来10年可能有数万颗低轨卫星进入太空 带来巨大市场需求[17] -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近5万亿元 随着健康消费升级将进一步扩容[32][33] - 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 但通用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主流路线[5][50] 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势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深厚生产制造和硬件功底 美国拥有更好的软件生态 双方优势互补[4][41] - 宇树科技通过软件开源和客户共同开发推动行业进步 倡导建立更开放的合作生态[4][41] - 全球需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 实现共赢状态[4][50] 产能与研发投入 - 宇树科技通过政策支持获得研发信心 持续投入面向未来的新技术[3][25] - 魏桥创业集团在山东部署大量光伏太阳能发电 提高当地绿电占比[55] - 鄂尔多斯集团在原牧场设立4个顶尖实验室 进行草原气候研究、种群保护及科学养殖[42] 企业转型与升级 - 传统制造业通过绿色低碳发展、数智化转型和创新驱动三条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55][56] - 魏桥创业集团纺织板块建设十余座绿色智能化工厂 能耗比传统模式降低40%[56] - 鄂尔多斯集团推动品牌重塑和时尚化升级 实现从顺应变化到制造变化的转型[42][44]
商业航天开启星辰征途 民营企业卫星进入批量化生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24 06:58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北京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祥地 核心研发单位占全国50%以上 拥有大部分国家航天大型研发配套基础设施和专业型技术人才 [1] - 商业航天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可重复使用火箭等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民营火箭企业成为构建完整商业航天产业链条重要力量 [3] - 科研院所打造设备仪器共享服务平台 整合电磁试验 计量检测等四大类200多项试验 助力商业航天发展 [12] 民营企业技术突破与生产进展 - 星河动力航天公司研发的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是国内首款海陆兼备 适应多种任务轨道的轻小型固体火箭 [3] - 火箭将云遥气象星座43-48星共6颗卫星送入535km太阳同步轨道 [3] - 微纳星空 泰景卫星自研0.5米高分辨率遥感相机在轨验证成功 成像品质优异 成本降低至原来二分之一 [9] - 企业已有四十颗左右不同型号卫星在研制 初步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7] 技术创新与未来应用 - 研发智能检测技术实现对运载火箭质量管理全面覆盖 [14] - 基于海量观测数据构建气象星球系统 提供气温 降水 风分布等数据 为卫星发射时间窗口安排和返回舱落点判断提供气象参考 [17] - 通过人工智能解算处理增强对世界的观察能力 [19] - 策划建设巨型算力卫星星座 实现天上计算 大幅提高卫星数据计算的及时性和经济性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