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蝴蝶兰
icon
搜索文档
中秋“花好月圆”催热“花样经济”:鲜花销售旺,花海旅游火
央视网· 2025-09-29 03:24
央视网消息:中秋节"花好月圆"的美好寓意也让花卉市场迎来消费热潮。在安徽合肥,鲜花绿植销量攀升,从种植基地到销售终端,大家 都在忙着备货。 在安徽合肥市肥西县的鲜花种植智能温室里,各色蝴蝶兰竞相绽放,花株错落有致。工作人员正忙着把鲜花打包装上车,发往各地。 金秋九月,在泰州海陵区华港镇多彩垎岸景区,一百多万株油葵向阳而开,金黄的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金色花海,吸 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拍照打卡。 国庆、中秋假期,为了让市民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当地将组织写生、摄影、自拍分享等多项文旅活动。据当地文旅部门测算,假期期 间,华港镇每天将迎来近万名赏花游客。目前这片油葵花海已经全面进入盛花期,花期可持续到10月上旬,对外免费开放。 除了鲜花种植基地的订单不断增加,花卉市场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选购。 江苏泰州:双节假期将至 "黄金花海"俏迎游客 近日,在江苏泰州海陵区,一百多万株金黄色的油葵进入盛花期,绝美的金色田野即将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 ...
“果盘子”物丰量足、海鲜花卉购销火热 假日消费市场供需两旺活力足
央视网· 2025-09-28 04:03
街头巷尾氛围浓 海鲜花卉购销旺 央视网消息:随着假期临近,全国各地的消费市场也正在逐渐的升温。在安徽,各类果品迎来了销售旺季,餐饮店铺的人气也十分火爆。 在宿州市砀山县,酥梨迎来了采收季。农户们忙着采摘打包,批发市场的商户们也在不停发货。不仅是在水果产地,合肥市的批发市场也 挤满了前来进货的车辆。批发市场工作人员介绍,秋月梨现在的市场价格较上周有所上涨,在60元到80元一箱,西梅大概可以卖到15元一斤。 餐饮的消费同样火热。在淮南市寿县,品尝当地的特色豆腐宴成了游客必打卡的项目,部分餐馆假期预订已经排满。此外,民宿的生意也 很不错。 为了应对双节前购销需求,市场的工作人员提前组织各个商户备足货源,还推出可以私人定制的创意花卉产品,增加市民的节日购物体 验。 "双节"临近,多地消费市场火热,辽宁、河北等地的花卉、海鲜市场迎来销售旺季。 国庆、中秋"双节"临近,辽宁各地的消费市场迎来采购高峰。在葫芦岛市的多家水产市场和海鲜超市,螃蟹、皮皮虾、海鱼、贝类等鲜活 海产品琳琅满目,个头饱满、供应充足。摊主们忙着分拣、上货。 河北石家庄的福泽花卉博览园是当地一处较大的花卉市场,眼下,这里的红掌、中国红、富贵红等寓意吉祥的 ...
潍坊青州:“产业带+直播”撬动花卉消费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9-10 12:17
潍坊青州市将电商直播作为促消费的重要抓手,创新"产业带+直播"模式,让青州花卉通过云端走向全国,撬动消费升级新引擎。 "乐购潍坊"形象大使张玥:"大家好,我是张玥,现在我来到了"中国花木之乡"——潍坊青州。大家可以看到我正被各色各样的蝴蝶兰所 包围,这当中有没有你喜欢的品种呢?别着急,一会儿我们直播间见!" 青州电商花卉主播张佳胤:"咱们抽两位锦鲤,送个花花好不好,今天就是咱们"花仙子"嘉宾给咱们带来的福利。" 在山东锦绣兰业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成品花温室,培育着大约20万株蝴蝶兰,依托智能温室和现代种植技术,这里全年都有蝴蝶兰盛开, 能够随时满足市场需求。 眼下,蝴蝶兰销售陆续进入旺季。在锦绣兰业的联动温室内,各色蝴蝶兰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电商团队的主播们穿梭其中,忙着给线 上客商挑选心仪的花卉,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为迎合年轻人消费习惯,锦绣兰业抢抓电商发展机遇,组建20多个人的直播团建,探索"花卉+互联网"新型销售模式,打造出了花卉品牌 新的增长点。目前,企业全年线上销售数量已占比达到60%以上。 山东锦绣兰业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子薇:"随着这几年线上消费的兴起,我们也组建了我们自己的直播团队,线上直播 ...
智能养鱼、数字挤奶:“塞上第一村”如何“无中生有”创产值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9:15
核心观点 - 杨家窑村通过智能渔业、生态种植和数字乳业三大特色产业实现经济转型 从欠债4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落后村发展为产值超千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1][3][5] 渔业项目 - 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11328.62平方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 配备16套智能循环水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3] - 采用竖流沉淀池过滤、紫外线杀菌、液氧储罐增氧和恒温调控等技术保障鱼类生长环境 [3] - 预计2025年成鱼产量达25万公斤 创造经济产值约1250万元 [3] - 项目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并拓展研学功能 形成"产研学"融合新模式 [3] 种植产业 - 投资3亿元建设农牧业文旅体验园 融合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 [3] - 1.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年培育60余种蝴蝶兰超30万株 产值突破1000万元 [5] - 建成4000平方米高标准水果种植大棚 种植木瓜、香蕉和金龙枣等特色水果 [5] 乳业项目 - 2015年村集体投资2.4亿元创立牧同乳业 构建从牧场到工厂的"千米黄金链"生产体系 [5] - 实现鲜奶10秒内锁鲜处理、机器人码垛和特色"黄花牛奶"产品开发 [5] - 带动6800户农民户均增收1万多元 每年吸引游客3万多名 [5] - 作为全国研学基地年均接待学生6500多名 [5] 产业融合成效 - 形成渔业+研学、种植+文旅、乳业+观光的三产融合模式 [3][5] - 智能养鱼、数字挤奶等科技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3][5] - 通过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将生产空间转化为"果园、公园、乐园"多元价值空间 [3][5]
粤桂协作在上林:一朵花中见真情
南方农村报· 2025-08-27 01:01
粤桂协作花卉产业园核心发展 - 粤桂协作花卉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4.6亿元 2024年园区花卉销售额达1.83亿元 [12] - 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3万亩 已建成242亩智能温控大棚(8.45万平方米) [22][30] - 形成集花卉生产、观光旅游、电商销售、物流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27] 产业规模与产能 - 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蝴蝶兰种苗400万株 精品兰花2000万株 商品兰花900万盆 [32] - 年产值目标达2.7亿元 现有5家广东企业入驻 12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 [30][31][32] - 龙头企业广西亿成花王2023年产值6000万元 2024年预计突破8000万元 [54][55][56] 企业发展与市场拓展 - 广西亿成花王经营蝴蝶兰品种超200个 产品销往全国及俄罗斯、东南亚地区 [57][58] - 福人湖农业公司三角梅基地2024年产值超3000万元 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65] - 企业通过"代种代养"模式发展庭院经济 粤桂协作资金投入超500万元支持建设 [52][53] 就业带动与区域效益 - 花卉产业直接带动就业300人 间接带动3000人 长期雇用本地村民70余人 [61][66] - 年均村集体经济分红达90万元 季节性用工超200人 促进农户就地稳定就业 [52][66][67] - 项目盘活林地与荒地等低效用地 森林覆盖率超70%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9][26] 技术创新与未来规划 - 园区实施"人工智能+花卉"行动 打造数字化、标准化智慧花卉示范标杆 [33][34] - 未来五年保持年均10%-15%复合增长率 基地扩展至300亩 [61] - 构建"育种组培-冷链仓储-电商直播"全链条体系 集成多种基础设施 [29][30]
广州花卉:“美丽产业”织就“美丽经济”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16:03
行业规模与现状 - 广州花卉种植面积约32万亩 占全省30% [3] - 2024年行业交易额超过150亿元 [3] - 岭南花卉市场日销鲜切花20-30万扎 年交易额超20亿元 [4]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市政府成立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并出台三年行动方案 [6][7] - 目标到2026年生产面积稳定在34万亩 全产业链产值达400亿元 [8][9] - 第一产业产值目标100亿元 [10] - 规划建设四大花卉产区和一个交易中心 [18][19] 产业集群与重大项目 - 从化花卉自贸园实现苗木出口朝鲜日本 突破零出口 [22] - 白云区蝴蝶兰产业园亩产值高达50万元 [23] - 黄埔区立达尔公司万寿菊提取叶黄素年产值超4亿元 占全球50%份额 [24] - 高端智能花卉温室大棚年新增产值超2亿元 [26][27] - 延伸湛江清远3300亩飞地花田 年创收1.7亿元 [27] 企业实力与产业带动 - 拥有9家省级和1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28] - 盆栽花卉20万亩与观赏苗木10万亩构成全球供应链 [30][31] 种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2024年获国家授权花卉新品种66个 省级评定51个品种 [48] - 已培育自主花卉新品种106个 含红掌新品种51个 [52] - 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3项 欧盟英国各1项 [53] - 制定国家标准等29项 拥有4个国家级平台 [54] - 年繁育优质种苗5000多万株 红掌新品种市占率80%-90% [61] - 自主研发红掌种苗价格1.2-1.5元/株 为进口价的1/3-1/2 [62] 数字化与新兴业态 - 白云区首创云上花市 推出年花藏宝图覆盖8大产区 [73][74] - 抖音绿植订单量激增50% 线上销售额15亿元占全国8%份额 [80] - AI系统应用于盆景设计 传统技艺与数字化结合 [80][81][84] - 90后新农人直播带货使年花礼盒溢价50% [87]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 - 番禺开发莲花宴实现花卉食用价值 [87] - 溪林园艺永生花礼盒进入高端商场展柜 [88] - 53个社区鲜花售卖点构建15分钟花生活圈 [88][89]
国内首个兰花AI“兰先生”上线 打造兰花产业“百科全书”
新华网· 2025-08-12 06:13
兰花产业规模与保障 -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兰花种植基地位于肇庆四会 种植面积达1万亩[1] - 种植品种涵盖国兰 洋兰 杂交兰 蝴蝶兰四大系列共200多个品种[1] - 产业年产值约6亿元 由中华财险提供约1600万元风险保障[1] AI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 全国首款兰花AI智能对话机器人"兰先生"基于大模型技术开发[3] - 系统集成海量兰花专业知识与市场信息 覆盖全产业链环节[3] - 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24小时语音及文字交互服务[3] 智能化解决方案应用 - 解决传统产业"种难 卖难 买难"三大痛点[3] - 提供农技指导 市场行情查询 品质判断等全方位服务[3] - 中华财险以AI机器人为原点构建"1+N"产业AI机器人矩阵[4] 产业发展支持体系 - 项目在肇庆市委市政府指导下推进[3] - 中华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3][4] - 目标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升级[4]
台胞“登陆”二十六载 “中国兰花之乡”深耕“美丽事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01:53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营蝴蝶兰种植与销售 在南靖县拥有30余亩种植基地 建设高标准温控大棚5000平方米[3] - 年产出蝴蝶兰近30万株 同时培育文心兰 国兰 石斛兰等多个品种[3] - 在漳州和厦门设有线下批发店 并计划通过电商渠道拓展迷你卡特兰等品种的线上销售[3][4] - 采用智能化 自动化育苗系统 配备近10台空调进行温控养护 保障品质稳定[3] - 利用政府补贴数十万元购置现代化设备 提升种植效率[3] 行业环境 - 大陆花卉市场拥有超十亿人口基数 消费需求持续增长[3] - 南靖县获批成立台湾农民创业园 规划面积980平方公里 以兰花 金线莲为主导产业[5] - 当地政府为台农提供补助和技术支持 促进产业合作[3][5] - 漳州每年举办中国(南靖)兰花博览会 形成两岸兰花爱好者交流与品种技术共享平台[5] - 蝴蝶兰作为年宵花逐渐普及 随民众生活水平和审美提升 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5] 发展战略 - 公司已启动南靖基地大棚扩建 并计划向福建省外进行区域扩张[5] - 通过"由点及面"模式逐步发展 布局电商渠道提升市场覆盖率[3][5] - 依托两岸产业融合趋势 持续引进台湾品种(如迷你卡特兰)并优化种植技术[3][5]
一抔行走的土
人民日报· 2025-08-03 22:10
城市园艺行业 - 城市居民对园艺种植需求增长 通过购买营养土等方式解决城市土壤稀缺问题 [1] - 线上营养土销售渠道成熟 众多商家提供相关产品满足城市园艺需求 [1] - 城市建筑环境导致天然土壤稀缺 居民需从建筑工地等非正规渠道获取种植用土 [1] 家庭园艺市场 - 城市家庭尝试在有限空间(如阳台)进行花卉种植 [1] - 兰花等观赏植物受到城市家庭青睐 因其花期长且具有观赏价值 [1] - 家庭园艺活动呈现代际传承特点 长辈经验影响年轻一代的种植习惯 [1][2] 城市农业创新 - 城市居民创新利用建筑空间(如天台)进行蔬菜种植 [2] - 采用木制箱体等容器化种植方式解决城市空间限制问题 [2] - 城市自产蔬菜成为家庭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乡土情结经济 - 故乡土壤被赋予情感价值 成为连接城乡的情感载体 [2] - 居民珍视来自家乡的自然资源 将其视为文化传承的象征 [2] - 城乡差异体现在土壤质量等细节上 引发居民对自然资源的思考 [1][2]
方寸屏幕间,打开经济发展新大门
齐鲁晚报网· 2025-07-11 03:38
商河县电商产业发展概况 - 2025年定位为"转型升级年",聚焦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实践 [1] - 直播电商成为核心驱动力,改写传统产销模式,链接全国市场 [1] 直播电商模式与典型案例 - 壹亩地瓜通过淘宝、拼多多等平台直播实现增长,2022年启用6000平米自营产地仓,完成红薯分拣打包全流程 [2] - 商河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花卉基地运营3个品类账号,差异化定位中低端与高端市场,单月线上销售额达6万元,带动线下交易30万元 [3] - 1-5月全县直播销量10956.2万件(同比+151.7%),销售额12.89亿元(同比+292.3%),占全市1/6份额 [3] 人才培育与产业生态建设 - 开展27场电商培训,孵化1078名人才,培育"布叫兽""乡野小帅"等本土网红 [5] - 打造"鼓乡e抹红"党建品牌,整合资源促进经验与人才流动 [5] - 济南向前电子商务公司投资150万元建立直播基地,创造百余就业岗位,实现"四季有收入"模式 [5] 品牌与供应链体系优化 - 推出"鼓乡小货郎"区域公共品牌,共享政府背书提升消费者信任 [6] - 整合5家物流企业实现"同仓共配",月分拣量达140万单,发件成本从4元/公斤降至1.8元/公斤(降幅55%) [7] 战略合作与未来规划 - 成立县域MCN机构,累计服务企业210家,培训2300人,签约87名主播 [6] - 商河县委书记提出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整合产品资源与文化内涵,打造电商新高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