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兰花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红色文旅+庭院经济” 福建屏南老区村迈出振兴新步伐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9:31
(乡村行·看振兴)"红色文旅+庭院经济" 福建屏南老区村迈出振兴新步伐 中新网宁德9月25日电 (吕若萱 甘叶斌)远处青山绵延,脚下溪水潺潺,岸边古民居鳞次栉比,村口红色 记忆馆伫立......步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路下乡三万里村,革命岁月的厚重与乡村振兴的朝气在此交 融。 三万里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20世纪30年代,饶守坤、王助、左丰美等革命先辈曾在此带领军民坚持三 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更有一个连从这里北上抗日,村中至今仍传颂着黄朝曲、黄陵佃、徐建久等 烈士的英雄事迹。 大力发展"红色文旅"的同时,三万里村以"人居环境+庭院经济"为抓手,充分挖掘经济潜力,引导村民 利用院落空间种植兰花、多肉、"金珠伞"等特色花卉和猕猴桃等果树,明码标价向游客销售,将庭院 的"方寸地"变成"致富园"。 三万里村一名张姓村民在自家院中种了很多兰花,长势极好。她说,这几年村里变得越来越漂亮,她现 在最大的爱好就是去拍花,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 数据显示,2024年,三万里村集体收入达16.8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086元。(完) 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2020年,三万里村建成了一座屏南红色记忆馆,馆内重点展 ...
广州畅通转型升级路 助“小个体”飞得更高
广州日报· 2025-09-24 01:54
小档主"借力"跃升大老板 从简化"个转企"流程到金融精准赋能,从助力品牌打造到开拓国际舞台,广州多部门协同发力,为个体 工商户们畅通转型升级通道,让这些充满潜力的小个体得以"飞更高",成为推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力量。 个体工商户,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是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在广州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一批 批个体工商户在精准的政策扶持与优质服务的助力下,完成从"小买卖"到"大产业"的华丽转身。 相关附件 黄埔区一家肉禽供应的个体户祝先生,就是这些升级个体工商户中的一员。随着生意壮大,他计划将单 一猪肉供应点升级为区域农产品供应公司,覆盖周边多个居民区的食堂、餐厅及商超。"'个体户可免注 销直接升级为企业'政策太方便了!不用先注销再重办,原来的字号和客户资源都能保留,业务扩张有 了保障!"祝先生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个转企"转型升级者的心声。为提供更好服务,广州市市场监管局 开辟"个转企绿色通道",将传统"先注销、后登记"流程升级为"直接变更登记、续用原统一社会信用代 码"新模式,实现"一码延续、无缝衔接""零成本、零断档",为个体工商户省去了转型的后顾之忧。 市场监管部门为个体工商户铺平了转型的道路 ...
夜读丨古人对20种植物的雅称,每个都美到不行
央视新闻· 2025-09-18 22:34
秋季,是赏自然之美的绝佳时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无数的清绝意趣在自然中交汇, 中文的动人和唯美也在此流淌。"平仲""菡萏""凌波""舜华"……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凝结于唯美而充满哲思的植物雅称里。 今天的夜读,为大家分享一组"植物的惊艳中式雅称",带大家在自然风物中,感受中文之美。 20个植物的中式雅称 01 有一种雅致 是将月季称为 四季花 月季四季开花,故有此称。宋代学者宋祁在《益部方物略记》中记载:"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 02 有一种雅致 是将油菜花称为 芸薹(tái) "芸"即黄色,"薹"即抽出的嫩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此菜易起薹,须采其薹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薹。" 03 有一种雅致 是将兰花称为 幽客、香祖 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人以兰为"香祖"。(宋·陶穀《清异录·草》) 04 有一种雅致 是将白杨称为 独摇 白杨,一名高飞,一名独摇,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 05 有一种雅致 "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瀛洲玉雨 ...
巧用“媒体+”打造农业“聚宝盆”,韶关拓展“好风物”出山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5:20
核心观点 - 韶关市通过"媒体+"策略深度赋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旨在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渠道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1][2][3] 农业产业基础 - 建成1个国家级和2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省级产业园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1] - 建成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15个 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1种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3个居全省第一 [1] - 25个品类优质农产品出口欧美 东南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 [1] 品牌建设策略 - 围绕茶叶 仁化贡柑等农特产品策划"韶州好风物"专场活动提升曝光度和美誉度 [2] - 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文艺宣传 以文化赋能推动品牌建设和产品销售 [2] - 建立"媒体+"工作室和电商联盟 实现媒体与农文旅产业同频共振 [2] 传播渠道拓展 - 利用电商平台和网络红人资源使农产品在各大平台"多露脸 混熟脸" [2] - 组织各级媒体 省内外网络大V 本土乡村网红及文旅达人协同传播 [2][3] - 通过外宣渠道加大投放促进农特产品走出去 [2] 平台体系建设 - 建立"韶州好风物"平台渠道 强化与中央省市级媒体及自媒体队伍的协调联动 [3] - 举办短视频大赛鼓励生产传播系列精品内容 [3] - 构建跨地域 多平台的传播矩阵 [3] 人才队伍建设 - 打造懂传播 善传播的网络推广队伍 建强"善美韶关网络推荐官"队伍 [3] - 开展网络推荐官评选聘任 推进"网络名人进村联建"并建立健全奖励机制 [3] - 组织专题学习培训推动"乡土网红"个性化IP打造 [3] 资源转化策略 - 借力外地媒体及网络达人在直播带货 明星流量 渠道优势三方面协同发力 [3] - 将优质文旅资源转化为明星网红的镜头语言 为农文旅走向世界注入传媒动能 [3]
经济日报:端牢家门口的“饭碗”
经济日报· 2025-08-21 08:19
就业政策与制度保障 - 白沙县构建覆盖广泛、针对性强的就业扶持政策体系 为就业工作提供坚实制度保障[2] - 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2601人 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3] - 实施就业见习基地和就业帮扶车间激励政策 11家就业见习基地提供84个岗位 24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974人就业[3] 就业数据与成果表现 -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343人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62人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0人 各项核心指标完成率均突破100%[2] -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每年保持在3.8万人以上 截至7月底外出务工37210人[2][3] - 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21825人 588名2024届"雨露计划"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2] 就业创新与特色模式 - 创新推出"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并重策略 培育农村劳务带头人、致富能人、乡村匠人"三支队伍"共436支 带动就业8226人[4] - 打造5个县级劳务品牌 "打安兰匠"带动9万人次就业 "白沙菌师傅"带动7万人次就业 累计总带动17.74万人次[4] - 重点推进"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深度融合 组织370名村民开展灵芝种植、茶叶加工等技能培训[4] 就业服务与技术赋能 - 通过"白沙双业"农业和就业大数据管理平台 与11个就业驿站联动 实现人岗高效对接[6] - 举办22场招聘会 覆盖企业220余家 解决1550余个岗位缺口[6] - 就业驿站为虎乳灵芝基地培训101名技术工人 组织47人参加托育行业技能展示会[6] 未来发展规划 - 不断提高城镇就业比重 强化重点群体就业保障[7] - 实现年度创建劳务品牌"白沙南药师"[7] - 通过职业技能比赛等途径培育100名高技能人才[7]
云南花农“踩坑”四年,终于走上花路
盐财经· 2025-08-11 10:30
直播电商对鲜花行业的变革 - 直播电商打通了鲜花基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屏障 缩短了鲜花从地头到桌面的距离 2024年有55万束云南鲜花通过抖音直播间抵达全国3700万消费者手中 [6] - 原产地直销模式让消费者以更低价格获得更新鲜花 同时暴增销量解决了花农"早上卖不出去晚上就烂在地里"的困境 [6] - 传统鲜花销售渠道至少经历三级中间商 直播电商首次实现基地直连消费者 价格仅为线下的一半甚至更低 [16][18] 直播策略与内容创新 - 早期采用"不要九十九只要九块九"等促销话术导致冲动消费后大量退单 后转向"内容种草"策略 通过真实感官描述提升转化率 [12][14] - 兰花主播金春梅通过重塑场景标签 将兰花从商务花卉转变为家庭空间点缀 开拓三四线城市新市场 其订单超半数来自小城市 [16][17] - 鲜切花主播通过透明化讨价还价过程 展示包装物流成本明细 建立价格信任感 部分商户采用"捡漏"模式低价收购滞销品种实现三赢 [19][21] 供应链优化与行业生态 - 早期因缺乏仓储管理导致爆单时出现40万销售额对应50万成本的亏损 漏发错发投诉单日峰值达数百单 [24][25] - 引入ERP系统实现订单库存物流全链路自动化管理 系统可预判订单量并提示补货 临时工调配效率提升30% [26][29] - 头部商户开放供应链系统给小商户 形成行业协作生态 目前某头部公司旗下账号矩阵已积累150万粉丝 [30][32] 品类特性与市场机遇 - 鲜花因其强视觉属性成为直播电商最佳品类 相比茶叶水果等更易通过屏幕传递商品价值 [12] - 兰花单价从传统渠道的数百上千元降至直播间的五六十元 推动品类渗透率提升 [17] -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作为亚洲最大鲜切花交易中心 8万余户花农因直播电商改变传统销售模式 [5]
一座温带城市 想成为中国“热植之都”
经济观察报· 2025-07-13 06:19
青州花卉产业核心观点 - 产业能力赋予青州持续迭代能力,使其能不断产出满足不同代际需求的花卉产品,从仙客来、兰花到多肉植物再到热植[1][4] - 青州热植花卉总产值已突破10亿元,成为中国热植种植最集中区域之一,部分产品返销至泰国等热带国家[2][3] - 青州拥有"农户+企业"特色产业模式,136个花卉专业村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农户年收入达20-30万元[3][19][20] - 通过举办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5000平方米展区,200个展位),青州正从种植基地转型为国际性热植平台[5][6][11] - 产业优势包括:40年技术积累、完整物流网络、低成本温室(50-60元/平方米)、丰富农业技术工人[27][28][29] 热植产业发展历程 - "花二代"郝健2019年率先引入白锦龟背竹,2020年首棚上市时单叶价格达1000-1500元,带动当地热植种植热潮[8][9][10] - 2020-2022年青州年轻人通过电商平台快速切入热植市场,形成规模产业并实现部分品种返销泰国[11] - 2025年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交易火爆,首日交易额破百万,次日达千万,吸引泰国/印尼贸易商持续采购[11] - 稀有品种运营案例:墨染工坊"天舞1.0"母本定价270万元(单叶30万元),通过变异稀缺性创造高价值[13][17] 产业技术能力 - 千卉千姿2年内突破彩叶芋扩繁技术,推出50+新品种,但认为该品类技术门槛较低计划3年后退出[23][24][28] - 在多肉育种领域持续投入:9年培育周期,全球收集1910个珍稀品种,成功推出"吕氏毛汉尼"等爆款[25][26] - 温室配套优势:农户自建大棚成本仅广州50%(50-60元/平方米),配备水源热泵等精密温控设备[28] - 技术传承体系:新品种技术通过"左邻右舍"快速扩散,农户无需培训可直接上岗[29] 历史迭代路径 - 1981年起步:李鸿儒发现花卉效益是粮食100倍,带动仙客来等传统花卉种植[32] - 1996年转型:王珉芝引入兰花品种,建立研究所攻克催花技术,奠定产业基础[33][34] - 2012年危机:集体采购减少倒逼产业升级,本地种苗替代空运,中小型兰花成主流[35][36] - 多肉时代:曾占全国80%产量,后受云南竞争转向高价值育种环节[3][37] - 热植新方向:目标成为国际热植中心,聚焦品种更新和全球资源整合[38]
一座温带城市 想成为中国“热植之都”
经济观察报· 2025-07-13 04:50
行业概况 - 热植是近年来受年轻人喜爱的绿植种类,被称为"新潮玩",流行品种包括龟背竹、花烛、蔓绿绒等 [1] - 青州热植花卉总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中国热植种植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大量电商平台热植商家来自青州 [2] - 青州曾出产中国80%的多肉植物,也是兰花主要产区,拥有40多年花卉产业经验 [2] 产业发展 - 青州举办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面积5000平方米,吸引100余家国内展商和60余家国际展商参展 [2] - 展会交易额首日突破百万元,次日达上千万元,外商产品被青州本地和国内种植商抢购 [6] - 青州热植产品返销至泰国等热带国家,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5] 技术创新 - 青州"农户+企业"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农户年收入达20-30万元 [9] - 千卉千姿公司突破彩叶芋扩繁技术,推出50多个新品种,预计成为今年最大收益项目 [11] - 千卉千姿在全球收集1910多个珍稀多肉品种,投入9年时间进行仙人球育种 [12] 市场动态 - 白锦龟背竹叶片价格从1000-1500元降至三四百元,因农户大量进入快速降低成本 [9] - 变异龟背竹"天舞1.0"售价270万元,单叶价格达30万元 [7] - 热植价格波动大,"焦叶橙柄锦"从超6万元跌至不足500元 [7] 区域优势 - 青州温室租赁成本每平方米50-60元,仅为广州地区一半 [13] - 青州拥有136个花卉专业村,农户种植经验丰富,可快速掌握新品种技术 [8][13] - 当地形成完整的花卉温控设备、大棚薄膜产业链,孵化大批优质企业 [13] 产业升级 - 青州从传统花卉转型至兰花、多肉植物,现聚焦热植产业 [15][16] - 青州计划成为国际热植中心,收集全球新品种进行扩繁和电商销售 [17] - 当地政府、协会、企业、农户形成紧密协作,推动产业持续迭代 [13][17]
陪你一起去赏兰
人民日报· 2025-06-20 21:41
兰花行业概况 - 兰花在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部分地区如河南桐柏山已成为重要产地[3][6] - 兰花栽培在部分地区形成产业化,如河南桐柏县大河镇已建立专业兰花栽培基地,采用玻璃大棚规模化种植[4][6] - 兰花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部分农户通过栽培兰花脱贫致富,并形成集群效应,县里成立兰花协会[6] 市场需求与价格 - 国际市场需求旺盛,韩国等国家对特定品种兰花愿意支付高价,例如一棵蕙兰可卖出3000元高价[6] - 国内早期兰花价格较高,1978年山东济南一盆春兰售价1元(相当于当时100个鸡蛋价格),后降至8毛[2] - 兰花消费群体逐渐扩大,从军队领导、城市居民到国际买家,形成多层次市场需求[2][6] 产品价值与应用 - 兰花具有观赏价值,其香气、叶色、花姿等成为评估标准,形成"闻香-观色-看姿-察形"的鉴赏体系[6] - 兰花具备食用价值,可用于制作菜肴、酿酒和花茶,具有营养和美学双重功能[7] - 兰花衍生出文化价值,命名(如"香兰")、家居装饰等应用场景丰富[1][3] 产业发展模式 - 农户通过野生兰花资源发现商机,逐步转向专业化栽培,如黄发国从采挖野生兰转型建设栽培大棚[6] - 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从业者通过学习栽培技术、研究生长习性提升兰花品质和产量[6] -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大河镇形成兰花栽培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并形成规模经济[4][6]
这里的生鲜贸易为何“跑得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0 22:50
福建省生鲜贸易发展现状 - 福建省水产品出口量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前4个月出口额达153.4亿元[4] - 大陆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农业渔业资源为生鲜贸易提供天然优势[4] - 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和口岸监管效率提升推动生鲜进出口"小步快跑"[4] 海洋牧场与鲍鱼养殖 - 东山岛周边建成海洋牧场,金海兴水产公司承包1000多亩海域养殖鲍鱼杂交品种,单只重量可达1斤以上,收购价超150元/斤[5] - 鲍鱼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出口需求为养殖规模扩大提供确定性[5] - 海关开通鲜活水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审单、优先出证、优先查验、优先放行[6] 水产品加工与罐头出口 - 华昌食品公司前5个月出口海鲜罐头货值近1600万美元,九成专供出口[7] - 海鲜罐头保质期12-18个月,配备巴氏杀菌生产线、自主研发中心和冷链仓储[7] - 企业积极申请AEO认证以获取通关便利和融资优势,海关开展针对性辅导[8][9] 新兴生鲜品类贸易拓展 - 东南燕都公司加工进口毛燕,海沧海关创新"进口毛燕一体化加工"监管模式提升便利化[10][11] - 南靖兰花基地首次空运1640株兰花出口韩国,漳州海关成立专班保障高效查验[12] - 厦门海关计划优化出口企业对外注册流程、提高智能检疫审批时效等组合措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