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

搜索文档
上海供销“节气市集”:汇全国供销优品 促消费提质升级
新华财经· 2025-09-21 04:07
——创建"二十四节气市集"IP,持续激发消费新动能。以"24节气·24场市集"为核心打造节气市集IP, 推出多层次的创新体验:紧扣节气时令,邀请全国供销系统精选地道、特色、新鲜的节气优质农产品汇 聚市集、亮相申城;推动宁海蛏子、慈溪杨梅等精品"土特产"首发上海,促进农产品供需提质升级;打 造文化雅集,推出"二十四节气消费文化季",以诗句对诵、古乐演奏等文化形态,让市民在烟火气中增 强消费体验。 ——打造城乡融合载体,助力人民城市建设。上海供销市集建立起链接农民生产与市民消费的桥梁, 以"进社区、进广场、进公园、进楼宇、进学校"的方式丰富市民生活,探索由"进"到"驻"的"3+7+365 天"常年展销模式,让优品、精品农产品走向上海大市场,助农增收,并进一步创建优品目录、培育供 销品牌,打通产地销地"两张网",打造城乡融合载体,探索超大城市供销合作社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上 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持续创新推出的"二十四节气上海供销市集"系列展销活动,搭建 起了全国供销系统优质农产品对接上海超大市场的集中展销平台,通过"节气+文化+服务"的模式,打 ...
闽宁协作助宁夏泾源:小菌菇撑起大民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4:41
闽宁协作助宁夏泾源:小菌菇撑起大民生 在香水镇,"村村联营"整合650余亩土地、400余万元资金,建成食用菌交易中心等设施,形成闭环运 营。58岁的拜春花术后在木耳园务工,日均收入80元解了生活难题。而另一位村民惠国强则靠两个小菌 棚和6000元补贴,已卖出菌菇8000元,还计划明年扩大规模。 销售端的"多点开花",更让村民没了"卖菇难"的顾虑。泾源县支持企业在厦门建设农特产品展销馆,出 台"以奖代补"政策鼓励本地采购,同时推动企业开拓河南、山东等地市场,在福建建立多个代销点。此 外,村集体和农户购买菌棒时可签订回购包销协议,彻底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2025年,泾源县通过菌菇产业带动近3000户群众融入全产业链,1780户农户直接种植实现户均增收5000 元,670户弱劳力、无劳力户依托托管种植户均年增收约3200元。从闽宁资金注入到产业集群成型,从 多元机制搭建到百姓稳定增收,泾源的"小菌菇"正持续撑起"大民生",让闽宁协作的红利源源不断转化 为群众的幸福指数。(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固原9月15日电 (记者 李佩珊)"在家门口采菌菇,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到钱,两不误了。"9月 15日,在宁夏 ...
内蒙古着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绿色长城 守绿水青山
人民日报· 2025-09-13 23:56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兴安岭樟子松树梢时,乌兰布和沙漠的梭梭还在沉睡;当呼伦贝尔草原夜色渐深、 牛羊归圈时,磴口县黄河岸边的苜蓿依然迎着晚霞、茁壮生长……内蒙古横跨西北、华北、东北,是我 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 省区之一。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 的'国之大者'。"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在兴安林海"挂斧停锯",利用坡 地、荒地、废弃矿山等空间"见缝插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实干担 当、砥砺奋进,让祖国北疆再现"风吹绿草遍地花""一湾碧水映晚霞"的美景。 日均防沙治沙6万亩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磴嘎查,村民白七劳站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的一处坡地上,望着 郁郁葱葱的林带,曾经与黄沙战斗的场景浮现在眼前…… 数十年前,白七劳在这里种下第一棵杨树,"我们希望把沙子挡住,保护好耕地。"如今,由绿化带、淤 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组成的"四道防线"将黄沙牢牢锁住。 "我们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以日 ...
【安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茁壮成长培育沃土
陕西日报· 2025-09-11 00:31
项目的落地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企业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也为当地培 育了一批技能型人才。"现在,我在厂里上班,每月能挣5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常总信任我, 让我当厂长,我一定尽职尽责。"安坪村村民廖永慧说,每年生产旺季,像她一样在厂里务工的村民有 30多人。 处处留心皆商机。一次偶然的机会,常芳华品尝到村民自制的干四季豆,感觉口感不错。细聊后她 得知,不少村民会通过自然晾晒的方式处理新鲜蔬菜,这样既能保留食材本味,又能蒸发多余水分便于 储存。 由于看中了宁陕"土特产"的市场前景,今年3月,常芳华又在梅子镇生凤村成立宁陕县芳华锦盛农 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生产干制蔬菜、菌菇、野生蜂蜜等产品,预计年产量300余吨,年收入 120余万元,可带动生凤村及周边30余名劳动力就业。此外,常芳华还积极在宁夏银川筹建3家"宁陕山 珍"展销馆,助力宁陕农特产品"闯"出更大市场。 "宁陕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能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常芳华说,"我们要持续拓宽线上线下销 售渠道,让更多外地朋友品尝到宁陕特色农产品和美食,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从跟梅子镇签约到顺利投产,只用了3个月时间。这样的 ...
2025年广州消费帮扶展览会盛大启幕 以消费为桥绘就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8-25 11:53
展会概况 - 2025年广州消费帮扶展览会暨远方好物仲夏行动产销推介活动于8月22日至24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 主题为"消费帮扶 携穗共赢" [1] - 展会汇聚对口帮扶协作地区 革命老区及全国消费帮扶重点产区超320家优质参展企业 吸引粤港澳大湾区近1000家采购商参与 [1] - 通过现场推介 产销对接 线上直播等方式搭建"线上+线下"融合产销平台 [1] 政策支持 -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司长指出广州去年销售帮扶产品超253亿元 形成"消费带产业 产业促就业 就业稳增收"良性循环 [3] - 广东省发改委表示将持续完善政策支持 畅通产销链路 引导更多资源投向帮扶领域 [5] - 广州市协作办提出将利用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 建立常态化消费帮扶助农平台 [9] 区域协作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肯定广州在区域协作中的核心作用 期待通过大湾区市场实现农文旅产品销量与品牌影响力双提升 [7] - 展会推动消费帮扶重点产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深度对接 [9][16] - 来自贵州 广西 新疆 西藏 湖南等多地企业展示茶叶 菌菇 刺梨制品等千余种特色产品 [14] 创新举措 - 现场发布《广东省2025年消费帮扶农副产品进湾区选品结果》和《2025年广州消费帮扶名优产品目录》 [9] - 广州大学推介消费帮扶产销精准匹配人工智能大模型 抖音集团分享"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9] - 探索消费帮扶数字化 市场化 精细化实现路径 [10] 品牌推广 - 聘请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和伦敦奥运会跳水冠军张雁全担任"广州消费帮扶形象大使" [10] - 举行"山湾直通车好物推荐官"聘请仪式 [12] - 通过老青传承组合彰显消费帮扶新时代活力 [10] 配套活动 - 展会期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 湘西州文旅推介会 安顺市名优产品推介会等多场特色活动 [14] - 设立大型商超电商及重点渠道常态化产销对接活动 [14] - 为参展企业搭建拓展市场 塑造品牌的重要桥梁 [14]
2025年广州消费帮扶展览会盛大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8-24 00:12
展会概况 - 2025年广州消费帮扶展览会于8月22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 主题为"消费帮扶 携穗共赢" [1] - 展会汇聚对口帮扶协作地区 革命老区 全国消费帮扶重点产区超320家优质企业参展 吸引粤港澳大湾区近1000家采购商参与 [1] - 通过现场推介 产销对接 线上直播等方式搭建"线上+线下"融合产销平台 [1] 政策支持 -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指出广州去年销售帮扶产品超253亿元 形成"消费带产业 产业促就业 就业稳增收"良性循环 [3] - 广东省发改委表示将持续完善政策支持 畅通产销链路 引导更多资源投向帮扶领域 [5] - 广州市协作办提出利用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 树立全国消费帮扶"一盘棋"思想 抢抓区域市场一体化政策机遇 [8] 产业合作 - 湖南省湘西州代表希望借助大湾区市场实现消费帮扶重点产区农文旅产品销量与品牌双提升 [6] - 展会推动帮扶产品品牌化 发布《广东省2025年消费帮扶农副产品进湾区选品结果》和《2025年广州消费帮扶名优产品目录》 [10] - 来自贵州 广西 新疆 西藏 湖南等多地参展企业展示茶叶 菌菇 刺梨制品 民族手工艺品等千余种特色产品 [18] 创新举措 - 广州大学发布消费帮扶产销精准匹配人工智能大模型 抖音集团推出助力"百千万工程"典型经验案例 [10] - 远方好物介绍品牌营销模式 探索消费帮扶数字化 市场化和精细化实现路径 [10][12] - 聘请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和伦敦奥运会跳水冠军张雁全为"广州消费帮扶形象大使" 体现老青传承组合 [13] 活动安排 - 展会期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 湘西州文旅推介会 安顺市名优产品推介会等多场特色活动 [18] - 举行"山湾直通车好物推荐官"聘请仪式和项目签约仪式 [15][16] - 广州将发挥"国际商贸中心"与"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功能 深化消费帮扶重点城市建设 [18]
细算一个脱贫户的家庭收支账(不掉队 赶上来)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33
乡村振兴与脱贫成果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 [4] - 脱贫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4] - 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脱贫人口与全国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5] 海燕村经济发展 - 海燕村通过千亩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现有49座现代日光温室,每棚辣椒年产两茬,每茬产量上万斤 [7] - 园区与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大型商超合作,产品销往广东、四川等地,供不应求 [8] -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年前的几乎为零增长至200多万元,村里还设有生产袜子和编织袋的扶贫车间 [12] 居民收入与生活改善 - 杨生梅家庭2023年总收入约12万元,包括园区务工收入52000元、养羊净收入20000元、土地流转收入1200元等 [3][8] - 海燕村脱贫户人均收入逐年增长,2022年14848元、2023年17111元、2024年19327元 [8] - 杨生梅每月工资从2023年5月起涨至4500元,丈夫马守成也进入园区工作,家庭收入稳定 [6] 产业与就业支持 - 村里提供多种补贴和支持,包括稳定就业奖励2000元、种粮补贴450元、养羊产业补贴10000元、教育补贴8000元等 [3][8] - 海燕村计划未来几年扩建200多个温室大棚,并鼓励群众参与菌菇种植、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 [7][12] - 村里通了直达周边工厂的班车,方便村民就业 [8] 基础设施与环境改善 - 海燕村从盐碱荒滩变为绿化覆盖的宜居村庄,房前屋后花草摇曳、绿树成荫,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 [9][11] - 村里设有阅览室、小公园、幼儿园、小学等设施,生活环境大幅改善 [10] - 村庄大面积种植枸杞芽菜和耐盐碱苗木,裸露土地基本实现绿化 [12]
对话正大集团张曙晖:中国完善供应链吸引外资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07:26
中国供应链优势与外资吸引力 - 中国构建了全方位完善的供应链,对外开放政策和巨大市场消费潜力是吸引外资的核心优势 [1] - 正大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后不断开发符合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并构建了从种子到冷链的全产业链 [1] 正大集团在中国的发展 - 正大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外商企业,目前在中国设立企业670家,员工超8万人,2024年总营业额2080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在中国市场秉承"买全球,卖全球"理念,将东南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地的产品引入中国,同时推动中国产品出口 [1] 中泰贸易与农产品市场 - 泰国榴莲、山竹、椰子水在中国市场受欢迎,正大集团优化供应链以满足不同品种的运输需求 [2] - 中国猕猴桃、荔枝、菌菇及预制菜在泰国市场因价格优势和良好品质受到青睐 [2] - 中泰建交50周年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推动两国贸易丰富性提升 [2] 消费者需求与产品策略 - 中国消费者对个性化、高性价比、高品质及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增长 [1] - 正大集团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和全球化采购满足市场需求 [1][2]
“一双手”打开振兴门道
经济日报· 2025-07-18 00:04
产业发展模式 - 河庄坪镇通过产业联盟整合11条产业链,包括窑洞民宿、研学旅游、花卉种植、瓜果采摘、菌菇培育等,每条产业链由龙头企业担任链长[2] - 产业联盟打通一二三产业,形成农文旅一条龙的完整闭环,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2] - 产业链内部共享技术、人才与直播渠道,解决小农户、小企业销售难题[2] 资源整合效应 - 产业联盟通过聚合力量、共享资源释放规模效应,弥补自然禀赋不足的劣势[1] - 单点产业叠加后形成联动效应,任一产业发展均可带动其他主体,增强整体竞争力[2] - 联盟模式提升农产品地域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和议价权[2] 产业升级路径 - 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通过第三产业实现更稳定的盈利模式[3] - 研学旅游等服务输出成为新增长点,吸引研修班学员消费并推广模式[3] - 农文旅融合实践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方案[3] 政策背景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出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 - 乡镇级"链长制"创新性地将省市经验下沉至基层实施[2]
“六盘山牛肉”推介大会走进银川 引爆消费热潮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1:30
品牌推广活动 - "大美六盘山·好美好味道"推介大会在银川举行,通过产品展销、品牌推介、体验店授牌及惠民补贴等形式展示固原生态农特产品矩阵 [1] - "六盘山牛肉体验店"正式开业运营,宁夏餐饮老字号福苑集团开设明档厨房展示牛肉现切和汤底熬制过程,强化"新鲜看得见"的品质感 [1] - 展销平台汇聚25家固原涉农企业,集中展销"六盘山"生鲜牛肉、马铃薯制品、菌菇、小杂粮等优质农特产品 [1] - 固原市投入1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促消费补贴,每销售1斤牛肉补贴2元 [1] 产品优势数据 - 固原市肉牛饲养量突破百万头,年出栏达36万头,年产优质牛肉8万多吨 [2] - 每100克六盘山牛肉含谷氨酸3.8克,是平均水平的3倍,"硒"元素含量为平均水平的7倍 [2] - 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的43.45%,超出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 [2] - 固原市拥有50万亩以上优质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年产鲜菜200余万吨 [2] - 马铃薯年均产出145万吨以上,年加工淀粉12万吨,产出薯饼薯条等冷冻制品10万吨 [2] 市场拓展情况 - 60多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沙特等国家 [2] - 马铃薯制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推介会将持续两天,通过产销对接及企业签约进一步打通"六盘山"产品供应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