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苹果A系列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库克保住最后脸面:苹果A19芯片,单核性能,排在全球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9-29 04:41
如果大家关注手机芯片,就一定会知道苹果的A系列芯片,以前是真的强,完全是领先安卓芯片一代。 如果在以前,像苹果2020年推出的A系列芯片,可以打赢高通、华为、联发科等在2021年推出的芯片,你说强不强? 不过,这几年因为苹果精力分散,又是研发M系列芯片,又是研发基带芯片,在A芯片上表现越来越不给力了。 | сри | | CPU Mark | | | --- | --- | --- | --- | | > | Apple A19 | | 5,177 | | 2 | Apple M3 Ultra 28 Core | | 5,136 | | 2 | Apple A19 Pro | | 5,123 | | 2 | Apple M3 Ultra 32 Core | | 5,106 | | 25 |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 | 5,095 | | 2 | Intel Core Ultra 9 285 | | 4,927 | | 2 | Intel Core Ultra 7 265K | | 4,918 | | 5 | Intel Core Ultra 7 265KF | | 4,917 | ...
小米玄戒O1,五个争议问题与解释
芯世相· 2025-05-28 04:27
芯片全球化分工 - 芯片产业链分为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高度全球化分工,涉及EDA工具、IP授权、晶圆代工、设备材料等细分领域[6] - 设计环节依赖新思、Cadence等EDA工具及ARM等IP授权,制造环节需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及ASML光刻机等设备,封测环节以日月光、长电科技等为主[6][8][11] - 一台EUV光刻机含数万零件,核心部件为蔡司镜片和Cymer光源,美国通过限制光源技术出口控制EUV设备[7][10] 国产芯片定义争议 - 若以知识产权归属定义,苹果A系列、小米玄戒O1均属国产芯片;若以全产业链自主定义,则全球无真正"国产"手机SoC[13][14] - 芯片生产涉及超20个国家地区,日本提供材料、台积电/三星代工、东南亚封测,形成全球化协作网络[8][13] 自研芯片技术路径 - ARM公版IP降低设计门槛,全球芯片设计公司数量从200家增至1000家,企业可选择公版IP组合或定制非公版IP[15][16] - 苹果A6采用自研Swift架构实现性能反超,高通自研Kryo核心失败后转向混合模式,三星Exynos因自研核心功耗问题退出市场[17] 手机SoC研发挑战 - 研发周期18-36个月,需完成架构设计、IP集成、流片等环节,时间与成本压力大,澎湃S1耗资10亿元仅存活6个月[18][21] - 流片成本极高(6nm ISP单次4000万美元),首次成功率仅14%,制程越先进容错率越低[21] - 苹果凭借与台积电深度合作获取制程技术细节,中小厂商难以获得同等级支持[21] 终端厂商造芯动因 - 自研SoC可提升软硬件协同效率,苹果通过定制指令集减少12%晶体管浪费,AI性能提升8倍[24][25] - 第三方芯片通用性限制创新,特斯拉因Mobileye无法满足算法迭代需求转向自研FSD芯片[24] - 小米二次造芯背景为手机全球前三、AIoT收入超千亿,具备长期投入实力[26] 芯片商业化成功标准 - 量产点亮仅是起点,需通过市场竞争验证技术目标,苹果历经A4-A7四代产品才实现性能领先[27][28] - 成功SoC需支撑产品矩阵分摊研发成本,如苹果/三星/华为通过手机/平板/车载芯片复用IP[28]
移动芯片暗战 ,终端生态竞争激烈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3:24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发布 - 小米发布首款自研旗舰SoC芯片"玄戒O1",采用台积电3nm制程工艺,标志着公司正式加入芯片战局 [2][4] - 该芯片初期定位技术验证,规划出货量保守控制在数十万级别,受小规模流片影响成本居高不下 [2] - 芯片采用自研AP架构搭配外挂第三方基带方案,主要因基带芯片自主研发面临专利壁垒高、全球适配成本大等挑战 [4] 手机芯片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Q4全球智能手机AP/SoC市场份额:联发科34%、苹果23%、高通21%、展锐14%、三星4%、海思3% [2] - 联发科通过天玑系列冲击高端市场,首款台积电2nm工艺芯片"天玑9600"预计2026年下半年量产 [6] - 2024年安卓高端SoC营收同比增长34%,高通以6%年增长率保持主导地位,联发科高端SoC营收近乎翻倍 [6] 小米芯片供应现状与策略 - 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SoC供应商占比:联发科63%、高通35%、紫光展锐2% [5] - 高通CEO回应称小米自研芯片不会影响双方合作,骁龙芯片将继续用于小米旗舰产品 [5] - 小米采用多供应商策略,与高通、联发科形成"竞合共生"关系,玄戒O1短期内难撼现有供应格局 [5] 终端厂商生态竞争趋势 - 苹果、三星、华为、谷歌、小米等头部厂商均布局自研芯片,目标构建从硬件到软件的垂直整合链条 [7] - 小米计划将"玄戒O1"扩展至手机以外的产品线,类似苹果通过M系列芯片实现跨终端协同 [10] - 芯片竞争已从单一设备性能转向系统级能力较量,涉及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全生态协同 [10][11] 高端市场突破路径 - 手机厂商通过自研SoC芯片提升品牌护城河,小米玄戒O1是向高端市场攀升的关键举措 [5][7] - 安卓系手机厂商需解决高通/联发科同质化问题,差异化竞争聚焦芯片首发和调校能力 [8] - 联发科天玑9300系列市场表现强劲,天玑9400新品将进一步增强高端竞争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