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PI)

搜索文档
新材料与投资逻辑
材料汇· 2025-09-12 14:56
新材料行业定义与分类 - 新材料定义为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 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 包括全新材料和升级版传统材料[8] -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 可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提升和产品升级换代 促进国家整体高新技术产业进步和综合实力提升[8] - 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新材料分为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六大子类[10] - 新材料还可按应用领域划分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等 按性能划分为电学材料、磁学材料等 按成分划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10] "十四五"规划重点新材料方向 -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对高端新材料发展做出明确界定[13] - 重点发展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13] - 加强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应用[13] - 加快茂金属聚乙烯等高性能树脂和集成电路用光刻胶等电子高纯材料关键技术突破[13] 进口依赖材料清单 - 半导体材料进口依赖包括大尺寸硅材料、大尺寸碳化硅单体、SOI、高饱和度光刻胶、高性能靶材等[16][17] - 显示材料进口依赖包括OLED发光材料、超薄玻璃、高世代线玻璃基板、精细金属掩模板、光学膜等[16][17] - 生物医用材料进口依赖包括医用级钛粉与镍钛合金粉、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医用级聚乳酸等[16][17] - 新能源材料进口依赖包括硅碳负极材料、电解铜箔、电解液添加剂、铝塑膜、质子交换膜等[16][17] - 高性能纤维进口依赖包括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对位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16][17] - 高性能膜材料进口依赖包括海水淡化反渗透膜、陶瓷膜、离子交换膜等[16][17] - 先进高分子材料进口依赖包括聚苯硫醚、聚砜、聚醚醚酮、聚偏氟乙烯等[16][17]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 UHMWPE是一种线性结构的工程塑料 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低密度、耐磨损等优异性能[19] - 分子链很长且相互缠绕 具有很高的比模量和比强度[19] - 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海洋产业、安全防护、体育器械等领域[19] - 国内从事UHMWPE企业包括同益中、南山智尚、东方盛虹、山东爱地高分子材料等数十家企业[19] 聚酰亚胺(PI)材料 - PI是综合性能突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22] - 使用温度范围很广 能在-200~300℃环境下长期工作 短时间耐受400℃以上高温[22] - 具有高绝缘强度、耐溶、耐辐照、保温绝热、无毒、吸声降噪等特点[23] - 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半导体、电子工业、纳米材料等领域[23] - PI材料类型包括PI泡沫、PI薄膜、PI纤维、PI基复合材料、PSPI等[22][23] - 在高性能、特种用途的PI材料制造方面 中国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25] - 涉及PI企业包括自贡中天胜、济诺新材(泡沫) 瑞华泰、时代华鑫(薄膜) 先诺新材、江苏奥神新材料(纤维)等[27] 碳化硅纤维(SiC纤维) - SiC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氧化性和强度 在军工领域有较高使用价值[29] - 第三代SiC纤维最高耐热温度达1800-1900℃ 耐热性和耐氧化性均优于碳纤维[30] - 第三代SiC纤维拉伸强度达2.5~4GPa 拉伸模量达290~400GPa 在最高使用温度下强度保持率在80%以上[30] - 潜在应用包括耐热材料、耐腐蚀材料、纤维增强金属等方向 在航空航天军工装备、民用航空器等领域有较高使用价值[30] - 中国已经具备第二代SiC纤维量产能力 但第三代SiC纤维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进口依赖度在70%以上[34] - 西方发达国家对碳化硅纤维产品、技术实施严格的保密封锁 中国只能依靠自主研发实现高性能碳化硅纤维国产化[34] - SiC纤维下游最主要应用之一是SiC纤维复合陶瓷基材料(CMC材料) 凭借轻量化、高耐热、抗氧化优势 使用率有望大幅增长[34] 前沿新材料 - 前沿新材料是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底层技术 包括超高性能纤维、石墨烯、液态金属、超导材料等[40] - 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载流子迁移率是锑化铟2倍 超过商用硅片10倍)、高导热性(导热系数达5300W/m·K)、高强度(断裂强度125GPa 优质钢铁200倍)等特性[42] - 石墨烯应用领域包括芯片、集成电路、导电剂、传感器、散热元件、超级电容、柔性材料等[42] - 超导材料是在一定低温条件下电阻为零的新型节能材料[45] - 以铌钛和铌锡为主的低温超导材料已实现商业化生产 占超导材料市场90%左右[45] - 高温超导已实现商业化生产的铋系和二硼化镁 处于商业化前期的钇钡铜氧涂层导体[45] - 中国已全面突破实用化低温超导线材制备技术 具备批量制备千米级实用化MgB2超导线材能力[45] - 涉及超导材料企业包括西部超导、上海超导、上创超导、深创超导等[45] 全球新材料竞争格局 - 美国在新材料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全球领先 欧洲优势在复合材料和化工材料 俄罗斯在航空航天金属材料有深厚积淀[47] - 中国新材料呈现散而不强特征 尚未诞生利润、规模的全球性巨无霸企业[47] - 全球新材料垄断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 中国在产业规模、研发技术、生产设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51] - 国内中高端市场外资企业依然处于领导地位 尽管部分头部企业在先进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有关键性技术突破[51] - 多类新材料国产化率仍处较低水平 部分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不足5%[54] - 高端材料仍被国外品牌垄断 如先进封装领域用环氧塑封料[54] 新材料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全球内生经济增长停滞 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崛起 地缘及贸易冲突加剧 新材料技术突破是各国竞争的底层技术[55] - 发达国家产业回流和再工业化是国产自主可控的重要驱动因素[55] - 21世纪发达国家持续出台新材料国家战略计划 美国、欧盟、日本、德国等均将新材料放在重要国家战略位置[56] - 新材料是国内外经济体竞争重要着力点 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必要环节[56] - 新材料行业CAGR达18% 远高于GDP增长[61] - 细分领域增速显著:半导体材料增速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AI服务器高频高速材料60%、新能源汽车MLCC 100%、折叠屏UTG玻璃30%[61] -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国产替代深化、技术迭代红利、新兴场景拓展[62] 新材料行业投资特点 - 行业具有"三高三长"特点:高投入、高难度、高壁垒 研发周期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长[65] - 投资存在不可能三角:高收益、低风险、管理规模三者无法兼顾 必须在收益、风险、规模做出取舍[68] - 小而美基金追求高收益+低风险 不追求绝对规模 头部综合基金追求高收益+大规模 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容错率 稳健型基金追求低风险+大规模[68] - 存量博弈市场中 卷、难是必然趋势 退出机会往往比价格更重要[73] 有效技术识别框架 - 识别新材料有效技术需采用三维框架 最终必须回归商业本质——新的供需/商业闭环[78] - 持续有效供需是判断新材料是否为有效技术的关键点 需从供给、需求双向遴选[78] - 维度一:功能/成本技术迭代带来新需求 如钛合金粉末技术升级&3D打印良品率提升带来钛合金新需求[81] - 维度二:新产品新技术路径诞生新供给催化新需求 如CVD气相沉积硅碳路线通过多孔碳骨架储硅 性能显著提升[87] - 维度三:新业态新应用场景驱动新需求催生新供给 如商业航天时代推动高强高导铜合金/碳纤维/CMC等新材料发展[89]
博雅聚力:聚酰亚胺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的应用
DT新材料· 2025-08-14 16:04
聚酰亚胺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的应用 - 聚酰亚胺(PI)作为高性能特种工程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电机绝缘涂层领域凭借耐高温和阻燃性能成为理想材料 [2] - 博雅聚力开发的PI扁线绕组漆具有更高绝缘强度,解决扁线电机易击穿问题并提升能效,其PI涂覆隔膜通过优化配方提升热稳定性同时降低成本 [2] - 舟山市5亿元投资项目将年产12600吨高性能聚酰亚胺树脂及600吨电子级薄膜,预计年产值达6亿元,产能释放将推动国产PI在高压平台应用拓展 [2] 博雅聚力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聚焦高性能聚酰亚胺浆料及薄膜,产品覆盖无色透明PI封装盖板、耐高温透明衬底材料,以及电池热管理、电磁线绝缘等特种聚合物材料 [8] - 已成功开发多种新型PI配方体系,实现浆料和薄膜规模化生产,技术应用于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及PACK系统 [16][2] -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材料体系为新能源企业提供PI解决方案,推动三电系统技术升级 [8][2] 行业会议技术分享 - 庄方东将在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分享"聚酰亚胺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的应用"报告,论坛聚焦电池动力系统、高压充电系统等创新材料 [3][19] - 第七届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将探讨LCP材料、尼龙管路技术、PA12汇流排等解决方案,涵盖岚图汽车轻量化案例等前沿应用 [24] - 年会设置工程塑料创新评选,涵盖特种工程塑料、新能源高分子等方向,同期举办科研成果对接与设备展览 [19][21]
震惊!国产COF封装龙头四川上达电子破产清算,员工全部解聘
巨潮资讯· 2025-06-06 07:13
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 四川上达电子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26日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由上达电子(黄石)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2] - 2014年落户湖北黄石,凭借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成为华为、小米、vivo等手机品牌的FPC核心供应商,2015年投产后年产能达25万片 [2] - 2019年投资12亿元在四川遂宁建设COF封装产线,目标打破日韩垄断,成为地方政府半导体国产化政绩典范 [2] 业务与技术能力 - 公司专业从事柔性电路板生产,产品种类超2000项,涵盖FPC、RFPC、PI及发光材料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3] - 产品应用于平板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液晶显示器、智能穿戴、汽车等领域,FPC产值曾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前五 [3] 经营困境与破产原因 - 2022年后全球消费电子需求萎缩叠加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价格战,导致高端FPC和COF订单锐减 [3] - 半导体设备投入大(折旧周期5-8年)与消费电子快速迭代(3-5年)不匹配,四川基地初期良率仅75%,低于行业85%盈亏线 [3] - 母公司抽调四川资金导致资金链恶性循环,2024年设备抵押融资失败触发债务违约 [4] - 截至破产清算时资产6.87亿元,负债8.26亿元,净资产-1.38亿元,流动资产无法覆盖短期债务 [8] 破产清算进展 - 2024年6月3日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清算案,采用"竞争+随机摇号"方式选任管理人 [1][2] - 2024年5月29日公告因资金链断裂自2025年5月30日起全面停工停产,承诺解决3-5月拖欠薪资及五险一金 [4] - 公司存在与18家企业间的买卖合同、融资租赁等法律纠纷,专项审计报告确认资不抵债 [8] 行业影响 - 公司案例反映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与消费电子快速迭代对重资产企业的双重压力 [3] - COF封装产线建设体现国产替代战略,但技术爬坡与资金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战略失败 [2][3]
总投资2.63亿!近10万吨绝缘材料项目新进展
DT新材料· 2025-05-29 15:39
博菲电气产能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总投资2.63亿元新建年产7万吨电机绝缘材料项目,产品包括聚酰亚胺(PI)5000吨/年、聚酰胺酰亚胺(PAI)10000吨/年、聚酯亚胺(PEI)15000吨/年、高温聚酯(PE)18000吨/年、聚氨酯(PUR)15000吨/年、聚乙烯醇缩醛(PVF)5000吨/年、稀释剂2000吨/年 [1] - 同时正在建设总投资5501.87万元的功能高分子新材料技改项目,新增产能2万吨/年,包括PEI高耐温等级电磁线绝缘树脂4000吨/年、PAI高耐温等级电磁线绝缘树脂4000吨/年、PEI变频电磁线绝缘树脂2000吨/年、PAI变频电磁线绝缘树脂2000吨/年、PA特种自焊自粘电磁线绝缘树脂1148吨/年 [1] - 待两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总产能将达到12.50万吨,中间产品达到11211.55吨 [1] 博菲电气现有业务概况 - 公司由原嘉兴市新大陆机电有限公司经股改设立,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生产高性能绝缘材料 [2] - 在高强度绝缘槽楔、热膨胀塑性材料、大尺寸耐高温套管等特种绝缘材料制造方面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2] - 产品主要与高铁和风力发电机产业配套,是中国中车绝缘材料的核心供应商 [2] - 目前建有年产35000吨轨道交通和新能源电气用绝缘材料建设项目,包括轨道交通装备与工程防护涂料2000吨/年、风电及高压电气用VPI树脂5000吨/年、电器/变压器/磁极用浸渍浇注材料5880吨/年、IGBT灌封胶和半导体用胶粘剂1050吨/年、牵引电机绝缘浸渍树脂1300吨/年、中低压电气绝缘浸渍树脂8300吨/年、水性树脂及绝缘漆6500吨/年、云母及纤维树脂复合材料350吨/年 [2] 新材料行业技术研讨会内容 - 会议涵盖高温尼龙树脂特性及改性、助剂对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性能影响、高性能玻璃纤维在尼龙复合材料中应用、尼龙无卤阻燃剂行业进展、低场核磁技术在高分子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尼龙材料抗老化系统解决方案等技术主题 [5][6][7][8][9] - 具体技术议题包括高温尼龙分类定义与特性表征、润滑剂/增韧剂/成核剂/耐热剂对PA66/PA6性能影响、玻璃纤维基础特性及其对尼龙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尼龙无卤阻燃剂使用建议、尼龙材料热老化与光老化机理及解决方案等 [5][6][7][8] - 研讨会采用主题研修+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形式,每讲研修包括0.5~1小时互动时间,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