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码垛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紧急通知!高盛、瑞银、巴克莱再次同时出手,机器人低估大龙头要起飞?
新浪财经· 2025-09-21 04:31
核心观点 - 泰尔股份净利润亏损1939万元且同比下降95% 但国际顶级投行高盛 瑞银 巴克莱等新进买入公司股票 显示外资机构与表面财务数据相反的投资逻辑[1][3] - 公司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存货周转天数从218天缩短至172天(加快21%)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53天缩短至233天(加快8%) 反映产品销售加速和货款回收改善[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改善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5.92亿元(同比增长43%) 远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体现主营业务实际收款能力增强[5][7] - 公司积极布局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 产品包括包装/焊接/码垛机器人及核电焊接系统 高技术含量产品形成新增长点[8] - 财务结构稳健 货币资金3.59亿元完全覆盖8965万元短期借款 为转型升级提供充足资金缓冲空间[9][10] 财务表现 - 净利润亏损1939万元 同比下降95%[1]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5.92亿元 同比增长43%[5][7] - 收到其他经营活动现金1.05亿元 同比增长157.45%[5] - 货币资金3.59亿元 较期增长5.27%[10]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8.13亿元 较期增长1.39%[10] 运营效率 - 营业周期404.8天 同比下降14.44%[6] - 存货周转率1.05次 同比提升28.05%[6] - 存货周转天数172天 同比减少21.45%[5][6]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32.8天 同比减少8.39%[5][6] 股权结构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有1.69亿股(占流通股34.27%) 较上期减少701.46万股[4] - 外资机构新进持股:巴克莱持有133.01万股(0.27%) 高盛国际持有90.89万股(0.18%) 瑞银持有87.57万股(0.18%)[4] - 自然人股东部正彪持有1.4亿股(28.45%)保持持股不变[4] 业务转型 - 主营业务向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拓展[8] - 产品线涵盖工业包装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 挂牌机器人 拆带机器人和码垛机器人[8] - 开发核电多轴联动多功能焊接系统 完成大型装备产线调度方法及中控系统开发[8] 财务安全 - 货币资金3.59亿元完全覆盖短期借款8965万元[9] - 现金储备为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提供自有资金支持 降低外部融资依赖[10] - 充足现金储备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10]
中原内配:公司下属子公司河南中原智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0:5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下属子公司河南中原智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业务 [2] - 子公司产品包括室外重载AGV车(无人叉车)和码垛机器人 [2] - 相关机器人产品已实现对外销售 [2] 投资者关注点 - 投资者询问公司是否涉及机器人相关联的业务 [2] - 公司在互动平台明确回应机器人业务布局 [2]
川机器人“牵手”华锐精密 共同推动机器人在刀具制造行业落地应用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3:29
战略合作协议 - 川机器人与华锐精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享市场资源和渠道 共同推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加工制造工艺 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企业的落地应用 [2] - 双方成立专项工作组 细化合作内容 定期开展技术交流 华锐精密提供机器人典型零部件加工工艺和刀具选择技术支持 川机器人提供机器人典型零件加工需求和应用场景 [2] - 华锐精密优先选用川机器人的机器人 川机器人优先选用华锐精密的加工刀具 双方共享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 共同开拓新市场 [3] 华锐精密业务进展 - 华锐精密是国内知名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制造商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加大航空航天 机器人等领域刀具研发力度 已在耐热合金加工用涂层刀具和精密零部件切削刀具开发方面取得成果 [3] - 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研究投入 力争在新兴领域切削刀具方面取得突破 [3] 川机器人业务布局 - 川机器人准备冲刺科创板 公司成立于2012年 现为新三板创新层企业 专注于研发生产人形机器人 复合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 码垛机器人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3] - 公司未来重点构建以人形机器人为主导 以谐波减速机为支撑 以超轻量协作机器人 一体化关节 轴承耐磨强化涂层技术等为新增长点的产品布局 [3][4] - 公司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人形机器人T1pro 复合机器人WC1 WC2 超轻量协作机器人及谐波减速机+超轻量一体化关节等产品 [4] 川机器人其他合作 - 川机器人与利和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机器人自动化制造与检测 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企业的落地应用 [4] - 川机器人与冠盛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享市场资源和销售渠道 研发生产高品质低成本机器人轴承产品 [4]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商业洞察· 2025-08-12 09:25
公司治理风波 - 伯朗特董事长尹某要求固定月薪200万元及"公司利润-1元"作为年终奖的提案被董事会否决 表决结果为4票反对1票同意 [5] - 股东君岚投资(持股1.54%)发布公开信指控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 包括利用新三板高估值融资安排技术团队减持 资金转入其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 [5] - 2025年4月修改公司章程规定董事必须从在职员工中产生 形成"外部股东进不去 内部员工不敢反"的权力闭环 [6] 公司经营状况 - 2020-2024年营收从4.47亿元持续下滑至2.41亿元 同期净利润从7383万元转为累计亏损超3亿元 [11] - 2023年因连续两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及销售模式存疑 从新三板终止挂牌 [10] -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无控股股东 尹某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65% [11] 行业发展背景 - 公司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 产品线覆盖通用型/冲压/码垛等类型 曾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10] - 机器人行业当前发展火热 但公司因治理问题陷入经营困境 [13] 契约精神讨论 - 投资人强调契约精神是创投关系基础 指出尹某行为违背管理者对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责任 [14] - 行业警示需关注创业者契约精神 包括对未来的期许 心胸等特质 否则易导致两败俱伤 [14]
创始人要200万月薪,投资人:“这是在掏空公司”
36氪· 2025-08-12 02:17
公司治理争议 - 伯朗特机器人董事会未通过总经理尹荣造200万元固定月薪议案 该议案旨在激励其扭转公司业绩亏损局面 [1][4] - 投资方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 指控尹荣造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 并号召股东修改章程将其清除出公司 [3][7] - 尹荣造曾提案要求未来十年公司净利润扣除1元后全部作为其个人奖金 被投资人视为"掏空公司"行为 [3][12] 公司控制权争夺 - 尹荣造通过荣造一号基金掌握40%投票权 完成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私有化" 但该基金近期已完成清算 投票权重归原始出资人 [8][9] - 尹荣造修改公司章程 规定董事必须为公司在职员工 被指通过控制员工身份进一步掌控董事提名权 [12][13] - 君岚投资等股东合计持有3.097%股份 提出修改章程等三项临时提案 试图重建公司治理结构 [13] 公司财务表现 - 伯朗特2020年营收4.47亿元 净利润7383.3万元 但2022年营收降至3亿元 亏损5300万元 2023年营收2亿元 亏损扩大至1.25亿元 [5][11] - 2024年业绩有所回升 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5]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 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研发企业 产品涵盖通用型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 [10] - 2014年成为首家非国家高新园区挂牌新三板企业 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 [10] - 尹荣造为中专学历 公司共同创始人之一 曾提出"万亿市值"目标 2020年公司净利润达7383.3万元 [11] 行业案例 -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因关联交易被罢免 引发员工罢工 最终因挪用资金入狱 公司市值蒸发80% [16] - 万科遭遇宝能系举牌 暴露股权分散治理缺陷 虽击退宝能但错失转型时机 [16] - 瑞幸因财务造假被机构投资者联合诉讼 创始人陆正耀出局 公司退市并支付天价赔偿 [17]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36氪· 2025-08-11 10:05
公司治理风波 - 公司股东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指控董事长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并呼吁修改章程将其清除出公司[1] - 尹某提出固定月薪200万元及年终奖为公司利润减1元的要求被董事会以4票反对1票同意否决[2] - 尹某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第105条规定董事必须从在职员工中产生形成外部股东无法进入的权力闭环[3] 股权与控制权变更 - 尹某借助新三板高估值融资安排技术团队减持套现并将资金转入其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2] - 君岚投资持有公司1.54%股份为第十大股东其帮助完成荣造一号基金清算使投票权回归原始出资人[2][3] - 公司目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尹某仍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1.65%[5][6] 财务表现与上市历程 - 公司2020-2024年营收从4.47亿元降至2.41亿元净利润从7383万元连续亏损累计超3亿元[6] - 因2020-2021年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及销售模式存疑于2023年4月从新三板终止挂牌[5] - 公司曾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营收一度超4亿元利润过亿后因摘牌导致信誉和市场销售受严重影响[1][2] 行业背景与契约精神 - 公司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产品包括通用型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成立于2008年为新三板首批挂牌企业[5] - 行业强调契约精神的重要性认为创始人与投资人关系需依靠契约约束而非道德自律[7][8] - 尹某曾提出万亿市值目标和百亿定增计划被称为新三板狂人但公司最终未能实现科创板上市[5]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投资界· 2025-08-11 08:27
公司事件 - 伯朗特董事长尹某提出固定月薪200万元及"公司利润-1元"作为年终奖的议案,被董事会否决[3][5] - 股东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指控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并号召修改公司章程将其清除[3][5] - 尹某通过"荣造一号基金"获得公司控制权,并修改公司章程限制外部股东进入董事会[6] - 君岚投资持股1.54%,为公司第十大股东[5] - 尹某目前持股21.65%,为公司第一大股东[10]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曾为新三板挂牌企业[10] - 公司从营收数百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至营收超4亿、利润过亿的专精特新企业[3] - 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4.47亿元、3.74亿元、2.26亿元、2.01亿元和2.41亿元[1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383.3万元、-5309.2万元、-1.04亿元、-1.25亿元和-8686.3万元[11] - 累计亏损超3亿元,2023年因财务问题终止挂牌[11] 行业观察 - 机器人行业当前发展如火如荼[13] - 契约精神是维系创业者与投资人关系的根本保障[13] - 缺乏契约精神可能导致双方利益和声誉受损[13] - 下行周期中契约精神的重要性更加凸显[14]
奇葩!公司亏损,总经理要求月薪200万?股东怒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08:55
公司治理争议 - 伯朗特总经理尹荣造提出固定月薪200万元及未来十年公司利润扣除1元后作为个人奖金的议案,被董事会以4票反对否决 [10][12][13] - 反对董事认为公司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1-6月净利润-740.24万元),应优先弥补亏损 [12][13] - 第十大股东嘉兴君岚发布公开信,指控尹荣造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要求董事必须为公司员工,形成权力闭环 [16][22] 股东行动 - 嘉兴君岚等合计持股3.097%的股东提议修改公司章程、改选董事等三项临时提案 [21] - 股东代表李博铮称尹荣造为"掠夺者",要求清除其影响并重建治理秩序 [21][22] - 股东方认为伯朗特仍具产业价值和潜力,希望推动公司治理改革 [24]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主营工业机器人研发,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资质 [24] - 2021-2022年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导致2023年从新三板摘牌 [24] - 2025年6月公告实际控制人由尹荣造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9亿元,净利润亏损740.24万元 [13] - 公司称新三板摘牌对企业信誉及市场销售造成严重影响 [10]
华自科技:公司专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8 15:43
公司业务 - 华自科技专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 [1] - 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巡检机器人、码垛机器人、AGV等 [1] - 相关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力、锂电设备等行业 [1]
研判2025!中国码垛机器人行业发展背景、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规模上涨16.78%[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1:18
码垛机器人行业概述 - 传统人工码垛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且受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影响,制造业正加速推进自动化改造[1] - 码垛机器人凭借高效、精准、稳定优势成为制造业升级必然选择,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315.2亿元,同比上涨16.78%[1][13] - 码垛机器人集成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通过"感知-决策-执行"三环节实现三维空间作业,具备智能路径规划能力[3] 码垛机器人分类 - 按机械结构分为笛卡耳式(四自由度构造简单)、旋转关节式(示教编程灵活)、龙门起重架式(大范围重载)[4][5] - 按堆放要求分为单层(基础输送带排列)、多层(升降台分层堆码)、排列式(推板集料台堆叠)[5] 行业驱动因素 -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19年12.60%增至2024年15.60%,劳动力减少推动智能化转型[7] - 2024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60.6万亿元,2025年1-5月同比上涨5.30%,装备制造领域物流需求增长超10%[1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中游为系统集成制造商,下游覆盖食品饮料、化工等应用领域[9] - 南京埃斯顿业务覆盖全产业链,2024年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收入30.32亿元[16] - 沈阳新松2024年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12.03亿元,产品涵盖焊接、码垛等场景[18] 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ABB、发那科在标准化场景占优,国内企业埃斯顿、新松聚焦细分领域非标市场[15] - 高精度3D视觉系统和柔性抓取算法成为技术分水岭[15] 发展趋势 - 智能化:从自动化向人机交互升级[20] - 集成化:模块化设计满足多品种小批量需求[21] - 环保化:政策驱动技术绿色转型[22][23] 相关企业 - 上市公司包括机器人(300024)、埃斯顿(002747)、新时达(002527)等10家[1] - 非上市公司涵盖越疆科技、大族机器人等系统集成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