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互联网ETF(513770)

搜索文档
别再给港股大市值贴“老登”标签了 香港大盘30ETF(520560)已重仓阿里巴巴超18个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3:51
阿里巴巴股价表现及市场影响 - 阿里巴巴-W股价单日大涨9.16%创四年新高 反映港股科技行情及新质生产力资产吸引力[2] - 阿里云栖大会推动AI主题热度 公司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并计划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14] - 华尔街基金方舟投资四年来首次买入阿里巴巴ADR 显示外资对中国科技龙头兴趣回归[14] 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特征 - 指数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73.71% 阿里巴巴以18.41%占比居首 腾讯控股占15.39% 小米集团占9.17%[4][6] - 指数覆盖互联网传媒、金融、电子、通信及消费行业 兼具新经济成长与高股息价值特性[6] - 华宝基金旗下香港大盘30ETF(520560)及LOF基金(501301/006355)跟踪该指数 提供港股核心蓝筹资产配置工具[3][6]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及ETF产品 - 阿里巴巴为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第一大权重股 占比18.11% 腾讯控股(15.29%)和小米集团(12.15%)居前列[9][7]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规模超115亿元 聚焦30只互联网成份股 可T+0交易且具高弹性科技属性[7][12] - 指数涵盖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及医药卫生等行业 包括美团(7.34%)、商汤(4.09%)等AI相关企业[9][11] 港股市场趋势与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1万亿港元 政策面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推动港股生态良性循环[15][16] - 互联网板块估值合理偏低 AI技术突破与云出海需求开启海外云计算蓝海市场机遇[15] - 华宝基金权益类ETF总规模达1256.16亿元 港股互联网ETF及香港大盘ETF等产品获市场认可[16]
别再给港股大市值贴“老登”标签了,香港大盘30ETF已重仓阿里巴巴超18个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3:50
阿里巴巴股价表现及市场影响 - 阿里巴巴-W股价单日大涨9.16% 创四年新高[1] - 阿里云栖大会点燃港股科技行情 推动AI主题资产受追捧[1][7] - 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覆盖数据处理及模型训练[7] - 阿里计划推进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 预测2032年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提升10倍[7] - 外资机构方舟投资四年来首次买入阿里巴巴ADR 显示国际资本回流[7] 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特征 - 指数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达73.71% 集中度高[3] - 阿里巴巴-W权重占比18.41% 为最大成份股[3] - 指数覆盖互联网传媒、金融、电子、通信及消费行业 兼具新经济成长与高股息价值属性[3] - 华宝基金旗下香港大盘30ETF(520560)及LOF基金跟踪该指数 预计10月初上市交易[2][3]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及ETF产品 - 阿里巴巴-W为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第一大权重股 占比18.11%[4]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规模超115亿元 可T+0交易[4][6] - 指数选取30家港股通互联网上市公司 反映行业整体表现[6] - 产品受益于AI科技突破及全球流动性宽松 年内规模快速增长[5][6] 港股市场整体趋势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一万亿港元 资金加速涌入港股[8] - 港股互联网龙头估值合理偏低 性价比高[8] - 互联网行业从"外卖内卷"转向AI叙事 业绩弹性值得期待[8] - 政策面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港股生态良性循环[8] 华宝基金产品布局 - 公司权益类ETF规模合计1256.16亿元 港股产品线丰富[9] - 香港大盘30ETF与港股互联网ETF均聚焦30只成份股 分别体现蓝筹稳重型与科技锐性特征[6] - 产品覆盖创新药、红利低波、互联网及新消费等主题赛道[1]
小米集团二季度营收净利齐创新高!关注高“含米量”港股互联网ETF(513770)
新浪基金· 2025-08-20 05:36
小米集团第二季度财务表现 - 营收达到1159.62亿元,同比增长30.5%,超出市场预期[1]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75.4%,显著高于15%的预估增幅[1] - 整体业绩表现超预期,营收增速达9.3%[1] 港股互联网ETF持仓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超过70%,集中度较高[2] - 腾讯控股为第一大权重股占比14.93%,阿里巴巴-W占比13.86%位列第二[2] - 小米集团-W以13.07%的权重位居第三,美团-W占比10.06%排名第四[2] 技术指标与市场表现 - MACD金叉信号形成,部分个股呈现上涨态势[3]
炸裂式扫货!四度称牛
格隆汇· 2025-06-10 11:23
港股市场表现 - 截至6月9日,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自4月低点以来均涨超20%,进入技术性牛市 [2] - 一季度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大涨23.63%,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3] -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从2024年2月最低点498.08点升至1133.5点,最大涨幅超110%,当前点位1017.22点,区间涨幅超80% [26]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规模突破50亿元,二季度以来净流入6.88亿元 [3] 南向资金动向 - 3月10日南向资金净流入296.26亿港元,刷新2014年开通以来单日纪录 [11] - 4月9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355.86亿港元,首次突破300亿港元 [11] - 截至6月9日,南下资金年内累计净买入6200多亿元,超2014-2023年任一年度总额 [12] - 2025年以来南下资金成交额占港股主板比例屡超50%,单日净买入屡破200亿港元 [15] 流动性环境 - 香港金管局5月初向市场投放近1300亿港元,为2020年4月以来首次启动结钱周期 [17] - 1个月期HIBOR利率从4月底的4.06%骤降至0.6%附近 [17] - 中信证券预计港元流动性可能进一步充沛,因外资对中国配置比例处于历史低点 [19] 行业与企业动态 - 2025年港股累计回购798.36亿元,腾讯控股以290亿港元居首,美团、快手回购金额分列市场前列 [19][20] - 南向资金重点买入阿里巴巴(932.15亿港元)、美团(325.05亿港元)、腾讯(297.76亿港元) [21][22]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成分股中,阿里巴巴(16.81%)、小米(16.62%)、腾讯(15.25%)权重最高 [20] 估值与全球比较 -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市盈率22.73倍,处于近十年14.3%分位 [28] - 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40.52倍)、标普500(26.91倍)等全球主要指数 [29] - 恒生指数市盈率10.77倍,恒生科技指数21.35倍 [29] 市场结构性变化 - 2025年港股IPO募资总额突破776亿港元,同比激增逾7倍 [30] - AI产业浪潮成为新周期主导力量,中国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23][24] - 民营企业座谈会科技企业参与度提高,平台经济政策转向积极 [23]
涨疯了!资金继续猛干这些股票
格隆汇APP· 2025-03-06 08:44
港股互联网指数表现 -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自1月14日至3月6日累计涨幅达51.53%,显著跑赢恒指(29.12%)和恒科指数(43.74%)[2]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日线3连阳并创上市新高,基金规模达40.53亿元,年内日均成交额6.12亿元[1][29] - 指数权重股中阿里系(22.12%)、腾讯系(22.59%)、小米系(21.45%)合计占比66.17%[29] 外资对中国科技资产的看法 - 摩根资管认为中国资产将迎来"戴维斯双击",估值提升与企业盈利改善共振[4] -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CEO公开表示抛售美国科技股并增持中国股票[12] - 长线外资当前在港股配置比例仍低,但若基本面持续改善可能转向净流入[12][15] AI产业资本开支驱动逻辑 - 字节、阿里分别宣布数百亿及3800亿人民币AI资本开支,对标微软(800亿)、谷歌(700亿)美元级投入[27] - 国内DeepSeek技术突破及微信接入国产大模型,推动盈利预期上修和成长股估值重构[27][28] - 科技公司战略投入被视为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关键,类似美股AI公司获资本溢价逻辑[22][24]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涨6.4%,阿里(8%)、京东(6%)、腾讯ADR(6%)等集体大涨[9][10] - 买方机构真金白银交易信号受重视,当前部分长线资金已转为流入但整体主动外资尚未回流[11][12] - 市场对港股科技股从价值到成长的重估逻辑形成,未流入资金体量仍具推动潜力[35][36] 政策与基本面支撑 - 两会政策明确科技支持与内需扩大方向,产业趋势与政策共振[6] - 宏观条件边际平稳为市场提供定价基础,结构性改善共识形成[7] - 基本面转变吸引外资关注,港股科技股估值相比美股"七姐妹"仍有空间[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