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澳药械通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高水平互联互通 持续深化三地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0:30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与互联互通 - 香港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高水平互联互通 深化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争取更多促进湾区融合发展的政策突破 [1] - 香港拥有"一国两制"制度优势 高度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担当内地与全球市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 [1] - 跨境人员流动便利化措施包括"港车北上" 人才南下北上便利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计划 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 专业人员备案制度 [2] 跨境物流与金融合作 - 香港机场管理局与东莞推展"海空货物联运" 提高跨境航空货物中转效率 [2] - 香港机管局按市场化规则入股珠海机场 推动两地高端航空产业合作发展 [2] - "跨境理财通"稳步发展 为三地金融机构创造新机遇 助力内地金融市场开放 [2] - 深圳市政府和广东省政府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巩固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2] 多元化领域融合与创新 - 湾区融合领域涵盖跨境支付通 港澳药械通 长者医疗券试点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 湾区标准 高校合作 生态保育 应急救援 [3] - 香港积极培育本地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科技为引领 结合政府政策和产业协同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3] - 香港特区政府推进河套香港园区建设 强化科研成果转化 推动新型工业化 全方位支援初创企业 [3] - 成功促进微电子 高端制造 中医药科技等多元产业升级 加速形成创科生态圈 [3]
广州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2.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70%
广州日报· 2025-06-26 04:33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效 - 广州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2.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70% [1] - 累计新设服务业外商投资企业近1.5万家,服务贸易突破750亿美元,连续两年两位数增长 [1] - 130项试点任务已推进实施128项,实施率达98.5%,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 [1] 自动驾驶产业发展 - 开放测试道路1340条(单向里程2601公里)、高快速测试公路10条(263公里) [2] - 自动驾驶公交小巴服务近60万人次,小鹏汽车实现高阶城市场景智能驾驶量产 [2] - 小马智行获沙特1亿美元融资,文远知行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上市第一股 [2] 消费业态创新 - "广交汇"消费品牌带动餐饮消费近亿元,"同船渡"延伸"龙舟+"产业链 [3] - 离境退税商店总数突破500家,71户实现"商店内购物+退税"一站式服务 [3] - 离境退税起退点降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提至2万元 [3] 跨境电商与物流突破 - 白云机场带电货物运输时效提升55%,地面成本降低61%,日均出口量达8吨 [4] - 广州保税燃料加注量累计超300万吨,出口货值超160亿元 [5] - 2025年1-5月广州进出口5062.3亿元,同比增长17.7%,出口增速达29.2% [5]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 - "港澳药械通"引进82种药物和器械,审批时限压缩50% [7] - 穗港共建马产业经济圈,打造占地超150公顷的马匹训练中心 [7] - 南沙诺华数据首创粤港两地跨境身份核验服务 [7] 制度型开放创新 - 鹏瑞利医院规划提供超200张床位,预计年服务患者超50万人 [8] - 南沙离岸贸易收支规模累计突破100亿美元,认定8家重点企业 [8] - "离岸易"平台整合全球90%集装箱数据、超4.2万辆船舶动态 [8] 新一轮开放政策 - 支持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和"来数加工"新业态 [10] - 允许外籍医生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疗专业人员短期执业 [10] - 探索国际保理业务,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 [10]
规则衔接促进大湾区协同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5-24 22:23
粤港澳大湾区制度体系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3个关税区、3种货币、3种法律制度,需加快建设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1] - 粤港两地于2023年11月签署《粤港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合作协议》,建立在线数字身份互认体系[1] - 2023年12月粤港澳跨境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实现出行、通关、支付、证件办理等跨境公共服务功能[1] 生物医药产业与医疗制度创新 - "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港澳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大湾区内地医疗机构使用[2] - 广东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出台创新药械全链条支持政策,锚定万亿元产业规模[2] - 已有530余名港澳律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提供涉外法律服务[2] 金融服务与开放政策 - 202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发布文件,在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行扩大开放试点[3] - 粤港澳三地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加强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3] - 广州构建境外人才"考、评、认"全链条政策体系,开放境外人才职业资格考试[3] 青年创业与人才政策 - 广东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支撑体系[3] - 粤港澳三地需加大政策牵引力度,解决青年人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3] 大湾区共通标准与市场一体化 - 粤港澳发布"湾区标准"共235项,涉及食品、物流、养老等30多个领域[4] - 超过1000家企业声明使用"湾区标准",降低认证检测成本[4] - 需继续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认知度和采用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