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9月28日开通
深圳商报· 2025-09-22 23:24
据悉,在6号线支线三个站的设计风格上,碧眼站以暖色调为主,顶部是拱形设计搭配反射灯光,打造 自然舒适的地下空间;虹桥公园站以冷色调为主,简约的线条与装饰元素交融,诠释车站艺术之美;光 明城站比较特殊的是,6号线支线二期与13号线二期北延线换乘,采用双岛式站台,空间宽阔敞亮。 未来,6号线支线不仅能直连光明虹桥公园-大顶岭-碧眼水库生态环线,为深圳市民享用自然观光与户 外运动资源提供交通便利,还推动光明区由"城市边缘"向"深莞协同前沿"转型,强化深圳与东莞的跨城 联通,推动深莞一体化及大湾区协同发展。 据了解,6号支线二期线路全长4.96公里,南起13号线光明城站,北至6号支线一期光明站。光明城地铁 站紧邻光明高铁站,后期可以同站台换乘13号线,对于有长途出行需求的市民,可以更快更便捷地换 乘。 光明城站作为深圳西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可实现与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地铁13号线的无缝接驳, 未来还将引入深莞增城际线路,构建高铁、城际铁路与地铁无缝衔接的便捷交通体系。 【深圳商报讯】(记者 潘文婷)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将于9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线路采用全自动无人 驾驶模式,新增光明城站、虹桥公园站、碧眼站三座地下车 ...
黄志文:用歌词传递家国情怀|十五运365天36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7 23:22
赛事背景与定位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行 [1][2] - 赛事是推动全民健身和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1] - 赛事为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生动例证 [2] 宣传推广与内容 -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推出宣传推广曲《大家一起来》 [2] - 推广曲通过"点—线—面"逻辑构建精神图谱 开篇以"相约湾区 为你而来"点明举办地 中段以"更高更强 更远更快"彰显奥运精神 副歌以"珠江香江濠江"三江意象呼应大湾区交融互通特质 结尾以"传递友谊 闪耀风采"回归赛事本质 [2] - 歌词通过"华夏同心携手"将情感推向民族共同体 [2] 创作理念与目标 - 推广曲作词人黄志文表示歌词旨在传递两重含义 一是呼吁大家一起来运动 二是从运动领域扩展到家国情怀 [2] - 通过简单口语化通俗的歌词"来来来 大家一起来"反复出现 呼吁公众参与十五运会和体育运动 [2][3] - 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十五运 呈现我国体育精神 城市活力和文化魅力 [1]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进入筹办冲刺攻坚阶段
人民日报· 2025-08-03 22:10
赛事筹备进展 -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进入筹办冲刺攻坚阶段 场馆改造升级全面完工 无障碍建设全部达标 [1] - 广东赛区3万名"小海豚"志愿者已集结待命 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正在推进 [1] - 活动现场发布礼仪服装 颁奖音乐 残特奥会奖牌 以及火炬等赛事相关物品 [1][2] 赛事意义与目标 -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旨在彰显制度优势 凝聚团结力量 展示湾区特色 体现岭南风格 [1] - 通过体育盛会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注入力量 [1] - 展现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团结力量 彰显国家对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坚定信心 [2] 赛事相关设计理念 - 火炬"绽放"设计理念为"融"与"荣" 体现粤港澳"三地一家""同根同源"的岭南特色文化 [2] - 残特奥会奖牌名为"同心暖" 传递对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 彰显友爱互助温暖的氛围 [2] - 礼仪服装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西式现代版型相结合 采用三蓝绣工艺 象征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和谐繁荣 [2] 各方表态 -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强调要以决战姿态做好各项工作 [1] - 中国残联主席程凯表示相信本届残特奥会会办得精彩圆满成功 [1]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均表示三地团结协作将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
深中通道跨市公交增至5条 最远到南沙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00:05
深中通道交通数据 -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连接深圳、中山、广州三地,将深圳至中山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广州南沙至中山仅需15分钟,珠海和江门至深圳从2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内[2] - 开通一年跨市公交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保持高位,单日最高超1.7万人次[2][3] - 跨市公交线路增至5条,覆盖深圳前海、中山博览中心、广州南沙等核心区域[3] 产业协同效应 - "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模式激活,宝安5.45万家制造业企业通过深中通道与中山生产空间形成互补,新益昌科技MiniLED固晶机国内市场占有率80%,正加速布局中山基地[7][8] - 顺丰数据显示,宝安发往粤西物流成本下降30%,日均跨市货运车辆激增1.8倍[8] - 半导体行业受益显著,研发与制造环节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实现产业链"丝滑连接"[5] 消费与商业影响 - 宝安大仟里商圈周末客流实现双位数增长,销售额同比大涨36.6%,中山消费者形成跨城购物趋势[9] - 宝安国际机场成为珠西居民出行首选,中山至宝安机场车程缩短至50分钟[9] - 跨城消费催生新场景,深圳市民半小时可达中山网红景点,中山特色餐饮吸引深圳客流[10] 人才与要素流动 - 跨市通勤促进人才双向流动,IT从业者往返深圳与江门频率提升,半导体顶尖人才选择宝安创业[5] - 两地政府推动超600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覆盖政务、医疗、教育等领域[6] - 惠民月票政策与智能潮汐调度系统降低出行成本,提升高峰期运力[4]
广州车企最高可获5亿元奖励;香港优化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5 17:10
跨境支付通上线 - 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首批参与机构包括6家内地机构和6家香港机构,后续将逐步扩大参与范围 [1] - 香港地区银行积极布局并推出特色服务,抢滩万亿元民生市场 [1] - 该服务极大便利内地与香港居民资金往来,汇款更快更便捷,有助于促进大湾区协同发展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1] 香港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优化 -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优化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280万港元以下项目将按简化评审程序处理 [2] - 该计划与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旨在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帮助企业建设智能生产设施 [2] - 政策有助于推动智能制造和多元经济发展,增强香港本地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2] 横琴口岸澳门单牌车通关情况 - 截至6月25日,横琴口岸今年累计验放出入境澳门单牌车超100万辆次,同比增长46% [3] - 口岸日均车流量达9300辆次,其中澳门单牌车日均车流量6100辆次,单日最高车流超10300辆次 [3] - 通关量大增显示交通便利性持续提升,推动两地人员往来和融合发展 [3] 广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 广州市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整车企业每年可获最高5亿元奖励 [4] - 对前5000辆燃料电池新车购买者给予最高4万元/台补贴 [4] - 政策有望加速产业集聚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 [4] 深交所市场表现 - 6月25日深证成指收报10393.72点,上涨1.72% [5] - 万里马、国瑞科技、汇金股份涨幅均超20%,位列深市领涨股 [6] - 恒立退跌幅达89.33%,准油股份和茂化实华跌幅近10%,位列深市领跌股 [6]
规则衔接促进大湾区协同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5-24 22:23
粤港澳大湾区制度体系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3个关税区、3种货币、3种法律制度,需加快建设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1] - 粤港两地于2023年11月签署《粤港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合作协议》,建立在线数字身份互认体系[1] - 2023年12月粤港澳跨境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实现出行、通关、支付、证件办理等跨境公共服务功能[1] 生物医药产业与医疗制度创新 - "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港澳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大湾区内地医疗机构使用[2] - 广东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出台创新药械全链条支持政策,锚定万亿元产业规模[2] - 已有530余名港澳律师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提供涉外法律服务[2] 金融服务与开放政策 - 202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发布文件,在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行扩大开放试点[3] - 粤港澳三地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加强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3] - 广州构建境外人才"考、评、认"全链条政策体系,开放境外人才职业资格考试[3] 青年创业与人才政策 - 广东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支撑体系[3] - 粤港澳三地需加大政策牵引力度,解决青年人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3] 大湾区共通标准与市场一体化 - 粤港澳发布"湾区标准"共235项,涉及食品、物流、养老等30多个领域[4] - 超过1000家企业声明使用"湾区标准",降低认证检测成本[4] - 需继续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认知度和采用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