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3D

搜索文档
暴走东京电玩展,Game Show也AI上了
量子位· 2025-09-27 07:00
中国厂商在东京电玩展的展示 - 中国游戏厂商如网易、腾讯、叠纸、鹰角等在东京电玩展设立大型展台吸引大量玩家关注 [8] - AI厂商也在展会上展示技术实力 包括大模型和3D生成等应用 [8][10] - 中国游戏厂商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游戏工业链条从3D建模到云计算展现出全面实力 [36] 阿里巴巴的大模型展示 - 阿里巴巴展台以通义千问和通义万相两个开源模型为核心展示 [11][12] - 本地化团队面向日本市场提供从IaaS到SaaS的大模型商用化方案 包括Model Studio和AI开发平台PAI [12][13] - 开展2天内已有不少B端客户到展台交流 显示开源影响力超出线上下载量 [15][16] MiniMax的创意展示 - MiniMax在展会现场推出日式算命活动 展示语言模型和音频模型能力 [17] - 通过互动形式展示大模型与游戏结合的潜力 [18] 腾讯云的3D生成技术 - 腾讯云展台强调云计算能力支持游戏安全和运营 但重点提及混元3D技术 [21] - 混元3D已被国内多家游戏厂商应用 不仅用于物品如桌椅板凳 还用于人物3D建模并展现良好效果 [22][24] VAST的3D生成项目 - VAST的Tripo作为开源3D生成项目在日本等海外市场吸引游戏厂商关注 [26] - 参展重要目的是与海外客户增强线下交流 [27] - Meshy AI也参与线上展 展示3D生成技术 [29] AI陪玩应用展示 - 逗逗AI游戏伙伴海外版HakkoAI基于实时VLM技术 能理解游戏画面并提供深度陪伴 支持多款游戏如黑猴、老头环和星露谷物语 [32][33] - 其视觉语言模型LynkSoul VLM v1在游戏场景中表现超越GPT-4o、Claude-4-Sonnet和Gemini-2.5-Flash等顶尖通用模型 [34] 游戏与AI融合趋势 - AI技术在游戏展中展现出越来越多潜力 与游戏融合趋势不断升温 [36] - 中国技术力量在海外输出过程中 为游戏玩家创造更多可能性并带来未来惊喜 [36][37]
腾讯披露元宝已是TOP3应用
量子位· 2025-09-17 11:06
文章核心观点 - 腾讯通过C端AI产品成功验证并逐步向B端落地 形成"好用AI"战略 同时加速全球化布局 通过基建投资和生态输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4][17][19][27] C端产品进展 - 腾讯元宝上线一年多成为国内日活排名前三AI应用 用户日提问量达年初月总量水平 [5] - 腾讯元宝与微信 腾讯会议等10余款核心应用深度集成 成为AI生态连接器 [6] - 腾讯会议AI纪要功能用户量年增长超150% [8] - 混元实验室年推出30多个模型 混元翻译获30项国际第一 混元3D下载量超260万 [10] - 混元3D 3.0模型首创3D-DiT分级雕刻技术 建模精度提升3倍 几何分辨率达1536³ [12] B端应用落地 - 腾讯云CodeBuddy实现全流程AI一体化开发 内部新增代码50%由其生成 [18] - 美的通过腾讯会议日均举办2000场跨国会议 效率提升55% [18] - 华住集团采用AI酒店管家实现7×24小时客房服务 [18] - 阿斯利康利用医疗大模型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 [18] - 腾讯云智能开发3.0平台3个月完成近600项需求开发 提升RAG能力与插件生态 [15] 全球化战略 - 腾讯云投资1.5亿美元在沙特新建数据中心 布局11个区域办公室与9大技术支持中心 [24] - EdgeOne Pages适配多地区网络环境 兼容海外开发工具 上线3个月用户破10万 [25] - 输出经国内亿级用户验证的音视频技术 小程序平台及AI数字人解决方案 [21] 技术理念 - 强调"以人为本"的AI发展路径 注重提升工作效率 优化交互体验及提供情绪价值 [14] - 通过智能化提升产业效率 通过全球化扩大收入规模 形成双引擎驱动 [27]
免费!鹅厂最新3D生成模型火爆外网,CG导演都已经用上了
量子位· 2025-05-07 07:11
鹅厂3D生成模型技术亮点 - 支持通过单张人物照片将人物融入游戏世界[2] - 具备文生3D和图生3D双模式 其中文生3D可按物体+特征+风格的结构化描述生成模型[3][10] - 生成模型可直接转化为3D动画 并支持骨骼绑定和动作添加[3][47][49] 文生3D功能实测表现 - 能准确还原复杂描述细节 如复古汽车圆润线条、五根垂直木条的餐椅[13][16] - 支持人物建模 可生成穿皮质护甲的肌肉男性角色 并适配中国风等五种纹理风格[19][25][27] - 可自由创作科幻物体 如金属材质外星通讯器 展现想象力拓展能力[22][23] 图生3D技术突破 - 仅需单张平面图即可建模 房屋模型能合理补全缺失面信息[30][32] - 多视图输入可提升精度 运输机仅用前左两面即完成对称建模[34][35] - 非对称物体还原度高 如小猫肥皂盒能保留盘面使用痕迹[38][41] 高级应用场景 - 人物生成模块支持头像转3D模型 动画生成模块可自动识别骨骼添加舞蹈动作[45][51] - 提供智能减面、纹理生成等编辑工具 并开放小游戏创作实验功能[53] - 支持预设模板工作流设计 未来将推出全自定义和JSON导入功能[55][57] 市场反响与用户生态 - 获国际CG导演和3D艺术家认可 被评价为当前AI生成3D领域的领先工具[5][6] - 海外社交平台(X)用户积极创作 官方转载用户制作的使用指南[4][58] - 目前完全免费 每日限20次生成 降低用户尝试门槛[59]
腾讯研究院AI每周关键词Top50
腾讯研究院· 2025-04-25 07:54
芯片 - 华为发布昇腾910C芯片 [3] 模型 - OpenAI的o3模型创下智商测试纪录 [3] - 谷歌推出高尔顿板测试模型 [3] - 谷歌发布Gemma 3 QAT版模型 [3] - Goodfire开发稀疏自编码器模型 [3] - OpenAI的o3模型存在高幻觉率问题 [3] - 微软推出BitNet三进制模型 [3] - 上海AI Lab开源AETHER模型 [3] - 昆仑万维开源Skywork-R1V 2.0模型 [3] - Anthropic的Claude模型展现人格特征 [3] 应用 - OpenAI发布gpt-image-1 API [4] - OpenAI将使用限额翻倍 [4] - OpenAI推出Agent SDK开发指南 [4] - 张吕敏开发FramePack视频生成技术 [4] - 生数科技推出Vidu Q1视频生成技术 [4] - Sand.ai发布Magi-1视频生成技术 [4] - 昆仑万维实现无限时长视频生成 [4] - 微软推出AI同事功能 [4] - 腾讯云开发Craft智能体 [4] - Kortix AI开源智能体Suna [4] - 腾讯升级混元3D技术 [4] - 腾讯上线企鹅读伴应用 [4] - 字节升级Trae编程助手 [4] - 字节推出扣子空间应用 [4] - Character.AI发布AvatarFX [4] - Nari Labs推出Dia语音生成技术 [4] - MiniMax发布MiniMax Audio [4] - Kimi推出AI社区 [4] - Fellou推出行动浏览器 [4] - Ostris发布Flex.2-preview [4] - VAST推出Tripo Doodle 3D模型 [4] - 华为实现高速L3自动驾驶 [4] - 面壁智能实现车端侧AI量产 [4] - 北大等机构开发游戏操作迁移技术 [4] - Letta等开发睡眠时间计算技术 [4] - 谷歌展示AI眼镜助手 [4] 科技 - 谷歌开发混合量子模拟技术 [4] - MPL推出引力波探测工具 [5] - 小鹏展示IRON技术 [5] - 宇树科技举办机器人格斗大赛 [5] - 北京亦庄举办机器人马拉松 [5] - 特斯拉推出新机器人 [5] - BIGAI实现灵巧手动作迁移技术 [5] 观点 - Anthropic提出AI意识萌芽观点 [5] - DeepSeek R1进行思维链学研究 [5] - 微软探讨AI系统性工程 [5] - LangChain引发Agent框架争议 [5] - MetaGPT等发布基础智能体综述 [5] - Mercor AI探讨未来人类价值 [5]
谁会是AI时代的下一个任天堂?
新财富· 2025-04-03 06:04
核心观点 - AI对游戏行业的颠覆正在持续进行,但尚未出现真正的"GPT时刻"级别的颠覆式体验 [1] - 当前AI游戏发展呈现多元化探索态势,包括更拟人的NPC、文字类AI Native游戏、生产力工具迭代等方向 [1][5][32] - 游戏行业尚未出现垂类大模型,主要受限于数据质量、系统复杂性和体验抽象性等因素 [24][30][31] - 未来机会可能来自AI Native玩家群体的文化习惯塑造 [42] 更拟人的NPC - 游戏行业AI化的第一步是对NPC进行重构,利用大模型使NPC行为更自由生动 [3][4] - 早期探索集中在海外UGC社区,如《我的世界》集成GPT-3、《上古卷轴5》接入ChatGPT等 [5] - 国内大厂快速跟进,网易《逆水寒》集结国产大模型打造"AI友人",腾讯《暗区突围》推出语音指令AI队友系统 [7] - 技术迭代迅猛但玩家反馈普遍"鸡肋",因NPC创新未触及核心玩法体验 [11] 文字类AI Native游戏异军突起 - Character.ai月活从2024年初3000万跃升至10月6300万,18-24岁用户占比66% [16] - 国内类似产品如字节猫箱、Minimax星野等收获约700万DAU,跻身大模型APP前十 [17] - 文字冒险成为最佳AI介入切口,因其核心玩法与AI技术高度契合 [17][21] - 米哈游新作《Whispers from the Star》可能成为彻底AI Native游戏,需解决动画交互等技术挑战 [21][22] 游戏行业为何难以出现垂类大模型 - 缺乏高质量、稳定、可量化的游戏数据集,静态代码资源封闭 [26][29][30] - 游戏动态性导致量化算法复杂度远高于图像和视频 [29] - 游戏体验评价标准抽象,难以从数据层面拆解 [31] - 现有"AI游戏引擎"如Google GameNGen仅基于有限训练数据,实用性不足 [31] 生产力工具的局部快速迭代 - GDC 2025报告显示52%公司已使用生成式AI工具,3D资产AIGC成为焦点 [33] - Roblox将开源自研AI基座模型Cube 3D,加速UGC社区模型资产生产 [33] - Meshy.AI聚集200万+创作者,累计生成2000万个3D模型,获a16z工具调查认可 [34] - 腾讯混元3D模型技术迭代迅速,2025年开源5款三维生成模型丰富社区 [34] 机会来自未来AI Native的玩家 - 移动游戏黄金时代受益于设备普及和新生代用户习惯 [39][42] - 当前AI正渗透少儿日常生活,塑造未来AI Native玩家的文化习惯 [42] - 新生代AI原住民可能成为未来AI游戏的首批玩家、开发者和投资人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