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干线物流重卡

搜索文档
IASP2025年世界大会启幕
北京商报· 2025-09-17 16:16
生态聚变的"科技游" 月17日,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于北京启幕。会上,首次发布的 《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以下简称"中关村倡议")成为焦点。该倡议明 确构建"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开放"五大园区愿景,为全球科技园区未来发展绘制了精准且清晰的 蓝图。这一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的成果,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多年来"走出去"与"引进来"深度融合的结 晶,为全球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贡献了北京智慧与力量。 在大会正式开幕前,一系列科技参访活动已于9月15日率先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 国际嘉宾,先后走进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等北京前沿科技"高地", 亲身沉浸式感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生态与卓越发展成就。 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一辆科幻感十足的重型卡车牵引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是海珀特公司推出的 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干线物流重卡,该公司先进车用材料应用实验室总监张真翀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 这款重卡已在宜家、可口可乐的运输线上进行试运营,实现了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等技术性突破,预计 明年将实现量产。 "这简直太不可思 ...
IASP2025年世界大会观察:“中关村倡议”鸣锣 “北京方案”领航
北京商报· 2025-09-17 13:27
中关村倡议与全球科技园区发展 -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2025年世界大会在北京启幕 首次发布《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 明确构建创新 绿色 智慧 人文 开放五大园区愿景 为全球科技园区未来发展绘制蓝图 [1] - 中关村倡议呼吁全球科技园区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 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标志着中国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从学习借鉴走向主动引领 [10] 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成就 - 2024年中关村企业研发投入高达4785亿元 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74.7件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465亿元 [11] - 中关村集聚上市企业532家 跨国公司总部116家 独角兽企业93家 平均每天诞生科技型企业近130家 [11] - 2024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近10万亿元 约占中国国家高新区总收入六分之一 以不到全市3%的土地贡献约三分之一的GDP 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始终排名第一 [11] 氢能产业创新突破 -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集聚企业超过200家 形成从制氢 储运 加注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 [5] - 海珀特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干线物流重卡 实现超过1000公里续航技术突破 已在宜家 可口可乐运输线试运营 预计明年实现量产 [5] - 海珀特与墨西哥Azteca物流签署氢能重卡采购协议 成为中国首家成功进军墨西哥市场的氢能重卡企业 [15]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汇聚优必选 跨维智能 灵足时代等高成长性企业 覆盖人形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 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领域 [10]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园区布局25家标杆型研发服务器 26个验证平台及64个特色科技园 创新合伙人制度 配套技术经理人协调网络和朱雀计划 构建覆盖研发 中试和产业化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11] - 设立8只国家级耐心资本投资基金 为长周期创新注入持续动力 培育三年内快速成长的科技独角兽企业如银河通用和字节跳动 [11] 国际化合作与双向赋能 - 中关村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超过1000家 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 截至2024年8月 中关村聚集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近300家 外籍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 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12]
武汉西南崛起“千亿大道”
长江日报· 2025-08-21 00:28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左岸大道经开段沌口至大军山段全长22公里于8月20日全线贯通 成为城市交通主动脉和新千亿产业带 [1] 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 - 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即将开学 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和3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包括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 [1] - 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一期已建成启用 在新能源汽车 氢能 智能网联 船舶交通等领域与武汉经开区深度融合 [1] - 军山新城规划建设22公里环大学创新发展带 科创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1] 制造业与供应链升级 - 湖北迈睿达供应链总部基地将打造国家级研发中心和智能物流机器人生产基地 [1] - 岚图云峰工厂安装1.6万吨超大压铸机产线 可使新能源汽车减重30%同时提高强度 [1] - 海珀特武汉研发中心推出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干线物流重卡 续航超过1000公里 正进军海外市场 [1] 产业集群发展 - 左岸大道沿线布局氢能 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 建设大军山科创园和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 [2] - 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集聚企业400余家 涵盖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莲花跑车 博雷顿 开沃) 新能源企业(中创新航 雄韬氢雄 中原长江)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日本爱机 韩国浦项 广州福迪) [2] - 智汽园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7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工业产值增速达30% [2]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协同 -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四期新建6条生产线 规划年产能40万套动力电池PACK 2026年投产后产值超百亿元 [2] - 中创新航项目将带动林泉 凌云 亿森等10多家配套企业临近布局 [2] - 左岸大道贯通将加速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 推动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 促进武汉西南片区产业协同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