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保险

搜索文档
行业首部《保险助力绿色交通发展蓝皮书》:预估2020-2030年绿色交通领域保费约2万亿元|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12 11:09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正成为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通过产品创新、数据驱动定价和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 主动赋能和加速绿色交通转型 预估2020-2030年绿色交通领域保费规模约2万亿元人民币 [4] - 绿色交通从"增量扩张"转向"绿色提质" 保险角色与风险形态同步升级 需从"事后补偿"转向"全流程风险治理"的制度性基础设施 [5][6][8] 行业发展现状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20年不足500万辆跃升至2024年3140万辆 全球占比超60% [6] - 新能源车险保费从2015年34亿元增至2023年1001亿元 [7] - 无人机保险保费规模从2015年不足亿元增至2024年7亿元 年复合增速15% [6] - 轨道交通工程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逾万亿元 [6] - 保险深度由0.2%提升至11.5% [7] 细分领域预测 - 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保费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50亿元 无人机保险贡献核心增长动能 [10] - 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预计2030年超5000亿元 成为车险市场重要增长点 [10] - 绿色航运保险2024年保费规模约4.3亿元 预计2030年突破19亿元 [11] 技术创新与风险分析 - 首次系统披露新能源车险出险率与快充次数、扭矩水平、驾驶行为的量化关系 扭矩增大导致出险率和案均赔款程度大于传统油车 [10] - 发布"燃料风险矩阵" 系统评估LNG、甲醇、氨、氢、电燃料在泄漏、腐蚀、燃爆、毒性维度的差异 [11] - 识别动力电池热失控、氢燃料泄漏、自动驾驶责任归属、极端气候对港口与轨交运营的系统性冲击等新型风险链条 [8] 制度创新与解决方案 - 提出"绿色一单制"概念 以保险为桥梁推动运输单证物权化、碳足迹可交易化、风险责任可转移化 [11] - 中国绿色船舶保险共同体通过"保险+绿色贷款+再保险"组合产品 为电动、氨燃料、氢燃料等全生命周期提供风险共担机制 [11] - 提炼"技术标准—保险条款—政策补贴"联动机制 以日本氢燃料船泄漏责任险、中国LNG动力船燃料泄漏责任险为案例 [11]
无人机保险“飞入”标准化时代,护航低空经济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0 13:25
无人机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无人机保险正迎来标品化时代,保险公司开始推出标准化保险产品 [1] - 早期无人机保险多为定制化产品,缺乏统一标准,随着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施行,无人机责任险成为合规运营刚性需求 [2] - 消费级无人机保险发展较好,商用无人机保险标准化进程相对缓慢 [2] 无人机保险产品分类与费率 - 商用无人机保险费率约为售价的7%-10%,保单金额较高,产品设计复杂 [3] - 商用无人机保险产品类型包括机身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飞手意外险、重大设备保险等,基本覆盖主要应用场景 [3] - 保险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借鉴车险、航空险等成熟险种经验 [3] 无人机保险市场规模与产业链 - 中国无人机应用场景已达27种,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数千亿元 [4] - 低空经济保险市场规模2035年有望达80亿-100亿元,无人机物流和城市空中交通为重要增长极 [4] - 保险需求涵盖产业链上下游,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下游应用 [4]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无人机保险标品化面临数据不足、法规不完善、定价和理赔机制不成熟等问题 [6] - 商用无人机制造工艺差异大,技术认定成为行业痛点 [6] - 部分企业尝试通过"科技保险+数据交互"模式推进产品创新,电信运营商布局低空信号基站技术以支持数据获取 [6] 未来发展趋势 - 无人机保险标品化是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产品迭代将加速 [5] - 保险行业需与无人机制造商、监管部门合作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 [7] - 理赔标准完善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运营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7]
身边竟藏着下一个“基建狂魔”?三年撬动万亿市值真相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5-28 09:14
低空经济概述 - 低空经济涵盖5G通信、导航、算力、电池、电机、电控、保险等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类似于"互联网+"对生活的重塑 [1] - 2030年我国各大省会城市和大城市将基本进入低空经济时代 [1] - 低空经济主要分为硬件、软件、应用三大部分:硬件包括无人机、eVTOL等飞行器;软件包括空中交通网络指挥平台和地面服务设施;应用指常态化飞行带动的一二三产业 [7] 产业投资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已有20个省市成立产业基金,总规模超千亿元,广东、江苏等地单只基金规模达200亿元 [3] - 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产业基金深度介入,配套推出超20条专项扶持政策,如四川对链主企业最高奖励2000万元,深圳对载人eVTOL销售给予5000万元补贴 [3] - 产业基金重点布局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深圳组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推动大疆、丰翼科技等龙头企业集聚 [3] - 辽宁远信投资21亿元建设无人机固态电池项目,产品应用于航天与民用领域 [3] - 国家引导基金、国资平台关注5-10年长周期回报,与市场化资本短期逐利形成互补 [4] 主要应用场景 - 物流:低空配送外卖,但需要城市路面交通拥挤、人力成本高、时效性强 [5] - 低空载人:低空经济中最大的一环,需要城市人口有消费能力和路面交通拥堵 [5] - 低空农业:通过无人机规模作业节省人力进行灌溉、播种、施肥和撒农药,是目前最有前景的领域 [5] - 支线航空物流:500公里左右的县域到枢纽或县域之间的物流是目前空白领域 [10] 技术与产业协同 - 低空经济已深入融合民用航空、装备制造、信息通信以及众多垂直行业 [13] - 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特点可应用于其他行业,为无人机产业提供基础 [12] - 车规级的电池、电机、电控、智能技术升级后可满足航空要求,为航空业大幅降本 [12] - 低空智联网整合低空通信、感知、导航、算力等设施,构建低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数字底座 [13] 保险与风险管理 - 人保财险推出"全周期保险保障服务矩阵",为无人机提供机身及配套设备意外损失保险、专属试飞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等 [7] - 未来三年,随着北斗厘米级定位、5G远程操控、区块链保单存证等技术普及,无人机保险将从"事后补偿"转向"事前预防" [8] - 目前行业缺乏长期、细分的风险数据积累,保险公司难以精准量化风险,定价较为粗放 [8]
服务小微企业融资 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央视网· 2025-05-08 10:21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首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1] 金融支持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针对民营企业需求开发特色保险产品,包括避灾挽损、用人用工、技术研发等方面 [1] - 在高技术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分散机制、网络安全保险、无人机保险等试点 [3] - 对民营企业用工集中的新市民和灵活就业群体推出普惠保险产品 [3] - 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民营企业占多数,保险行业推出专属保险条款和费率,并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实现"愿保尽保、凡投必保" [3] 小微企业融资支持 - 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已向小微主体新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平均利率3.66% [5] - 推动多地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7] - 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服务小微企业,担保费率不超过1%,截至一季度末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10]